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功夫片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成果:我们研究了中国功夫片的发展、趋势及影响,感受到了其中电影人的艰辛与不易,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研究的主要方法:观看功夫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
论文:
浅谈功夫片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影响
这里说得是浅谈,当然就无法把百年来的功夫电影详尽阐述。
因为功夫电影实在是汗牛充栋,无法一一说明,这里这是挑一些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来叙述。
影对于中国,及至整个华人世界,甚至是全世界的电影发展来说,都占有一席之地。
今天功夫电影取得这样的地位,最大的功臣肯定是香港几十年以来的功夫电影人,是他们把功夫电影推向了世界。
功夫电影走向世界中最耀眼的明星是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三人。
功夫电影的高产地是香港,不是内地,也不是台湾。
这个功劳谁也抢不了。
香港能成为今天的东方好莱坞,也是有历史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电影人都去了香港,邵氏电影公司也整个搬到了香港,所以在当时和以后的20年里,国语电影在香港影坛占据主导地位。
即使是今天,依然又很多内地的人才投身到香港的电影事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这是今天这个大环境下所要求,毕竟香港人力和物力都有限。
20世纪50年代之后,功夫片在香港继续发展壮大。
其实那时功夫电影在那时制作上也很粗糙,都是一些圈钱的作品,中国香港的功夫电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而且电影上面的打斗也多是模仿京剧和粤剧的武打设计,只能说这些都是潮流作品,今天看来都有些可笑。
在那个时代有一个系列的功夫片不能不提起,就是关德兴的《黄飞鸿》,这个系列关德兴一共主演了60多部,时间跨越了40年的历史,可以说见证了香港电影的繁荣历程,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一个纪录啊。
关氏《黄飞鸿》系列最大的特征就是武打设计不断翻新,简单说就是电影越来越好看。
武打涉及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黄飞鸿》系列统统都经历过。
从关德兴第一部主演的《黄飞鸿》到80年代与洪金宝合作的《林世荣》,武打设计已是天壤之别,在《林世荣》中,黄飞鸿一边与人打斗,一边泰然自若地写下“仁者无敌”四个大字,这个段落在今天看来仍然看点十足,精彩!从《黄飞鸿》开始,香港的电影工作者们就开始不断发掘新的武侠题材。
在当时由于戏曲还是很有市场,所以电影多少要受到它的影响,五
六十年代的功夫片,主要是以古装武侠片为主。
那时的功夫电影虽然有了一些进步,但还是缺乏精彩的打斗和故事情节,依然不是电影公司吸引观众的拳头产品。
这种情况一直到1966年开始改观,胡金铨的一部《大醉侠》为功夫片打开了新局面,这部电影胡金铨集合众家之所长,继承了前辈们拍摄武侠电影的经验,借鉴了日本的武士电影,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使这部电影极尽完美,犹如中国山水画似的优美够构图,还有精彩的打斗,曲折的故事情节,构成了这部经典之作。
但是真正让功夫电影红遍大街小巷的还是张彻的《独臂刀》,这部电影充满的古代侠士阳刚之气的武侠电影,可谓卖座空前,票房在当时香港创下了百万之巨(当时香港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独臂刀》的上映,标志着功夫电影时代的来临。
这是功夫片在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从此以后,功夫电影驰骋大银幕达半个世纪。
今天在我看来,张彻的功夫片多数是胜在情节,功夫在他的电影里面只是一种电影元素,比如张彻的代表作《刺马》,打斗在这部电影里只是一种陪衬,电影的情节发展才是最主要的,虽然这部影片的武指还是刘家良。
张彻电影好看是勿庸置疑的,可是张彻在日后电影发展上,技术却没有进步,进步的是电影的内容,这可能也是张彻并不是学武出身的关系。
在《独臂刀》上映的四年之后,功夫电影真正的王者降临,他就是从美国回港的李小龙,一部《唐山大兄》的上映,把李小龙推上巨星的宝座,也挽救了处于劣势的嘉禾公司。
《唐山大兄》的内容可能无法与张彻任何一部电影相比,可以说情节很一般,但是电影中的打斗却是史无前例的,这部电影把功夫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山大兄》之前的功夫片,很多都是假打,打斗不是很精彩,但是到了李小龙这里,银幕上终于出现了真正好看的功夫,“李三脚”直到今天还让青少年如痴如醉,但这只是李小龙武学中的冰山一角。
