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减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脉散加减方
生脉散加味可治心血管疾病
笔者临证发现,心血管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眼花、气短、动则汗出、口干咽燥等症,符合中医的气阴两虚证候。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一书中生脉散一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表止汗之功,是治疗气阴两虚的良剂。
多年来,笔者在生脉散的基础上辨证加味,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房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屡用屡验。
基本方: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加味:
1.胸闷、心前区疼痛者加蒲黄10克(包煎),五灵脂10克,丹参20克,玄胡15克;
2.惊悸、夜卧不宁加柏子仁10克,炒酸枣仁2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20克;
3.脉结代者(心律失常、多发性室性早搏或室上性早搏)加炙甘草20克,桂枝6克,阿胶15克(烊化冲服),玉竹20克;
4.高血压患者表现为烦躁易怒、面红耳赤、耳鸣等,加代赭
石20克,牛膝15克,龙齿30克,天麻10克;
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加山萸肉15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石斛15克,花粉15克;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心率缓慢、头晕胸闷、心悸、气短、四肢不温、肢体麻木者,加黄芪30克,桂枝10克,川芎15克,丹参20克;
7.心房纤颤表现为心悸不安、头晕或晕厥等,加茯苓20克,石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远志10克,琥珀粉2克(冲服)。
以上方剂均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一般服药2个疗程,症状即明显改善。
(梁兆松)
日期:2012年7月31日- 来自[临床讨论]栏目
虚人夏宜生脉散
炎炎夏日,大多数人经常会精神萎靡、倦怠乏力,提不起精神,而对于体弱之人尤其难过,时常会有心烦、困倦、气短乏力、身热汗出,脚软眼黑等伤暑、中暑之症。
以上症状的出现,与暑邪伤人有极大关系。
暑为夏季主气,暑邪其性炎热,易内扰心神,可致人身热心烦;暑邪可致人腠理开泄故汗多;汗多伤津,则口渴喜饮;气随津伤则气虚,故伤于暑者,常可见到困倦、气短乏力,脚软眼黑等症,严重者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对于伤暑、中暑,可选的药方较多,如清暑利湿可选六一散,解表清暑,健脾利湿可选香薷饮。
但对于平素体虚之人,以上二方皆不适宜。
因为六一散之滑石利窍,表虚者服之会致卫气不固,更易外感;而香薷饮中之香薷易走散真气,使人更易招致暑邪所伤。
对于体弱之人,夏季若经常现困倦、气短、汗出、乏力、口燥咽干等症,适宜的药方应是生脉散。
生脉散为常用的中药方剂之一,方由麦冬、人参、五味子组成,现一般认为出自金·张元素《医学启源》。
张元素主要用此方治疗久咳肺虚、气阴两伤,金代李杲继承了其师的思想并加以创新,将此方用于暑热汗多等症。
明·李时珍用其治自汗、怔忡、惊悸,脉虚身热等症。
其实,不管是用于治疗何症,气阴两伤是病机的关键。
体虚之人,夏季较易受暑热之邪所伤而成气阴两虚之证。
生脉散中“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
盖心主脉,而百脉皆朝于肺,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
夏月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御暑也”(吴仪洛《成方切用》)。
全方补肺清心,以补为主,对于纯虚无邪、气阴两虚者的伤暑、中暑所致的困倦、气短乏力,脚软眼黑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真可谓虚人抗暑良方。
现代研究证实,生脉散有强心,改善微循环、抗休克、
抗心律失常、调节血压、镇静、解热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近来医家将其用于心、肺疾病之气阴两虚型所致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生脉散有多种剂型的成药可供选择,如生脉散口服液,生脉颗粒,生脉饮口服液等,对证选用,疗效明显。
日期:2012年7月9日- 来自[临床讨论]栏目
知柏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盗汗
盗汗”隶属于“汗证”一病范畴,早在《灵柩·五癃津液别论》中就有“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的记载,《金匮要略》首提“盗汗”这个名称。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自汗、盗汗的区别更是明确指出:“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睡著汗出,即明盗汗”。
