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主义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经常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
客观事物本来已经存在,对它的描写不是创造,而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即一种心灵状态的显示。
象征主义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所具有的丰富寓意未反映主题。
而暗示离不开具有强大表达功能的英语词汇,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红字东《老人与海入(蝇王)三部典型的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作品中的英语词汇进行分析,对作品的主题进行解读,进一步把英美文学创作的重要工具有象征主义意义的英语词汇在小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认识和总结。
1《红字》中同字母开头的英语词汇的象征作用《红字》是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创作的代表作品。
就是这样一位思想上既接受了超验主义的影响,追求完美的理想,同时又深受传统的宗教思想束缚,世界观里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的作家,把社会的矛盾,人世间的罪恶的根源都归结为抽象的“恶”。
小说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就是女主人公白兰胸前带着的红字A了。
整部小说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线索展开的。
所以红字A在这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对红字A开头的多个英语词汇所代表
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象征主义基本特征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概述
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正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
在象征主义者看来,实证主义只知机械的论证实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主义则侧重遗传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这些都无法揭露艺术的本质。
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
尼采、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
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
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义诗人之列。
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先驱者:波德莱尔和爱伦·坡
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和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在《诗歌创作原理》中倡导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主张,并强调形式美、暗示性和音乐性,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理论滥觞。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1857)则可以看作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
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用肉感的笔调描写病态的性爱,歌颂“心灵与官能的热狂”,但也表达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
在文学史上,《恶之花》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过渡作品,仍然袭用传统的诗歌韵律,仍然依靠修辞的作用。
但这却是第一部以城市和社会中的人性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的诗作,表达了现代人在社会丑恶中焦虑、烦躁的状态。
前期象征主义:魏尔兰、兰波、马拉美
继波德莱尔之后,19世纪70、80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兰(1844-1896)发扬了象征主义者强调诗歌音乐性的一面。
魏尔兰在其《诗的艺术》(1884)中主张:诗歌应该首先具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和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
总之,诗歌要追求一种弥漫渗透的气氛。
魏尔兰的诗作亲切自然,韵律之美妙在象征主义诗人中独树一帜。
代表作品还包括《三年以后》(1866)、《白色的月》、《狱中》等等。
70年代初曾一度和魏尔伦发生同性恋情的诗坛奇才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
象征主义者力求发现(或破译)隐藏在日常事物后面的真实,超现实主义者则进一步要求通过直觉和幻想创造事物之外的真实。
从这个意义上将,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比较激进的一位。
兰波的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
1871年9月少年兰波应魏尔兰之邀来到巴黎,很快便靠《醉舟》一诗声名大噪。
在这部诗中,诗人自比一只无舵无锚的醉舟,在大海上随波逐流,无所羁束。
诗风诡谲绚烂,是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
在另外一首著名诗歌《母音》中,兰波用五种不同的色彩象征法语的五个元音字母,然后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形状、颜色、气味、音像和运动等因素交织起来,以求实现“通感”的境界。
此外,散文诗《地狱一季》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之作。
虽然兰波和魏尔兰关系十分密切,但两人的风格却大不相同。
魏尔兰以亲切自然、音韵和谐见长,兰波则以奇特意象和梦幻色彩著称。
1912年,兰波被刚刚崛起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尊为鼻祖。
斯蒂凡·马拉美(1842-1898)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
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
马拉美提出“纯诗”理论,认为诗是从无到有、超越经验的独立存在;诗是一种魔术,运用咒语来创造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绝对理念世界。
在创作方法上,马拉美十分强调暗示性的重要。
他曾说:“叫出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破坏诗的大半乐趣……理想的方法是暗示事物。
”
马拉美的理论具有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
他在理论上建树颇高,被同代象征主义诗人誉为领袖,而他本人的诗作却并不多。
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收录在1887年出版的《诗集》中的《天鹅》,以及历时二十余年而未完成的《海洛狄亚德》。
然而马拉美最著名的作品却是写于1876年的《牧神的午后》。
这首诗后来经音乐家德彪西为之谱曲而广为传播。
诗歌根据希腊神话中牧神追求水中仙女的故事写成。
1885年以后,马拉美在巴黎的寓所举行一周一次的“星期二沙龙”,逐渐成为象征主义文学的中心。
其时欧洲许多年轻诗人慕名拜访,象征主义文学正式超越了法国一国的范围,成为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后期象征主义: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象征主义从法国扩及英、美、德、意、俄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成国际性文学思潮,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
