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考试题新编》

《神经内科考试题新编》
《神经内科考试题新编》

《神经内科考试题15》

一、单项选择题

1. 神经干有压痛和牵引痛(1.0)

A、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B、急性脊髓炎

C、周期性瘫痪

D、重症肌无力。

2.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1.0)

A、沿坐骨神经通路的放射性疼痛

B、沿坐骨神经行程有压痛点

C、拉塞格征阳性

D、膝反射减退或消失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中不应出现(1.0)

A、发作突然

B、恢复较快,一般仅遗留较轻的神经功能缺损

C、持续时间短暂,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应完全消失

D、常反复发作

E、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有效

4. 癫痫的用药原则哪些是正确的(1.0)

A、开始治疗时剂量要大

B、坚持长期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C、完全控制后即可停药

D、按发作类型选择药物。

5. 一位头痛病人,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要鉴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是腰穿损伤所致,应根据哪些(1.0)

A、通过3个试管连续收集脑脊液加以观察

B、脑脊液的蛋白量

C、脑脊液上清液的颜色

D、脑脊液糖、氯化物含量。

6. 浅感觉纤维在脊髓丘脑束中的排列是:(1.0)

A、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前向后

B、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后向前

C、按颈、胸、腰、骶次序,由内向外

D、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内向外

E、以上均不对

7. 一位疑为右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除偏瘫外,下列哪些症状有助于此诊断(1.0)

A、右眼一时性失明

B、右侧偏身感觉障碍

C、右侧Horner征

D、右侧同侧偏盲。

8. 一病人需强烈刺激或反复高声呼唤才能唤醒,醒后表情茫然,反应迟钝,只能作简单的回答,这种意识状态是属于(1.0)

A、嗜睡

B、浅昏迷

C、昏睡

D、意识模糊

E、以上均不是

9. 不适合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为(1.0)

A、突发眩晕

B、眼球震颤

C、双下肢瘫痪

D、小脑性共济失调

E、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痛温觉减退

10. 左侧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1.0)

A、伸舌偏右,伴右侧舌肌萎缩

B、伸舌偏左,伴左侧舌现萎缩

C、伸舌偏左,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

D、伸舌偏右,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

E、伸舌偏左,伴左侧舌感觉减迟

11. 下列哪些属于病理性反射(1.0)

A、掌颏反射

B、昂白征

C、夏达克征

D、克匿格征

12. 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是(1.0)

A、烟酸

B、EACA

C、苯妥英钠

D、小剂量阿司匹林

E、卡马西平

13. 震颤麻痹主要的临床症状为(1.0)

A、震颤

B、强直

C、活动减少

D、病理反射阳性c

14. 下列哪些体征由脑干病变引起(1.0)

A、一侧周围性烦神经麻痹,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

B、偏身肌萎缩

C、左侧面部感觉缺失,右侧躯体痛温觉障碍

D、一侧上肢扑翼样震颤

15. 下列疾病中能引起继发生癫痫者为(1.0)

A、脑肿瘤

B、脑型血吸虫病

C、脑脓肿

D、脑血管畸形

16. 某病人颈5-胸2的脊髓灰质前连合受损时出观(1.0)

A、双上肢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双上肢痛温觉缺失或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C、病变平面以下躯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D、病变平面以下躯体痛、温觉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E、一侧上肢所有感觉缺失。

17. 下列治疗措施中不适合急性脊髓炎急性期治疗者为(1.0)

A、糖皮质激素

B、维生素B族类药物

C、A、T、P

D、EACA静脉滴注

E、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18. 根性坐骨神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1.0)

A、椎管内肿瘤

B、风湿或受寒

C、腰椎间盘突出

D、腰既关节炎

E、黄韧带肥厚。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下列哪些药物在治疗上有价值(1.0)

A、镇静剂(安定等)

B、甘露醇

C、6-氨基己酸

D、低分子右旋糖苷

2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表现为(1.0)

