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井田概况

1.1.1位置

沁城煤矿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的南部,沁水县县城的东部,行政隶属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交通位置见图1-1。

1.1.2交通:

井田内和沿井田北部界外杨河北岸分别有晋(城)~侯(城)公路及沁辉公路通过,晋~侯公路东在晋城市可接207国道至洛阳及晋(城)~新(乡)高速;西可至侯马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此外还有正在施工的侯(马)~晋(城)高速公路穿过井田。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沁辉公路南侧杨河北岸滩地上,距沁水县城东约5km,距晋城市104km,距侯马市87km,距太原236km。

铁路:侯(马)~月(山)铁路从矿井工业场地北侧通过,郑庄车站及沁水车站位于井田东西两侧,距矿井工业场地约13km(公路里程),通过该铁路西可至侯马,东经河南月山、山东济宁,可达山东日照港;由河南月山南下通过焦柳线可至南方各省。因此,矿井交通便利。

1.1.3自然地理

1. 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中条山东北延伸端,山势陡峻,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属低山丘陵地貌。总的地势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为井田西南部的竹岑顶,海拔标高+1305m,最低点为井田东北部的杨河河床,海拔标高+783m,最大相对高差522m。

2. 河流

井田内主要有杨河,属黄河二级支流,发源于沁水县杏峪乡云合山的关门岭脚下,杨河上游有梅、杏两条主要支流,在沁水县城东侧汇合称为杨河,流域总

交通位置图1-1

面积426km2。该河为常年河流,最小流量为0.2m3/s。该河流沿井田北界通过至郑庄乡河头村后汇入黄河一级支流—沁河,沁河穿切太行山汇入黄河。

3. 气象

井田所属地区为东亚季风温暖带半湿润气候,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季节多风少雨,年均气温10.5~12.5℃,年平均降水量537.1mm。本区风向:冬、春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风力一般3~4级。

4. 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沁水县为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属第一组。

1.1.4邻近生产矿井概况

井田南侧有沟沟、伯附、油坊头、羊泉、竹林山煤矿,都在正常生产。

竹林山煤矿:属阳城县二轻局下属企业,井田面积为7.26km2, 2003年生产能力达0.60Mt。属高瓦斯矿井。矿井安全生产情况正常。

油坊头煤矿:现年生产能力为0.15Mt,属村办企业,井田面积为1.5km2。属高瓦斯矿井,矿井安全生产情况正常。

羊泉煤矿:现年生产能力为0.20Mt属芹池镇办集体企业,井田面积为5.649km2。矿井安全生产情况正常

伯附煤矿:现年生产能力为0.15Mt,属小型生产矿井,村办企业,井田面积为1.683km2。据调查,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冒顶、底鼓、片帮、突水等事故。

沟沟煤矿:属小型生产矿井,集体联办企业,井田面积为5.5km2。属高瓦斯矿井。1999年5月曾发生过瓦斯爆炸事故,死亡9人。各邻近生产矿井分布见图1-2。

图1-2 邻近生产矿井分布图

1.1.5地方经济概况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人口21万,非农业人口2万左右。地域面积2560km2。该县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效益差。200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左右。主要农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为主,棉花、花生多有种植,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二。工业主要为煤炭,属山西省重点采煤县。其次有炼铁、发电、纺织、机械、水泥等,但都规模小、效益差。

1.2 地质特征

1.2.1地层及地质构造

(一) 区域地质特征

井田位于沁水块坳的南端,区域地层总体走向为北西或近东西向,倾向北西,倾角一般小于10°。区域构造总体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由南向北依次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等地层,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二) 井田地层

井田内地表出露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三段;石千峰组等地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在本区大面积分布,该区地层由老至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 2s )

根据区域资料本组厚176~308m ,本井

田5号钻孔揭露厚度达41.61m 。根据岩性特

征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部为灰—深

灰色中厚层泥灰岩夹泥质灰岩,上部为深灰

色厚层状微晶灰岩、豹皮灰岩互层。为浅海

潮坪—开阔台地环境沉积。

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 2f )

本组井田内有一个钻孔揭穿,厚

113.50。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其岩性主要由

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泥

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为

浅海台地潮间或潮上云灰泥坪,潮上盐湖环

境沉积。

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2b )

井田内本组地层变化较大,厚7.20~23.10m ,平均为12.51m ,主要岩性由浅灰色铝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铝土岩组成,具鲕状结构,含大量的黄铁矿结核和团块,局部夹菱铁矿透镜体,为浅海滨岸泻湖环境沉积。 图1--3综合柱状简图

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厚82.11~103.26m,平均91.61m,是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底部常以K1砂岩与本溪组地层分界,呈整合接触关系。岩性为含生物碎屑及燧石灰岩、砂岩、粉砂质泥岩、泥(页)岩及煤层(线)等,几种岩性呈交替出现的互层状。灰岩5~7层,厚度比较大,层位稳定,特征明显,是本组良好的标志层,砂岩分布于中上部,其中15号可采煤层赋存于该组中下部。

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地层厚28.42~45.44m,平均40.27m,是井田内又一重要含煤地层,

底部以K7砂岩与太原组分界,呈整合接触关系。岩性有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等,含煤3~4层,其中2号煤为稳定可采煤层,3号煤局部可采,均产于本组地层的中下部层位,其它煤层为不可采薄煤层或煤线。

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地层在井田内未出露地表,根据钻孔揭露资料,地层总厚57.44 ~86.53m,平均75.72m,底部以K8砂岩与山西组分界,呈整合接触关系。

7.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井田范围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石盒子组,该组地层厚度较大,总厚度为448.28~479.30m,平均455.91m,其岩性主要由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8.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

本组地层主要分布于井田东部及南部竹岭顶、大岭崖一带,保留厚度大于100m。底部以浅灰黄色岩屑长石砂岩与上石盒子组分界,砂岩厚层—巨厚层状,中细粒—粗粒,交错层理及斜层理发育,底部有时可见厚约0.3~1.30m的棕红色砾岩,平均厚42.00m,其上为砖红色粉砂质泥岩,分布于山梁之上。

9.第四系中更新统(Q3)

该地层广泛分布于山梁及沟谷中,岩性为浅红色—浅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局部夹夹砂、砾石层,含钙质结核。厚0.00 ~ 25.00m,一般厚10.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