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向进路与上向分层充填法在李官集铁矿的应用

上向进路与上向分层充填法在李官集铁矿的应用

胡道喜

【摘要】李官集铁矿为厚大多层急倾斜铁矿床,矿体底板为构造破碎带,原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但下盘围岩垮落严重,夹石难以剔除,损失贫化很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改进,下盘矿体采用上向进路充填法,上盘矿体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分区联合开采,根据矿岩稳固性调整采场顶板跨度,多层矿体联合开采,降低了损失贫化率和采准工程量,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Liguanji Iron Mine belongs to the thick multi-layer steep iron ore deposit, and its bottom lies in the fracture zone.The sublevel open-stoping mining method was primarily adopted.But a serious collapse of footwall wall-rocks happened, and stone rocks were difficult to remove, leading to great deal of loss and dilution and serious security risks as well After improvement, the upward drift min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lower plate of ore deposit, and the upward cut-and-fill mining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e upper plate.The span of the top plate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ore rocks.The joint exploitation of multi-layer ores lowered the loss and dilution ratio and the cutting engineering quantities, by which the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with good economic returns were obtained.

【期刊名称】《金属矿山》

【年(卷),期】2011(000)004

【总页数】3页(P21-23)

【关键词】上向进路充填法;上向分层充填法;构造破碎带;安全隐患

【作者】胡道喜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钢集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李官集铁矿矿区及周边均为冲积平原地貌,区域内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多条河流。矿区内断裂节理构造发育,有3组断裂构造构成矿区的主体构造骨架,部分断裂

带对矿体影响较大。矿体埋深标高0~-600 m,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厚45~70 m,其下是含水丰富的砂、砾石层,厚度1~16.8 m。

该矿矿区呈平行状分布有14层矿。其中1号矿层规模最大,连续性好,控制走向长1 365 m,见矿探孔最大厚度100 m左右,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存在分枝复合现象。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倾角75°左右。矿石储量约4 000万t,铁品位约23%。矿段内矿体围岩岩性简单,其底板为构造破碎带,岩性为碎裂状黑云变粒岩,破碎带走向与矿体走向基本一致,构成矿体的直接底板。矿体顶板主要为条带状含铁角闪石英岩,局部为黑云变粒岩,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和强度均优于底板岩石。采用上盘竖井开拓,布置有中央主副井、措施井,两翼风井。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矿山划分有3个中段,-120 m回风中段,-220 m,-320 m采矿运输中段。矿山原设计采用浅孔留矿法和分段空场法,并按矿体厚度进行分类。矿体厚度小于6 m采用浅孔留矿法,厚度大于6 m采用分段空场法。矿体厚度小于20 m时,

分段空场法沿走向布置矿块,矿体厚度大于20 m时,分段空场法垂直走向布置矿块。

经过对矿岩揭露和部分试验采场的回采,发现矿山采用分段空场法存在如下问

题:①下盘围岩破碎,矿体倾角陡,空场法采后,还未充填,下盘围岩就不规则垮

落,最大的垮落厚度有10 m;②岩石夹层多,矿体和夹层厚度变化大,分段空场法难以剔除夹石,合采则贫化较大,分采则采切工程量很大,效率

胡道喜(1978—),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钢集团山东富

全矿业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副总工程师;272500山东省汶上县。低;③原设计

中段高度虽为100 m,但分段太多,采场回采周期长,相互影响大;④实际生产中25 m以下的矿体均沿走向布置,造成下盘暴露面积大,顶板跨度大,下盘与顶板交错处垮塌更为严重;⑤由于节理裂隙较发育,下盘垮落物分大块和细颗粒2种,

细颗粒流动速度快于矿石和围岩,贫化加大,出矿效率低;⑥采场中残留有大量废石,充填后不能和充填料浆凝固成整体,造成底柱回收困难。

由于矿体上部有第四系水体需要保护,只能采用充填法或空场嗣后充填法回采矿体。根据矿体开采技术条件,选择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和上向点柱分层充填采矿法相结合的采矿方法方案。具体为矿段划分成采场上向分层逐层回采充填,上盘矿体在围岩和矿柱支撑的矿石顶板下回采作业,以充填体作为工作底板,分层回采充填,充填不接顶;下盘矿体以巷道进路方式回采并充填,每次充填接顶。崩落矿石采用

小型铲运机铲运至采场溜井。

矿块布置和构成参数:采场宽50 m,采场长为矿体厚度。中段高度100 m,分段

高20 m,分层高4 m,底柱高8 m。下盘6~20 m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进路规格为3 m×4 m(宽×高),上盘采用上向点柱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内留点柱,点柱规格为4 m×4 m,点柱网间距为12 m×12 m,并根据矿岩稳固情况适

当调整。为提高采场作业安全系数,在回采时,采场间留临时的连续矿柱,充填前将其削为点柱,点柱尺寸为4 m×4 m,中心间距为8 m左右。见图1。

(1)采切工程布置。采用脉内外联合采准,在矿体上盘东西端各布置采区斜坡道1

条连接各分段,每个分段的矿体上盘布置上盘沿脉运输巷,每个采场每分层布置1条出矿联络巷,将采场与上盘沿脉运输巷连通。每个采场布置1条充填回风井,

根据运输距离在脉内外布置溜矿井。

(2)回采工艺。上盘矿体在盘区内全面回采,采高4 m,分层控顶高度为5 m,1

个分层采完后,进行胶结充填,并为下一循环留有1.0 m的工作空间,第1层设

计采高5 m。上盘矿体划分单双号进路两步骤回采,先回采进路先充填,后回采

进路和上盘矿体一起充填。

(3)凿岩。采用自下而上逐层回采。采用浅孔凿岩,凿似水平孔,孔深2 m,孔距1.0~1.2 m,最小抵抗线1.5~0.8 m。压顶采用控制爆破,保证顶板平整与稳定。

(4)爆破。凿岩结束后,清洁炮孔,采用人工装药,炸药采用2#岩石炸药,CHA-300型起爆器配CCH型导爆管非电击发针击发导爆管雷管,导爆管雷管再引爆导爆索,由导爆索起爆每个炮孔中敷设的导爆管雷管,引爆炸药。

(5)顶板支护。落矿后,对于爆破作业面区域顶板及两帮不平整部分和倒挂部分采

用撬顶等安全措施。视顶板稳固情况,对采场中不稳固区域采用锚索、锚杆、钢筋网、素喷混凝土等组合支护方式,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骤作业。

(6)采场通风。采用上向风流贯通式通风,各分层的通风为:采区斜坡道—上盘沿脉分段联络巷—分层联络巷—采场—充填回风井—上中段充填回风联络巷—回风石门—回风井—排出地表。采场中可由局扇辅助通风,确保良好的作业环境。

