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那晓东,段美惠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2期

GIS空间分析课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地学问题分析与建模及GIS

应用实践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深入了

解GIS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的理论,并能够熟练应用专业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属于整个课程

体系中的高阶课程[1]。虽然本课程包含的空间分析的原理和知识对培养高质量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有很大作用,但是使学生充分理解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却面临很多困难。对此,近

几年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显著

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引入应用实例分析,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GIS空间分析的教学中,不应该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

引进GIS空间分析在地学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大量的研究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空间分析在实际应

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2]。例如在学习地形因子分析时,列举数字地形模型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生境适宜性分析和评价、机器学习算法的遥感图

像自动分类、视域分析和视觉频数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针对这些应用实例,在课堂上和同

学们一起讨论GIS地形分析能够提取哪些地形因子?这些地形因子的数据源和获取方法是什么?这些地形因子可以解决哪些地学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体系和结构,还能够了解相

关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将来在实践中应用,

地理信息专业的从业者仅仅掌握空间分析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若不能对前期基础课程有充

分地了解也不可能透彻地理解空间分析的原理及应用案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GIS

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必要对某些扩展知识进一步地讲解。遥感导论和地图学是GIS空间

分析的先修课程,在对遥感数据源及处理技术与地图投影的相关知识讲解清楚的基础上,做好

与本课程的衔接,在高阶课程上凸显多课程交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同

时也为学生以后在相应领工作或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3]。

3.落实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

供良好的教育、学习及科研环境,近年来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的培养方式已经获得了广泛地认

可[4]。在课堂教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设计、调研、执行、总结等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例如可以围绕流域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这一主题,将项目的设计和执行过程纳入到教

学内容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流域水环境公共政策的研究与交流,设计和开发水环境管理信

息系统,寻求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和行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案。在教学内容改革中落实研

究型教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术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引入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完全靠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无法做到

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我们提倡采用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经

验进行分组,从GIS空间分析前沿和热点问题中筛选出数个不同的选题。各小组围绕自己课题

收集到的资料、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等进行开题汇报、中期考

核和终期答辩,并有教师与同学进行提问。通过这样一个“被动转主动”的教学方法改革,给

学生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课堂发言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提出值得思

考的问题更多,给教学过程带来了方便、注入了活力。

2.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入与课程相关的PPT、视频、图片、网站、软件来辅

助加深学生的理解。GIS空间分析课程特别强调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可视化表达,一个内容充实、图表丰富的PPT可以充分调动学习氛围,使抽象的GIS理论和思维过程具体形

象地展现出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为GIS空间分析的课程讲授提供了新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学

生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去体验丰富的空间数据分析手段和方法,分享和交流空间分析技术和经验,使学生在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学平台优势的同时,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能够循序渐进地学好本门课程,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模式改革

《GIS空间分析》课程的考试改革提出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成绩评价方式,其中

过程性考核由“课堂考核+小组汇报+实验报告”三部分构成[5];期末考核指期末闭卷考试。各部分成绩考核的内容及所占的比例如下: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其中课堂考核占15%,包括课堂听讲情况,到课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小组汇报占20%,考察小组研究性学习的

汇报情况,针对小组对GIS应用问题的调研考察汇报和成果分析汇报评定研讨小组成绩;实验

报告成绩占15%,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于GIS软件空间分析操作

的掌握情况;期末闭卷考试约占总成绩的50%。

四、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激励性的原则,

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通过引入实例分析、拓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

理念,将分组讨论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在GIS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研究兴趣的GIS专业的学生进

