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文学关系
——以日本高踏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例
摘要
文化在不断的传播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日文学的关系在这一方面便表现的尤为明显。起源于第二帝国时期的法国,兴盛于明治初期,影响中国近代文学的高踏派文学思潮可以说是文化交流的结晶中璀璨的一颗。
日本高踏派以夏目漱石为《鸡头》作序提出“余裕”一说开始,到滑稽文《我是猫》的出版,再到森鸥外经历大逆事件后的作品风格转变,最后对中国留学生鲁迅产生深刻影响,使其弃医从文,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针砭时弊的文学批判。
关键字
中日文学关系高踏派夏目漱石森鸥外鲁迅
引言
文人是有国界的,文学艺术则是无国界的。展望历史的长河,古今中外的文化正是在不断的传播与交流中不断散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作为一名华夏儿女,关注自身民族的文化发展更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华夏文明几千年,在不断的传承中也与东方岛国——日本产生了深刻的联系,无论是遣唐使还是留日学生,都对两国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笔下的文学作品便是最好的证明。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以日本高踏派为例,主要通过研讨其代表作家来较深层次地了解它的起源、发展,以及对我国文学的影响。这样以便于更好的理解中外文学之间的深刻关系,并对以后的学习研究产生一定的启示与引导。
高踏派实则起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它最初以巴斯那派来命名,所谓巴斯那,其意义为希腊神话中以太阳神阿波罗为首的众神所居之神山,表述一种脱离俗世的唯美。当时的法国正值第二帝国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兴盛,表现在当时的巴斯那文学流派上便是追求作品的艺术美之上,主张作品脱离社会政治,仅仅作为纯粹的艺术表达。当日本明治初期,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巴斯那派也随之进入日本并与其本土文化相结合,逐步发展形成了后来的高踏派。然而,此时的高踏派已与其在法国时的前身巴斯那派的内涵主张迥然相异。
当时的日本,自然主义与唯美主义正值盛行。所谓自然主义,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20世纪初在“然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主要文学体裁限小说,作家包括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声、岩野鸣、正宗白鸟等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进行写作;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要求排除技巧,主张按照事物的实况原原本本的进行写照。而唯美主义则是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它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此时逐渐兴起的高踏派同唯美主义在某些特点上具有一致性,它是反对自然主义的文学流派,不向现实生活所妥协,主张表现人类社会高教养下的伦理生活的批判,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层次思考。在当时众多的日本作家中,夏目漱石和欧森外可以说是高踏派的代表。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幼时遭遇多舛,这对他后来的写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夏目漱石对汉文化的研究有这深厚的基础,据说他的笔名“漱石”就取自于中国《晋书》中《孙楚传》的典故,加之后来留学英国,其视野开阔,对人生思考的高度也有所提升。因而在为高滨虚子的短篇小说集《鸡头》作序时提出“余裕”一说,他认为小说的内容并不能代表全部,更要反应它所没有明明白白说出来的东西,引领读者去深思,这种思想在夏目漱石的作品也
得到了充分的提现。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我是猫》:主人公是一个清贫的教师苦沙弥家养的猫,它通过听到主人与客人的谈话来了解这个世界,同时谈话以金田小姐的婚事掀起风波,描述出金田先生为了钱财权贵浑然不顾道德人性,为了得到物质需求甚至做到了“三缺”的地步——缺道义,缺人性,缺心眼,揭露了当时部分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和社会的阴暗面。在作品中,作者以滑稽文的形式将内心情感进行大力宣泄,用猫的眼睛来审视世间百态,讽刺了社会存在的弊端,蔑视了这种社会下部分人在光鲜亮丽的表皮下掩盖的丑恶嘴脸。而作品的结局是这只洞穿世事的猫在喝醉酒后掉到水里而淹死,这样的结局更是从另一个层面上体现了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不得不提的是,这部《我是猫》也正是后来影响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之一。
夏目漱石对当时的日本明治社会充满着批判的思考,一直以自己的双眼密切着关注社会现实,时刻思考人生,探索生活的意义,从而创造出与众不同又渗入生活的典型形象。这样一名富有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作家切入日本社会深层,为民众而发声,他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国民作家”。
日本高踏派的另一代表作家就是森鸥外,森鸥外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与上文中的“国民作家”夏目漱石堪称明治文坛的两大巨擘,就声望而言可谓“一时瑜亮”。他与夏目漱石同样对汉文化有着较深的研究,也曾去西方(德国)留学,但不同的是他早年文笔清新,浪漫抒情。而在遭遇大逆事件之后,森鸥外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社会现实之上,一篇《舞女》道尽社会的凄凉与女性的悲哀:《舞女》的主人公是一个留学德国的日本青年官吏田丰太郎,他接触到德国大学的自由空气,自我逐渐觉醒,对日本官僚产生反抗情绪,同时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纯洁的爱情,他爱上了一个德国穷舞女,但在日本专制官僚制度和封建道德的压力下,终于在天方伯爵和朋友相泽兼吉的帮助下,选择了步入仕途,抛弃爱丽斯回日本国的道路。最终被遗弃的爱丽斯精神失常成为狂人,而丰太郎内心也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创伤,酿成一场绝美爱情的凄惨悲剧。作品反映了个性解放的要求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但人最终却不得不与现实妥协,并以曾经最美好的追求与最深层次的依恋作为代价。而后来的《雁》更加彻底的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面。
森鸥外的《雁》讲述了日本明治时期,为了父亲而成为高利贷外室的阿玉,在屡受欺骗后自我意识觉醒,逐渐爱上每日从窗前经过的学生冈田,并幻想他可以将自己从无尽的痛苦中拯救出来,但随着冈田的出国,阿玉彻底的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幻境,一个泡影。这样一个追求幸福却以失败告终的爱情悲剧只不过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封建思想的束缚、地位的悬殊使得阿玉无法与时代抗衡,在一系列看似偶然中预示着悲剧的必然。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意象,推动故事发展,暗示主人公命运,正如书名“雁”一般,主人公的命运也是漂泊无依,最终成为令人叹惋的悲剧。
历史总是惊人的,在日本有人站在风口浪尖披露社会的阴暗,不久在中国也出现了这样的文人,他用手中之笔做社会之匕,刺开一切的腐烂创口,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这个人便是留日学生鲁迅。
鲁迅先生本是出国学医,但在生活中一次次的遭受着欺辱,直至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看到半封建半殖民化国家的无作为,看到面对侵略者国人的恬不知耻与对自己民族的麻木不仁,决定弃医从文。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深受高踏派影响,关注社会各个阶层,他敢于去批判,敢于去对峙。而对于日本作家,他高度赞扬高踏派的代表作家夏日漱石。甚至他后来以日语习惯和文法来翻译夏目漱石的《哥儿》,通过讲述一个不谙世故、坦率正直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行文流畅,节奏明快,形象鲜明。通篇如坂上走丸,一气流注,而寓庄于谐,妙趣横生,至今仍是炙人口的作品。后来鲁迅成为中国的夏目漱石,他的一部《呐喊》,震醒了多少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