对于自汗、盗汗,病因主要有营卫不和,肺卫不固,里热迫蒸,心血不足和阴虚火旺。
对于“盗汗”来讲,大多是由于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精被绕,不能自藏而外泄为汗。
盖“汗为津液”所化,且根据“气血津液同源”理论,故过度的汗液外泄则可产生伤津耗气损阴的证象,失治或不治日久,必然会导致“气阴两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故笔者在临床上针对因盗汗过度而造成的气阴两亏型病人,以“滋阴补肾降火,益气养阴敛汗”为基本治法,灵活运用知柏
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辨证施治,确能收效。
方药用黄柏、知母、熟地黄、山药、山萸肉、云苓、牡丹皮,泽泻、党参、麦冬、五味子等,对于伴肾虚耳鸣、耳聋等症状者,给以石菖蒲、磁石等以滋阴补肾,潜阳聪耳。
对于伴眼目干涩、视物昏花等症状者给以枸杞、菊花等以滋阴养肝明目。
患者,张某,男,54岁,以“夜寐汗出伴全身无力半月余”为主诉就诊。
患者平素嗜好烟酒,腥辣香燥之品,查体:体型偏瘦,面色苍白,汗多体倦,夜间虚烦盗汗,腰脊酸痛无力,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根据患者舌、脉、症的表现,辨证为盗汗日久导致的气阴两亏证。
给予“滋阴补肾降火,益气养阴敛汗”的治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药用黄柏20克,知母20克,熟地黄20克,山药30克,山萸肉15克,云苓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6克,党参30克,麦冬25克,五味子20克,酸枣仁20克,远志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水煎至400毫升,早晚分服,上方连进10余剂,现已痊愈。
(张红光)
生脉散临证运用举隅
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为临证常用之名方。
其运用日益广泛,并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试举两例,介绍如下。
多食案
患者,女,34岁,1990年1月20日就诊。
患多食症3
年。
家居农村,自幼订婚,长大后虽欲不从,但父命难违。
婚后夫妻不和,婆媳不睦,因长期精神压抑,情绪不舒,渐成本症。
初期偶发多食,后则常发。
每因与人谈及或自己虑及家事而诱发。
发作之时,情绪激动,滔滔不绝,心中烦乱,难以自已,自觉腹内空空,有下坠饥饿感,唯大量进食,渐可平复。
因家中贫寒,无有他物,便每日做两大锅面粥,每遇发作,随时服食。
一次可服几大碗(常人几天的量),服后无撑胀感。
前医诊断为脏躁证,方用逍遥、疏肝之属加减。
效果不著,时有反复。
刻下:体态偏瘦,面色偏黄,二便尚可,月经量少,血糖正常。
善叹息,情绪易激动,口渴,舌淡红,苔少欠润,脉弦细。
应为木郁土虚,化燥伤阴之脏躁。
治宜疏肝补脾,生津润燥。
但前医已尽用之。
观其舌脉,为阴伤液少之象;虑其病证,肝郁日久,脾土必虚。
当以益气生津、疏肝润燥为法。
方用生脉散加减:党参15g,麦门冬30g,五味子6g,郁金12g,香附9g,当归12g,石膏30g,甘草6g,小麦30g,大枣lO枚。
10剂,水煎服。
二诊:食量明显减少,情绪畅快。
继服上方20剂而愈。
按:脏躁一证,多见于女性。
多因情志不畅,肝气失和;忧思过度,劳伤心脾所致。
仲景治之用甘麦大枣汤。
古人云:“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
”故患者服麦面之粥可得一时之缓。
观其证,虽因于肝郁,但以疏郁治之却效果不著,何也?多食一证,乃肝郁所致。
因
肝气郁滞,生火化燥,伤及胃阴,胃中燥热,则消谷善饥。
可见,多食的直接原因是胃中燥热。
口渴,苔少而欠润,提示胃中阴津不足;脉象弦细,又为阴津亏乏之象。
况肝郁日久,必克中土。
脾虚胃燥,津伤液少,而成本证。
故用益气生津之生脉散为主方加减,而获良效。
方中党参、甘草、小麦、大枣甘温补脾;五味子酸温,与甘味相合,酸甘化阴;麦门冬、石膏养阴、清热、润燥;郁金、香附、当归行气活血。
诸药合用,脾虚得补,阴津得生,肝郁得疏,而多食自愈。
口唇燥裂案
患者,男,45岁。
口唇干燥2年,近2月加重。
患者因工作原因多年来经常大量饮酒。
近两年来,口唇干燥,渐行加重,尤以酒后或舌添后更甚,平时渴不欲多饮。
因甚感不适,要求治疗。
观其上唇较轻,下唇皮肤焦裂翘起,色白如贴纸。
舌质红而微暗,苔薄白少润,脉象平和。
诊断为唇燥证。
因燥热伤阴,气阴两伤,津不上润所致。
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方用生脉散加减:西洋参10g,麦门冬20g,沙参15g,五味子10g,葛根15g,炙甘草5g。
5剂,水煎服。
劝其戒酒或少饮。
二诊:口唇燥裂减轻,已有润色。
因公事繁忙,无暇煎药,改用生脉口服液常服。
1月后偶遇之,上证痊愈。
按:本证症状在唇,可知其因在脾。
脾“开窍于口”,“其
华在唇”,为津液输布之输。
《素问·经脉别论》日:“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虚不运,气不布津,津不上承于口,以荣于唇,故见本证。
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麦门冬、沙参养阴润燥,清热生津;五味子酸收敛阴;葛根升胃中阳气,生津布津;炙甘草补中益气,与五味子相配,具有酸甘化阴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生津,酸甘化阴之功,使脾气充足,阳升津布,药至效彰。
总结生脉散原治暑热或久咳而致气阴两伤。