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知识。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与探索-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教材选择、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详细设计,并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关键字: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应用及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城乡与区域规划建设的实际需要,具备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资源管理等相关应用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开发、城乡区域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技术性科学,与地理学、地图学、测绘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密切相关,涉及土地科学、资源学、环境科学和城乡规划等学科知识,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GIS 独特的功能使得它和城市规划有着天然的联系,既为城市规划提供分析手段,同时也促进了城市规划业务的信息化,为本专业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人口动态变化等提供强大高效的分析工具,其分析结果能够为相关的决策人员提供有力参考。因此,GIS课程教学对该专业来说较为重要,让学生掌握GIS 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本专业熟练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材选择与学时安排 该课程选择《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作为理论课的教材,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介绍了GIS基本理论、技术体系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那晓东,段美惠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2期 GIS空间分析课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地学问题分析与建模及GIS 应用实践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深入了 解GIS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的理论,并能够熟练应用专业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属于整个课程 体系中的高阶课程[1]。虽然本课程包含的空间分析的原理和知识对培养高质量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有很大作用,但是使学生充分理解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却面临很多困难。对此,近 几年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显著 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引入应用实例分析,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GIS空间分析的教学中,不应该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 引进GIS空间分析在地学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大量的研究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空间分析在实际应 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2]。例如在学习地形因子分析时,列举数字地形模型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生境适宜性分析和评价、机器学习算法的遥感图 像自动分类、视域分析和视觉频数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针对这些应用实例,在课堂上和同 学们一起讨论GIS地形分析能够提取哪些地形因子?这些地形因子的数据源和获取方法是什么?这些地形因子可以解决哪些地学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体系和结构,还能够了解相 关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将来在实践中应用, 地理信息专业的从业者仅仅掌握空间分析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若不能对前期基础课程有充 分地了解也不可能透彻地理解空间分析的原理及应用案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GIS 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必要对某些扩展知识进一步地讲解。遥感导论和地图学是GIS空间 分析的先修课程,在对遥感数据源及处理技术与地图投影的相关知识讲解清楚的基础上,做好 与本课程的衔接,在高阶课程上凸显多课程交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同 时也为学生以后在相应领工作或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3]。 3.落实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 供良好的教育、学习及科研环境,近年来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的培养方式已经获得了广泛地认 可[4]。在课堂教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设计、调研、执行、总结等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例如可以围绕流域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这一主题,将项目的设计和执行过程纳入到教 学内容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流域水环境公共政策的研究与交流,设计和开发水环境管理信 息系统,寻求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和行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案。在教学内容改革中落实研 究型教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术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引入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完全靠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无法做到 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我们提倡采用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经 验进行分组,从GIS空间分析前沿和热点问题中筛选出数个不同的选题。各小组围绕自己课题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 空间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工程、物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空间解析几何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以适应 现代教育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本文将探讨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分析现有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从课程设置开始。目前的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大多集 中在直线、平面、曲线、曲面等基本概念的讲解,而缺乏与现实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应用场景。建议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与工程、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相关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 从课堂理论走向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往 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案例教学、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空间解析 几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关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目前的空间解析几何教材 往往内容繁杂、难度较大,不够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应用需要。建议编写和选择一些内 容全面、结构清晰、通俗易懂的空间解析几何教材,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并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前的空间解析几何教师队伍 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议加强教师的 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设置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材的优化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 重视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研 究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信息技术,它将地理 空间数据和描述地理现象的其他数据结合起来。GIS可以用来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各种信息,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决策支持 工具。在GIS中,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 文旨在探讨GIS中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 用中的作用。 二、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利用空间数据和 GIS技术来探索和分析空间特征和地理现象的过程。空间分析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地理空间特征,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并最终为决策提供支持。 1.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是GIS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它的目的是利用空间 关系来查找、选择和组织数据。空间查询可以分为简单空间查询 和复杂空间查询两种类型。其中,简单空间查询是以简单的空间 关系为基础,例如距离、邻近和相交等。复杂空间查询则是在简 单空间查询的基础上,通过组合和逻辑判断等方法,构建更为复

杂和深入的查询条件。通过空间查询分析,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 分类和理解,有助于在数据众多的情况下找到所需信息。 2. 空间统计 空间统计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它的目的是 通过空间数据和位置信息,揭示现象的趋势和规律。空间统计可 以分为全局空间统计和局部空间统计两种类型。其中,全局空间 统计主要是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方差等指标,来分析现象 的整体特征。局部空间统计则是以空间分析单元为研究对象,通 过邻近关系等方法计算单位空间对周围空间的影响。通过空间统 计分析,我们可以揭示现象的空间规律和特征,为规划和决策提 供参考。 3. 空间模型 空间模型是一种使用GIS技术和方法,对空间现象进行描述和 模拟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地理空间信息和影响变量的收集、整 理和分析,以及对现象模型的建立,来预测空间现象的发展趋势。空间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模型的有效性、 精度和适应性等因素。通过空间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对空间现象 进行预测和管理,为决策提供参考。 三、可视化方法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作为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解析几何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探讨空间解析几何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方向和实践措施。 一、空间解析几何教学的现状 空间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坐标系和向量等工具来研究空间中的几何问题。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空间解析几何的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当前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改革。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将空间解析几何的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评价体系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还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来推动空间解析几何教学的改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教材内容的更新,使得空间解析几何的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的结合。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考试分数,还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四、实践案例分析 以下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空间解析几何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机械结构等,让学生通过空间解析几何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的项目评价和实践考核,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或者通过软件绘制一个机械零件的模型等。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多源数据融合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的新方法探索

