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什么是视觉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此同时,西方学者也开始使用与视觉文化 相类似的表达,以指认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 特征。 比如,在波兹曼(Neil Postman)那里,印 刷文化背景下的“阐释年代”消逝后,紧随 其后的是“娱乐业时代”; 米歇尔(W. J. T. Mitchell)则干脆把它叫 做“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以此对 应西方哲学界广泛谈论的“语言学转向” (linguistic turn)。
《视觉文化研究读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版
二、视觉文化研究的动因
首先,可把视觉文化研究看作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 回应。 1980年代的中国是不存在所谓的视觉文化问题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那是一个印刷文化独领风骚 的年代,电子媒介还乏善可陈。 然而,1990年代(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电子媒 介与数字媒介却飞速发展。 视听媒介一方面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与之成龙配套的 产品,一方面也催生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并微妙地 改变着受众的感知结构
早在1970年代,丹尼尔· 贝尔就已 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 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变革 的根源与其说是作为大众传播媒 介的电影和电视,不如说是人们 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经历的那种 地理和社会的流动以及应运而生 的一种新美学。乡村和住宅空间 开始让位于旅游,让位于速度的 刺激(由铁路产生的),让位于 散步场所、海滨与广场的快乐, 以及在雷诺阿、马奈、修拉和其 它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画家作 品中出色地描绘过的日常生活类 似经验。”
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 贝拉(Béla Balázs)虽然并未对视觉文化做过充分论证, 但他却享有这一概念的发明权。 参见[匈]巴拉兹· 贝拉:《电影美学》,何力 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而此概念经过丹尼尔· 贝尔(Daniel Bell)等 人的阐释之后,既被人们广泛接受,也受到 了学界的青睐。
第八讲 什么是 视觉文化
一、视觉文化研究的历史语境
视觉文化并非一个新问题。因为自从有了摄 影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之后,西方一些学者 就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反思。
1936年,本雅明曾分别写出《机械复制时代 的艺术作品》与《讲故事的人》两篇论文, 在前一篇文章中他指出摄影、电影出现的意 义,于是光晕的消失、震惊体验、展示价值 等等便成为解读新型的视觉艺术的重要范畴; 他又在后一篇文章中认为,对讲故事和小说 构成冲击乃至破坏的力量来自于新闻报道, 因为新闻报道和小说一样,“都是讲故事艺 术面对的陌生力量,但它更具威胁;而且它 也给小说带来了危机”。
面对新视觉艺术和旧文学 样式,本雅明总会呈现出 一种进退两难的矛盾状态。 而这种矛盾或许在以下表 白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有人曾说:‘将来的文 盲并非不懂阅读与写作的 人,而是不懂摄影的人。’ 但是一名摄影者若不能解 读自己的照片,岂不是比 文盲更不如?对图片的说 明与描绘会不会变成摄影 最重要的部分呢?”
本雅明并未用过“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的概念,但他实际上开启了人们在 视觉文化的问题框架之内思考文学与视觉艺 术之关系的先河。此后,西方一些学者均不 同程度地触及过这一问题。 比如,在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那 里,他曾关注过“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问 题。
此外还有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 “仿像”说,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的“电信时代”说,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软件启动硬件的时代”说等 等。这些说法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理解我 们这个时代的示意图。
中国的情况
在国内学界,虽然视觉文化一词的使用早在 1981年便已出现,而现在能查到的第一篇全 面介绍视觉文化的文章亦发表于1988年,但 到目前为止,视觉文化真正进入研究者视野 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
许多流行读物不再以单纯的文字形式呈现, 而是辅之于诸多插图。“就连科普、文化、 历史等原本是纯文字的学术著作也图文并茂 了起来”;
安格尔: 《瓦平松 的浴女》。 舒斯特曼: 当我得知 经销部门 挑选这幅 名画作为 本书的封 面时,我 感到非常 震惊。
世纪之交以来,视觉 文化的译介与研究也 日渐增多。 比如,随着《文化研 究》第3辑(陶东风 等主编,天津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2年版) 对“视觉文化研究” 专题的集中介绍,随 着《视觉文化读本》 (罗岗、顾铮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的问世,
Biblioteka Baidu
随着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吉林人民出 版社2003年版),米歇尔《图像理论》(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米尔佐夫《视觉 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等 译著的出版,视觉文化理论、图像转向等概 念开始深入人心。
1998年,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与其丈夫钟 键夫为推出“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便硬 造出一个“读图时代”的词予以宣传。现在 看来,这个硬造之词不仅成为此套丛书成功 的出版营销策略,而且在短时间内风靡文化 界与学术界,并成为“视觉文化”之说的中 国式表达。 由于此概念首先诞生于出版界,后来者在使 用中又让其涵义延伸于电子、数字媒体生产 出的视觉艺术产品,所以,这一概念也暗示 出纸质、电子和数字媒体全面向图像时代位 移的信息。
随着一些以视觉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的 召开,国内的视觉文化研究得以进一步推动。 如2004年5月,复旦大学曾召开以“全球化: 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视觉文化的理论与实 践”为主题的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学 术研讨会
在2008年,国内学者亦出版了自己研究视觉 文化的学术专著, 它们是周宪的《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 学出版社), 路文彬的《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 聪》(安徽教育出版社), 曾军的《观看的文化分析》(山东文艺出版 社) 徐巍的《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视觉文化 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学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