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研究性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于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进行,影响到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课堂师生冲突的定义及表现

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师生冲突更容易发生。

(一)、师生课堂冲突的界定

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师生冲突主要表现在课堂冲突方面。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型:

1、语言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取直接的语言上的对抗。

2、行为冲突。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或老师多次批评不改时教师即采取命令学生站立、走出队列、离开教室或没收学生物品等措施,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因行为意志受阻,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进行反抗。

3、心理冲突。即教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差生采取的心理惩罚。(二)师生课堂冲突反应方式

课堂中师生冲突由于条件、情境不同而类型各异。师生课堂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

一般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出现的可由教师控制的对立或对抗行为。一般性行为冲突一般不影响课堂教学,仅是课堂中的小小插曲。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威地位控制整个局面。学生的表现往往是消极应对教师合理的教育教学要求,如上课讲话,做小动作,搞恶作剧等。一般性行为冲突处理得当,就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群体的活力,处理不当则容易转化成对抗性行为冲突。

对抗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对抗性失控行为,它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均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来表示对对方的敌视以及对对方的攻击或诋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特殊地位控制局面,而往往表现为行为失控。学生在这过程中也往往怀有强烈的抵制情绪。若不控制,双方僵持下去将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有时会出现过激言语或行为。对抗性行为冲突对师生关系造成深重的破坏性影响。

二、引发课堂冲突的原因探析

课堂师生冲突主要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文化之间的冲突无法协调所。

(一)教师方面

在课堂上,导致师生冲突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学生的违纪、违

规问题,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的某些行为有关。导致师生冲突的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教学行为

(1)教师误解学生

有些教师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畅通无阻,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按照教师的意旨恰到好处地配合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学生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有的对压制表现出不满,教师就会认为学生故意破坏课堂,这样师生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2)教师语言失控

有些教师的急于求成思想严重,盲目冒进,结果却欲速则不达,没有重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许多教师在上课中常常担心纪律问题,管理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轻者训斥、恐吓,重者讽刺、挖苦, 使课堂里责备声不断。这样一来, 实际上把学生看成了威胁教学的力量,教师言语的“出格”,导致师生情绪对立,这样就容易发生师生冲突。

(3)教师惩罚学生

有些教师师道尊严的观念严重,过分地强调教师权威,学生如果稍有不从,就会认为和自己过不去,就会体罚学生。虽然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制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自愿服从的基础之上。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教师缺乏教学法的灵活性往往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真正的课堂行为问题,有些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经验,常常担心纪律问题,因而采取生硬的措施控制学生,维护课堂纪律,这样也容易导致师生情绪对立。

3、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存在片面性

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教师往往期望学生能够达到某种目标,但是学生往往达不到这种要求。教师就会对学生提出批评。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一吐为快,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多元化存在、个体差异性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体验。学生认为自己的尊严、地位等可能受到损伤,就会和教师发生冲突。

如果教师对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给予高的评价,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出众,但其他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给予负面评价;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就特殊照顾,对不喜欢的学生就置之不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怨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就容易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4.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包括智能和非智能因素两方面,前者如知识系统、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后者如监控能力、应激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教师智能因素的欠缺会引起学生对其价值功能的质疑和挑衅,教师知识权威的威慑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和组织能力的凌乱也同样会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排斥;而教师对班级问题的监控不力或手足无措使部分学生更加肆无忌惮的捣乱,引起课堂的混乱,爆发师生冲突。

同样,教师在职业与生存造成压力时的沮丧与无助,往往引起情绪激昂,一遇到课堂的突发事件时无法适应,会使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显得更加非理智性、情绪性。

(二)学生方面

1、学生个性特征发展的差异性

在现行班级授课下,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兴趣的选择、目标的追求各不相同。但在实际上,教师还是采用的是整体性的教育,来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这时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包括认真听讲、正确回答课堂提问。但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行为的过分张扬,有时就不服教师的管束,就会引起师生冲突。

2、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有些“学困生”无法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无法满足自己对学习的需求,就会去干扰其他学生。有些“学困生”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加思考就回答了,或者在课堂上扮鬼脸、发怪声、骚扰同学等,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易于冲动的孩子更容易引发令人头痛的课堂纪律”这些学生会因为这些行为“引人注目”或“逗人一笑”而获得一种在学习中得不到的情绪体验

3、学生行为的偏差和品行障碍

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是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有些品行障碍的学生往往做出违反和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和纪律,妨碍别人的正常学习。这些学生渴望成功,但由于其个人原因,往往得不到期望的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