多源数据融合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空间分 析中的新方法探索 地理空间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的过程。在进行地理空间分析时,多源数据融合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空间分析提供更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多源数据融合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和融合,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地理信息。多源数据融合可以包括地理数据、遥感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通过对不同数据源的整合和融合,可以减少数据的缺失和冗余,提高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多源数据融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理信息维度,帮助用户进行更深入的地理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地理数据挖掘、地理可视化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地理空间 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并提供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空间现象。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挖掘地理数据中的潜在关系、趋势和规律,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支持和参考。 在地理空间分析中,多源数据融合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为研究者和决策 者提供更多新的方法和工具。首先,多源数据融合可以解决由于数据缺失或冗余导致的信息不完整和错误。通过整合和融合不同的数据源,可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地理信息,从而提高地理空间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 提供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如空间查询、地理数据挖掘、空间模型等,帮助用户快速、高效地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再次,多源数据融合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挖掘地理数据中的潜在关系、趋势和规律。通过对不同数据源的整合和融合,并运用

地理课创新教案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分析

地理课创新教案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分 析 地理课创新教案: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分析 引言: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并能应用于地理空间分析,具备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至关重要。本教案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空间分析能力。 一、概述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空间分析 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探究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 3. 理解地理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分析地理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1.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 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和数据模型 - 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城市规划、气候分析等

2.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 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遥感数据源 - 通过实例演示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 介绍GP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定位精度 - 分析GPS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如地震监测、动物迁徙等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实践中的应用 1.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探究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城市规划实践,如规划城市道路网、优化用地布局等 2. 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资源管理实践,如水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监测等 四、地理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决策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决策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个基 于计算机平台的空间信息处理系统,它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输出,使得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 理地理现象及其关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的空间分 析和决策研究是近年来GIS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应用范围涵 盖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监测等领域,这篇文 章将介绍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决策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应用 场景以及开展此项工作需要具备的技术和方法。 一、基础概念 1.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是指能描述地球表面地理位置信息的数据,通常包括 地图、影像、点、线、面等不同形式的数据,空间数据是进行空 间分析和决策研究的基本数据。 2.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可视化、模拟等操作,以获取空间现象的相关信息和规律,空间分析可帮助我们研 究空间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3.决策研究

决策研究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寻找有关的方 案和策略,并对其中各种可能性进行比较和评价,以确定决策的 最优方案。 二、应用场景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城市发展的基本方 针和各项具体规划的总称,在城市规划中,GIS系统可用于土地 利用规划、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公共设施设备规划等领域的分析。 2.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是指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和空间分布,土 地利用管理涉及到地价、用地、土地规划和执法等多方面内容, 可以应用GIS技术实现基础数据收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 利用潜力评价及土地利用高效治理等。 3.交通网络 交通网络是指网状的土地水系与道路、铁路和航道等交通设施 的网络结构体系,其对于城市交通的管理和规划有重要的影响,GIS系统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情况分析、交通运行优 化等。 4.环境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课堂实录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课堂实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GIS)是一 种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科学的综合应用系统,它能够对地球表 面的各种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展示。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是GIS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 与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与规律。为了更好地理解GIS和空 间分析的应用,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实践,下面是我对该课堂实 录的描述。 1. 课堂背景和目标 本次课堂是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课程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通 过参与课堂实践,我旨在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学会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a. GIS软件操作介绍:首先,老师对我们介绍了常见的GIS软件 和其功能,例如ArcGIS、QGIS等。同时,老师示范了如何打开软件、导入地理数据、进行数据编辑和地图制作等操作,并详细讲解了操作 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b. 数据采集与处理: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实地数据采集和处理的 实践环节。每个学生在指定区域内选择一个地理现象进行调研,并利

用GPS定位设备记录采集点,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GIS软件中进行 处理。 c. 空间分析应用:在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空间 分析的实践应用。例如,利用缓冲区分析确定城市规划中的安全距离、利用叠加分析研究不同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等。通过这些应用案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空间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成果 本次实践课程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a.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实地数据采集与处理,我们成功录入了 各种地理现象的数据,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使其适用 于后续的空间分析。 b. 地图设计与制作:在GIS软件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 与制作专题地图。通过选择合适的地理现象和相关数据,我们能够展 示出不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关性。 c. 空间分析应用:通过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我们发现了许多有 趣的现象和规律。例如,我们利用缓冲区分析发现了城市规划中不同 地点的安全距离需求差异,这对于城市规划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 学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本次课堂实践,我对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有了更深入的理 解与体会。首先,GIS软件的强大功能和广泛应用使我深感其在地理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其次,空间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

