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资料
简介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主碑
地质公园于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建立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分为三个园区,即恐龙园区、盐业园区和桫椤谷园区。
公园以典型、稀有、珍贵的恐龙化石、井盐开采和生产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了天然的地貌、水体景观,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突出自然科学
地域文化编辑
自贡市地处四川省南部,是闻名于全国的“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美食之府”,四川省双百特大城市之一,川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
辖区面积4373平方公里。
总人口320万人。
市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高新五区和荣县、富顺两县,历为省辖地级市,内宜高速、成自泸高速、乐自高速等和内昆铁路与邻,交通便利。
自贡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5张)
以其盐、龙、灯“三绝”构成其特有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城市格韵,成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恐龙之乡编辑
概述
地质公园以闻名中外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遗迹为主体。
中
侏罗世产出的恐龙化石数量丰富,种类众多,埋藏集中,保存完整,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这里产出了一大批世界级恐龙化石珍品,几乎涵盖了侏罗纪时期所有陆生脊椎动物门类。
公园内建成的中国首座集恐龙化石原地保护、标本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博物馆,为科学知识普及游览观光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之一。
在已发掘的3000多平方米范围内就获得了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上万件化石标本,从中已鉴定出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23个属27个种,包括14个新属、24个新种,其中有很多世界级的珍品,如:世界上最原始、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的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世界上最完整的小型鸟脚类恐龙——劳氏灵龙,世界上首次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尾锤——蜀龙和峨眉龙尾锤,以及20余个完整而特别珍贵的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头骨等化石。
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对研究恐龙及其相关古动物的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
公园内保存有众多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古建筑类型众多,保存完好,多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现800年彩灯历史的自贡彩灯博物馆荟萃了中国灯文化的精髓。
自贡地质公园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科学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文化气息浓厚、极具观赏价值的地质公园。
龙山景观
在恐龙繁殖的季节,成群结队的恐龙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个地势向阳、泉水奔涌、溪流潺潺的山坡地筑巢、产卵……伴着一群群小恐龙破壳而出,它们又开始返回原来生活的地方。
恐龙生态园
这是利用现代高仿真技术,复原展示的恐龙生活场景。
这些仿真恐龙能叫会动,形象逼真,它们被放置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俨然组成了一幅幅史前恐龙生活的瑰丽画卷。
千年盐都编辑
近两千年的井盐生产历史铸就了辉煌的盐业文化。
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的诞生地,是凿井、制盐10项世界领先技术的发明地。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入选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完整地展现了井盐生产、发展的历史画卷。
公园的井盐遗迹和盐业科技及文化风靡海内外。
早在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自贡一带就开始了采卤制盐,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成为世界古代钻井技术的象征,形成的井盐钻井技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和“近代石油钻井之父”;有全国重点文物、全国7大专业博物馆之一的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以及遍布全市的古盐井遗址、遗物,都是人类文明史的辉煌杰作。
新盐业博物馆效果图
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岩窟,造型奇特美观,是我国继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馆之后修建的又一大型专业性现场博物馆。
它占地2.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分为三层。
陈列以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及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与恐龙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生物进化、化石、地质年代、恐龙的演化与分类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大山铺的各类恐龙化石。
它们陈列在高大宽敞的装架厅里,这里有几副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龙”是该厅最引人注目的庞然大物。
它的头被细长的颈支的老高,离地面约10米,全身长约20米,躯体粗大,尾巴很长,
四脚着地,昂首挺立。
大厅里除了“天府峨嵋龙”之外,还是一
具凶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龙”的“建设气龙”的骨架,但它全身长仅四五米。
其他还有进步性与原始性相兼地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身躯细小,两足行走的鸟脚类恐龙-多齿盐都龙,早期的比较原始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空中飞翔的龙和遨游水中的凶猛肉食性蛇颈龙等等。
第三部分是恐龙埋葬遗址。
这里向人们展现了大面积的发掘现场。
自贡博物馆在世界上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
桫椤谷编辑
桫椤谷位于荣县金花桫椤谷公园境内,距荣县城区48公里,紧邻乐山市犍为县,占地10平方公里,是古代造山运动形成的巨大漏斗型深谷,是省级“桫椤自然保护区”,世界级地质公园。
桫椤谷内有四方井、桫椤湖、银盘山、老深沟四大景区。
集桫椤、天然瀑布、湖泊、钟乳石、蕨类植物、原始丛林于一体。
有“昔日恐龙粮仓”,今朝“桫椤氧吧”之美誉。
俨然一座天然的植物乐园。
令人注目的是谷内现已开发出2万余株位列国家八大一级保护植物之冠的桫椤。
桫椤是一种十分珍奇的植物,是远古恐龙的主要食物,它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
恐龙灭绝,桫椤独存,故桫椤又有“活化石”之称。
桫椤谷分布的桫椤是我国迄今发现最为密集、高大、壮观的地区。
金花“桫椤谷”
现存有16000多株桫椤树,成片的桫椤生长在幽谷之中,成带状分布,植株一般高2至3米,最高的达6至7米。
桫椤树形美观,叶如凤尾,有的独自成株,有的两三株并在一起生长,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壮美的景观。
荣县大佛编辑