A、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阵发性剧烈疼痛

B、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

C、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D、每次疼痛5—6分钟

21. 一位脑出血的病人,很快昏迷,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四肢瘫痪,高热,呼吸障碍,出血部位应考虑;(1.0)

A、内囊内侧和丘脑附近

B、外囊附近

C、桥脑

D、小脑

E、内囊内侧扩延至外囊附近

22. 30岁,女性。左侧面部疼痛3个月,呈持续性痛,有阵发性加剧。体查发现左侧角膜反射消失,左侧面部眼裂以下痛觉减退,露齿时口角歪向右侧,左耳听力下降诊断是(1.0)

A、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B、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C、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D、中枢性面瘫

E、舌下神经麻痹

23.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表现为(1.0)

A、受损肌肉持续无力

B、眼外肌、面肌、延铸支配各肌最常受累

C、受累肌肉多出现萎缩

D、抗胆碱脂酶药物有效

24. 颈6胸1节段的肌肉萎缩(1.0)

A、颈6-胸1神经后根受损

B、颈6-胸1后角受损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25.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1.0)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先天性脑底动脉瘤

D、脑血管畸形

E、血液病。

26. 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1.0)

A、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B、角膜反射消失

C、无吞咽反射

D、能执行简单的命令

E、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27. 以下哪些药物可用于治疗震颤麻痹(1.0)

A、吡啶斯的明

B、安坦

C、氯丙嗪

D、左旋多巴

28. 分离性感觉障碍(1.0)

A、颈6-胸1神经后根受损

B、颈6-胸1后角受损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29. 一位胸推结核患者,表现为截瘫,双侧胸5以下感觉障碍,其病变位于:(1.0)

A、第2胸推

B、第3胸推

C、第4脚推

D、第5胸椎

E、第6胸椎

30. 42岁,男性。早晨起床洗脸、漱口时发现口角歪向左侧,右侧额纹消失,右眼不能紧闭,不能吹口哨、伸舌居中。3天前有受凉感冒病史诊断是(1.0)

A、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B、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C、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D、中枢性面瘫

E、舌下神经麻痹

31. 左侧偏瘫、右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右面神经周围性麻痹时,病变部位在(1.0)

A、右内囊

B、右中脑

C、右桥脑

D、右延髓

E、左延髓。

32. 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措施为(1.0)

A、尽快控制发作

B、给氧

C、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D、防止休克,大量输液

33. 人体的运动功能位置在前中央回的排列是:(1.0)

A、头面在上部,下肢在下部

B、躯体在上部,头面在下部

C、下肢在上部,头面在下部

D、头面在上部、上肢在下部

E、上述排列均不对

34. 颈6-胸1节段的痛、温度觉障碍(1.0)

A、颈6-胸1神经后根受损

B、颈6-胸1后角受损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35. 癫痫小发作(失神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1.0)

A、丙戊酸钠

B、三甲双酮

C、安定

D、硝基安定

E、乙琥胺或苯琥胺

36. 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1.0)

A、丙戊酸钠

B、氯硝安定

C、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

D、安定

E、扑痫酮。

37. 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1.0)

A、脊髓反射弧的损害

B、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C、基底节受损

D、锥体束损害

E、脑干网状结构损害。

38. 右侧颈5-胸2后角受损时产生(1.0)

A、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39. 根据哪些方面的临床表现区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1.0)

A、肌力的大小

B、有无感觉障碍

C、有无病理反射

D、有无大小便障碍

E、以上都不是

40.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特点为(1.0)

A、为网状脊髓束及锥体束受损所致

B、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C、上肢屈肌、旋前肌、下肌内收肌、伸肌群肌张力增高

D、被动运动时,有犹如弯曲铅管或齿轮镶嵌转动感。

41. 糖尿病所致多发性神经病(1.0)

A、四肢末梢痛觉下降

B、起病第三周内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42. 投射性疼痛(1.0)