象征主义理念和各国的文学传统和创作风格结合,显得复杂起来。
法国仍然是象征主义勿庸置疑的中心。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1871-1945)。
他继承了马拉美的纯诗传统,却在诗歌中融入了关于生与死、变化与
永恒、行动与冥思等哲学上的思索。
其成名作是《年轻的司命女神》(1917),描写不同性质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
1922年,瓦雷里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诗作,包括《脚步》、《石榴》、《风灵》等。
瓦雷里一生的颠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
开篇“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这首诗代表在诗歌创作方面瓦雷里的成就高过了他的前人马拉美。
除瓦雷里外,雷米·德·果尔蒙(1858-1915)和弗兰西斯·耶麦(1868-1938)也是颇负诗名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
前者风格柔婉清丽,注重对嗅觉的表达;后者则以淳朴的语言风格著称。
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
他早年曾担任过雕塑家罗丹的助手,受到罗丹雕塑风格的启发,其诗作风格刻画精细,名作《豹》就是其作品雕塑性的代表。
里尔克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图像集》(1906)、《新诗集》(1908)等几部作品集中。
1922年,里尔克迁居瑞士,并迎来了他一生中创作的高峰。
在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两部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
其风格晦涩难懂,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其中包含了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
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里尔克的作品中达到极致。
除欧洲大陆外,象征主义的影响也波及了英语世界,代表人物主要有爱尔兰的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和T·S·艾略特(1888-1965)。
叶芝早期诗作中的象征主义是和爱尔兰民族的古老神话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他利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故事和事物来作象征。
《奥辛之浪迹》(1889)是叶芝早期的重要作品,以古代英雄奥辛骑着仙马游历世界的故事来比喻人生的各个时期。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大量的参加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叶芝的风格逐渐明朗化,并逐渐抛却了早期的神秘主义倾向。
其诗作主题开始与现实紧密结合,语言和更加洗练,是现代英语诗歌中的一座高峰。
其后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在学童中间》等等。
叶芝是象征主义诗人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
其理论著作《灵视》(1937)大量涉及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宇宙观,并包含了广泛的意象。
艾略特是美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歌之一。
《荒原》取材自关于“圣杯”的古老传说,把丧失了信仰的现代世界比作一个荒原。
在诗中,艾略特旁征博引,涉及到了大量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并运用了多种古语言和现代语言。
尽管诗人自己为之加注了50多条注释,却还是鲜有人能读懂。
艾略特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是《四个四重奏》,以高度抽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思索。
艾略特的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
无论是《荒原》还是《四个四重奏》都体现了解救人类最终极的途径就是皈依宗教的观点。
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转向宗教剧的创作。
这一时期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还包括美国的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其代表作《风琴》(1923)和《黑色的统治》也是象征主义的杰出诗作。
象征主义戏剧
象征主义的理念在19世纪90年代进入欧洲的戏剧领域。
比利时的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被认为是第一位象征主义剧作家。
1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者》,标志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
该剧以抽象的概念“死亡”为题,没有具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
1892年,梅特林克发表多幕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桑德》,在欧洲剧坛引起轰动。
该剧根据中世纪骑士故事改编,以大森林为背景。
女主人公来历不明,一切情感的发生都是不自觉的。
全剧营造了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情调、一种怅惘无告的哀戚。
作者用词语的重复、人物之间的回应、休止或沉默等方式烘托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神秘气氛。
马拉美曾经在观看此剧后评论:“这个艺术形式使一切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
”
梅特林克一生的颠峰是1908年创作的名剧《青鸟》。
这是一部六幕童话剧,以穷苦人家的一对兄妹寻找青鸟的过程象征寻找幸福的过程。
这部剧作使得梅特林克跻身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法语剧作家之列。
德国剧作家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的创作经历了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变。
早期的名作《日出之前》(1889)和《织工》(1893)中已经开始采用某些象征主义的元素,而发表于1896年的《沉钟》则已经是彻底的象征主义风格了。
《沉钟》也是一部童话剧,是象征主义剧作中风格最崇高悲壮的一部。
此外,爱尔兰诗人叶芝也从事过戏剧的创作。
在他领导的艾比剧院曾经上演过他执笔的26部戏剧,基本都属于象征主义的风格。
这些戏剧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尖锐的戏剧冲突,人物的动作也很少,只是不断的用诗的语言倾诉内心的情绪和憧憬。
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演于1906年的《阴影下的水》。
,而不适宜于描写冲突和具体的人物性格,因此象征主义戏剧的成就十分有限,且并没有如诗歌一样形成一场国际性运动。
象征主义文学
A、历程: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在19世纪中叶独步文坛,•标新立异的奇才,以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1857)和数十篇见解独特的文艺批评,赢得了巨大声誉,被誉为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共同先驱。
(1)•他把丑与恶升华为艺术美,为后人表现社会的病态美开辟了道路。
(2)他把诗歌从大自然拉进大都市,•以其独有的角度深入描写畸形变态的巴黎生活,为诗歌创作拓展了一个新领域。