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临床报道逐渐增多,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凡气阴两伤之证,皆可用之。
方中药仅三味,人参补脾之气,麦门冬生胃之津,合五昧子则酸甘化阴,对于气阴两伤之证,可谓配伍得当,药简效宏。
生脉散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生脉散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80例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能量合剂静脉输注,口服辅酶Q10和病毒灵,治疗组150例,相同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散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
同工酶(CK-MB)、心电图的变化。
结果生脉散加味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结论生脉散加味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中药疗法;生脉散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部分甚至造成心脏扩大、心脏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及青壮年的身心健康。
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益心气、养心血的生脉散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标准。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照1984年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修改的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治疗标准。
选择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男64例,女86例,年龄5~43岁,平均19岁;病程5~90天,平均78.5天;心电图异常有早搏者81例,窦性心律不齐者48例,窦性心动过速者19例,窦性心动过缓者16例,房室传导阻滞者27
例,束支传导阻滞15例。
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44岁,平均21岁;病程6~91天,平均79.6天;心电图异常有早搏者15例,窦性心律不齐者12例,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窦性心动过缓者1例,房室传导阻滞者4例,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来源、性别、年龄、病程、心电图异常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三磷腺苷20 mg,肌苷200 mg,维生素C 2.5 g溶于10%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口服辅酶Q10 40 mg,病毒灵100 mg,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生脉散加味口服(组成:太子参15 g,生黄芪20 g,五味子15 g,麦冬20 g,肉苁蓉15 g 瓜蒌15 g,丹参30 g,甘草l5 g,莲子15 g,琥珀粉4 g等),每日1剂,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观测记录心悸、胸闷、气短、咽部充血等指标;
(2)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观察心脏情况;
(3)血清心肌酶检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标准。
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60%以上,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30%~60%,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30%,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150例)临床治愈39例,显效63例,有效4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30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
两组比较用χ2检验,总有效率χ2=14.3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对单项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咽红等进行诊疗结果分析比较,138例心悸患者中痊愈68例,显效21例,有效4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49%。
治疗组中心悸、胸闷、乏力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检验均>9.31(P<0.01),而气短、咽红等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均<0.67(P>0.05),结果见表1。
