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曹志威交通运输13-1班 01130203
摘要:
为了解并解决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物流的概念和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入手,从物流的市场机制、基础设施、增长方式及企业规模等多角度多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物流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物流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
物流;问题;对策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logistics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to start, from the market mechanism, infrastructure, growth and enterprise scale multi-ang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ogistics aspects of logistics exists problem, and on this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presented a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logistics;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一、物流概述
(一)物流概念
目前,物流尚无统一的定义,因为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现在,普遍认同的是美国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
和控制的过程。中国认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二)物流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物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产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物流在运作上变现出以下特点:物流过程一体化、物流技术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活动社会化、物流活动国际化。物流的作用不只在于使物品发生物理位置的转移,更重要的是产生时间和空间价值的增长。其主要包括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物流创造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
(三)我国物流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物流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年)。随着社会商品物资的增多,流通部门相继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储运公司、仓储公司、外运公司等“商物合一型”的专业化大中型物流企业以及小城市的一些小型物流企业,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出现了最早的物流企业。
2.物流停滞阶段(1966-1976年)。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济出现停滞和倒退,物流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陷于停滞状态。
3.物流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2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建设加快了步伐。随着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物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物流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4.现代物流起步阶段(1993年至今)。1992年,我国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物流概念又一次被实业界和政界提起。进入21世纪,我国各级政府也全力推进物流,在中国物流的发展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我国物流的现状
1.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
如今,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
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
2.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61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60亿元,年均增长18%。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图1 2009-2012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亿美元
数据来源:《2014-2019年中国第三方物流产业专项研究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二、物流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不健全,物流体系不高效
现代物流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是一个新型的跨
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陈旧,物流现代化程度低,从而影响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成为物流业实现信息化及流通现代化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253.59公里/万人,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我国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经济系统中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这严重影响物流集散乃至运输的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流采购管理(MRP)、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整个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比较低,同时也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三)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物流成本低增值服务少
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至今这一指标仍为18%左右,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