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新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高新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

作者:柏才慧

来源:《商情》2017年第37期

【摘要】高新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创新体制机制是高新区的发展动力,而政策支撑则是高新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国家高新区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家高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妥善解决。

【关键词】高新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一、高新区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上的探索

大足区为推动全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现代新兴产业城市,激发全区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保持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于2013组建万古高新区管委会(现为大足高新区管委会),并成立永晟公司作为高新区开发公司。创新实施万古镇与高新区统筹管理、高新区管委会与永晟公司“委司合一”的“镇委司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将万古镇的城市建设纳入高新区开发建设统筹规划、统一实施。2014年区政府1号文件赋予高新区封闭运行、统筹负责万古城镇开发建设、充分承担高新区开发等领域审批权限的职责,并探索建立“园镇一体、委司合一”的管理体制,为高新区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调动工作积极性,形成工作一盘棋、行动一条心的工作格局和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工作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推动高新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大足高新区按照宜居宜业宜商的组团城市目标,高标准推进建设。高新区紧紧围绕产业定位,统筹规划布局万古城镇发展空间及业态布局,将学校、医院、商圈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做到产城互融、园城互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推进。稳步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平台,不断夯实科技创新产业基础,为创新企业入驻、创新人才吸引等筑牢承接载体。同时争取到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镇项目、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重庆特色小城镇等示范点,推进城市配套开发。

大足高新区成立以来,表现非常亮眼:累计引进生产、研发、服务类产业项目99个,总投资超过16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产值近300亿元、税收4.8亿元。签约项目已有50余个开工或入驻。关键是其内在结构,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引进的都是国内外高新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名副其实的“高大上”园区。

二、大足高新区在封闭运行的体制及运行机制下取得的成绩。

1、盯准高新技术企业招商,以商招商成良性循环

在招商过程中,盯准高新技术企业,突出了‘平台、集群、市场’三大因素。2017年初,大足区举行集中签约仪式,16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50亿元,实现了新年招商引资“开门红”。

一是坚持集群招商。围绕智能装备、现代汽摩等产业,建立招商项目目标库,采取“整机+配套”、“研发、孵化、产业、服务一体化”等思路,开展招商引资。在此基础上,打造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特种装备产业示范园区等,为企业落地提供专业化承接平台。

二是依托企业,以商招商。该园区电梯产业的形成路径,就可一窥其招商模式的独到之处。如,富士电梯落户大足高新区,在此实现了富士电梯重大技改项目;澳菱电梯、华森电梯、施密特电梯扎堆落户……全市最具特色的电梯产业集群由此形成,并获得市质监局授予的“特种设备示范园区”称号。

目前,该园区的智能装备、现代汽摩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已经初具形态。

2、搭建科研平台,为园区安上智慧“大脑”

大足在园区的打造上动了不少脑筋:“我们给园区安上了一个智慧的‘大脑’。”采取“引资与引智同步,每个产业背后都有智力支持。”在园区建设初,就高规格编制规划,明确围绕将大足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智慧科技新城的目标,通过打造高效创新的平台,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一是将科研机构的引进当做构建大足高新园区的基础。目前,已引进中科院全国首个环保综合产业基地、重科院重科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重智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平台,

因为这些科研机构的入驻,相关派生子项目的关联企业也紧随其后。大足高新区趁机引进罗博泰尔、瀚德高科、向日葵机器人、哈工大机器人等科技型企业,与科研机构良性互动,形成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产业链条。

二是投资5亿元启动建设15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中心、10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园,为产业入驻提前备好创新平台。

三是积极搭建大足高新区科技型企业库,通过开展创新论坛、互联网+行动等举措,鼓励入驻企业充分应用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目前,高新区投产企业进入科技型企业库数量超过50%。澳菱工贸、罗博泰尔机器人等10余家企业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服务创新成“加速器”企业落地创造“高新”速度

一是有体制机制上的优势。园区实行“园镇合一”的体制,确保了园区建设能快速推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为园区与万古镇产城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确保高新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等工作系统推进。

二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园区内实行封闭运行机制,园区建设所涉资金等全部予以保障,企业所涉手续全部在高新区内完成。在此基础上,该园区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区内企业办理工商注册、方案设计、建设程序等手续,仅需把资料交给管委会,管委会就会帮其办理。除代办手续外,大足高新区管委会还为每家人驻企业成立工作小组,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均可向园区分管领导和工作小组反映。

三是后续帮扶,为企业打造发展“快车道”

已经建成投产的企业,同样享受着“保姆式”服务,而不是框进来就不管了。通过协助招工、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转贷应急周转资金等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

发展环境好。今年一季度,该园区已累计拜访企业87家、回访55家,再谈项目51个,其中不乏主动上门自荐者。“我们将在项目上突出‘高、新、大’,继续招‘高’商、引‘新’企。”园区负责人说。他的信心还来自于活跃的民间资本投资。去年至今,大足区民间投资累计超过400亿元,同比24.01%,其中,大多数资本投向了大足高新区。

四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问责制度,以确保各部门真正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全区每年挑选100个科,所长,由老百姓和企业对其进行公开评价。经评价,位列后10名的科所长将被淘汰。如某部门连续2年都有科,所长名列后10名,区领导将对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三、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管理不体制顺。这种“镇委司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没有根本上解决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问题。高新区要承担城区所有社会经济负担,使高新区在高新产业发展上的投入减少,难以形成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合力,难以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同时,园区管委会与下属平台公司的定位不是很明确。

2、配置不合理。园区有行政管理人员,也有事业人员,还有区级国企公司,平台又招聘了临时人员。人员构架上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员素质参差补齐,平台公司的职工构成有待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