(7)出矿。各分层利用铲运机在采场内进行铲装作业,铲取矿石后直接卸往采场溜

井或脉外溜矿井,经电机车运至主溜井。分层回采结束后,清理采场,减少遗留矿石,降低矿石损失。

(8)采场充填。在分层联络巷和待充填进路口砌筑充填挡墙,充填管道从每个采场

的充填回风井进入采场进行充填,上盘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区域留1 m左右

的作业空间,下盘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区域充填接顶。充填采用全尾砂结构流胶结充填。井下掘进的废石可就近充填于采空区,采场中的废石留在采场充填。

矿山在东部区域进行了采矿方法工业试验,实现了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和上向水平

分层充填采矿法联合回采矿体。该矿块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与采用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相邻矿块对照见表1。

由表1看出,上向进路与上向分层联合法和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相比,损失率降

低了2个百分点,贫化率降低了13个百分点,采出品位提个2个百分点,采出金属量提高2%,采选总成本降低7%,铁产品产值提高2%,矿块效益提高8%。

矿山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联合回采矿体后,实现了安全、高效、高品位出矿,增加了矿块效益,节约了矿山资源,延长了矿山寿命,减少了废物排放。

(1)上向进路与上向分层联合采矿法可根据矿岩稳固性,控制采场暴露面积和跨度,保证作业安全。

(2)可实现分采选采,能随着矿体的形态对多层矿体进行合采,提高出矿品位。

(3)采场控顶高度小,容易发现和处理采场顶板的安全隐患,安全可靠,在局部极

不稳固段可采取支护措施控制上盘破碎带,保证作业安全。

(4)可以多采场,多工作面,多中段同时作业,还在每个中段设辅助中段,增加作

业采场,提高中段生产能力。

(5)可根据采场各点的需要确定充填强度,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能降低充填成本。

【相关文献】

[1]姚建,田冬梅,王新民,等.尾砂和跳汰砂的胶结充填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

2007(5):25-28.

[2]王发芝.特大采空区充填技术[J].金属矿山,2008(9):31-34.

[3]徐从武,谢道辉.提高分级尾砂胶结充填体顶板质量的研究[J].金属矿山,2008(11):33-35.

上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采矿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说明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是一种自下而上,以巷道掘进的方式进行回采,在进路掘至设计位置后并进行充填的采矿方法。它是在每一水平分层布置若干条进路,按间隔或逐条进路的顺序回采,整个分层各条进路回采充填后,再回采上分层进路。因在原岩下作业,要求矿岩较稳固,在巷道拉开后,顶板不会垮塌。 上向分层进路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对整个采场而言,以分层方式由下向上逐层回采,每分层划分成若干进路。以进路为单位回采与充填,各进路间隔回采,采后胶结充填,待一期进路充填养护足够时间之后,再回采二期进路。整个分层各采场进路回采充填后,再回采上分层进路。 该法的主要优点: (1)适应性强,对形态复杂和产状变化大的矿体,能有效进行回采。 (2)回采进路顶板暴露面积较小,一般只需锚杆或金属锚网护顶,就能保证回采作业的安全。 (3)回采工作可同时在多条进路内进行,实现凿岩、爆破、支护、出矿和充填等工序平行交替作业,提高了无轨自行设备的效率和采场生产能力。 (4)矿石回采损失率和贫化率低,资源回收率高。 (5)由于每条进路回采后,都及时进行了充填,有效地控制了顶板暴露面积与暴露时间。 该法的主要缺点: (1)采场为独头巷道型通风,通风效果相对较差。 (2)进路充填需进行接顶,充填工作复杂。 (3)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成本较高。 (4)采场采用浅孔凿岩爆破,采场生产能力不高。

IV号岩体1830中段: 采场布置与结构参数:中段高度为60m,采场宽为矿体水平厚度,长为矿体走向长度,分层高度3m。进路沿矿体走向布置,长为矿体走向长度,宽为3〜4m 采准切割:根据现有工程布置和矿岩稳固性采准工程布置在矿体侧翼。主要的采切工程有:1830水平有轨运输巷,溜井、人行措施井,溜井联络巷,人行井联络巷,分层联络巷,73线通风上山(充填回风井)。其中溜井口通过锚杆焊接钢轨做为挡板,充填前采用钢筋混凝土封堵,封堵长度大于2m。 回采工艺:回采顺序为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分层联络巷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在矿体侧翼,分层联络巷规格为3mx2.6m (宽X高),进路垂直分层联络巷布置,进路规格为3~4mX3m,(断面为9〜12m2),进路回采为隔一采一 凿岩采用YT-28型凿岩机凿岩,炮孔深度2.3m,布孔见炮孔布置图。进路回采时先按2.6mX2.6m的巷道规格掘进,周边刷帮滞后一个循环。凿岩结束后,清洁炮孔,采用人工装填2#岩石炸药,CHA-300 型起爆器配CCH型导爆管非电击发针击发主导爆管雷管,主导爆管雷管再引爆每个炮孔中敷设的导爆管雷管,引爆炸药。 崩落的矿石采用1m3铲运机运搬至布置在矿体侧翼的脉外溜矿井,再由电机车牵引矿车通过1830运输巷道运送到斜井提升至地表。 采场通风:采场所需新鲜风流,通过1830m至采场的人行措施井进入人行措施井联络巷一分层联络巷一进路,污风通过73线通风上山至1890回风巷。 采场充填:每个进路采完后,进行充填准备,包括:采场清理、砌筑充填挡墙、铺设充填管道等。准备工作完成后,连接充填管道,进行充填。要求充填体接顶完全,28天强度达到2MPa以上。 转层:每分层进路采完后准备转层。先挑高溜井和人行措施井,再挑高分层联络巷,浇筑溜井和人行措施井挡墙,分层挑高溜井和人

