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 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 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侯外庐 ——从异端到天才,从罪魁祸首到伟大改革家
二、王安石的历史档案
1021,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1042,进士第四名 1042—1066,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 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官吏 1067,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1069(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任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1077(熙宁九年),罢相 1086,病死于江宁钟山
梁启超:“青苗法之法的本意,其善美 既若是矣,然则可行乎?曰:不必其可行也。
善而不可行,何也?且公在鄞行之而效,而
犹疑其不行,何也?曰:一县非全国之比也, 一县者,公之所得自为也,全国者,非公之 所得自为也,是故当时抑配有禁矣。而有司 尽数表散为功,虽欲不抑配焉而不可得也。” ——梁启超《王荆公传》 思考: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冯梦龙《警世通言》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近代:王安石的全新形象
王安石是“三代”之下第一完人
“皋夔伊周,遐哉 邈乎,其详不可得闻,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
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看惯了近世国家注重财政的趋势, 自然不觉王安石的可怪了,懂得了近世
社会主义的政策,自然不能不佩服
王安石的见解和魄力了。
——胡适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国际:王安石的美好形象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
迪化18日电:“今日抵迪之美副总统 华莱士„„接见王主任世杰,罗监察使 家伦。”据王氏语记者称:“华莱士副总统 于谈话中,曾询及我宋代政治家王安石之 有关各节,华氏誉王安石为中国历史上推行 新政之第一人,并请王主任可能搜集有关 王安石之事迹。”“华莱士先生似乎隐约 感觉着王安石之行新法与他和罗斯福总统 之行新政,有了精神的契合,他赞扬王安石, 不啻于异国、异代求知己、找同志。” ——1944年6月21日《中央日报》
王安石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只好 找些急于上进的新人。这些人不仅缺乏经验, 而且把变法作为进身之阶,参与变法动机就 不纯。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与助手,都属于 人品不正者。用一些人品不好、胸怀私心的 人进行变法,再好的设想也没用。大宋王朝 从上至下都烂透了,靠这样的官员去实施 新法,新法只能成为他们的又一条生财之道。 ——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 思考:在梁小民看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 原因是什么?
养兵千日用兵难
宋初至中期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
所谓使财政富裕,不是求取钱财而 有所增加,而是除去有害于财的事而已, 有害于财的事有三项:一是冗官(多余
无事的官员);二是冗兵(多余无事的
士兵),三是冗费(不应支出的费用)。
——苏辙
2、边患危机——积弱
3、政治危机
宋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 本朝都有。”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护法善神”吕惠卿
熙宁初年王安石曾对宋神宗说:“惠卿 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
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王安石 第一次罢相期间,吕惠卿秉性暴露无遗: 第一,损坏王安石名声,意图取代王安石 第二,排挤曾与自己共同主持新法的同僚 第三,大肆提拔兄弟及亲朋好友 第四,谋取私利,大肆置办田产
四、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
新法 青苗法 内容 政府低息贷款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政府低息贷款 作用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方田均税法 按土地多少收税
增加政府收入
(1)青苗法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 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 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 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 《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思考:王安石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平抑物价,促进农业生产的进行。
已登场:寇准、梅尧臣、范仲淹、晏殊、 欧阳修、柳永、晏几道、曾巩、司马光、 王安石;十二年前,比王安石小十五岁的 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也由眉山来到 京城,并且一举中第,东坡在三百八十八位
进士中,几乎名列榜首。
中国文化最高峰
1、财政危机——积贫
北宋中期基本财政状况
年度财政收入
军费 6300—6800 万缗 官俸 皇室 祭祀
历史学家的困惑
大抵自来论介甫,其毁之者,凡一谋 一法,只须其谋其法之出于介甫,则不问
事实,而一切有非而无是。 其誉之者,则又只须其谋其法出于介甫, 亦不问事实,而一切有是而无非。 ——司马光
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解。封建学者
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
青黄不相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
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若秋料
钱于五月表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 之时,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白寿彝《中国通史》 思考:欧阳修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 夏季贷款利于解决贫困者的生活问题, 而秋季放贷纯粹是为了获取利息。
王安石: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 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 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 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 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 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转引自叶坦《大变法》 思考:王安石就青苗法的哪一方面进行了 说明?理由是什么? 收取利息方面。 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缓解财政困难。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总计 景德年间 450万(贯) 428万(贯) 355万(贯) 1233万(贯) 庆历年间 197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北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导致北宋中期形成了“三冗”、“两积”局面, 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 共识。 2、庆历新政揭开变法序幕 3、宋神宗:任王安石为相,支持变法 4、王安石个人:地方官积累经验;三不足; 5、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社会 各种矛盾激化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新中国:王安石的多面形象