A、颈6-胸1神经后根受损

B、颈6-胸1后角受损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43. 一位病人有行走不稳(夜晚黑暗时加重),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跨步阔大,举足过高,踏步作响,应考虑为:(1.0)

A、小脑性共济失调

B、前庭功能障碍

C、感觉性共济失调

D、下肢痉挛性轻瘫

E、鸭步。

44. 一位根性坐骨神经病病人,进行性加重,脑脊液蛋白显着增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首先应进行哪些检查(1.0)

A、腰穿通畅试验

B、患肢电变性反应及肌电图检查

C、腰椎拍片

D、脊髓腔造影。

45. 下列哪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有价值(1.0)

A、颈强直

B、血压升高

C、血性脑脊液

D、偏瘫

46. 节段型分布的痛温觉障碍,无深感觉和触觉障碍,病变部位在:(1.0)

A、后根

B、后角

C、脊神经节

D、脊髓丘脑侧束

E、脊髓丘脑前束

47.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1.0)

A、高血压病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脑动脉炎

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

48.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脑脊液为:(1.0)

A、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B、多核细胞明显增多

C、糖、氯化物降低

D、蛋白及细胞均增高

E、蛋白增高而细胞正常或接近正常

49. Horner征表现为(1.0)

A、瞳孔缩小

B、眼裂狭小,眼球凹陷

C、同侧眼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D、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50. 肢体中枢性瘫痪表现为(1.0)

A、深反射亢进

B、有肌纤维震颤

C、病理反射阳性

D、肌肉萎缩,肌张力减退

51.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1.0)

A、血液系统疾病

B、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C、钩端螺旋体所致脑动脉炎

D、烟雾病

E、心脏病

52. 一位老年动脉硬化患者,当出现偏瘫肘,鉴别脑溢皿和脑血栓形成的主要根据是(1.0)

A、瘫痪发展速度的快慢

B、有无意识障碍

C、脑脊液有无变化

D、有无脑膜刺激征

53. 下列眼外肌中哪些是由动眼神经支配的(1.0)

A、内直肌

B、下直肌

C、上直肌

D、下斜肌。

54. 运动性失语,其病变部位在:(1.0)

A、左侧大脑半球

B、右侧大脑半球

C、主侧(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D、角回

E、第一、二颞回后部

55. 运动障碍晨轻暮重(1.0)

A、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B、急性脊髓炎

C、周期性瘫痪

D、重症肌无力。

56. 运动性失语病人与闭锁综合征病人都是不能说话,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他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1.0)

A、前者发音器官肌肉无瘫痪,后者则瘫痪

B、前者一侧偏瘫,后者双侧偏瘫

C、前者可用手势表达,后者用眼球上下运动表达思想

D、一人清醒,另一人昏迷

E、以上都不是。

57. 下列情况中不符合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者为(1.0)

A、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B、损害平面以下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C、大小便障碍

D、损害平面以下运动障碍

E、急性起病,早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58. 脊髓半侧损害的感觉障碍为(1.0)

A、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B、受损节段的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C、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D、受损节段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E、受损平面以下对侧深、浅感觉均障碍。

59. 下列检查中,哪些可用来检查小脑功能(1.0)

A、指鼻试验

B、快复动作

C、跟膝胫试验

D、步态检查

60. 脑出血的内科疗法中,最重要是:(1.0)

A、降低血压

B、控制出血

C、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

D、加强护理,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E、气管切开,吸氧

61. 深反射亢近见于:(1.0)

A、后根受损

B、前角受损

C、肌肉病变

D、恼或脊髓损害

E、后束受损

62. 面神经炎急性期,下列哪一种药较为重要(1.0)

A、青霉素

B、加兰他敏

C、维生素B12

D、强的松

E、地巴唑

63. 下列各反射的神经支配哪一个是错误的(1.0)

A、膝反射(腰2-4)

B、提睾反射(腰1-2)

C、踝反射(骶2-4)

D、肛门反射(骶4-5)

E、肱二头肌反射(颈5-6)

64. 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1.0)