s06193采场上向进路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结合回采技术研究

s06193采场上向进路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结合回采技术研究 随着现在黄金价格的提高,要保证矿山持续、稳定的发展,选择的采矿方法必须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矿石损失,提高采场生产效率。根据我矿的生产现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我矿采用机械化上向宽进路充填采矿法。该方法从我矿多年来的使用情况来看,安全生产得到保障,矿石损失贫化大大降低。在此基础上,应加大采矿技术研究,在确保降低损失率的前提下,怎样提高采场生产能力是目前提高生产能力的难点。根据矿体不同的形态及赋存条件,加强对进路采场采矿工艺研究,优化采场参数,进路采场生产能力应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次对-285m-s06193采场进行采矿方法研究,提高进路采场的生产能力。 标签:充填采矿法;生产能力;回采技术 1 地质概况与回采技术条件 1.1 采场范围 采场位于1860~1960勘探线之间,跨度100米,1900线北部为原s06193#主采场,南部1860线~1900线为回收老采场充填区下盘低品位矿。 1.2 地质概况与开采技术条件 区域范围F1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从根本上控制着矿体的位置和产状,本区域矿体赋存在F1断层下盘的绢英岩带中,呈平行似层状产出,以脉状和团块状矿化为主,总体走向40度,倾向南东,倾角40度。采场厚度南北两翼走向长度40m,平均厚度6~7m,中间长度20m,厚度30m,采场品位1.5g/t采场节理发育,顶板岩石较为稳固,分层矿量为9000吨。 2 采矿方法研究與实施 (1)根据此矿体的形态,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减少成本。对于两翼窄矿体可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回采,采高4m,充填3m,空顶充填。对于中间厚大矿体可采用垂直宽进路回采,采高3m,接顶充填。第一步通过施工回采通道一进入南北两区域对其进行上向水平充填法回采,回采完毕后对其进行筑坝,尾砂空顶充填,充填高度3m。第二步通过中央回采通道一对中央区域进行垂直进路回采,胶结接顶充填,充填高度3m。 (2)实现目标。1)安全高效回采;2)损失贫化<6%;3)减少采场爆破作业成本、充填作业成本。S06193-9层回采设计图见图1。 3 采掘一车间s06193采场上向进路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向上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优化

向上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优化 向上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采矿方法,具有适应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然而,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充填质量不稳定、采矿效率低等。为了提高采矿效率和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 向上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是一种采矿方法,将矿体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一层回采后,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以控制顶板垮落和支撑围岩。然而,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充填质量不稳定、采矿效率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向上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案: 采用高浓度充填料充填采空区,可以提高充填体的稳定性,减少顶板垮落和围岩变形。同时,采用压力控制技术,确保充填料能够充分充满采空区,避免出现空洞和离层。 在回采过程中,加强矿柱的支撑,防止采空区顶板垮落和围岩变形。可以采用加固材料对矿柱进行加固,提高矿柱的承载能力。 采用先进的回采工艺,如综合机械化回采、遥控回采等,提高回采效

率,减少回采成本,同时确保回采安全。 加强现场管理工作,确保各项优化措施得到有效实施。采用现代化的监控手段,对采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优化措施的实施,向上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采用先进的回采工艺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采矿效率,减少回采时间,提高产量和产值。 采用高浓度充填料充填采空区,可以确保充填质量,有效控制顶板垮落和围岩变形,提高了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和监控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通过优化回采工艺和加强矿柱支撑等措施,可以降低采矿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向上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采矿方法,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充填质量不稳定、采矿效率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方案,包括提高充填质量、强化矿柱支撑、改进回采

上向分层充填法、上向进路充填法

1.1采矿方法 1.1.1采矿方法选择 长田金矿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埋藏于地表250m以下,平均厚度6.05m,倾角0~60°,多为20°,主要矿体赋存特征见表5-3。 矿石中等稳固,围岩稳固性差,顶板不允许有较大的暴露面积;部分工业设施位于地表开采移动边界线以内,地表不允许塌陷,因此不适合采用空场法和崩落法采矿。 的实际生产情况,设计选择两种充填采矿方法: 对倾角30°以上的矿体,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所占比例约37%;对倾角30°以下的矿体,采用上向进路充填法,所占比例约63%。采矿方法使用比例详见表5-4。 1.1.2采切系统、回采工艺及采切工程量估算 1.1. 2.1上向分层充填法 a)矿块构成要素 矿块沿走向布置,长50m,采场宽为矿体厚度,宽中段高40m,分段高9m,分层高3m,采场不留顶柱和间柱,留设4m的底柱在下中段采场回采时回收,详见图X078SQ-7。

沿脉中段运输平巷下盘脉外布置,从中段运输巷中垂直矿体掘进穿脉与脉内运输巷,脉内掘进人行天井,通过天井掘进联络巷道与采场各分层相连,于采场中央向上掘进充填井。对矿体倾角>40°的矿块,随矿石回采顺路架设溜井与泄水井,将矿石溜入装矿巷道。对矿体倾角30~40°的矿块,于矿体下盘布置脉外溜井与装矿巷道相联。 矿块采切工程量1371.85m3,采切比100.87m3/kt,详见表5-5。 c)回采工艺 矿房各分层自下而上进行回采,分层高3m,回采时在胶结充填体底板上用YSP-45型凿岩机进行凿岩,爆落矿石用电耙运至溜井。 d)采场通风 新鲜风流→脉外运输巷→采场穿脉→人行天井→联络巷→回采工作面

进路充填采矿方法的应用

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在……的试验与应用 一、概述 …….矿业有限公司位于……..,距……17公里,占地480亩,……政府招商引资企业。于2002年10月……..铜钼矿破产资产组建。公司现有员工330人,其中中等专业以上文化程度占30%,注册资本8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年原矿处理能力15万吨,主要产品为铜精矿、钼精矿、铁精矿、硫精矿。 ……矿由于矿体较多(大小120多个),只有3#矿体体形较大,其他矿体均较分散,矿石储量等级较低, 3号矿体的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碎屑岩,底板为大理岩;矿体在矽卡岩中的围岩界线的岩性是渐变的, 上向进路充填法主要应用于东矿带3#矿体的开采。3#矿体及上盘围岩稳固性差,容易垮落。开始回采3#矿体时使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采矿,矿房暴露面积较大,对安全威胁较大;即使多留矿柱,也难以保证回采安全,且造成矿石回采率降低。 因此,上向进路充填法是针对3#矿体开采的最佳选择。 二、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一)、矿体情况: 3号矿体赋存在壶天群与高丽山假整合面的壶天群一侧交代白云质大理岩而成矿,局部矿化到高丽山组一侧,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铜黄铁矿型、含铜磁铁矿及单硫矿。矿体主要分布在45线~-24线之间,走向20°~70°,走向长度145米;矿体倾向SE,倾角55°~

