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路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根水(玉环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玉环317600)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路径探索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是教师在钻研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教学知识的本质,创设教学情境,展开问题解决,触及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实现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缝对接。结合2018年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情况,深度教学具体的实施路径有:钻研教材文本,挖掘学科知识内核;创设教学情境,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解决困惑问题,培养高阶思维品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深度教学;路径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是教师在钻研该学科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教学知识的本质,创设教学情境,展开问题解决,触及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实现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缝对接。本文结合2018年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情况,谈谈深度教学具体的实施路径。

一、钻研教材文本,挖掘学科知识内核

教学工作是一项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工程。教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蓝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深度教学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思和建构。所以,教师对教材的深度钻研是深度教学设计的前提。

1.抓住学科核心知识

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这一课哪里有现成的教案可以模仿,其实这不利于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设计时,立足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掌握教材,首要的是掌握教材的立意和思想理念。然后,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处理好教材单元、课、框、目之间的关系;明确教材中的内容主题,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归纳大意;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样,才能深入知识内核,抓住学科知识的本质,为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把握知识背后的深层意义和深层结构打下基础。

2.设计活动环节任务

学科核心知识确定好后,就要思考如何教学的问题,即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具体地说,如何导入,如何断课,如何围绕目标将活动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对应,必须作认真思考。在活动设计时,要将情境、设问和隐含的知识连接好。核心知识的教学要花大力气和较长时间加以合作探究完成,非核心知识可以蜻蜓点水。活动环节设计好后,要构建出知识点及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教学时在黑板上用板书形式呈现出来。这些自主完成后,可以阅读别人的教学设计,对照比较,借鉴其精华部分,适当修改,但不能照搬。

【案例1】金华市参赛选手常老师在上《道德与法治》(九上)“夯实法治基石”时,把核心知识定位为法治的要求、意义和描绘法治蓝图,对教材作了很好的处理,进行二度开发。

他运用“在路上发现有陌生人突然倒地,特别是老人,你会怎么做”这一情境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新课中,运用一个发生在金华“扶人被讹”的真实案例,围绕着“思辨晓理知法治”“追本溯源明正道”“崇德尚治绘蓝图”三个环节,层层深入。第一环节,教师播放“金华市小伙子滕某选择了扶起老人,却扶出了一串烦心事儿”视频,让学生自主思考:①小滕可以寻求什么法律的帮助?②有了法律就可以还小滕公道了吗?由此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分析要有一部“良法”,需要科学立法。第二环节,观看视频“东西方探索法治道路”,探究学习:①我国的法治历程走过了几个阶段?②我国为什么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第三环节,合作学习,即分组完成老人曹某、小伙子滕某、交警、法院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的任务要求,共同描绘法治蓝图。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具体案例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成法治素养的实现,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深度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触及学生心灵深处

深度教学要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就要触发深层兴趣、情感和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将书本知识进行改造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求以情境案例为载体,借助问题探究,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情感的触动。问题情境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卢布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组织课堂教学、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落脚点。

第二,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道德与法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这也是教学理念的要

求。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点。

【案例2】丽水市参赛选手叶老师在上《道德与法治》(九上)“凝聚法治共识”时,运用“湖南某小学老师罚站学生,作为某派出所副所长家长传讯老师”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设问:①副所长关押教师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②副所长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这种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由于这一案件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情境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课堂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究,有利于学生感悟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以及公民在这一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来达成“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这一教学目标,从而培养法治意识。

第三,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要有多种方式。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从思维角度创设看,有启疑性、求异性、争论性和运用性问题情境;从创设情境的载体看,既可以运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借助文字材料,还可以利用图片、录像、音乐等媒体。但无论运用何种方式,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而产生思维碰撞,这是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动力,也是深度教学的一条基本途径。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分析以下几种情境:

(1)启疑性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怀疑常常是深度教学的开始。当学生思维水平解决不了教材中所隐含的疑难点时,教师应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创设启疑性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矛盾。

【案例3】衢州市参赛选手陆老师在教学“凝聚法治共识”中的“全员守法天下齐”这一环节时,利用视频“浙江金华小伙扶人被讹,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