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之禅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之禅意
[摘要]:王维的山水诗,深受佛教禅学的影响,在观景抒情时都带有浓厚的佛教意味, 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富于精妙的禅理,这与他的一生自觉笃志学佛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关系。

王维在体验社会、人生和自然时,总表现出一种参禅的思维方式和对空幻和净虚境界的追求的理想,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

他的山水田园诗所表现出来的意蕴和禅意,正是他一生学佛的最好体现。

[关键字]:王维山水田园禅意空灵意境
正文:王维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并且对音乐、绘画、书法无不精擅,擅长山水画,为南宗之主,苏轼称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将深奥晦涩的禅意佛理巧妙地糅合在山水田园诗中,并将所感之情寄于所见之景中,借山水意象表现内心。

禅意与诗境在他的笔下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王维的诗歌艺术成就深深地影响了其身后众多的习禅诗人,被人尊称为“诗佛”。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成因:
(一)家庭影响
家庭对王维学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王维出生于奉佛之家,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王维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博陵崔氏虔诚信佛三十年,其母崔氏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这对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王维自己也是常年食素,到晚岁就更加严格,《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他广交僧人和习禅之人,与兴趣相投的佛友共同研究佛理,这从深度和广度上滋润了王维一颗求佛的心。

(二)时代渐染
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王维生活
在盛唐时期,佛教内部各种宗派相继成熟,尤其禅宗备受推崇。

禅宗的本质
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

禅宗主张的“净心”、“觉悟”并不触动现存秩序的自由精神,与士大夫尚存的本能的自由要求在
某种程度上是相合拍的。

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无不处在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
疏异的矛盾之中,接受了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自由精神的生活方式。

现实世界中所无法满足的,只好遁入艺术创造与审美的虚境中来弥补。

于是乎,他的山水田园诗便很自然地融入“禅法”,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来营构自然、清幽、静谧、肃穆的诗境。

使其诗语言朴素而含义
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令后人回味无穷。

(三)自身蜕变
王维,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积极用世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前期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倾向进步,这一阶段的诗作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歌颂游侠精神,诗歌气象雄浑,入世思想较强,充满着英雄主义气概。

即使是山水诗也是气象峥嵘,意境开阔的,如《华岳》、《晓行巴峡》、《汉
江临泛》等。

后期张九龄罢相,杨国忠上台专权,政治黑暗,王维朝政腐败
与社会黑暗日重,王维渐生退隐之意。

于是他的后半生一直处于“身心相离”
而“理事”不能俱如的矛盾中,从四十岁开始,虽在朝廷为官,偶有升迁,但
他还是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十分优美。

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

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
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特别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惨
痛遭遇后,他以“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的内疚心情,接受了责授太子中
允的降职处分,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白发叹》)的感
叹下决定皈依佛门,专以“以诵禅为事”。

他后期的山水田园诗更多的是轻微
淡远之音,描绘深山溪涧或寺院幽邃的作品更多了。

禅意也日渐丰富。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所表现出的禅意内容多样
(一)空灵的禅境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所蕴含的禅意,集中地体现为闲静空寂的境界。

空寂的境界是禅宗所追求的一种“乐境”。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最好借助寂静清幽的山林来忘却尘世纷扰,从而进入空灵的禅境。

“空”与“静”是佛教的最高范畴, 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

佛教的空并不是一切皆无, 它强调从世界的有中悟空。

怎样从有中悟空, 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中抽象其现实的本质呢? 禅宗经典中主要是以幻解空, 即事物的表象是幻相, 本质是空。

如, 《金刚经》主要的思想是: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实相非相 , 佛告需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这种虚妄观同样出现在《维摩诘经》的“维摩十喻”中, 这十种比喻是表达众生如幻、法无定相。

王维与南北禅僧有过广泛的接触, 以《金刚经》为代表的空幻观响了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这种空幻观呈现在王维作品中, 就是其描写的水气、雾霭、夕阳、空山等自然景观往往朦朦胧胧, 变幻莫测。

为了达到这种“幻”的效果, 王维的诗歌大多以远镜头完成。

如:《终南山》“终南山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仅用四十个字就艺术地再现了终南山逶迤、峥嵘、高峻、博大的雄姿,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意境深远的山水画。