2.2 心电图疗效分析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律失常的疗效标准,治疗组中早搏、窦性心律不齐总有效率分别是77.8%和77.1%,对照组分别为53.3%和50.0%,两组χ2检验分别是3.93和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中
窦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89.5%,明显优于对照组(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1)。
关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由于对照组样本量较小,没有可比性,故未做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单项症状治疗结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分析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 生脉散加味对血清心肌酶的影响
治疗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照,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与对照组对比,除AST P>0.05,其余分别为P<0.05、P <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生脉散加味有降低病毒性心肌炎血清心肌酶的作用,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疗前后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根据其临床特点,在中医学中散见于心悸、虚劳、胸痹等篇中,从中医发病学角度看,系因正气虚弱,外邪内侵,由口鼻或卫气分伤肺及心,以致心系气阴两虚,则气行不利,血运不畅,从而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脉细
弱等气阴两虚之证和胸闷、胀痛、痛有定处、善太息等气血淤滞等证候。
基于这一病机,故给予益气养阴、开郁通阳之法,方中以太子参、黄芪、莲子、甘草等药补益心气,肉苁蓉、瓜蒌鼓动心阳。
麦冬、五味子、丹参等滋阴养血通脉,琥珀、五味子安神补养心肌,使受损的心脏得以康复。
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生脉散加味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受损心肌恢复的作用,在改善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谱等方面都有明显疗效,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单位:261100 山东潍坊,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
日期:2008年6月30日- 来自[2008年第6卷第2期]栏目
生脉散
人参(三钱)、麦门冬(三钱)、五味子(七粒)人参生肺津, 麦冬清肺火, 五味敛肺气, 合之酸甘化阴, 以清润肺金, 是清燥
救肺汤之先声。
日期:2008年5月22日- 来自[卷七]栏目
关幼波用生脉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举隅(善惊善恐、更年期综合征、心悸、秃发)
关幼波老师为全国著名老中医,行医近60年,不仅擅长治疗肝病,被誉为“肝病克星”,而且对杂病的治疗造诣颇深。
跟随关老学习多年,深感其辨证用药有其独到之处,许多疑难杂症,久治不愈的沉疴,有药到病除之效,患者感激难以述说。
现仅举数例关老使用生脉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的病案,以供同道参考。
一、生脉散、四物汤证治
生脉散出自《千金要方》,补气生津,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为治疗气阴两伤之剂,多用于肺、心两经气阴两伤之证。
四物汤出自《和剂局方》,用于一切血虚、血滞诸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带下、面色无华、唇爪苍白、肌肤干燥、毛发枯黄等,临床上关老运用两方治疗阴虚血虚之证,滋阴养血,同时可以补气生津,使气血充足。
二、病案举例
(一) 善惊善恐案
王某某,男,38 岁,农民,初诊日期2000 年4 月29 日。
患者于1999 年7 月一次排便中,突然产生一种欲死感,而自己大叫,面色苍白,心慌不已。
自此以后,每日均有数次发作,自觉双下肢血向头上涌,恐惧,发作时心慌、出汗,发作过后周身乏力,头晕沉,腹部不适,有欲排便感,胸痛,精神紧张,懒言,食欲不佳,夜晚不敢睡觉,睡眠时恶梦不断。
经全面检查未见异常,曾服镇静药及中药,治疗近10 个月无效。
查:舌红,苔薄白,
脉沉弦。
辨证:气阴不足,心肾两亏。
治以益气养阴,心肾双补。
处方:党参10g ,五味子10g ,麦冬15g ,旋复花10g ,生赭石
10g ,生地10g ,白芍15g ,当归10g ,川芎10g ,牛膝15g ,远
志10g ,首乌藤30g ,琥珀5g。
患者服药10 剂后,恐惧感及紧张感减轻,未再出现自觉双下
肢血向上涌的感觉,原方加减服用40 剂,诸症消失,缠绕10
月余的疾病痊愈。
按:此病案属中医“善惊”、“善恐”症。
引起此症的病因病机多