A、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B、急性脊髓炎

C、周期性瘫痪

D、重症肌无力。

65.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哪一种是近来认为也能奏效的药物:(1.0)

A、苯妥英钠

B、维生素B12

C、酰胺咪嗪

D、苯巴比妥

E、安定

66. 一侧脊髓丘脑束受损,将致使受损节段平面以下对侧哪些感觉发生障碍(1.0)

A、触觉

B、冷觉

C、被动运动觉

D、痛觉

67. 一位病人突然口角歪向左侧,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应有哪些症状、体征(1.0)

A、右侧额纹消失

B、左眼闭合不紧

C、右眼闭合不紧

D、右侧面部麻木

68. 癫痫大发作和癔病性痉挛发作的鉴别为(1.0)

A、意识丧失

B、抽搐符合强直和阵挛的规律

C、发作时间短

D、发作前无精神刺激。

69. 意向性震颤见于:(1.0)

A、大脑半球受损

B、小脑半球受损

C、深部感觉受损

D、基底节受损

E、前庭神经受损。

70.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1.0)

A、四肢末梢痛觉下降

B、起病第三周内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71. 重症肌无力常与哪一种疾病同时存在(1.0)

A、甲状腺肿瘤

B、甲亢

C、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多发性神经炎

72. 慢性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的临床特点为(1.0)

A、进行性发展的病程

B、病灶从一侧开始,向另一侧发展为横贯性脊髓损害

C、椎管内有阻塞现象,脑脊液蛋白增高由www yidiankaoshi com 编辑整理

D、脊髓腔造影可证实

二、多项选择题

73. 脑血栓形成在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可选用(1.0)

A、早期溶栓治疗

B、静滴PAMBA

C、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D、静滴甘露醇

E、口服去痛片

三、判断题

74.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 ) (1.0)

75. 震颤性麻痹患者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 ) (1.0)

76. 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逐渐出现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多在一周后达高峰( ) (1.0)

77.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 (1.0)

78.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体征为脑膜刺激征( ) (1.0)

7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闪电样疼痛,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钟至2分钟,常伴有其他颅

神经麻痹的症状和体征( ) (1.0)

80. 苯噻啶是治疗偏头痛发作时的最好止痛药( ) (1.0)

81. 有无偏瘫是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重要体征( ) (1.0)

82. 多发性神经炎是指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 (1.0)

1. 答案:A

解析: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时神经干是病变所在处,因此有压痛和牵引痛。其它三种病神经干不受损。

2. 答案:A

解析:膝反射的反射弧与腰2-4节段和股神经有关,与坐骨神经(腰4-骶3神经根组成)无关,因此坐骨神经痛不影响膝反射。

3. 答案:B

4. 答案:C

解析:癫痫的治疗应根据发作类型选择药物;剂量宜从常用量的低限开始;治疗时间要长;为防止毒性反应,需要定期检查血、尿和肝功能;完全控制发作后,大发作需2年,小发作需1年以上,才逐渐减少药量和停药。

5. 答案:B

解析:两者的鉴别为:流出的脑脊液分别用三个试管连续收集,若红色逐渐变谈,最后转清者属穿刺损伤,前后皆呈均匀红色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红色脑脊液经离心后,上清液变为无色属损伤,黄色则为出血;蛋白、糖及氯化物含量不能作为鉴别点。

6. 答案:C

解析:浅感觉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脊髓侧索组成脊髓丘脑束的排列是以骶、腰、胸、颈的次序由外向内。

7. 答案:B

解析:右侧视野和右侧偏身的感觉属左大脑半球的功能范围、即由左侧颈内动脉供血保证,与右侧颈内动脉无关。右眼一时性失明,表明右侧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的缺血,右侧Horner征可由颈内动脉壁上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缺血受损所致,所以这两点支持右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8. 答案:C