荣县大佛位于四川省荣县县城东郊,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面北,是一尊坐佛装弥勒摩崖石刻造像,佛身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是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佛(现世佛),第二大石刻大佛,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未来佛)。
荣县大佛与乐山大佛相距不足百里,各有特点,映衬成趣,自古以来就有“嘉州大佛雄,荣州大佛美!”之誉。
大佛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衣纹流畅,神韵飘然。
清代时大佛肉身贴金,衣纹施彩,金光灿烂。
大佛所在庙宇,唐代名开化寺,清代以来称大佛禅寺。
因寺内佛像巍峨,历史上庙宇规模很大,可惜毁于明末兵火,清嘉庆年间重建,经过近二百年的扩建维修,寺庙已具相当规模,其布局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雁,山下远望禅林,古刹错落有致,大佛巍巍,尤为壮观。
荣县大佛所在地:荣县大佛寺景区,现已创建为国家AAAA
级景区,景色优美,并与荣县金花桫椤谷公园和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公园共同组成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
燊海井编辑
燊海井凿成于1835年,深1001.42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1000米深井。
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初的布局和风貌,是一处典型的清代井盐生产现场。
其主要生产天然气和黑卤物质,原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和黑卤14立方米,现日产天然气只有1000多立方米。
燊海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1988年1月,国务院还将其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质公园,可简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由中国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简史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计划其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机构推动的「全球地质景点计划」的试点计划。
该计划是首先在1972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被提出的。
1989年正式启动。
中国大陆国务院的国土资源部在2000年8月正式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和评审机制。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已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85个。
一、什么是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
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
特的自然区域。
二、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地质公园按管理层次分为几个等级,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分四级: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四、什么是世界地质公园?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并经专家组评审通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地质公园,称世界地质公
园。
五、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徽含义?
标徽的主题图案由代表山石等奇特地貌的山峰和洞穴的古山字和代表水、地层、断层、褶皱构造的古水字、代表古生
物遗迹的恐龙等组成,表现了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观)类型的特征,并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个简洁醒目、
科学与文化内涵寓意深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图徽。
六、世界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徽含义?
该徽由约克 . 佩诺先生设计,图案上部的“UNESCO”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英文缩写,下部的“GEOPARK”是新创
造的英文名词,译为“地质公园”。
中部的图案象征着地球,是一个由已形成我们环境的各种事件和作用构成的不断变化
着的系统。
整个徽志的寓意是在UNESCO的保护伞之下,世界地质公园是地球上选定的,其所含地质遗产已受到保护,并为
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特别地区。
图案抽象色彩浓厚。
七、为什么要设立地质遗迹景点?
设立地质遗迹景点是营造地质公园氛围、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
发挥地质公园科学普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地质公
园有别于其他公园的关键所在,它在提升地质公园科学内涵、增加游览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综合的旅游收入等方
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实例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于2009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为打造品牌,增强公众的直观印象,2009年下半年,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中国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徽标”,共收到来自全国17
个省、市、自治区应征设计作品59件,并在多家媒体上发布,接受公众公开投票。
根据公众投票数,向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徽标评审委员会提交了征集作品并进行了最终评审,选定江苏省徐州市王猛先生设计的徽标作品作为中国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徽标。
现公告如下:
一、中国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徽标及说明
徽标:
徽标说明:
(一)徽标由蓝、黄、白三色组成。
椭圆形外围蓝色底纹上有白色的“中国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中间图案由蓝天、闪烁的三颗星及高大的沙山、
沙波纹组成,有机地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三个园区及沙漠、戈壁、湖泊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科普内涵。
(二)徽标中三颗星代表着该公园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三个园区组成。
金黄色的沙丘、沙波纹代表着形成沙漠的基本形态和广袤无垠的阿拉善沙漠以及风蚀地貌特征,同时也代表着胡杨秋色。
蓝色代表着众多湖泊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作品内容丰富,简洁大方,特色鲜明,易于识别,具有较强的视觉震撼力。
二、徽标使用规定
(一)徽标版权归属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所有。
(二)徽标可用于相应主题活动或有关场所、办公用品、书籍、纪念品、宣传品、影视作品的标志性
图案。
商业活动中使用徽标,应向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管理局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否则依法按侵权论处。
(三)凡使用该徽标的单位和个人,需严格按照本公告公布的规范徽标样式进行制作和使用,可根据需要同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得随意改变徽标的结构和色彩,以维护徽标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