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

[摘要]自从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儿童的存在。有残疾儿童就有特殊教育,由于中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数量还有限。实践证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根本在于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的老师虽然可以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不同需要,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但父母却是与子女相处最长也是最了解子女的人,故此特殊儿童的成长,家长担任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

一、如何理解特殊教育

由于孤独症的本质障碍是缺乏社会性,因此,无论针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教育,都应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强调功能性和社会适应性。基于大家目前对孤独症认识上的偏差,在实施特殊教育时单纯强调说话、认知、学习技能、学业能力。特别是针对学前孤独症儿童,似乎能上学是最终追求的目标。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只有训练内容,没有训练方向。只关注什么训练方法解决孩子目前的训练内容,只要是上学还不具备的都是孩子应该掌握的,从而偏离了正确的教育方向而延误孩子的训练时机。

苏元娜,女,10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爸爸(继父)、母亲。她六岁时,生父因肝癌医治无效而离开人世,他随同母亲改嫁于现在的苏家,家庭条件较以前更差。本性活泼聪明的她,到了读书年龄还不能按时上学,现在的他虽入学了,但因年龄大,个头大,常受同学们的耻笑。所以他从此变得忧郁,沉闷。上课不太听讲,喜欢做小动作,不愿意与其它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卫生特别差,头发经常蓬松脏乱。

就起原因分析:1.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据我家访,现在的父亲游手好闲,喜欢赌钱,无口才但是会狡辩。对她们母子不是很关爱。因以前父亲对他们的关爱过甚,如今突然变得冷淡,对于一个正在懂事的孩子而言,他幼小的心灵感到了一丝惶恐和不安。另外通过家访我还发现,父母亲关系不很协调。他现在的父亲,对带来的儿子来说根本谈不上有父爱,只能说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是一个父亲而已。而他母亲又常因小事,受其父亲的打骂,这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样的生活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3、因其特殊身份,家里的很多小朋友不愿与他玩。在学校就不愿意主动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孤立孩子。现在已是二年级孩子的他,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所以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感觉非常不好,不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

教育措施: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他做朋友。对于她家庭情况对症下药,慢慢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2.努力改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