李小龙不仅仅是个功夫电影明星,他还是一名武术家,对于功夫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在电影中表现的功夫是最好看的,在当时是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初尝成功的《唐山大兄》之后,《精武门》又上映了,虽然那时李小龙演技还很生涩,但是功夫已经是炉火纯青,他为观众们奉献的“李八脚”,让所有看过电影的观众都沸腾起来。
尤其是中国观众,看着自己民族的英雄痛击日本武士,不断大呼过瘾。
凌空一脚踢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也踢走了小日本的傲气。
正当所有人都在庆幸李小龙的出现时,他却磕然逝世,这对于世界电影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一代奇才就这样撒手西去,使刚刚迈向世界的香港功夫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因为根本没有人可以再短期内替代他。
李小龙走后,香港影坛也尝试过找很多与李小龙外形相似的年轻人主演功夫电影,希望可以找到替代他的人,都没有成功。
这时的功夫片又回到了张彻时代,还迎来一个新的武侠片大师,这就是刘家良。
刘家良身怀正宗南派武术,他的功夫与南少林是一脉相承的。
有了这种武术渊源,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也就自成一派。
脱离的张彻之
后,刘家良自己做导演有了更大的发挥,第一部作品《神打》已经是技惊四座,到了《少林三十六房》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刘氏经典。
《少林三十六房》看点在于三德和尚的学艺过程,每一房都有独到之处,看得人是眼花缭乱,把每一套功夫的练习过程给逐步表现了出来,这在功夫片中尚属首创。
有趣的是,在同一年,成龙的《醉拳》也上映了。
成龙的电影开创的功夫喜剧的先河,虽然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也有喜剧成分,但是没有成龙电影中比重那么大,而且也没有成龙把喜剧与功夫协调的那么好。
《醉拳》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功夫巨星的诞生,但是成龙的起点没有李小龙的那么高,并且在他出道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李小龙的阴影下打拼,。
他为了走出一条新路,所以在他的影片中,处处都要做到与李小龙不一样,李小龙是打不死的硬汉,从来不会被打败,成龙就是从小人物成长为一个普通英雄,而且有时下场还是很惨,像《师弟出马》的最后,成龙全身绑着绷带,给人打得遍体鳞伤,这就与李小龙刻画的人物形象严格地区分开来。
李小龙扮演地人物,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走出自己地一条新路之后,成龙还是在求新求变,这也是当时许多邵氏导演所没有地意识。
《警察故事》之后,成龙开始了现代功夫喜剧地历程,同时电影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成龙也开始走国际化的路线。
1994年《红番区》在北美上映,并且取得了2000多万美圆的票房佳绩,是功夫电影正式步入了世界电影一线的行列。
从此以后,成龙,李连杰都走入好莱坞,成为国际影星,这些都是功夫电影的功劳。
从成龙《红番区》在美国的热买,到成龙再次杀入好莱坞,标志着功夫电影终于正式进入世界电影殿堂,李小龙未完成的任务由成龙来完成了。
客观地说,功夫片的黄金岁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因为这个时候香港的经济是腾飞阶段,电影也是非常赚钱的行业,投资电影的人自然很多。
那个年代是明星的时代,许多今天的巨星都是诞生在那个时代,那个时候投资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巨大,但是电影工作者的创作力惊人,有时一些低成本影片同样能拍出佳作。
夸张一点说,在香港黄金的15年里(80-95)随便找一部当时的功夫片来看,都感觉好看。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电影不是有了大投资和大明星就有了保障,还是要用诚意来打动观众,还要有创意。
现在连好莱坞都缺少诚意和创意,真是电影的危机时代。
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公司基本没有制作过古装武侠片了,功夫片这个领域也只剩下成龙在苦苦支撑,从98年之后,成龙和李连杰相继赴美,香港的功夫片一下子就跌落到谷底,以前的繁荣再难重现。
当时恰巧遭遇亚洲金融风暴,整个香港都受到冲击,电影也自然难逃厄运,电影生产也是大幅下降,数量和质量都大大降低。
我曾经看过一个调查表。
