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区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区划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气候区划
英文名称:climate regionalization;climatic division
定义1:选用有关指标对全球或某一地区的气候进行逐级区域划分。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2:按气候特征的相似和差异程度,选用有关指标,对全球或某一地区的气候进行逐级区域划分。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3:采用一定的气候区划等级指标将全球或一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的气候区。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气候资源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气候区划是根据研究目的和产业部门对气候的要求,采用有关指标,对全球或某一地区的气候进行逐级划分,将气候大致相同的地方划为一区,不同的划入另一区,即得出若干等级的区划单位。

目录
简介
特点
方法
种类
中国气候区划
编辑本段简介
按气候特征的相似和差异程度,以一定的指标,对一定区域范围所进行
气候区划
的气候区域划分。

属自然区划中的部门自然区划。

气候区划是气候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

编辑本段特点
气候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进行气候区划的基础。

由于太阳辐射分布的纬度差异,产生气候随纬度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纬度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和海陆对比关系带来干湿度的差异,产生气候随干湿度发生有规律变化的干湿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产生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带性;气候受地方的地形起伏、坡向以及下垫面状况等因素影响,也发生变化。

因此,任何地方的气候都是受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综合影响的结果。

气候区划必须反映这些气候分布规律。

气候区划与气候分类是气候划分的两种方法。

气候区划是将一定区域,按气候特征,依次由大到小,由上到下逐级划分;气候分类则是将不同地区的气候按其主要特征划归类别,依次由小到大,由下到上逐级合并。

某一类型的气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区域,而气候区划所划出的区域必须是连成一片的。

编辑本段方法
一般采用发生学方法和实用方法,或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发生学方法着重从气候形成因子选取指标,进行区划;实用方法主要根据服务对象对气候的不同要求选取指标,进行区划。

指标的选定,随区划的目的、种类而异。

例如,农业气候区划以温度、降水、越冬条件的指标较为重要;建筑气候区划以风压、雪压、冻土深度等指标较为重要;航空气候区划以能见度、雷暴日数等较为重要。

区划指标有两类:一类是气候指标,这些指标是无形的,其代表性随观测地点而异,但它是定量的;另一类是其他自然因子的指标,如地貌类型、地势高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这些指标是有形的,但一般只能定性。

气候区划应以气候指标为主,以其他自然因子的指标为辅。

气候随地区的不同逐渐变化的,区划界线实际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一般应把线划在带的平均位置上。

编辑本段种类
按区划范围的大小,有全球气候区划,洲气候区划,国家气候区划和地区
玉米气候区划
气候区划;按气候要素的不同,有日照区划、降水区划等;按服务对象的不同,有农业气候区划、建筑气候区划、航空气候区划等。

有的区划还有自己的部门区划,如农业气候区划下有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农业气候灾害区划和作物气候区划等。

编辑本段中国气候区划
1929年,竺可桢根据少量的气候资料提出了中国的第一个气候区划。

他将全国分为华南、华中、华北、东北、云贵高原、草原、西藏和蒙新共八个气候区。

此后涂长望等提出了不同的区划。

至1949年,卢鋈又提出下列四条界线:①1月平均气温为-6°C 的等温线(大致与长城平行),作为春麦与冬麦的分界;②1月平均气温为6°C的等温线(大致与南岭山地一致),作为一季稻和二季稻的分界;③年降水量为750毫米的等值线(大约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作为水稻的北界;④年降水量为1250毫米的等值线,作为麦作的南限。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全国分成十大气候区。

现在,随着农业技术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作物分布界限已经超出当年的情况了,但这种区划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气候区划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1949年以后,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气象局等单位都提出过气候区划方案。

195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公布了中国气候区划初稿,他们以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0°C稳定期的积温和最冷月气温或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热量指标,以干燥度(见气候指数)为水分指标。

根据热量指标,他们把全国分划成六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①赤道带。

积温9000°C左右,生长热带植物。

②热带。

积温达8000°C以上,终年无霜,橡胶、槟榔和咖啡等均宜生长,稻可一年三熟,主要植被为樟科等。

③亚热带。

积温8000~4500°C,稻可一年二熟,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季风林、常绿阔叶林以及它们和落叶林的混生林,柑橘、茶、棕榈、油桐和毛竹等为其代表性植物。

④暖温带。

积温4500~3400°C,冬冷夏热,农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

⑤温带。

积温3400~1600°C,冬天严寒,不宜冬作物生长,春小麦、大豆为主要作物。

自然植被为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的混交林。

⑥寒温带。

积温低于1600°C,尚可种植春小麦、马铃薯、荞麦和谷子。

主要植被为针叶林。

⑦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积温低于2000°C,其光照条件优于寒温带。

该区虽不适宜林木生长,但除部分地区外,尚可栽培耐寒作物和蔬菜。

他们结合中国地形特点和历史行政区划传统,又将全国分为8个一级气候地区和32个二
级气候省。

1966年,中央气象局(现国家气象局)在上述气候区划基础上,用1951~1960年全国600多个站的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正,绘制了中国气候区划图。

1978年,又在此基础上用1951~1970年的气候资料编绘了新的中国气候区划图。

此外,中国各省(自治区)、各业务部门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也作了相应的气候区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