85°;厚度3~18米,平均9米。矿体形态较复杂,呈似层状,且受构造的影响,矿体局部岩层倒转。 (二)、矿体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1、顶、底板稳定性 1)3号顶板多为高丽山组破碎带、风化矽卡岩,高丽山组破碎带及风化矽卡岩抗压强度P=7~88公斤/平方厘米,普氏系数f=0.1~1,不稳固,;底板多为大理岩,其整体稳固性一般,局部为高丽山组砂页岩破碎带及风化闪长岩,稳定性差。 2、工程地质条件 矿体的工程条件复杂类型主要分布在上盘砂页岩破碎带、F2断裂带。其它为中等类型,主要分布为矿体下盘,主要岩性为大理岩、矽卡岩、风化花岗闪长玢岩及部分矿体。 综上所述,其工程地质主要问题是当坑道掘进到断裂破碎带、风化带时,将会碰到比较复杂的情况。 3、水文地质条件 矿体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型,其主要含水层分为裂隙岩溶含水层、裂隙含水层、孔隙含水层三类,前两类按富水程度分为强、弱两层,第三类为弱富水层。 4、断裂 F2断裂带位于硫矿体上盘及附近(20米至100米),其发育在石板路倒转背斜的南东翼。断层规模较大,走向长度大于2000米,北东向贯穿整个矿区并向外围继续延伸。走向20~30°,断层面倾

地下矿山基本知识

地下矿山基本知识 一、开拓系统 (一)矿床开拓的基本概念 矿床开拓是为开采地下矿床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的井筒、硐室、巷道以通达矿体的地下工程总称。其目的在于形成运输、提升、通风、排水、供电、供水、输送压气以及采场充填等系统,以满足采矿工艺过程的需要。形成开拓系统的井巷主要有平硐、竖井、斜井、斜坡道、各类盲井、石门、马头门、主要运输平巷、主溜井、主充填井、主回风巷、风井、井底车场及各种主要硐室等。开拓巷道名称如图3-1所示。 图3-1中,凡属于用来运输、提升矿石的井巷,不管有无地表出口,如主平硐、提升井筒、主斜坡道、盲竖井、盲斜井等,均称为主要开拓巷道而其他开拓巷道,如通风井、溜矿井、充填井、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巷道等,在开采矿床时只起辅助开拓作用,称为辅助开拓巷道。为开拓矿床而在一定空间内所布置的主要开拓巷道和辅助开拓巷道体系,称为矿床的开拓系统。一个独立、完整的开拓

系统应能在井田范围内实现运输、提升、通风、排水、供电、供风、供水及行人等全部目的,并至少有两个独立的通地表的安全出口。图3-2为竖井开拓系统示意图。它在井田中央布置主井、副井,两翼布置通风井;通过井底车场、石门、阶段运输平巷,建立起地表与矿体之间的联系。矿石通过溜井下放至破碎碉室,转经箕斗提升至地表人员、材料、设备及废石提升则通过副井运行。全井田通风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由副井进风,两翼风井出风。井底车场起着连接竖井提升和阶段运输之间的交通枢纽作用。完成这套开拓系统的整个工程,称为开拓工程。选用何种类型的主要开拓巷道进行开拓及开拓巷道在矿床内的布置方法,称为开拓方法。 (二)矿床开拓方法分类 矿床开拓方法,既包含选择主要开拓巷道的类型,又包括对选定的主要开拓巷道在矿床内进行合理的布置。因此,设定主要开拓巷道在矿床开拓中就显得极为重要。设定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的安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开拓工程量、基建投资以及矿井的建设期限。矿床开拓方法一般是依照所选用的主要开拓巷道类型来命名的。由于矿床赋存条件的多样性、地表地

上向进路与上向分层充填法在李官集铁矿的应用

上向进路与上向分层充填法在李官集铁矿的应用 胡道喜 【摘要】李官集铁矿为厚大多层急倾斜铁矿床,矿体底板为构造破碎带,原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但下盘围岩垮落严重,夹石难以剔除,损失贫化很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改进,下盘矿体采用上向进路充填法,上盘矿体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分区联合开采,根据矿岩稳固性调整采场顶板跨度,多层矿体联合开采,降低了损失贫化率和采准工程量,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Liguanji Iron Mine belongs to the thick multi-layer steep iron ore deposit, and its bottom lies in the fracture zone.The sublevel open-stoping mining method was primarily adopted.But a serious collapse of footwall wall-rocks happened, and stone rocks were difficult to remove, leading to great deal of loss and dilution and serious security risks as well After improvement, the upward drift min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lower plate of ore deposit, and the upward cut-and-fill mining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e upper plate.The span of the top plate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ore rocks.The joint exploitation of multi-layer ores lowered the loss and dilution ratio and the cutting engineering quantities, by which the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with good economic returns were obtained. 【期刊名称】《金属矿山》 【年(卷),期】2011(000)004 【总页数】3页(P21-23)

柿竹园矿山采矿方法的模糊数学筛选

柿竹园矿山采矿方法的模糊数学筛选 引言 柴山钼铋钨多金属矿紧邻横山岭-蛇形坪-柴山铅锌矿床。根据矿区地形地质条件、矿体赋存条件、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以及探矿工程现状,适合采用地下开采。对于新建矿山,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对于整个矿山企业的生产发展至关重要。采矿方法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矿山的开采技术条件、建设条件及采矿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安全条件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部分影响因素如工作面安全性等,还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矿山采矿方法选择带来一定困难。 传统采矿方法选择主要依靠工程类比和经验,仅能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而不能定量分析,具有一定主观性和经验性,不能完全准确反映矿山的实际情况。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在采矿方法选择方面应用广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工程类比和经验法不能定量分析影响因素的不足。本文结合柿竹园柴山钼铋钨多金属矿实际情况,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将矿山采矿过程中的相关指标以数学形式量化分析,根据各采矿方案技术、经济、安全指标综合评判结果,最终确定合理的采矿方法,使采矿方法选择更加科学、合理、可靠[1-5]. 1 矿山概况及采矿方法初选

柿竹园柴山钼铋钨多金属矿床(64~76线)为矽卡岩型矿床,矿床成因为接触交代型,属Ⅱ勘探类型。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中,埋藏标高在300~590m之间,地表20~200m以下。受接触蚀变构造带控制,矿体上部地表有公路及选矿厂等建构筑物,地表不允许崩落。矿体走向NNE,倾向SEE,走向长465m,水平最宽398m,最大真厚153.56m,倾角10°~39°,呈透镜状、扁豆状,由中心向南北及东西方向逐渐变薄或尖灭。矿体围岩比较稳固,顶板为矽卡岩化大理岩,底板为花岗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矿岩普氏硬度系数为10~12.据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储量报告,矿体地质储量大,品位较低。开采对象为Ⅱ、Ⅱa号钼铋钨及Ⅱ、Ⅱa号钨铋4个矿体,其中以Ⅱ号矿体为主。依据矿体赋存条件及矿石储量,确定矿山采选工程建设规模为3000t/d. 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条件,对矿山进行采矿方法初步选择。由于矿体上部地表有公路及选矿厂等建构筑物,地表不允许崩落,故不能选择崩落法采矿;根据矿石和围岩稳固性条件,可知该矿山适用于空场法开采,但是由于矿体厚大且埋藏较深,不适用于全面采矿法和留矿法开采。初选技术上可行的大直径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6-8];根据矿山技术条件的可行性,本矿同样适用于采用充填法开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及生产能力要求大的特点,本矿不适合采用壁式充填法、进路充填法、分层充填法、点柱式充填法。结合国内外同类矿山现状及发展趋势,初选的采矿方法有盘区机械化分层充填采矿法、大直径深孔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和分段凿岩阶

