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讲课思路

《合欢树》讲课思路
《合欢树》讲课思路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杰出成就奖颁奖词

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学家霍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他如“凤凰涅槃”一般坚强地生活和工作,用他的笔书写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评价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务虚笔记》

散文: 《我与地坛》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

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一)问题:文章题目是“合欢树”,文章哪里才开始提到合欢树,可文章前后两部分写的是什么?

?第7段,前半部分在写母亲。

?据此文章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6)追忆母亲。

?第二部分(7---12)思索合欢树。

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片断1:

10岁少年时作文竞赛获奖

片断2:

20岁双腿残废时

片断3:

30岁获奖成名后

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1自然段。

?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3)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答: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2、3自然段。

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这几部分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

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2、3自然段。

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⑶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3.30岁时小说发表

⑴“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

变?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因为我的疾病而憔悴,最后因疾病缠身过早去世,深沉而又不动声色的表现了母亲为了残疾的儿子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爱好乃至健康,作者内心充满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和痛苦。

子欲养而亲不待

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的文章:《趁双亲还在》:

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仿佛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凝住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法国】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冈察洛夫【俄罗斯】

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

——泰戈尔【印度】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意大利】

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

——巴尔扎克【法国】

第8段,作者追忆合欢树的由来和母亲对合欢树的悉心照料。

?(1)请简要叙述合欢树的由来。

带着问题对课文后半部分进行研读,理解合欢树的内涵,再从更深刻的角度理解母爱和把握母亲的形象。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在母亲眼中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义)

在儿子眼中合欢树=母亲

小结:合欢树都有哪些象征意义?

1、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

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合欢树是史铁生诗意的象征。

2、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体现。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3、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实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

证,是母亲呈现的的另一种方式。

4、合欢树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的象征。小孩子不哭不

闹瞪着眼睛看树影,是因为他的眼中看到的是母亲。

总结:

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合欢树①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②是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的凝聚和象征,③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美好的期盼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④也寄托着作者希望所有的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愿。

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

合欢树常见习题总结及答案备课讲稿

合欢树常见习题总结 及答案

《合欢树》习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B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那是我可能还不到10岁呢。 C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D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阅读文章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母亲,写了两件事情: 2、选文按顺序组织材料 3、写“我”十岁时与母亲的趣事,作用? 4、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①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 ②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给我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过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5、选段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怎样的感情?

6、你认为作者在十岁、二十岁和三十岁以后对母亲各有怎样的体会? 7、在第二自然段的叙事中,作者将自己与母亲进行对比,请找出这些对比,并做分析。 8、在“我”的小说发表(三十岁),母亲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用原文回答)? 9、解释文中两个“希望”的含义。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 ②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给我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10、文章两次提到“我”小时候作文比赛得第一的事,结合文中母亲的形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1、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 还: ②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高二课文《合欢树》教案

高二课文《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 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亲的形象。 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 (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展露无遗。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合欢树word教案

《合欢树》教案 执教人:吴忠高级中学王彩萍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 (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聪明美丽善良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

最新《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

《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史铁生这个名字大家熟悉吗?读过他的文章吗? 生:读过。 师:哦,读过的。我们看一下史铁生的介绍。(屏幕显示史铁生简介)史铁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现任北京作协副主席。大家看一看史铁生的简单介绍。(生默读)他多次获得大奖,特别是华语文化传媒的大奖。 师:这篇课文《合欢树》,大家看过吗? 生:看过。 师:都看过了,很好。那么我们先看一下,《合欢树》这篇文章,它要赞颂的主题是什么?那是人类最伟大最永恒的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呢? 生:母爱。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史铁生对于母爱,是怎么认识的。下面这段文字,取于史铁生的另一篇文章,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读过的—— 生:《我与地坛》。 师:对,《我与地坛》。我们先仔细看一遍,再齐声读一遍。 生:“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什么隽永的格言和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虽时光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师:好,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合欢树》,哪一类词语用得最多? 生:(默默翻书) 师:哪些同学看出来了?你看,对母爱的认识,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吗?这里特别讲到“虽时光流转”,——随着时光的流转,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这篇文章,哪一类词语用得最多? 生:时间。 师:我们把有关的时间词语圈点一下。比如第一自然段的“十岁那年”“二十岁”,到下面的“三十岁”“母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写到合欢树的时候又出现了哪些时间词?“有一年”,接下来呢? 生:“第二年“。 师:嗯,“第二年“,”又过一年“,下面还有呢? 生:“再过一年”。 师:对。这篇文章,表示时间的词语特别多。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来,我们先看看整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12个。 师:现在我们先看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作者起笔到底写了些什么。我想这样,我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好不好? (师生共读《合欢树》第一自然段) 师:好,我们看史铁生的起笔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生:就是写他十岁那年,一次作文比赛得了第一,他和他母亲之间的一个生活片段。 师:生活片段这是一方面,还有吗?

