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4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
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
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
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贵人将.
骑数十纵 将:带领 B .杀其二人,生.
得一人 生:活捉 C .吾去.
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 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从:跟从 解析:选D 。

从,接应。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②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④今如此以百骑走.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选C 。

①表并列,并且;②将要;③逃跑;④跑。

3.下列句子中,“会.
”的用法与“是时会暮”的“会”相同的一项是( )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
大道口 ⑦会.
其怒 A .①④⑥
B .②⑤⑥⑦
C .①③⑤
D .②④⑦
解析:选D。

都是“恰巧,正赶上”的意思。

4.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相同的一项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磔磔云霄间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古之人不余欺也
解析:选B。

都是状语后置。

二、语言运用
5.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取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标题),并简要介绍其寓意。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标题:父与子/到此一游。

寓意:讽刺和批评社会上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人。

(意思对即可)
6.前一阵子,有些地方的福利彩票打出了“拼搏这一回”“一刮改变人生”等广告语引得市民议论纷纷,认为宣传欠妥,但彩票中心的有关官员却认为这样的广告语没有什么不妥。

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类广告语的宣传导向是错误的。

福利彩票本来就是为了造福于民,但这类广告语的措辞带有某种赌徒式的心理,有鼓动百姓投机的嫌疑,对于消费者是一种引诱和误导。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家世世受.射受:教授
B.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接应
C.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路
解析:选A。

A项中的“受”是“传授”的意思。

2.对下列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②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③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C。

①“且”是连词,“况且”的意思;②“且”是副词,“将近”的意思;
③“为”是介词,表被动;④“为”是介词,“替”的意思。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B.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
C.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D.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解析:选C。

A.“尝”同“常”;B.“陈”同“阵”;D.“莫”同“幕”。

4.下列对活用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C.尝夜从.一骑出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D.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后:名词做状语,在后面
解析:选D。

D项,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后,延误。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固自辞于大将军B.见匈奴三人,与战
C.天子以为老,弗许D.用坚其意
解析:选A。

A项为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省略句,省略代词“之”。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8题。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日:“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复更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去.大军数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授(2)它,代石(3)距离(4)跑
7.结合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

8.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执法宽大,不苟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二)(2010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人名。


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解析:选B。

款:诚恳、恳切。

根据上下文看,这句话的主语是“远近蛮夷”,“款”后面的动词“附”,应是“依附、投靠”之意,那么,将“款”解释为“款待”就会不通顺,因为不是贺兰祥到蛮夷那里去,而是蛮夷到他这里来“附”,因此,解释为“诚恳、恳切”更合理。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④⑤D.②③⑥
解析:选B。

解答此题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限定筛选范围短语(“全部”),明确筛选的方向,再确定筛选的信息点是“惠民业绩”。

然后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其中②是其“亲巡境内,观政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

③句是说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于“惠民业绩”。

⑤是说他“清素”的性格。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解析:选A。

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做题时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地方得出答案。

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

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

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1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句中注意“俱”为“一起、都”的意思,“致”有“招来、招致”之意,且
第三个分句省略了主语“周太祖”,翻译时要补出。

(2)句注意“是”为代词,“这、这时”的意思;“安”为意动用法,“认为安定,感到安心”之意。

(3)句注意“行李”代指使者,“一”译为“全、一概”。

答案:(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

他的祖先与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

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

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

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

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宠爱。

虽然在军队里,太祖常多方聘请儒士,教贺兰祥读诗书经传。

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

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

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

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

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

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

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

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

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

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

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

远近的少数民族,没有不诚心归附的。

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接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

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

这一年大丰收。

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廉。

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

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

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

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

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

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为大司马。

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

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

于是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

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

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

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

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

谥号为景。

三、语言表达
13.(原创)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展视野和胸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茂盛中发现高大与挺拔。

14.(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D.③④②①⑥⑤
解析:选B。

语段讲两种错误对待大自然的做法,导致了不良后果。

由此可知排序语句有并列关系。

标志性词语“有的”表明①③句是并列关系;由实词“征服”、虚词“然而”可知③⑥④联系紧密;由句意可知①⑤联系紧密。

归纳分类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解析:选D。

从,接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