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简述 1 采矿方法分类 一、依据回采时的地压管理方法将其分为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三大类。见表一 二、在三大类采矿方法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矿体的厚度、形态、倾角以及矿岩稳固性进一步进行分类,分类情况见表二

表三采矿方法适用表

2 采矿方法详述 2.1 空场法 空场法是在回采过程中,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先回采矿房,再回采矿柱。在回采矿房时,采场以敞空形式存在,依靠矿柱和围岩本身的强度来维护。 空场采矿法是我国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史上应用最早,最广泛,在技术上最成熟的采矿方法。据1978年资料,我国有色金属地下矿山,本类采矿方法的使用比重为55.7%。另据2003年统计资料,有色金属矿山使用此法的占46.1%,黄金矿山占65%,铁矿山占5.9%。(对18个重点矿山统计结果),可见空场采矿法在我国地下矿山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世界其他国家金属矿山地下采矿法中,空场采矿发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据不完全统计,国外使用空场采矿法出矿约占地下总出矿量的60%。如房柱法在美国约占70%,分段矿房法:美国约占83%,赞比亚约占53%,日本约占47%;留矿法:法国约占24%,日本约占12%。 空场采矿法具有成本低,生产能力大,劳动效率高,采准时间短和较易达产等突出优点,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最大的缺点是留下的矿柱和采空区需第二步进行回采和处理,且进行该项工作难度较大。另外,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将增大,这在深部开采时,该法会受到很大限制。 国内外空场采矿法发展的趋势: (1)采场结构参数将不断扩大。由于喷锚(锚杆,锚索)技术,注浆技术以及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应用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使

上下水平分层充填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充填采矿法之一,其特征是:将矿块划分为矿房、矿柱,先采矿房,后采矿柱。矿房自下而上分层(水平分层或倾斜分层)回采,每回采一个或若干个分层后,及时进行充填以维护上下盘围岩,并创造不断上采的作业条件;矿柱按合理的回采顺序用充填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开采。 由于该方法具有采切、回采工程布置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适用于任何倾角、任何厚度的顶板及围岩稳固的矿体。如果矿岩稳固性稍差,可以将分层开采、充填改为分层进路开采、充填(称为上向进路充填法)。 图5-40为新桥硫铁矿缓倾斜中厚矿体(平均倾角12°,真厚度23m)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示意图。 (1)采场布置 根据矿体的厚度,采区可沿矿体走向和垂直矿体走向布置,薪桥硫铁矿矿体水平厚度较大,采用垂直走向布置。采场划分矿房、矿柱,两者交替布置,先用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法回采矿柱,待充填体达到强度要求后,再用上向水平分层非胶结充填法回采矿房。为在保证第二步矿房回采安全的同时,降低充填成本,矿房、矿柱宽度分别为14m和10m(因胶结充填成本大大高于非胶结充填,因此,矿柱尺寸小有利于降低充填成本)。

(2)采准、切割 在矿体下盘掘进两条沿脉平巷10,每隔4~5个采场施工一条穿脉平巷9,连通运输平巷,形成环形运输系统。采用下盘脉外采准有如下优点: ①采准工程受采空区影响较小,便于维护和应用; ②采场经脉外采场联络道、分段平巷与主斜坡道相通,无轨设备可在全矿调度使用,可充分发挥无轨设备效率高、移动灵活的优势,而且维修方便; ③若采用顺路溜井,虽可缩短出矿运距,但因矿体倾角缓,一条溜井不能担负矿块全高的出矿任务,且溜井架设困难。采用脉外溜井可以克服以上矛盾; ④主要采准工程布置在下盘脉外,可以实现无底柱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从阶段平巷在问柱中掘进横巷。 图5-40主要采准、切割工程布置分述如下: ①斜坡道斜坡道是凿岩台车和铲运机在不同分层问实现自由快速移动的重要通道,因需要布设必要的管线电缆,且要考虑行人需要,因此,斜坡道应有一定规格要求,坡度应满足无轨设备最大爬坡能力要求。 ②分段平巷分段平巷的布置是影响采准工程量和采准比的重要因素,也是采准优化设计最值得研究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段平巷布置时需考虑如下因素: a.为充分发挥无轨设备的效率,提高采矿强度,缩短作业循环,减少采空区暴露时间,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高分层回采。 b.分段平巷应满足无轨设备的行走要求; c.每个分段平巷应负责2~3个分层的回采; d.分段平巷到采场的距离,应保证采场联络道坡度要求;采场联络道与分段平巷之间保证6m以上的转弯半径,并使铲运机有一定的直线铲装距离,在此前提下,尽量缩短采场联络道的长度。 ③采场联络道每个分层均布置一条采场联络道,沟通采场和分段平巷。其中,下向采场联络道从分段平巷用普通掘进方法形成,水平采场联络道则在向下的采

采矿方法按地压管理方法不同

表1 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 空场采矿法 适用于开采水平、微倾斜、缓倾斜的矿体。其采矿法不仅能开采薄矿体,更适合于开采厚矿体和极厚矿体。 特征:将矿块划分为规则的矿房和矿柱,并根据矿体的厚度及采矿设备、技术条件的不同,选用浅孔、中深孔或深孔落矿方案进行矿房的回采,因而有浅孔房柱和中深孔房柱之分。 1.浅孔房柱采矿法 (1)主要适用于矿石和围岩稳固与较稳固的矿体。 (2)矿体倾角30°以下。 (3)矿体厚度小于8-10m。 (4)价值不高或品位较低的矿石。 2. 中深孔房柱采矿法 (1)矿石稳固和中等稳固。当顶板围岩稳固或中等稳固时,采用不切顶或不预控顶;当顶板不太稳固或局部不稳固时,可采用切顶与预控顶; (2)矿体倾角≤30°; (3)厚度≤6-8m的矿体,采用不切顶房柱法;厚度8-10m的矿体,可采用浅孔切顶房柱法;厚度11-12m的矿体;可采用中深孔切顶房柱法; (4)顶板接触面平整,可采用不切顶房柱法;顶板接触面不平整,可采用切顶房柱法; (5)使用于低品位、价值低、凿岩性较好的矿石中。 二、全面采矿法 适用于开采矿石围岩均较稳固,矿体厚度小于5-7m的水平至缓倾斜矿体;也适合于开采矿体底板起伏较大或矿体厚度

