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课程34章学习辅导第三章现实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课程3 ―― 4章学习辅导

第三章现实美

本章要点提示

本章的学习要点是自然美的概念和特点;自然美产生的原因;社会美的概念和特点;社会美的主要类型。

所谓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自然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事物中的感性呈现。具体来说,与其他美学形态相比,自然美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构成自然美的先决条件是自然事物本身的质料、色彩、形状等自然特征。没有这些自然属性,也就没有自然美。第二,自然美偏重于形式。一般来说,美的事物总是体现为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统一,但不同的美侧重的方

面有所不同。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自然美的内容往往是朦胧的、不确定的,而自然美的形式却是具体的、直接引发美感的,因此形式在自然美中占据突出和显要的地位。第三,自然美具有联想性。自然美之所以给人美感,往往与人们由此产生的联想有关,而且联想越丰富、越奇妙,这种美感就越浓洌。第四,自然美具有变易性。自然美的变易性是指自然美具有变化不居的特点。许多自然美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对自然物的观赏角度也是可以变化的,这就产生了自然美的变异性。

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联系。也就是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

过程来看,自然美的产生及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适合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美归根结底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这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比如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雷锋等都是社会美的体现。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感性显现。社会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因为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自然美的存在与发展也依赖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艺术美也是由人创造的,人创造艺术美的客观基础也是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美根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社会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事物中的直接体现。第二,社会美突出体现为美与善的统一,它与一定的社会功利性密切相关,社会美中在内容。第三,社会美具有实在性、稳定性。第四,社会美同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等相联系,政治立场、伦理和道德观念的不同,影响对社会事物的审美判断。

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

心。

本章重要知识点

现实美的主要形态;现实美的根源;各类现实美的基本概念、基本种类和基本特征;各类自然美、社会美的特点和审美意义。

具体解析

上一章,我们重点讲解了有关审美和艺术起源的一些理论,特别是在西方学界很

有影响的巫术图腾说和在我国学界保持主流地位的劳动说。对多元决定论补救诸

说之短而博采众家之长的优势,我们也作了介绍。实际上,掌握这么多的学说,有两个环节可以成为关键:一是我们提出的模式问题,它抓住了“代表人物和著作、观点简介、观点得失分析”三个要点;二是要把握住得与失的“所以然”。

在“审美发生”的讲解中,对“主体”、“客体”、“对象”等概念的解释非常重要。因为,大家可能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看待这些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没有细究过它的哲学的、美学的涵义,这是初学美学课程时常见的现象。希望能够重视科学术语的内涵和它们的日常使用词义的差别。审美发生的问题属于美学学科最基本的原理,当然也很重要。大家要结合第二课的内容,把这些问题彻底搞清楚。

[36]“现实美”的理论包括那些要点?

对审美客体的分类历来有多种。现实美、艺术美的两分法,依据是艺术作为审美客体,具有一种绝然不同其他的特性一一它是人们为了追求美而创造的。

生活现实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等都不具备这一特性。所以,我们没有采用更常见

更传统的三分、四分法,理由是充分的。

教材的第一节“自然美”主要阐释了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产生的根源、自

然美的特征、自然美的种类、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以及如何欣赏自然美。第二节

“社会美”主要阐释了什么是社会美、人的美、劳动产品与生活环境的美,以及社会美的主要特征、社会美的审美意义。

这一章的学习目标在于:了解现实美的主要形态,理解产生其的根源,重点掌握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自然美的种类、社会美的主要内

容,能够结合审美实践阐述各类自然美、社会美的特点和审美意义;要确立对客观事物和社会事

物的基本审美观念,形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的初步认识,为不断提高对现实美的审美辨析能力奠定基础。

[37]学习美的形态研究要注意哪些问题?

美的形态问题的知识性质不同以前所讲的美本质。美本质问题是纯理论,抽象思辨的成分较多,需要反复思考、推演才能理解;下面要讲的内容是对审美客体的研究,如美的形态和审美类型,这些问题的思辨成分很少,其中的理论内容大都是从实践、

现象中归纳来的,所以要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它;学习的心理过程也要由思维为主转向以结合审美经验深入领会为主。要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

识对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社会现象进行审美尝试,体悟关于自然美、社会美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审美能力。总之,教学内容的改变,要求教与学双方的思路都要调整一些。

[38]美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除了前面讲过的美的本质特征,如果把百态千姿的美摆在一起,还能够发现其中的共同特性吗?我们发现,凡是能够成为人类审美客体对象的事物,都具备一定的形象性,都是具体可感的感性存在。审美主体总是可以自己视觉、听觉直觉到客体的存在。需要解释的是文学的形象,它是审美主体通过语言的媒介和自己的想象而重建的形象。所以,美的一般特征首先在于形象性。

其次,美的形象都具有感染性,它使主体产生一定的感情愉悦和精神升华。无论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