地理学专业优质课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地理学专业优质课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学专业优质课: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系统。作为地理学专业的优质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不仅为地理学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学原理,用来获取、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它将地理实体和属性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地图可视化展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理空间分析工具。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1. 地貌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地理学家收集和分析地形、地貌、地壳变动等数据,以揭示地球表面的形成演化过程。 2. 自然资源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人员可以综合利用遥感和地理数据分析技术,对森林、水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和管理。 3. 环境保护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布局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环境评估、生态分析和城市规划。

4. 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对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进行模拟和预测,提供决策支持。 5. 地理位置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地理信息查询和导航服务,方便出行和位置定位。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的核心技术 1. 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包括遥感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清理和整合,以便后续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2. 空间分析与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空间分析,比如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插值、网络分析等,通过建立模型,揭示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3. 地图制图与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地图制图和可视化技术,使复杂的地理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四、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将会呈现出更多的新特点和应用。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提高空间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总结:

空间大数据时代GIS二次开发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空间大数据时代GIS二次开发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空间大数据时代GIS二次开发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现。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不仅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探讨空间大数据时代GIS二次开发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空间大数据在教学中的价值 空间大数据以其数据量庞大、信息密度高以及时效性强等特点,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首先,空间大数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空间关系,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抽象的地理现象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其次,空间大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对真实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空间大数据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GIS二次开发的教学改革 随着空间大数据的涌现,GIS二次开发成为了教学改革的 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GIS软件虽然功能强大,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分析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二次开发,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自定义功能和流程,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空间数据分析。因此,将GIS二次开发引入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GIS工具的原理和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GIS 二次开发。首先,学生可以选取一个具体的地理问题或者研究方向,从中确定需要二次开发的功能。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编程语言和技术,自行开发相应的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过程中。最后,学生需要对二次开发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三、实践案例分享 在某大学的GIS课程中,针对空间大数据时代GIS二次开发的教学改革,我们开展了以下实践案例。首先,我们选取了“城市人口分布分析”作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通过二次开发的方式,实现对城市人口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学生需要通过编程语言如Python等,将城市人口数据导入到GIS软件中,并进行空间可视化,以图表的方式展示城市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其次,学生还需要进行一些进一步的分析,例如将城市人口数据与其他经济、教育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组织了学生们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采集和处理实际的城市人口数据,进一步验证他们所开发的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通过这样的实践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GIS技术和方法,还培养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样,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我们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进度的不同,及时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此外,在案例选择上,要注重和实际需求的结合,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空间大数据时代GIS二次开发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及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及应用研究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地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则是其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以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和模型对现实空间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下面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在空间分析中,涉及到的技术和方法较为繁多,如缓冲区分析、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空间聚类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对空间现象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如空间分布、空间关系、空间交互、空间多样性等,进而支持决策和管理。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城市风险评估中,可以通过缓冲区分析来识别城市的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在农业和林业领域中,可以通过空间关系分析来研究环境变化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影响。 除此之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地理定位技术的不断普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例如,基于移动设备和地理定位技术的社交网络分享平台,既可以实现社交化交互,同时也能够集成相关的地理信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空间分析和处理。 二、空间分析应用案例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空间分析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下面,将从城市规划、气象 灾害监测和防控、路网规划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 (1)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社会 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以上海

为例,该市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对城市资源分布、空气、水等环境指标进行分析,整合地理信息、建筑信息、交通信息等多种数据资源,进而推进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智能化。 (2)气象灾害监测和防控 在气象灾害监测和防控方面,空间分析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天气、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进行空间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在中国,中国气象局运用自主研发的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春季沙尘暴、暴雨、严寒等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以及预测气象变化对农业、水利、公路交通等关键领域的影响,为社会稳定和安全提供更多的支撑。 (3)路网规划 在交通运输领域,空间分析可以对路网规划、道路建设、城市交通拥堵等进行 精细化分析,进而实现更加高效、便捷、节能的交通模式。例如,在美国,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管理领域应用广泛,可以为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系统提供实时的交通状况、路线导航、道路危险预警等信息服务,以降低交通流量,改善道路狭窄、车流淤积等痛点,加强交通指挥和运营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三、结论与展望 空间分析技术和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发 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数据源的不断丰富和技术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空间分析应用领域和技术手段也会不断拓展,其中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空间分析、基于虚拟现实的空间体验等。随着人们对空间信息资源的不断需要与追求,我们相信这个领域的未来将会发展出更加完善、可靠的技术方法体系,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与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与模型构 建方法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空间地理信息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分析和展示的计算机系统。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是GIS中重要的研究 领域,旨在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联系和模式,并为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空间分析方法的研究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涉及地理现象的 位置、分布、关联等问题。为了解决不同类型的空间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用于确定给定点、线或面周围特定距离范围内的空间特征。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缓冲区分析确定河流、公园或交通设施等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范围。

