2020年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 形成新城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形成新城市格局-形成1个大城市6个边缘组团4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和30个重点小城镇的新城市格局
-2020年,成都总人口达1400—1500万人
-二环路以外至外环路以内的城区内形成18个大区商业中心……
100多年前的成都是什么样子?今天的人恐怕很难凭空想像。

近10年来,成都相继实施了府南河、沙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重大城建项目,全面启动了东部新区、南部新区建设。

如今以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以及外环路为基本框架的环形城市区域,已经见证了成都的变化。

几乎每个人都在感叹,这个城市变了。

其实,变化和发展是时代和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成都注定要变,并且还将继续改变,而这改变,又和城市整体规划密不可分。

多年后,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了首次对外开放的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展。

新格局: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展现场,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上了解到,未来的成都,将依托放射加网状的道路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网络状城市群,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成都市主城区),6个边缘组团(新都—青白江、温江、东升、华阳、龙泉、郫县),4个中等城市(都江堰、邛崃、彭州、崇州),4个小城市
和30个重点小城镇及一般乡镇所构成的城乡一体新城市格局。

根据新的规划,成都市域内的城市规模将扩大,近期(2010年)总人口将达1110万人;远期(2020年)总人口达1400万~1500万人。

以城市人口计,到2020年,成都的整体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

到2020年,成都将形成包括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以及包括市域内中心城五城区、高新区和新都、青白江、龙泉、华阳、东升、温江、郫县区域在内,面积3681平方公里的“都市区”,这意味着成都将以多中心组团式的扩张方式取代单中心圈层式扩张方式,城市结构由单一的特大城市向城乡—体化转变。

届时,中心城将划分为13个分区及22个大区,各大区平均人口规模约15万人。

中心城城市结构将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发展,形成由市中心———副中心———大区中心———居住区中心构成的城市结构。

新布局:南北东并进
根据规划,成都市主城区建设用地的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将重点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南北展开的城市格局,构建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将打造郫县、温江、新(都)青(白江)、双流东升、双流华阳和龙泉驿六个城市组团,拉开城市架构,重点发展南部新城、东部新城和北部新城。

新趋势:商业中心分片建
记者在规划展上公布的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图上看到,成都
市将在今后逐步形成以城市核心区域为主的商业主中心,同时形成北站商贸中心,抚琴商业中心;城北三环路外和外环路之间形成北部行政中心;南部新区形成南部中心;新都(青白江)和华阳分别形成新(青)次中心、华阳次中心;形成金牛区级中心、龙泉驿区级中心、郫县区级中心、温江区级中心和双流东升区级中心等13个区域商业、商贸、行政中心。

同时,成都市将在2020年前构成以人民路及蜀都大道为干线的“大个字”商业轴,在二环路以外至外环路以内的城区内形成18个大区商业中心。

它们主要位于今后将逐步形成的人流、物流、商务办公相对集中的区域和场镇,主要分布在三环路沿线和三环路外侧区域,为目前已有和以后将新形成的城市片区提供商业服务以及各种生活配套服务。

新改造:武侯祠前建广场
武侯祠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模型也成为整个展会现场的一个亮点。

从模型上可以看到,一条弧形下穿隧道出现在武侯祠大门前。

据了解,未来武侯祠大街在经过武侯祠门前时,将变成一条下穿隧道,隧道上面的街道将被改造成漂亮的步行广场,与武侯祠紧密衔接为一个整体。

据悉,这将是城区内首个丁字路口的下穿隧道。

此外,“诗圣文化中心”规划方案也在规划展上亮相。

根据规划,杜甫草堂旁将新建一片占地约1.4万余平方米、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新型古典园林。

新规划:区(市)县重定位
成都市规划局局长李家松称,成都目前城市建设的现状是“千楼一面、百镇一样”,各县、镇在建设上没有特色,功能也无法互补。

针对此现状,在城乡一体的指导思想下,从中心到农村都要纳入规划,对成都周边所辖14个区(市)县重新定位,以突出其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资源条件。

郊区城市这样定位
双流———南部新城
华阳组团:主城区南部分中心,以发展会展、商务服务、科研等公共服务及生活居住区为主的城市新区。

城市规模:现状15平方公里,16万人;中期30.8平方公里,25.5万人;远期40平方公里,44.44万人。

东升组团:主城区西南部分中心,以医药、电气机械设备制造等为主导的集中发展区,以发展物流配送、科研教育为主的园林式城区。

城市规模:现状7.5平方公里,8.3万人;中期31平方公里,20万人;远期51.2平方公里,40万人。

龙泉驿———现代制造业基地
主城区东部分中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是我市东部生态屏障,将发展休闲度假产业的城市新区。

城市规模:现状25.37平方公里,18.5万人;中期35平方公里,36万人;远期57.55平方公里,58万人。

新都———北部新城
主城区北部分中心,新都以电子、食品、医药为主导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片区,与青白江共同构成北部新城,依托铁路枢纽与青白江共建物流中心。

城市规模:现状19.78平方公里,16.45万人;中期30.08平方公里,28万人;远期42平方公里,45.6万人。

温江———城市后花园
主城区西部分中心,以食品、印刷、高新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依托大专院校形成教育科研、休闲旅游为主的城市新区。

城市规模:到2020年达到32.8平方公里,33万人。

郫县———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主城区西北部分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依托大专院校形成科研教育基地。

城市规模:现状14.3平方公里,9.5万人;中期31平方公里,20万人;远期51.2平方公里,40万人。

彭州———新兴工业城市
成都市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以石油化工、制药等为主导的现代园林式工业城。

城市规模:现状13.45平方公里,13万人;中期20平方公里,20万人;远期30平方公里,32万人。

都江堰———风景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
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中国一流风景旅游度假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现状26.23平方公里,22.6万人;中期36平方公里,32.5万人;远期43平方公里,43万人。

蒲江———生态园林城市
成都西南主要的休闲度假基地,以发展旅游度假、天然生物、卒取加工为主的生态型城市。

城市规模:现状4.96平方公里,3.65万人;中期8平方公里,8万人;远期11平方公里,12万人。

金堂———西部花园水城
以发展旅游休闲、人居和现代化加工工业为主的城郊型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模:现状7.07平方公里,11.2万人;中期13.77平方公里,15万人;远期22.62平方公里,23万人。

新津———山水休闲城市
以发展食品、机械、化工工业为主的山水休闲城市。

城市规模:现状9.1平方公里,8.2万人;中期16平方公里,16.4万人;远期21.6平方公里,23.2万人。

邛崃———山水旅游城市
市域西南边缘的门户,片区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食品饮料、医药包装为主导的山水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到2020年达29平方公里,32万人。

崇州———生态园林旅游城市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新型工业城市,成都市西部生态园林旅游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