种多样,关师认为与心肾有关,为气阴不足、心肾两虚所致,心主神,气血一虚,心神失守,则善惊恐,恐为肾志,肾阴亏虚亦善恐,本例患者乏力、心悸、自汗、头晕多梦、夜晚惊恐加重不敢入睡,为心气血不足,肾阴亏虚,关师选方不是常规四君子汤、八珍汤及六味地黄丸之类等,而是用生脉散双补气阴,用四物
汤补阴养血,加以镇惊安神的琥珀,药到病除。
生脉散多用于肺、心两经气阴两伤之证,四物为滋阴养血之剂,在此关师用
这两方加减应用,体现了中医气、血、精相互转化之理,起到
了心肾双补、气阴两补的作用。
(二) 更年期综合征案
刘某某,女,50 岁,干部,初诊日期1999 年1 月31 日。
患者近两年来经常周身串痛,经期头痛,时有心悸不安,失眠,
头晕头胀,心烦,精神差,月经正常,经多处诊治调理不愈。
查:
舌红,苔薄白,脉沉。
辨证:肝肾阴虚,心失所养。
治以滋阴养血
柔肝。
处方:北沙参30g ,五味子10g ,麦冬15g ,生地10g ,白芍20g ,当归10g ,川芎10g ,香附10g ,白术10g ,蔻仁6g ,生石决30g。
患者服药20 剂,症状明显减轻,周身串痛好转,经期头痛明显
减轻,睡眠亦安,心烦、心悸减轻,又在上方基础上加减服用20 剂,诸症均消。
按:更年期综合征病人症状较多,且较杂乱,不易辨证,关师认
为此患者源于肝肾阴虚,阴血亏虚,血不荣筋,则出现周身串痛。
月经期阴血更伤,血海更亏,则血虚不能养脑,出现经期头痛,
血不养心则时有心悸不安、失眠,治以滋阴养血,柔肝荣筋,方用四物汤滋阴养血,生脉散补心之气阴,生血当究之于心,关师认为“心生血”,所以用生脉散可以补心之气阴加强养血补血之功,人参改用北沙参取加减生脉饮之意,加强养阴之力。
此病
人关师不由舒肝理气、平肝降逆入手,而从滋补肝肾、养血柔筋立法,体现了关师“治病求本”善用补法的学术
(三) 心悸案(胸痹)
安某某,男,55 岁,农民,初诊日期2000 年8 月9 日。
心脏换瓣术后两年, 全心扩张。
自感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加重10 余天,夜间不能平卧, 双下肢轻度浮肿, 尿量少, 饮食正常。
查:舌无苔,脉沉弦。
辨证为: 气阴两虚,心血不足。
治以
益气养阴,养血活血。
处方:生芪30g ,北沙参30g ,五味子10g ,
麦冬15g ,旋复花10g ,生赭石10g ,橘红10g ,生地10g , 白芍15g , 当归10g , 香附10g , 牛膝15g ,诃子肉10g。
服用10 剂后,症状减轻,尿量增多,双下肢浮肿减轻,心悸胸闷减轻,又加减服用14 剂后,胸闷憋气好转,心悸减轻,双下肢浮肿好转,夜间可以平卧。
按:此病案为“心悸”案,关师认为不可统按痰浊痹阻胸阳辨证,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为心气亏虚,心主血脉,血的运行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致血滞,则心失所养,关师治疗不主张用瓜蒌薤白等药,认为其耗气伤阴,治疗用生脉散益心气,养心阴,配合生芪则加重补气之功,同时配合四物汤养血活血,取“若欲通之,必先充之”之义,全方补心气,养心阴,养血活血,取得较好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脉散具有强心作用,且能增加心肌糖原和核糖核酸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为心肌收缩的能源和肌纤蛋白、肌凝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还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四物汤能够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四) 全秃脱发案
格某某,男,50 岁,英国人,初诊日期1997年1 月31 日。
患者近一年来进行性脱发至全秃,晨起口苦,饮食二便调。
查:苔薄白,脉沉。
辨证为肝肾阴虚。
治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处方:北沙参30g ,五味子10g ,麦冬15g ,生地10g ,白芍10g ,
当归10g ,川芎10g ,杏仁10g ,橘红10g ,黑芝麻10g ,炙首乌15g ,丹皮10g。
患者带药回国服用,二个月后长出淡黄色新发,一年后寄来一张长满浓密金发的照片,国际友人异常感激。
按:此病案为脱发症,中医认为脱发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精血不能畅荣毛发所致,关师认为此病人年近50 ,肝肾已虚,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肝肾亏虚则脱发,亏虚甚者则全秃,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生脉散补气养阴,改用北沙参加强补阴之功,关师认为五味子可以养五脏之阴,四物汤和生脉散两方合用,滋补肝肾之阴,而不腻补、呆补,不碍胃,不助热,从补阴养血达到滋补肝肾之功。
日期:2008年5月10日- 来自[名家医案]栏目
浅谈生脉散加味治疗暑热的体会
在夏季临床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气温持续38 ℃以上的一段时间里,许多高热(39 ℃以上)的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输液、注射退热针及服用退烧药物等西医治疗之后,高烧有所下降,在4~6 h内病情稳定,但部分患者出现一种异常的现象:他们的体温在下降后不久又上升到原来甚至更高的体温,再用药退烧,后来又反复高烧,如此迁延不愈。
后来经中医老师指导得知:这种发热为虚热,由暑热伤元气、伤津液所致,经运用生脉散加味取得了好的效果。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