(3)•以其“通感”理论,为象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感应》一诗,把世界看成是象征的森林,认为主客观之间、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70年代,象征主义在法国崛起,一批苦闷彷徨、愤世嫉俗、玩世不恭、而又情感纤细、才思敏捷的青年,组成了许多文学团体,出版了许多文学刊物,他们转向内在的世界寻求
真实。
1886年莫雷亚斯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使这一新的流派得以定名。
B、理论: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
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
而艺术地传达出这种秘密便是诗人的最高任务。
真正的诗人,有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力,能够深入把握光怪陆离的自然和人生,达到物我相通的境界,创造出神韵独特的艺术。
C、
D、代表作家:(1) 保尔·魏尔伦 (Paul Verlaine ,1844-1896),法国著名的象征派诗人。
60年代开始写诗,深受帕尔纳斯派影响,第一部诗集《感伤集》(1866),便显示了他以暗示手法表达复杂感情的才华。
1871年,他结识诗人韩波,次年一起前往伦敦、布鲁塞尔等地,其间创作的《无言的罗曼斯》(1874)是他最成熟之作,音乐性、暗示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另有诗集多种。
他的诗作,情绪忧郁,韵律讲究,于朴实流畅的诗句学面,隐含着人生的苦痛和悲凉。
(2) 阿尔多尔·韩波 (Arthur, Rimbaud,1854-1891),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位象征主义诗人。
他的创作期只有五年(从16岁到20岁),留下的作品只有140电首诗歌和两部散文诗,•但他的地位不可动摇。
他认为诗人应是“通灵者”,其任务是通过感觉的“错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
他的《元音》、《文学的炼金术》等诗,形象地发展了波德莱尔的“通感论”,而代表作《醉舟》《黎明》等,以瑰丽的想象、巧妙的“通感”脍炙人口。
(3) 斯蒂芬·马拉美 (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象征派的泰斗。
他潜心研究诗论,写有《音乐与文学》等论著。
他是“纯诗”论者,诗歌形式极为严谨,强调音乐性,认为诗人的任务在于以奇异的手法去揭示平凡事物背后的“绝对世界”。
他的诗作不多,但构思精巧、思想深邃,而又晦涩难解、充满梦幻色彩。
著名的有《牧神的午后》(1876)、《骰子一掷绝不会破坏偶然》(1897)。
马拉美被公认为象征派领袖,还因为他在巴黎罗马街五号的寓所,持续十年举行“周二聚会”,座上客有纪德、瓦雷里、克洛代尔,以及英国的王尔德、比利时的维尔哈伦、德国的奥格尔格等。
90年代,这一聚会解体,标志着象征主义运动的衰亡。
附 :后期象征主义
一、什么是象征:
象征(Symbol),在古希腊是指“拼凑”、“类比”。
最早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互相各取半块,作为信物。
逐渐用来指那些参加神秘活动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认识的一种标志、秘语或仪式。
象征就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
在象征活动中,象征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如十字架-基督,用具体的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物象来暗指某种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如狼-贪婪。
神话世界就是象征的世界,又因为神话是文学之母,所以文学与象征不可分离。
二、什么是象征主义:
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古已有之,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
始于柏拉图,他不统一的物质世界分为二元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本体世界的模本。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
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
反对肤浅的抒情和
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三、前期象征主义:
1、分期:波德莱尔时期/魏尔伦、兰波、马拉美时期。
2、主张: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
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
而艺术地传达出这种秘密便是诗人的最高任务。
真正的诗人,有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力,能够深入把握光怪陆离的自然和人生,达到物我相通的境界,创造出神韵独特的艺术。
3、风格特色:朦胧美和神秘色彩。
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味余地。
另外,对音乐的追求,使诗歌富于乐感,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4、传播: 19世纪90年代,象征主义在法国衰落,其影响却越过边界传向世界各地:
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把它引进比利时。
王尔德把它引进英国。
格奥尔格把它引进德国。
里尔克把它引进奥地利。
哈姆逊把它引进挪威。
勃兰兑斯把它引进丹麦。
亚狄把它引进匈牙利。
巴尔蒙特把它引进俄罗斯。
达里奥把它引进西班牙。
四、后期象征主义
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又出现了第二次高潮,通常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法国的瓦雷里继续着马拉美“纯诗”的道路,在追求音乐性的同时,更增加了哲理的思考。
美国的庞德举起了意象主义的大旗,领导了英美的意象派大军。
俄国的勃洛克运用象征派的艺术,讴歌苏维埃的革命事业。
美国的艾略特则兼容并蓄,又融进了宗教意识,开拓了西方现当代诗歌的先河。
1、主要代表作家: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庞德,英国的艾略特,比利时的梅特林克。
2、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共同点:
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
3、前后期象征主义的不同点:
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含蓄性,象征意象交错重叠,复杂难辩。
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通过对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达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朦胧的、梦幻般的诗歌意境,把直觉幻觉、暗示象征、音乐梦幻等冶为一炉,而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人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
系,将玄学、典故、宗教神话与象征意象结为一体,表现出空灵虚无的特征。
五、代表作家作品:
1、保尔·瓦雷里 ( Valery,1871-1945):
法国人。
青年时代崇拜马拉美,法学院就读期间结识了马拉美和纪德。
23岁开始定居巴黎,先在国防部认文稿起草员,后来又长期担任哈瓦斯社社长秘书。
巴黎解放后不久去世。
历任国际笔会主席、法兰西学士院院士,逝世后,戴高乐将军坚持主张为他进行了国葬。
在他一生中,1892-10-4-5日最关键,他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夜”,•从诗歌转向哲学思辨和数学研究,用了二十年时间,他研究人的精神活动的方式、精神活动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最后结论是:精神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有综合能力,能够把感官的印象加以综合整理,因此,创造的起点是理智对感觉的作用,是精神活动,而精神活动的起点则是形式和结构。
--诗学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