解析:嗜睡者被唤醒后,表现正常;浅昏迷者则唤不醒;意识模糊者并不以睡眠过多为特征;只有昏睡者符合题中所述情况。

9. 答案:C

10. 答案:B

解析: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伸舌偏同侧,伴同侧舌肌萎缩。舌下神经中枢性瘫

痪伸舌偏向对侧,无舌肌萎缩。舌头感觉是由三叉神经支配,

11. 答案:B

解析:昂白征,即闭目难立征是双下肢深感觉障碍的表现,克尼格征属脑膜刺激体征,两者均不是病理反射。

12. 答案:D

13. 答案:A

解析:病理反射多见于锥体束受损时,而在震颤麻痹时锥体束不受损。

14. 答案:B

解析:一侧脑干病变由于损害颅神经运动核、皮质脊髓束、三叉神经下行纤维及其降核、脊髓丘脑束,因此出现同侧的周围性颅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以及同侧的面部和对侧身体痛、温觉缺夫。偏身肌萎缩及扑翼样震颤并非脑干症状。

15. 答案:E

解析:脑部刺激性病灶,不论其性质如何,都能引起继发性癫痫。

16. 答案:B

解析:因传导双上肢痛、温觉及部分触觉的神经纤维在颈5-胸2的灰质前连合处交叉经过,此处病变将损伤它们,而传导双上肢深感觉和另一部分触觉的纤维在同侧后索走行,不受前连合病变的影响。

17. 答案:D

18. 答案:C

解析: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椎管内肿瘤、黄韧带肥厚亦可引起。腰骶关节炎是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之一。风湿或受寒可能引起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19. 答案:A

解析:镇静剂使病人安静,可减少再出血的机会。甘露醇可减轻脑水肿。6-氨基已酸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有一定的防止再出血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有增加出血的可能,放不宜应用。

20. 答案:A

解析:本病表现为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的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每次持续几秒到2分钟、间歇期完全不痛,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持久,病变区域内有感觉障碍,检查可发现原发疾病的特征。

21. 答案:C

解析:桥脑出血轻者出现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对侧肢体瘫痪,重者病人很快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高热和呼吸障碍。内囊及其附近出血表观为意识障碍、偏瘫及一侧瞳孔扩大。小脑出血则以急性颅内压增高及共济失调为特点。

23. 答案:C

解析:重症肌无力并非全身肌肉平均受累,而往往有所侧重、甚至严格的局限,以累及眼外肌、面肌、延髓所支配的各肌最常见。受损肌肉的基本现象是病态疲劳,即在多次动作后呈暂时性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碱脂酶药物后又即恢复、而不是持续性无力。受累肌肉虽可发生萎缩,但并不多见。

24. 答案:D

解析:后角和神经后根的损害都不涉及到前角周围运动神经元,故不出现肌肉萎缩。

25. 答案:C

解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脑底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及血液病等。

26. 答案:A

27. 答案:C

解析:安坦和左旋多巴可用于治疗震颤麻痹。吡啶斯的明和氯丙嗪不宜用。

28. 答案:B

解析:后角的感觉细胞均为痛、温度觉和部分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这里没有深感觉的通路,因此后角受损时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29. 答案:B

解析: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髓长度的增长比脊柱慢,因此成人的脊髓比脊柱短,每个脊髓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为高:下部颈髓节段较颈椎高一个椎骨,上部胸髓节段(胸1-6)较胸椎高二个椎骨,下部胸髓节段(胸7-12)较胸椎高三个椎骨。

30. 答案:A

31. 答案:C

解析: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中下部,其纤维向腹侧行走。面神经核在桥脑深部下外侧,锥体束位于它的腹侧。当右侧桥脑腹侧受损,便出现右眼外展不能,右侧周围性面瘫和左侧偏瘫。内囊等病变不引起外展及面神经麻痹。

32. 答案:A

解析:抢救应尽快终止发作,以免因循环衰竭呼吸障碍和电解质紊乱引起死亡或严重脑损害。安定10-20毫克缓慢静脉注射是控制发作的首选药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必要时气管切开,可防止因脑缺氧加重癫痫发作。但输液量要控制,以免引起或加重脑水肿。