2. 空间插值 空间插值是通过已知点的观测值来估计未知位置的值,以实现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包括反距离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克里金法(Kriging)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已知点的空间分布情况,推测出未知位置的属性值。 3. 空间回归 空间回归是用于分析和预测地理现象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与传统的统计回归模型不同,空间回归模型考虑了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依赖性。地理现象的空间回归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地理条件下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区域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 空间聚类 空间聚类是通过计算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似性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群落的方法。常见的空间聚类算法包括凝聚层次聚类、K-means聚类等。空间聚类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出空间上相连或相似的区域,并根据这些区域的特征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研究。

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

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 在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中,GIS课程的教学的重要性一直未能有效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在处理城乡规划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GIS知识去解决,导致专业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本文从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教学特点出发,就城乡规划专业GIS 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以案例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并通过加快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的方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一、城乡规划专业GIS 课程教学特点 GIS课程是一门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新兴边缘学科,它将计算机科学、遥感学以及地理学等相关课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不仅在测绘和环境、生态等领域得到应用,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等领域。跨学科性是GIS课程最明显的特点,因此,在对GIS进行解读和应用时,不同的研究人员由于学科背景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城乡规划中,为了增强对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考虑采用GIS技术,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市经济提供辅助分析、评价和预测,同时还能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详尽的空间数据支持。 对于城乡规划专业而言,在开设GIS这门课程时,应当把施教的重点放到具体应用的教学上,同时还要确保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之后,能够更好地为本专业服务,在处理各类城乡规划相关的空间数据问题时,要懂得如何运用GIS工具去帮助解决。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GIS基础理论,还要能够学会在实际应用分析计算时知晓如何利用GIS工具,具备一名合格规划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这样一旦毕业入职,就能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所以说,对城乡规划的学生,在进行GIS课程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对GIS概念及相关原理有所了解,其次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和应用GIS软件,最后让学生掌握如何用GIS的手段去分析、判断和处理本专业相关的问题,在施教过程中,应当突出这些特点。 二、城市规划专业GIS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GIS 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就现阶段的GIS课程教学现状看,教师的教学方式普遍单一化,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只能说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并没有做到专门针对城乡规划应用开展教学活动。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专门性人才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就业压力下,如果仍然采用普适性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势必很难满足就业需求,很可能造成学习毕业后因技术水平不足而难以就业的问题。就当前的GIS课程教学而言,主要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对GIS的原理进行讲解时采用的是平铺式的讲授方法,未能突出重点;二是在讲授GIS软件时并没有通过针对性的专业应用案例进行讲解,不利

地理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探讨

地理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探讨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认知 能力,还能够提供地理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当前的地理学科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乏味等,亟待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将探讨地理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期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促进地理学科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地理学涉及地球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因此地理学科教育应 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例如,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引入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地理数据处理和地理模拟建模能力,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二、注重地理学科教育的实践应用 地理学科的特点在于强调实地实践与综合分析,因此,地理学科教育应该加强 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组织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变迁,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结合社会实践,通过参观地理环境保护机构或参与社区环保行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开展地理学科教育的探究与创新 地理学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 理学科研究项目,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地理学科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四、倡导地理学科教育的社会参与

地理学科教育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 地理环境治理、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学科竞赛、地理科普宣传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五、推进地理学科教育的国际化合作 地理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是具有国际特色的,因此,地理学科教育应该积极推进 国际化合作。学校可以与国外地理学科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合作,邀请国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研讨,引进国外地理教材和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对国际地理学科的了解。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地理学科竞赛、交流学习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总之,地理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跨学科融合、实践应用、探究创新、社会参与和国际化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地理学科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希望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能够重视和推动地理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