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思考

摘要:以汽车为主要工具的城市交通消耗的能源也愈来愈多,成为我国用能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因此在道路交通工程的规划中低碳的设计理念应用日益重要,从规划模式、公交优先,以及低碳技术,清洁能源等方面阐明低碳交通规划的技术应用手段。

关键词:交通规划;低碳;规划设计;公交优先

1 前言

哥本哈根会议让“低碳”这个名词再次引起全世界人的关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亟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开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也提出了要在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能源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0%, 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碳强度)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概念的出现,也是形势所迫。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规模化大工业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煤炭、石油等碳基能源的消耗快速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迅速。工业

革命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长期维持在280 ppm 左右,目前已经上升到387 ppm 左右。世界气象组织估计,即使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到2050 年左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将达到450 ppm 左右。一旦达到这个浓度水平,地球的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前上升2 ℃。不要小看这2 ℃,科学家们说,这是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底线。一旦突破,全球将面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以及疾病增多,人类将陷入无法挽回的全面环境灾难之中。有科学家断言,如果人类还想维持一个与文明发展、生态适宜的环境,那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必须降低到350 ppm 以下,节能减排,尤其是减少碳基能源的消耗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是势在必行。

从碳排放的源头来看,全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75%,温室气体排放占到80%。根据美国资料,由建筑物排放的二氧化碳占39%,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占33%,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28%。英国资料也显示,英国交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23%,且其中85%来自道路交通。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交通部门也是我国的油耗大户,从而也成为碳排放大户。据统计,2005 年,我国交通营运部门消耗了全国45.7%的柴油、50.9%的汽油和81.9%的煤油。如果加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以及私人汽车用油,初步测算,2005 年我国交通系统的油耗为1.33 亿t 标准油,约占同期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40.8%,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6.3%。由于与交通相关的碳排放在碳排放总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是否在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中充分应用了低碳设计理念,将会对我国是否能够践行自己对世界的承诺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规划先行,为低碳城市交通模式打好根本基础

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有利于推行低碳城市交通模式,建议在城市规划中设置有关低碳交通规划的专门章节,以发挥其对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引领作用,并将之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评审。可以将碳排放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约束性量化考核指标,从发展规划的层面上为城市交通减少对碳基能源的依赖提供保障。然而,由于对低碳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中国过去所经历的城市区域空间发展,更多的是依托于公路道路网络的简单卫星状向心结构模式。此种模式,更有利于小汽车交通方式的发展。近来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更合理的都市区发展模式应该是结合轨道交通或区域公交导向的走廊模式,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中国的中小城市,区域公交发展尤其重要。另外,城市周边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开发区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避免由于开发区规模偏大、土地使用不经济、功能配套不完善而使开发区最终沦为通勤工作的卫星城。

调查显示,公交车、轨道交通、小汽车、出租车、自行车和步行,已经构成了目前中国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公共交通是最为节能的方式。以小汽车每百千米的人均能耗为1 计算,公共汽车为8.4%,无轨电车为4.4%,有轨电车为3.4%,地铁为5%。近几年,虽然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公交出行分担率仅占城市居民总出行量的10%~25%,与发达国家40%~60%的出行比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支持,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势头迅猛,私人汽车拥有量由1985 年的28.5 万辆,激增至2008 年的3 501万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 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汽车产销均突破1 360万辆,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10 年一季度,产销量均超过400 万辆,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交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也将快速增长。如不尽快加快交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旦当小汽车在城市得到充分普及,形成私家车依赖型的出行习惯,将会导致城市的低密度蔓延,高碳的交通发展模式将更加难以扭转。

逐步引导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在规划层面的措施还是很多的。例如,鼓励适度的用地混合,提倡小尺度街区、土地混合使用的开发模式;将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作为大型公共设施开发的制约性条件,大型公共设施建设要与公共交通枢纽的建设相结合,将公共交通可达性引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并作为区域开发强度的重要因素,公交可达性好的,可以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等;从有利于减少出行次数、出行距离,有利于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有利于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使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研究等等。只要在规划的各个阶段能够切实把握好,应该可以做到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将交通源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