33. 答案:C

解析:人体的运动功能位置在前中央回的排列有如倒立的人,下肢在上部,头面在下部。

解析:因后根内有痛、温度觉第一级神经元的传入纤维,而后角内有痛、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

35. 答案:E

解析:乙琥胺或苯琥胺对失神小发作最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对各种癫痫均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次选药物。三甲双酮虽有效,但因毒性大,目前已少用。安定和硝基安定用于治疗肌阵孪性小发作及非典型小发作。

36. 答案:C

解析: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不仅是控制大发作较好的药,而又毒注低,价格低,从而比同样能控制癫痫大发作的丙戊酸钠和扑痫酮优越。口服安定在癫痫大发作的常规治疗中,只起辅助抗痫药的作用。氯硝安定宜用于肌阵挛性小发作。

37. 答案:D

解析:病理反射是由于锥体束受损,对脊髓失去抑制而产生。脊髓反射弧损害引起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腱反射增强。基底节受损产生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脑干网状结构损害主要引起意识和呼吸障碍。

38. 答案:D

解析:支配右上肢的颈5-胸2的痛、温度觉及部分触觉神经纤维在同侧后角换神经元,而深感觉纤维和部分触觉纤维直接进入后索,故右侧颈5-胸1后角受损会造成右上肢的痛、温度觉障碍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39. 答案:C

40. 答案:A

解析:被动运动时呈有弯铅管或转齿轮时样的阻力,是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的特点。

41. 答案:A

42. 答案:A

解析:投射性疼痛是神经根中感觉纤维受刺激时出现的一种疼痛。后角受损时疼痛少见,即使出现,性质与投射性疼痛不一样。

43. 答案:C

解析:此病人的步行符合感觉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病变,行走呈醉汉步态;小脑半球或前庭病变,行走向患侧偏斜。两下肢痉孪性轻瘫行走时,出现剪刀步态。鸭步见于肌营养不良症,因骨盆带肌无力,走路左右摇摆。

44. 答案:B

解析:此病人的诊断应考虑推管内病变。腰椎拍片可发现脊椎疾病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腰穿通畅试验可确定椎管是否阻塞,因此这两项应先作检查。脊髓腔造影只能在上述检查后必要时进行。肌电等检查不能确定诊断。

解析:血压升高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多数病人就诊时血压不高,偏瘫是脑实质受损的体征,所以这两者不能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46. 答案:B

解析:这是由于损害传导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或未交叉的纤维所致。脊神经节及后根的病变,出现相应节段的各种感觉障碍。脊髓丘脑前、侧束受损,则产生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痛、温觉障碍。

47. 答案:B

解析: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部小动脉变化及各种脑动脉炎,少见的病因为红细胞增多症。血压偏低可作为脑血栓形成的诱因。

48. 答案:E

解析:淋巴细胞、多核细胞增多以及蛋白、细胞同时增高,见于脑脊髓膜或脑脊膜的炎症。糖、氯化物降低发生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明显。

49. 答案:A

解析:Horner征是支配眼和面部的交感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瞳孔对光反应的传入是沿视觉纤维,传出部分是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没有交感神经参加。

50. 答案:B

解析:中枢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一般无肌萎缩。若瘫痪肌肉有明显萎缩,张力低,伴肌纤维震颤及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则属周围性瘫痪。

51. 答案:B

52. 答案:A

解析:脑溢血发病快,多有意识障碍,由于血液常破入脑室,脑脊液可含有红细泡。脑血栓形成则发病较慢,多无意识障碍,脑脊液亦多属正常。脑膜刺激征不是这两种病的特点。

53. 答案:E

54. 答案:C

解析:言语功能的完成虽与两大脑半球有关,其中起主要作用是某些皮层区。运动性失语病变位于主侧或优势半球(善于用右手者为左半球,用左手者为右半球)的额下回后部。当主侧第一、二颞回后部有病变,引起感觉性失语。主侧角回病变产生失读症。