合欢树(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合欢树》课堂类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品味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一、导入新课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品味母亲的爱 问题:能回忆怀念母亲的物品想必有很多,史铁生这篇文章为什么选择合欢树来悼念母亲? 明确: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是她呵护关心我的写照。 追问:为什么从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能看出是她照顾“我”的写照?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和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有什么具体的相似之处? 交流要点: 对合欢树希望的表现: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会,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对“我”的希望表现: 对治好“我”的希望: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对“我”从事写作的希望: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母亲的话中体现出的小心翼翼又满怀希望,一方面尽力维护残疾儿子的尊严,一方面激励和鼓舞儿子写作的信心。) 比较第一段和第三段母亲对我写作的表现的不同态度。 交流后明确: 母亲对“我”对合欢树都抱有无限的希望,希望合欢树能开花,希望“我”由写作闯出一条路以获得生活的信心。 三、品味“我”的悲伤和思念 方案一问题:这棵合欢树身上有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母亲对“我”的爱,而“我”又是怎么对待这棵合欢树的? 明确:忘记找借口不看老惦记着主动想去看 追问: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 交流后明确: 忘记:“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我的这种悲痛? “我摇着车躲出去”“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找借口不看:“抖”字体现出我的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

合欢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方法:诵读法,归纳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导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昨天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母亲的诗词,大家来说说吧,(检查预习情况)其实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作者介绍 看到史铁生,就会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一个苹果,所以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只不过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史铁生就是那么一个上帝的宠儿,在他二十岁那年,一场重病让他走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他的下半生是在轮椅上走完的,他用他残缺的身体为我们抒写了《我与地坛》《老屋小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不朽作品,在他一生当中,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感动着我们,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是这样评价他的(幻灯片)这是真实的,生活用残酷打击他,他却用微笑来面对它,他微笑的背后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来支撑他呢?母爱 三、走进文本,感悟母爱(诵读法)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生诵读第一自然段,这个母亲真有意思,学生分析有意思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这位母亲真_______!如果让你在横线上填一个词, 你会用什么词汇呢? 3、第三段场景再现,一男生读史铁生,一女生读母亲,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母亲离开人世之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到文中的句子 四、跳出文本,欣赏写法 课文讲到这里,作者有没有提到我们的题目《合欢树》,没有,那么下面哪些段落提到了合欢树,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导学案题目放在这一环节串讲。) 1、导学案文本探究第1题: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由没有心思照顾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由问题引出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作者自己)2、导学案文本探究第2题:“我”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由此问题引出合欢树的另一象征意义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象征母亲)。 3、导学案文本探究第3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想要表现什么?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五、拓展升华,爱与生命 爱是构筑生命的精髓。 生命可以使无私的爱变得更加辉煌灿烂。 爱可以使枯萎的生命重新开出新的枝芽。 滋养生命的是粮食,水和阳光。 哺育爱的是生命友谊和真诚。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在选课的时候,我顾忌到是公开课的缘故,所以主观上希望短文整教,力求一堂课完成。于是着眼于此文,而因为性格的原因,个体情感上比较容易投入《合欢树》的温情,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堂课。 细想起来,选择《合欢树》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喜欢,它打动人。但问题也同时产生,越是感性的东西,越难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诠释、解读和把握。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那么我究竟要教什么?但是我想既然已经决定了,改变不是应该有的积极的态度。我不但要教,而且要游刃有余地教。于是我就借着《合欢树》这件煽情的外衣,讲述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和角度,时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时而拉远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无论如何都围绕在合欢树的周围,回到了语文的本分上。 当然在准备这堂课的同时,我考虑的外在于文本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如何上好《合欢树》;如何把《合欢树》上成好的公开课;如何把《合欢树》上成是有效课堂教学课题下的好的公开课想的东西太多,反而无所适从,放不开手脚。有时我想,从很多的目的出发,让语文课承载太多的使命和功能不是不可以,但未必就是成功与有效的语文课堂。总于有一天,当我抛开所有的杂念,静静地自我诵读《合欢树》时,我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真正属于语文的感觉,属于《合欢树》的感觉。我常记得我父母那个时代有一句话: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中国人始终以不变应万变。我不恰当地化用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中,这个不变就是从学生自身出发、从文本出发、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课堂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同时让学生在敬仰中带着问题深入文本,探究问题。

《合欢树》教案全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与思考的科学家霍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她如“凤凰涅槃”一般坚强地生活与工作,用她的笔书写她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评价她“就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她“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她体验到的就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就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她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就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她就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就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她的背后究竟就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她、激励着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与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与冰雹后发高烧, 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与《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 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就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就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1自然段。