变化较大以及矿石品味不均匀的矿体。 1. 普通全面采矿法(又称全面采矿法) (1)一般要求矿岩中等稳固以上;顶板的暴露面积应大于200-500m; (2)矿体倾角≤30°; (3)矿体厚度在5-7m以下,国内大部分矿山开采1.5-3.0m的矿体; (4)一般矿体产状较稳固; (5)该法留有采场内矿柱,最好在贫矿中应用。 2. 留矿全面采矿法 (1)矿石和顶板岩石为稳固或中等稳固;矿石不粘结,不自然; (2)矿体倾角由缓倾斜到倾斜(即26°-55°),以倾斜矿体为主; (3)厚度由薄至中厚的矿体,以薄矿体为主; (4)可用于形态较复杂,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以及底板沿走向和倾斜均有起伏的不稳定矿体。 三、浅孔留矿采矿法 适用于开采矿石中等稳固和围岩稳固的急倾斜矿体,并要求矿石无自燃性、氧化性,破碎后不易再结块。 1.普通浅孔留矿采矿法 (1)矿岩基本稳固的急倾斜矿体; (2)适用于任何厚度的矿体,但多用于开采2m厚度以上,以及中厚度矿体; (3)极薄矿体多脉合采; (4)要求矿石不结块,不自然。 2. 极薄矿脉留矿法 (1)一般用于矿脉平均厚度在0.8m以下的急倾斜矿体; (2)矿石及围岩在中等稳固以上; (3)矿石无氧气、结块及自燃性。 3. 无矿柱留矿采矿法 开采矿岩稳固、厚度在2-3m以内的高价矿体,为提高矿石的回采率,可使用无矿柱留矿采矿法。 4. 倾斜矿体留矿采矿法 矿体倾角较缓,矿石不能借自重在采场内搬运,此时可用香花岭锡矿电耙耙矿留矿采矿法。(详情见图)(1)矿石与围岩中等稳固以上,无大的构造与破碎带。矿体的厚度越大对矿岩的稳固性要求越高; (2)矿体厚度原则上可以由极薄到极厚,但主要用于中厚以下矿体,尤以薄与极薄矿体使用留矿采矿法最为有利; (3)矿体倾角应大于55°,这样便于采矿运搬与放矿。当矿体倾角较小时,应用其他搬运设备相配合; (4)矿石无结块性、氧化性与自燃性,不含或少含泥质,含硫量也不宜太高; (5)矿体形态规则,埋藏要素稳定,特别是矿体下盘; (6)矿体无夹石或夹石不多; (7)地表允许陷落。 四、分段采矿法 1. 分段凿岩、分段出矿 (1)一般适用于矿岩与围岩都稳固的矿体; (2)主要用于下盘倾角大于矿石自然安息角的中厚(或厚)矿体; (3)矿体较规则,层理、节理不发育,没有明显的破坏构造; (4)矿层无夹层,矿石品味较均匀; (5)在回采过程中不需要支护。 2. 分段凿岩、分段出矿 (1)开采稳固乃至稳固性稍差的矿体; (2)极倾斜到倾斜的矿体。

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地下金属矿山固废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矿业低碳绿色开发的重要途径,矿山充填不仅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回采矿产资源,而且可以实现矿业固废的环保 处置。本文系统回顾了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方法的发展历程,从金属矿山高效率规 模化充填采矿、连续充填开采和如何降低充填采矿成本三个方面介绍了最新的技 术应用研究进展。并指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充填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装备是助推 金属矿山充填转型发展的动力引擎。 关键词:金属矿山;充填采矿;绿色开采;矿山充填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更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解决各种 矿产废料问题,就需要在绿色采矿技术研究中,投入足够的力量。通过对填充采 矿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采矿作业中的地表下沉问题,还可以降低 采矿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升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对填充采 矿技术的合理使用,还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一、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历程 充填采矿法依据充填动力可分为人力充填、风力充填、干粉充填、水力充填等,其中水力充填在矿山采矿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在水力充填中,最初为不含 胶结剂的水砂充填,随着充填技术进步和人们对充填采矿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矿山安全生产和提高矿石资源的回收率,逐步发展到胶结充填和高浓度 的似膏体充填、膏体充填,并使充填体的浓度逐步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充填采矿法由最初的用废石充填采空区的干式充填法,发展成为高效的、 安全的全尾砂充填采矿方法之一。在我国的黄金矿山、有色矿山应用较为普遍, 近些年来,随着矿石价格的提升和人们对保护矿山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充填采 矿方法在黑色矿山和稀有金属矿山也得到应用,尤其是铁矿山,随着国家对环保 要求的提高,对地质环境保护和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需要,以及安全开采的严峻形

采矿充填技术论文

采矿充填技术论文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阶段,逐渐扩大了采矿规模。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采矿充填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采矿充填技术论文篇一 浅析充填采矿技术应用及现状 [摘要]本文总结了充填采矿的发展现状历程与成功应用的经验,并且分析了国内外充填采矿的情况,对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发展趋势和所应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得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同并进的地下矿山,充填采矿技术必将得到优先发展。 [关键词]充填采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D85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67-01 1 我国充填采矿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的充填采矿技术经历了废石干式充填、分级尾砂水力充填、碎石水力充填、混凝土胶结充填、磨砂胶结充填、分级尾砂或天然砂充填、废石胶结充填、全尾砂胶结充填、赤泥胶结充填和膏体充填的发展过程。但中国矿山数量多,开发与应用的充填工艺与技术类型多,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在新的充填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起来,中国的充填采矿技术发展大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均是以处理废弃物为目的的废石干式充填工艺。但废石干式充填因其效率低、生产能力小和劳动强度大,满足不了采矿工业的发展,国内干式充填采矿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几乎处于被淘汰的地位。 第二阶段是2O世纪70年代、80年代,开始应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由于非胶结充填体无自立能力,难以满足采矿工艺高回采率和低贫化率的需要。所以在水砂充填工艺得以发展并推广应用后,开始采用胶结充填技术。这一时期的细砂胶结充填料主要以尾砂、天然砂和棒磨砂等作为充填集料,胶结剂为水泥。