55. 答案:D

解析:运动障碍晨轻晚重是重症肌无力病态性疲劳的表现,反映了神经-肌肉联接点在重复运动后受到阻滞,休息后又恢复传递冲动能力的特点。周期性瘫痪的轻重不是与运动多少有关,而是与钾离子分布异常有关。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和急性脊髓炎,

都是由于神经结构的损害而造成运动障碍,其恢复有赖于病变的消除,不会有晨晚的区别。

56. 答案:A

解析:本题所问的“主要区别”是指这两种病人不能说话的原因有何不同。瘫痪分布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虽然也是他们之间的区别、但不是主要的。两种病人都无意识障碍。

57. 答案:E

58. 答案:C

解析:传导深感觉的纤维由后根进入脊髓、在同侧后束上行,于延髓下部的薄束核和楔束核换神经元后,交叉至对侧。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从后根进入脊髓,于后角换神经元后、经脊髓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的楔束和薄束,上行至丘脑。

59. 答案:E

解析:小脑的功能与维持平衡、肌张力和使动作协调密切相关,本题4项正是检查这些功能的。

60. 答案:C

解析:由于脑出血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水肿和脑疝,因此使用脱水剂来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是内科治疗的最重要措施。吸氧、止血、降低高血压,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以及保持呼吸道通杨,亦是有益的疗法。

61. 答案:D

解析:由于网状脊髓束及锥体束对脊髓反射孤的抑制被解除,故出现深反射亢进。后根、后角和肌肉病变,因损害深反射弧,故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束受损引起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和深反射减弱。

62. 答案:D

解析:面神经炎为非化脓性炎症,不必用青霉素。病的急性期,面神经总有水肿,受到骨管的压迫,如不及时消除,可加重面神经的损伤。强的松既能抗炎,也有消水肿的作用。小量地巴唑口服和加兰他敏肌内注射只能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宜用于急性期过后。维生素B12也无抗炎和消水肿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期诸药中强的松最为重要。

63. 答案:C

解析:踝反射是由骶1-2节段的神经支配的。

64. 答案:B

解析:因这四种病中只有急性脊髓炎会损害传导束。

65. 答案:C

解析:题中五种药物均可用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其中苯妥英钠应用的历史较长,效果不错,近年来人们认为酰胺咪嗪也能奏效较好。

66. 答案:C

解析:被动运动觉的传导通路在后索,与脊髓丘脑束无关。触觉的粗觉部分虽然随着脊髓丘脑束受损而受到影响、但其识别觉部分是沿深感觉的道路传导的,因而保留、所以当脊髓丘脑束受损时,用一般的检查方法查不出触觉障碍。

67. 答案:B

解析:病人口角歪向左侧,提示右侧下部面肌瘫痪,故病变在右侧,若同时伴右额纹消失及右眼闭合不紧,说明右侧上部面肌亦瘫痪,便可确诊为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麻木属三叉神经症状。左眼闭合不紧与口角歪斜不符合,故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68. 答案:E

解析:这几点加上发作时瞳孔放大,对光反应消失,都是癫痫大发作的特征。癔病性痉挛发作表现为意识清楚,瞳孔正常,四肢乱动或呈角弓反张,持续时间长,发作与精神刺激有关。

69. 答案:B

解析:因小脑半球与肢体运动的协调有密切关系。受损时出现意向性震颤。

70. 答案:C

71. 答案:C

解析:病理检查发现15%的重症肌无力病例伴发胸腺肿瘤,其余病例的80%也显示胸腺髓质中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仅少数病例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72. 答案:E

解析:慢性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多为肿瘤所致,因此表观为体积逐渐增大的占位病变,造成以上所有特点。

73. 答案:ACD

74. 答案:正确

75. 答案:正确

76. 答案:错误

77. 答案:正确

78. 答案:正确

79. 答案:错误

80. 答案:错误

81. 答案:正确

82. 答案:正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