《合欢树》导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星期: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 《合欢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今日名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品味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孟郊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学习重难点: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4、我对母亲的怀念围绕什么展开?一、超级链接 1、关于史铁生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 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重回家疗养。 1、研读 2、3段,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 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 2、作者以“合欢树”为题,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合欢树,作者为什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史铁生作品集》。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程?? 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 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3、以“合欢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二、预习导航: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四、能力提升:(以下题目二选一,字数不少于50字。) 虔诚侥幸享受惊惶 1、面对人生的不幸,史铁生绝望、沉沦了吗?请以“史铁生你是好样 的________开头,写一段话。 瘫痪兆头侍弄闲逛 2、假如今天的史铁生站在妈妈的遗像面前,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请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________”开头,写一段话。 2从母亲和我的角度分别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 3母亲对我的细心照料主要表现在哪? 3、你还知道哪些和厄运作斗争的人物呢?有关的名言呢?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

————————————————————————————————作者: ————————————————————————————————日期:

《合欢树》说课稿 绵阳市安州区界牌镇初级中学张冬梅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合欢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出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适合略读,即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以较快的速度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以形成对读物的概括性认识。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也是一部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非常适合指导学生进行略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篇章结构等进 行研读和品味。②把握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目光从书本转向自我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舞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三)【教学重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难点】 作者并未浓墨重彩地直接描写合欢树,只是轻描淡写地通过邻人的话语和初生小孩的目光引出合欢树,此为其构思立意所在,也是文章结构的巧妙所在。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带动体会,师生共同感受。 2、讨论点拨,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把握文章内涵。 三、说学法 1、感受,通过认真的聆听,汲取信息。 2、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讨论,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设想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课《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后饱含的深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重点和难点] 1、品读文段,学会欣赏作者内敛又充满张力的文字,真切感受到作者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说明:教学目标与重点最终这样确定,是源于我对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不够满意以及对有些设计者的解读重心始终心存怀疑。有些设计秉持的“怀念”、“歌颂”说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失之宽泛,有隔靴搔痒之感;有的力主“愧疚”、“懊悔”说,也无可厚非,但我又觉得似乎失之单薄,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在慎重考虑了多种意见、结合了作者本人相关作品中的若干提示后,我这样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教学方法] 品读、交流、探讨、迁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读《合欢树》这篇散文。它的作者史铁生,是现仍在世的中国作家中我最崇敬的一位。我觉得要真正读懂他的作品,一定得先读懂他这个人,所以我们至少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基本经历。请大家看一份简单的年表——注意一下他生平的几个关键时期:毕业于清华附中,想来是个优秀的学生;18岁插队落户,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得了重病贻误治疗导致双腿瘫痪,回北京后好不容易在街道工厂找到份专门安排给残疾人的工作,预读过课文的同学应该还记得他干的是什么活。28岁那年凭写作撞开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除了年表上提到的两个奖外,还有一个在我看来分量很重的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该奖将年度杰出成就奖颁给了史铁生,授奖词中有这么一句: “……他(史铁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让我们来看一张很有代表性的照片:轮椅上,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看上去生活得清苦却又坦然、神情超脱却又“不改其乐”。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会在《合欢树》一文中透露出怎样的情感密码和人生颖悟呢? 说明:导语的作用在于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作文语文教师,我的阅读经验与学生相比毕竟要丰富一些,所以在导语中流露出我对作者的崇敬与信任可能有助于学生带着类似的情绪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其实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就印发了史铁生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片段以及他人的评论,也是旨在加深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度、了解度、信任度,为顺利进入文本作好铺垫。 二、朗读文章,梳理梗概,品读交流: 先请一组同学分别朗读1-5节,大家一边听,一边尝试完成下面的表格——

合欢树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 2、感受文中母亲对儿子真切的关爱和用心良苦。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母亲对儿子真切的关爱和用心良苦。 教学设备:多媒体 一、导入语 展示题目:合欢树(附图)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 二、听朗诵《秋天的怀念》 在开始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朗诵,这也是史铁生创作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这篇短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我们的课文非常相似,有助于我们学习《合欢树》这篇课文。(5分

钟左右) 三、感知课文: 一)我们已经已经在课下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快速地阅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请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联系写作手法) 预设答案: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1)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鼓励“我”好好写作: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2 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线索 板书: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不理解) “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母亲:用心良苦 1)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 市安州区界牌镇初级中学冬梅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合欢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出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适合略读,即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以较快的速度把握读物的主要容,以形成对读物的概括性认识。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也是一部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非常适合指导学生进行略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篇章结构等进行 研读和品味。②把握合欢树丰富的情感涵和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目光从书本转向自我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舞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三)【教学重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涵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难点】 作者并未浓墨重彩地直接描写合欢树,只是轻描淡写地通过邻人的话语和初生小孩的目光引出合欢树,此为其构思立意所在,也是文章结构的巧妙所在。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带动体会,师生共同感受。 2、讨论点拨,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把握文章涵。 三、说学法 1、感受,通过认真的聆听,汲取信息。 2、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讨论,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设想