成宗矿业箐铜镍矿工程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浅析

成宗矿业箐铜镍矿工程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浅析 前言 边县成宗矿业有限公司冷水箐镍矿采掘工程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工程范围:Ⅲ矿体的开拓、采准、切割、回采、探矿工程、安全工程、充填及其它辅助工程。 1 Ⅲ矿体1880m分段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Ⅲ号岩体产状陡,略倾向北西,倾角在40-80°左右,延深280~350米。岩相分异不明显,岩性为超镁铁质(角闪)辉石橄榄岩,造岩矿物粒度为中细粒,岩体中部(P61-P64)含铜镍矿较好。矿体无地表露头,深部矿石全为新鲜的铜镍硫化物型,含矿母岩以辉石橄榄岩为主。 矿体产于Ⅲ号岩体中,围岩及夹石均为超基性的辉石橄榄岩,矿体中一般都有夹石,因其为分异或溶离差异形成,无明显规律。 Ⅲ岩体1880分段矿体为Ⅲ岩体圈定的①号矿体。 ①号矿体长度280余m,有6条勘探线控制。矿盆宽度40~60m,中心较厚,向两侧变薄。矿体平均品位:Ni0.4926%、Cu0.151%、Co0.0264%。 矿体主要产于Ⅲ号岩体中部及中下部,但在北东末端P64线附近,岩体上部也见有品位较高的富矿。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为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充水。该区内所见规模较大的断层虽然较少,但小断裂却较发育,采掘巷道需支护。Ⅲ号岩体及其中的铜镍矿分布范围很小,产状陡,适宜地下开采。 2 工程现状 2.1 Ⅲ号岩体1880分段开拓现状 Ⅲ号岩体1880分段采用平硐-斜井开拓系统,抽出式通风系统,斜井-平硐提升矿石,平硐出渣,电机车运输。 矿石通过溜井至1840m水平再通过电机车运到斜井提升至至2025米水平―电机车运输至原矿仓。

掘进渣经渣溜井溜至1840m水平再通过电机车运到4#斜井―经4#斜井提升至2025米水平―电机车运输至地表渣场。 2.2 1880分段现状 分段布置一条溜井至1840分段,位于矿体东南侧,出矿主要靠溜井。 3 采矿方法 3.1 采礦方法选择 3.1.1、上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是一种自下而上,以巷道掘进的方式进行回采,在进路掘至设计位置后进行回采并充填的采矿方法。它是在每一水平分层布置若干条进路,按间隔或逐条进路的顺序回采,整个分层各条进路回采充填后,再回采上分层进路。因在原岩下作业,要求矿岩较稳固,在巷道拉开后,顶板不会垮塌。该采矿法对整个采场而言,以分层方式由下向上逐层回采,每分层划分成若干进路。以进路为单位回采与充填,各进路间隔回采,采后胶结充填,待一期进路充填养护足够时间之后,再回采二期进路。整个分层各采场进路回采充填后,再回采上分层进路。 3.1.2、根据分层现状,现有采区已形成回采条件,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回采。 矿块布置和构成参数:采场垂直矿体布置,原则上每个间柱一个采场,采场长为矿体厚度,宽为间柱宽度。分段高度10m,分层高3.5-4m。矿房之间留4m 的连续矿柱,作为二期回采。一期采矿结束后沿矿体上盘与1890上盘穿脉口贯通,形成充填井,充填接顶后沿原一期联道对矿柱进行拉底,拉底结束后施工10米的水泥砂浆锚杆进行锚固,局部增加2米长的锚杆加固,锚固结束,回采二期矿柱。 3.2 采准切割工程及回采工艺 3.2.1、采准切割:采用脉内采准系统:从脉外运输巷道掘进穿脉巷道,自穿脉巷道上掘脉内中央天井,通过斜井经各分段巷道、分层联络道与回采工作面沟通。将运输水平与上阶段通风巷道相通,作为运送人员、材料、设备和通风的通道。根据现有工程布置和矿岩稳固性采准工程布置在矿体侧翼。主要的采切工程有:1880水平无轨运输巷,溜井,溜井联络巷,分层联络巷,通风上山(充填回风井)。其中溜井口通过锚杆焊接钢轨做为挡板,充填前采用钢筋混凝土封堵,封堵长度大于2m。

充填采矿法在大红山铁矿的应用

充填采矿法在大红山铁矿的应用 充填采矿法是一种很符合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矿山理念的实用技术,目前在大红山铁矿I号铜矿带深部150万t/a采矿工程、III、IV号矿体和280m小富矿体等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可以减少尾矿和采切废石的排放,而且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安全性能。 还有二道河矿段100万ta采矿工程未“三下”开采,也必须采用充填采矿法,目前正在建设配套的充填系统。 标签:充填采矿法;绿色环保;安全高效 1.大红山地质和采矿方法简介 1.1地质简介 大红山铁矿根据矿体平面分布、产出部位、埋藏深度、构造边界等因素,可划分为浅部铁矿、深部铁矿、曼岗河北岸铁矿、哈姆白祖铁矿和Ⅰ号铁铜矿带等五个地段。五个地段经勘探查明有五个主要含矿带,共计71个矿体,其中大型矿体3个、中型矿体7个、小型矿体61个。共计有铁矿石总储量45825.34万t (未包含熔岩铁矿)/55790万t(含熔岩铁矿),TFe品位36.32%/33.41%,其中表内34112.75万t,TFe品位40.94%,表外11712.59万t,Tfe品位23.05%。铜矿石总储量约7567.15万t,铜平均品位0.53%,伴生铁品位TFe20.09%。 根据矿体产出层位和部位,由下而上划分为7个含矿带,其中有工业矿体的矿带5个(Ⅰ、Ⅱ、Ⅲ、Ⅳ、Ⅴ)。矿体的产出层位,上部以铁矿为主,下部以铜矿为主。Ⅱ矿带为主要铁矿带,Ⅳ、Ⅴ矿带为铁矿,Ⅰ、Ⅲ矿带为铁铜矿带。各矿体的空间位置如下: 1.2采矿方法简介 1.2.1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法 大红山铁矿中部采区、南翼采区和主采区等400万t/a一期已回采结束的采区及西翼采区、西上采区、东上采区等400万t/a二期正在进行的采矿工程均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主矿体整体回采顺序自上而下开采,其中主采区合采部分矿体较为厚大,从矿体中部朝南北向拉槽,边角部分辅助拉槽形成补偿空间,矿块回采时整体向切割槽两翼及侧翼后退式回采,多分段梯段式同时出矿,上分段回采工作面超前下分段回采工作面大于一个分段的距离。分采部分多从矿体上盘拉槽形成补偿空间,矿块回采时从切割槽位置后退式回采。崩落矿石采用6m?电动铲运机(3m?柴油铲运机作为辅助)铲装矿石通过矿块溜井下放至阶段(中段)有轨运输水平

