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歌用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拟人
• 拟人是李白七绝用典产生情真特色的一个重要技巧。李白具有 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在他笔下,飞花、明月、夜色等 都带着人的温情。
• 例如:
• 《春怨》“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就化用了
《古伤歌行》“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和萧子范《春望 古意》“落花徒入户,何解妾床空”的语典,月解窥窗,花 解笑人,长夜之寂寞、思妇之怨恨都由此婉曲道出。
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用典概况一览】
• 从用典的比例、数量以及技巧来看,用典是
李白七绝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法。
• 李白七绝现存84 首,其中运用典故的作品有
64 首,占76.2%。而运用两个及以上典故的
诗作占44%。其用典的方式也灵活多样,表
现出极其高妙的技巧。
• 从典故的性质看,有事典、语典;从 取意角度看,有正用、反用;
效果。而利用所类比的双方的姓氏、身份、遭
遇、处境等相似性,将一方代入,使现实人物
与典故中人融为一体。
• 例如: • 《庐江主人妇》以焦仲卿妻比拟庐江小吏之妻,以身份相 同为类比基础。《山中与幽人对酌》自比陶潜,则以隐居、 酣饮的相同处境为联系。
庐江主人妇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孔雀东南飞何处得栖息,主人像庐江小吏焦仲卿那 样贤慧的妻子。 你看见了她只是为远来的客人补了补衣服,夜晚正 遇城墙上的乌鸦独处空啼鸣。
朝的壮观景象和欢快气氛。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化用晋僧慧远《庐 山记》中“香炉山……游气笼其上,则氤氲若烟水”的 意境,融典入景,形象地写出日照下香炉峰的神色姿态。
4、设问
• 如《庐江主人妇》“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
卿妻”
•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 诗的前二句为一个层次, 写李白与山中隐士开怀畅饮的情景。后二 句为另一个层次, 写酒酣耳热之际两人暂分手与再相约的真率。这
后二句中隐含了一个故实。
• 《宋书•隐逸传》载:( 陶) 潜不解音声, 而蓄素琴一张, 无弦, 每有酒 适, 辄抚弄以寄其意。贵戏造之者, 有酒辄设。潜若先醉, 便语客:
“ 我醉欲眠, 御可去。” 其真率如此。
• 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
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 《赠华州王司士》“知君先负廊庙器,今日 还须赠宝刀”
• 庙堂之器: • 昂昂乎庙堂之器也——《卖柑者言》
• 《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 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此后并北伐
Fra Baidu bibliotek
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
激流勇退,因此被后人视为良相的的典范。
二、典中有情——打动读者
•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于善于融典入景的 擅长,将情、景、典融为一体,从而产生“写 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
口出”的动人效果。这首先源于李白具有强烈
的自我意识,往往以“我”之所思、所感为标 尺去剪裁典故,虽为用典,读来却只觉处处是 写李白之所思、所感、所遇、所行。
举例
• 《 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
望长安不见家”
• 西汉贾谊因受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王太博,此 用以自比长流夜郎。
•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 名山入剡中”
浅谈李白诗歌用典
岳薇 2012213250

赵翼于《瓯北诗话》云:“白诗之不 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
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
• 李白的绝句在明清时代即被推为绝唱,而清真 自然、含蓄浑厚被认为是其最大特色。 • 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谈到:“七言绝句,
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
三、结合修辞——灵活运用
• 李白还经常巧妙灵活的地利用各种修 辞手法叙述典故,消解熟典、常字带
来的文化沉淀,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塑造形象。
1、类比
• 类比是李白七绝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技巧,84 首 七绝中约有25 首用了类比。 • 通过类比,李白成功地拉近了历史和现实中各 种人物、事件之间的距离,达到情真、景真的
• 从述典方式看,有明用、暗用;
• 从取事数量看,有单采、合用; • 从修辞目的看,有类比、拟人、比喻、 设问、反问、借代等。
一、熟典的运用——拓宽诗境
• 李白常用熟典、常字,有效地避免了用典带来的陌生感,
同时借助惯性思维和联想拓宽诗境。李白七绝中运用的
典故大都是常见的。
• 他写安史之乱题材多用永嘉南渡典、谢安淝水之战典,
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
淝水之战
•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 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 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 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 谢安是东晋名相。当政的时候,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
• 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诗中主角,寓起兴、对比于设 问之中。
• The End
如《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以“永嘉南奔”
比拟安史之乱、以谢安自比。写游侠用古代侠士专诸、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高渐离的典故,如《结袜子》。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永嘉南渡
• 永嘉(307—313年)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永嘉之前,中 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 永嘉时期的民族斗争。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率领部 众,残酷地屠杀汉人。永嘉四年(310年),刘曜攻陷洛阳, 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朝 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 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 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
• 再如《长门怨•桂殿长愁不记春》“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暗用《长门赋》“悬明月以自 照兮,徂清夜于洞房”的语辞与意境,以带着温情
的动词“悬”“独照”来描叙“夜”,环境的冷清、
宫人的惆怅、作者的同情都见于言外。
• 拟人手法成为情、景、典融合的关键。
3、比喻
• 比喻手法在述典中的运用也是李白七绝保持形象鲜明的 原因之一。 • 如《上皇西巡南京歌•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 屯”援引陆机《从军行》“胡马如云屯”,写出玄宗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