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工业顶峰时期,一年电影总票房达10亿港币以上,到了2001,才刚过3亿。
这样巨大的反差数字,表明了香港电影
工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以前拍一部电影成本很低,这里面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主演的片酬飞升,邵氏时期,有些大明星还是按天或者按月计算工资,现在的大牌明星,像刘德华出演《无间道》片酬就高达780万港币,占了整个电影投资的1/5。
这种情况下,电影投资自然节节攀高。
功夫电影在90年代后期就进入了困境,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是个很难的问题,因为不光是电影成本的问题,还有最要命的盗版,还有更要命的“碟影同步”使得电影取得高票房越来越不现实。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有两部非一般的武侠片震撼了世界。
她们就是《卧虎藏龙》和《英雄》,凭心而论,这两部电影没有《黄飞鸿》和《东方不败》好看,也没有达到《侠女》那样的境界,但是她们就是火了,而且一下子就火到了美国。
《卧虎藏龙》拿到了中国人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英雄》占据北美票房排行榜老大的位置两周之久,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两位鼎鼎大名的文艺片导演却做到了,他们就是张艺谋和李安。
他们的电影虽然没有胡金铨和徐客的好看,但是他们毕竟创造了潮流,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这就是胜利。
能把观众拉进电影院的电影,就是好电影,不管它被观众怎么骂,至少它有人看啊。
拍电影不就是为了给人看的吗?
功夫电影是否还能创造往日的辉煌,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可以”。
但往日的辉煌是无法复制的就像邵氏,在今后都很难再有这样规模的电影公司一样,怎样重新使功夫电影成为主流,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有很多人才参与进来,还要有更多的资金才可以。
现在香港这两个方面都是奇缺,因为98年一场金融风暴,导致香港培养新生代明星的流水线出现了断层,新一代的明星没有多少机会演戏,缺少了磨练的机会,结果就是像吴彦祖或是余文乐这样具有潜力的新星,现在还在一线和二线之间徘徊。
演技派的男明星就更加缺少,还是黄秋生、吴镇宇在挑大梁,电影明星的后继无人,使得拍电影得速度也是停滞不前,这就是所谓的恶性循环。
现在的香港电影界必须要和内地紧密配合,利用内地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拍出好的电影,才能使功夫片慢慢兴旺起来。
如今,领导功夫电影新潮流的香港影坛,其功夫动作电影的制作路线又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呢?以近期所摄制的影片来看,大都耗资巨大,追求正统的武术展示,且讲究真打实斗。
可以说,当今香港功夫电影的发展前景广阔。
功夫名导刘家良这样说:“功夫片中的动作是重要的商业元素,因此我相信功夫片永远不会没落。
”另一功夫片导演袁和平也认为,香港的功夫片仍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比起其它种类的影片,功夫片仍占有很大优势。
因为国
外其它类型的电影,都不会有很大的兴趣,而且这类影片他们也可以拍得更好。
香港唯一能制胜的就是功夫片。
因为功夫动作片是一种国际语言,谁都看得懂,但在质量方面,一定要创新。
自从本世纪功夫巨星甄子丹开创了混合格斗的真功夫电影新篇章后,功夫电影也朝着这方面创新、发展,连一向以“天马行空式”的武打动作而名震“功夫世界”的程小东,在近年来执导的影视片也舍弃原有风格,追求硬桥硬马的拳脚功夫。
而近期洪金宝与甄子丹合作的《叶问》,也以展示武术精华,再现中华武术风采为目标,回归传统的真功夫电影路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要求,功夫电影必将朝着更为精辟、更具动感和更为惊险的真功夫电影方向发展,这样必将进一步提升功夫电影的魅力。
中国的功夫电影影响了整个世界。
它向外国人展示了我们中国的功夫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很多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认识就是来源于功夫片。
同时,它也是我们国产电影的一棵大树,没有了它,这个圈子不知会逊色多少。
所以,功夫电影对我们有着很深的影响。
我们应该继承它的思想精髓,弘扬这种功夫精神,加强我国国产电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