“白云回望合,春霭入看无”,飘荡在山中的清雾明明可见,而置身其中却什么也没有,似有若无,这是何等壮观的壮丽空蒙的景色。

当此胜境,大有飘飘欲仙之感,难以体味出其中的细微之变幻,难以体味其中的空灵之境。

再如,《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两首诗在“空灵”中,显示一种浓浓的禅意。

前一首诗的“不见人”三个字,后一首诗的“无人”二字,都写出了一个“空灵”的意境。

这种“空灵”的意境有双层含意:其一,环境之空。

无人之空山,无人之山涧,构成了一个虚空迷茫的环境。

其二,心灵之空。

王维诗中的“空”,实际上是禅学中“对境无心”的体现,即对一切事物都不生悲喜忧乐之情,没有尘世俗念。

诗人通过心灵的超越,达到心与自然的和谐。

(二)幽淡的禅趣
佛教里崇尚坐禅,王维喜欢独坐于幽静的环境之中,静静地观山水,将静默地禅坐与独特的山水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如:《竹里馆》“独
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坐”、“弹”一静一动,写出了诗人的空灵的心境。

“独坐幽篁里”一句,点明所处的环境。

诗人躲进这幽深的竹林,而且是独坐,他是有意地避开这喧嚣的尘世,来独享属于自己的那份淡然。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是对上面两句的深层次的描写,在这不为人知的幽邃的竹林之中,在这夜更深,万籁俱寂之时,诗人依然享受皎洁的月光给他带来的美好,这是一般的人所不能领会到得独特的禅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以我观物,则物则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要表达的意蕴均在其所要描绘的景物之中。

又如《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人喜好寂静,沉溺)山水,任性逍遥,闲适自在。

诗人到了晚年时,阅历与悟性也越来越深,禅教的“随缘任运”也在诗歌中得以流露,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清静、“万事不关心”、避世忘我的心态。

诗人由脱俗而避世,由避世而爱自然,与自然神交而悟禅理。

再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人隐居山林,悠然自得,一切任其自然,无牵无挂,就像云飞水流一样。

诗人的情志是以自然自身呈露的方式呈露自然,没有赞美,没有憧憬,没有惆怅,甚至连恬淡的怡然自得之情也没有,显示出“无我、无心、无人”的境界,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我之境”。

(三)通透的禅理
作为一个诗人, 久在官场中摸爬滚打而感到身心憔悴, 厌倦不堪, 因此, 他徜徉在清山秀水的世界中, 以禅者的目光观览自然万物, 用静定从容的心情体味
生命; 把大自然带给他的感受摄入他的诗歌世界中去, 把禅的体验糅合进雅致
的诗句中。

王维诗中最爱用“静”、“寂”、“远”、“深”、“清”、“淡”、“孤”、“闲”、“空”、“虚”、“无”等字眼。

如:“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以及“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 其间, 都充满着清净、静谧、深远的意境。

由空灵、静谧、无我的禅宗审美观照,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形成了冲淡的艺术风格。

淡体现了远, 远之又远, 趋于无限, 趋于空, 它是充盈了佛中禅理的一种境界。

也给人以恬淡宁和的无尽遐思。

又如:“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5]。

在绝无人迹的地方, 芙蓉花默默的开放又默默的凋零, 没有生的快乐, 也没有死的悲哀, 得之于自然, 又回归于自然。

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与辛夷花合为一体, 不伤其凋零, 不喜其开放。

这首诗表现了不悲生死的禅理和静谧而空灵的禅宗美学意境。

王维以静为美, 以寂为乐, 以空为境界, 由空而灵。

在王维的作品里, 佛家禅门的这种空灵之美无疑得到了最具体的展现。

而静谧之美则是与空灵相结合而展示的另一种美。

王维在其诗中常描写空明静谧的意境, 表现一种清净虚空的心,这也正是禅宗所提倡的。

在创造这种静境的过程中, 诗人也融入了自然恬淡的情感, 达到了物我情融的境界。

因此, 王维诗歌中的禅趣美不仅是山水田园自然美的体现, 也是空寂淡泊理想美的体现。

王维以清静之心观照自然,以禅入诗,以禅境写诗境,意境淡泊而空灵。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意境的高处即是进入了不可思议的禅境。

禅宗的悟道,忘却心机,忘却物我的境界,与意境的心物合一,物我神游是统一的。

王维诗作的魅力,相当程度上在于不仅创造了意境,并且变化为禅境。

正是由于王维得之于禅宗的影
响,并将意境统一于禅境,生禅趣,藏禅理,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孟庆文,唐诗三百首精华赏析[M],南海出版公司,1994.
[2]崔杰,王维诗的禅意,安徽文学,2011.
[3]郁贤浩,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袁正杰,论王维诗歌中“画境”与“禅”,西安文理学院报,2011.
[5]全唐诗[M]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