狮子山铅锌矿采矿方法优化选择

狮子山铅锌矿采矿方法优化选择 张东炜;刘明荣 【摘要】针对狮子山铅锌银矿Ⅰ号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及目前采用的崩落采矿法带来的技术难点和问题,提出了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和中深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两种可行的开采方案,通过两种开采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优缺点的对比,最终选择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为Ⅰ号矿体首选采矿法,并对其回采工艺进行了探讨. 【期刊名称】《采矿技术》 【年(卷),期】2015(015)005 【总页数】3页(P1-2,16) 【关键词】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中深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工艺 【作者】张东炜;刘明荣 【作者单位】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CO2地质封存组,湖北武汉430071;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狮子山铅锌银矿2011年8月开始试生产,2012年投产,2013年达成。目前该矿采选规模已稳产2000 t/d。开采对象主要有Ⅰ、Ⅱ、Ⅴ号3个矿体,Ⅰ号矿体属矿区主矿体。矿区划分1300,1250,1200, 1150,1100,1050,1000 m共7个中段。可研报告推荐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由于实际矿体及接近矿体的围岩节理裂隙十分发育,顶板破碎,稳固性差,人员设备无法进入采场内作业,因此目前矿山在首采1200 m中段采用水平中深孔分层崩矿留矿采矿法回采。然而也产生了采矿贫化损

失指标不够理想,矿柱未回采等问题。因此,寻求合理的采矿方法,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提高矿山综合经济效益成为当务之急。 矿体特征,I号矿体为主矿体,其资源量占矿区总资源量的80%以上,其余皆为小矿体。I号矿体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平均倾角59°,平均厚度约30.00 m。矿石价值较高,属于富矿,该矿体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厚度变化较稳定。 矿区多数矿体产于泥质岩、砂岩与白云岩的层间构造内,顶、底板围岩以白云岩、 大理岩为主,有少量砂岩、泥质岩。勘探报告资料显示矿体及顶底板为较坚硬岩组, 稳固性中等。井下实际工程揭露后,采场内近矿围岩及矿体均为浅变质石灰岩、大 理岩、白云岩等。围岩及矿体节理裂隙发育(目估平均间距≤50~80 mm),岩石硬 度f=6~8(中等或中等偏下),顶板破碎,属不稳固矿岩类型。 矿区水文地质属于以溶蚀裂隙充水为主的中等类型。地质环境条件中等,现状地质 灾害发育弱。 采矿方法选择主要针对Ⅰ号主矿体,该矿体属于急倾斜中厚~厚大矿体,品位高,矿石价值高,矿岩节理裂隙发育,矿岩稳固较差,仅从采矿技术角度考虑,比较适宜采用崩落法开采,该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能力大,成本低的优点,但考虑到该矿的实际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崩落法也存在较多缺点和技术难题,具体如下。 (1)贫化、损失指标大,一般达到损失率20%~28%、贫化率18%~25%。该方法 开采造成资源浪费,另外采矿过程中大量混入废石,也会在采矿、选矿过程中增加处 理成本。该矿矿石品位高,矿石价值高,不适宜采用崩落法开采。 (2)崩落法开采将导致地表塌陷,同时破坏塌陷区的植被和建构筑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有悖于环保,需投入征地费用和复垦费用。由于该矿地处云南盈江县,雨量充沛,而且矿体上部山高坡陡,地表有大量覆土,地面崩落后随着开采发展,将会有大量覆土和泥水涌入采区,恶化井下作业环境。 (3)矿山在1200 m中段开采Ⅰ号矿体的1~5采场,V号矿体的6~9采场,均是开

浅议矿山基建后期的生产过渡

浅议矿山基建后期的生产过渡 朱大鹏 【摘要】简单阐述了铁矿基建后期主要生产准备工作和基建期向生产期的过渡模式,结合李官集铁矿基建工程,针对其基建后期的基建和生产准备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和设想,以期能为矿山后期基建和顺利投产达产提供思路和借鉴.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2(000)003 【总页数】3页(P72-73,92) 【关键词】铁矿;基建后期;生产准备;平稳过渡 【作者】朱大鹏 【作者单位】中钢集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现代矿山建设一般包括勘探、设计、投产、达产、顺产、减产、闭坑等几个主要阶段。无论规模大小,矿山基建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且投资巨大。然而一般矿山只有在顺产平产阶段才具备偿还贷款的能力。因此矿山基建期,特别是基建后期能否做好向生产期过渡的生产准备与衔接,将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的经济利益。 1.1 矿山概况 中钢集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李官集铁矿位于山东省汶上县郭仓乡北部的李官集地区,北部与东平县彭集乡接壤。矿区及周边均为冲积平原地貌,地面标高+40~

+50 m。区域内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大清河、小清河、小汶河等水系。 矿区内均被第四系复盖,钻探揭露下伏地层为太古界泰山群山草峪组。矿体赋存于太古界泰山群山草峪组的变质岩系中。含矿岩层为条带状磁铁角闪石英岩,直接顶板为角闪石磁铁石英岩和黑云变粒岩,底板为碎裂状黑云变粒岩。李官集矿区呈平行状分布有14层矿。其中1#矿层规模最大,连续性好,控制走向长1 365 m, 见矿孔最大厚度约100 m,是主要开采对象。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走向152°,倾向南西,倾角75°左右,断层附近矿层倾角变陡,达80°~85°。 设计采选规模120万t/a,产品为TFe 65%的铁精矿,年产32.844万t,依据初 步设计,开采-320~-120 m中段的服务年限为15.4 a。 1.2 主要基建工程 采用竖井开拓,布置主井、副井、设备材料井和风井共4条竖井。副井井深392.5 m,提升系统已投入使用;主井井深456.5 m,掘砌安装工程自2010年2月22日开工,于2010年12月份调试完毕;自动化控制安装完毕,目前进行试运行。设备材料井:井深167.5 m,现已掘砌完成。风井井深167.5 m,井筒部分已施工完成,井筒装备及主扇风机变电设备安装完成。选矿厂完成联动试车,投入试运行,目前进行工艺完善及部分小型设备安装调试。尾矿库现已完成回水泵房施工及设备安装。地表充填站目前正在建设中,办公及福利设施也在全面施工当中。 1.3 首采段及开采方案确定 考虑到投资及收益等多种因素,矿山进行分期建设,规划先期开采深度为-120~-320 m矿体。南段矿体位于-2~-4线,走向长度约380 m,矿石储量1 305.4万t,其中-320~-120 m矿石储量783.5万t,为332类,较其他地段 的储量级别高,相对可靠,南矿段底板岩石为黑云变粒岩,矿体下盘边界距离破碎带30~50 m,顶底板岩石较好,开采难度相对较小,南矿段矿体距离石门最近,其基建工程量最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