“三不足”精神 “吞灭西夏契丹统一中国的战略设想” “摧制豪强兼并”与“欲富天下则资之
天地”的实践
两种对立观点 变法“顺应了商品 货币经济发展的内在 要求和社会发展的 客观趋势”。 变法“阻碍了商品 经济的正常发展”, “是不折不扣的倒行 逆施”。 王安石研究著作书影
少年聪慧,博学多才
为官地方,造福百姓
意志坚定,性情执拗
百姓疾苦 忧乐心头 贱子息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矫世变俗 抱负远大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3)教育制度:整顿太学,设置武学、医学、 律学等专门学校,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五、王安石的历史悲剧
实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 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 他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 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郭沫若评王安石 思考: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他的以人民为本位体现在何处?为什么说 他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2)募役法 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 时常打破法定的限额。 4.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力役 的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 ——范振兴《王安石政略》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募役法的弊端
役钱的征收标准混乱 不按规定征收宽剩钱 任意征收额度 纳钱后仍要服役
(3)市易法
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 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 则是“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寞
保马法
节省了军费 开支,提高 了军队战斗力
选派军官专门负责 将兵法 各地军队军事训练
3、王安石变法——取士之法
(1)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 经义策论考试 (2)选官制度:择优录用,惟才用人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 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 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
介甫一人享有天下大名三十多年, 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淡泊名利,志向 高远;介甫不当大任则罢,但凡身肩
大任,则太平盛世指日可待,天下苍生
都会承受他的恩泽。 ——司马光
三、王安石的生活时代
北宋时期的文化名人,如今绝大部分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 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回顾
必修一: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冗官 冗兵 冗费
来自百度文库积贫 积弱
必修二:面对土地兼并,北宋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有什么影响?
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
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
连最初倡议施行市易法的魏继宗也认为,
“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思考:对于市易法的实施,为什么“人不胜
其怨”? 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 运行对滞销商品的购买变成对紧俏物资的 抢购。
2、王安石变法——强兵之法
措施 保甲法 内容 组织农户习武, 轮差巡查, 维护地方治安 百姓自愿申请 给官府养马, 可减免部分赋税 作用
宋神宗态度动摇不定
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
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 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 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 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 至死。
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
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 天下必困扰。” 司马光:“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 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
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
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棰
(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思考: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 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 收取困难,会增加地方政府负担。
欧阳修认为:夏料钱于春中表散,犹是
岂宜从祀孔子庙庭,合与削去,于正人心,
息邪说关系不小,令国子监日下施行。”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古代:王安石的官方形象


古代:王安石的学术形象
古代:王安石的民间形象
在话本中沦为猪狗
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 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
用木杓搅手木盆之中,口呼:“罗,罗,罗, 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 呼鸡:“王安石来。”群鸡俱至。江居和 众人看见,无不惊讶,荆公心愈不乐。故此 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都呼为 王安石。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古代:王安石的官方形象
靖康祸根 “祸国殃民” 安石之学杂以伯道,取商鞅富国强兵, 今日之祸,人徒知蔡京、王黼之罪,而
不知天下之乱生于安石。 ——宋高宗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古代:王安石的官方形象

古代:王安石的学术形象
“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异端邪说 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
争议:
类似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
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募役法 1.役钱之多寡以人户之资产为依据,而
资产审定的标准,立法者并未规定,令各地
从所便为法,于推行之余,猾官奸吏便不免 乘机勒索,以致民间骚扰不堪。 2.二分宽剩钱乃为水旱灾歉人户物力不及时 之备者,而施行未久,宽剩钱灾年照出,又 别收头子钱五文,所收的钱亦不尽以用于 雇役,慢慢成为政府之特别收入。
年财政支出
约4800万缗 约1200万缗 约720万缗 约325万缗
岁币
75万两绢
——摘编自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
庞大的官僚机构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 荐辟之广,恩萌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
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贤平四年
(1001年),有司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
余人。所减者如此,未见这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