文章当中的重点词句往往能成为衔接教学的有效利用点,尝试围绕“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设计由感知母爱进入,品味文中的悲伤与享受,感受细节描写,体会“合欢树”象征手法,最后再与作者一同走进那悲伤与快乐交织的情感世界。 (一)【教学模式】 感受——引导——探究。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束缚。 (二)【学情分析】 每一位学生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地聆听《合欢树》的全文,让学生抛开一切的分析,只默读作品,看看哪一处打动自己,甚至叫自己落泪。是在四处寻找“我”的母亲的背影?是“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的母亲的语言?是那棵枝繁叶茂,当初被母亲偶然之间当作含羞草栽下,却也能独自成荫的合欢树?还是那个“在你可以看到时,却无心情去看;等到你有了心情去看时,却再也无法看到”的莫大的人生玩笑?同学们或许什么也说不出,留下的只是似明似暗的朦胧的感觉,但却一定会有心灵的瞬间的悸动,而这,正是解读《合欢树》最好的情感积淀和教与学的契机。更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素材。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一种情感,它近在咫尺,因为过于亲近,也许,你一直逃避; 有一种爱,它触手可及,因为过于琐碎,也许,你一直抗拒。 当有一天,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猝然离去,点点滴滴,你才忆起,但一切,都已来不及。 今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史铁生道出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母爱――《合欢树》 二、感受悲伤 (一)从题目来看,这应该是一篇带给我们什么感觉的文章。 【明确】快乐,幸福 (二)但同学们从课前预习中会感知到,这篇《合欢树》容几乎与其完全相反,是充满悲伤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悲伤的人有哪些?他们因为什么原因而感到悲伤。 【明确】悲伤的人悲伤的原因 我年纪轻轻,两腿残废

合欢树教学设计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散文之部 《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合欢树》选自人教版选修模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之部的第三单元“一粒沙里看世界”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亲情比较淡漠,更不太会珍惜亲情,加上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留守的情况尤为严重,他们自小和父母分开,他们的监护人要不是家里的留守老人,要不干脆是自己,因此,感受亲情尤其是感受母爱的体会就比较浅。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智商没有问题,但在情商上需要更好的引导。 设计理念 (淡化语文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意在让学生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同时也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是真情,只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寻找。我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的一般知识外,还意在让他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伟大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思,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学会感恩,进而学会好好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生活。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教学设计 宁夏吴忠回民中学马娟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在学习本课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课内外结合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高二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文章平淡质朴的文字 3、感受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平淡质朴的文字,感受儿子对母亲无尽的思念,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要求学生初步预习了解作者史铁生,画出文章中的好句和重点语段,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让学生听,读,说,写的方法来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本课是一篇难得的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的好教材。 四、教学方法 教法设计:诵读法、引导法、点拨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设计:诵读、分析讨论、质疑、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导入: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df5589836.html,/m?word=rm,,,[%CC%FD%C2%E8%C2%E8%B D%B2%C4%C7%B9%FD%C8%A5%B5%C4%B9%CA%CA%C2]&cat=1&gat e=1&ct=134217728&tn=baidumt,%CC%FD%C2%E8%C2%E8%BD%B2%C4

%C7%B9%FD%C8%A5%B5%C4%B9%CA%CA%C2++&si=%CC%FD%C2 %E8%C2%E8%BD%B2%C4%C7%B9%FD%C8%A5%B5%C4%B9%CA%CA %C2;;;;0;;0&lm=-1&mtid=4&d=6&size=2097152&attr=0,0&titlekey=28293905 24,1244906313&mtype=2 有一种情感,它近在咫尺,因为过于亲近,也许,你一直逃避;有一种爱,它触手可及,因为过于琐碎,也许,你一直抗拒。当有一天,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猝然离去,点点滴滴,你才忆起,但一切,都已来不及…… 今天让我们怀着这样一种情感来学习史铁生的一篇散文。 (二)、关于作者 1、(展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片: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df5589836.html,/c?m=9d78d513d9d430dc4f9d91690c66c0176843f4102b d6a0020edf843ce0735a315010e4ac51250775d7d20f1615e80902e5aa7034751421c 486d5cd0f98ac925f6ed57d73671cf1074dce52e89511388477cc11aeb245b0ffb12f d2f4899b85030f9f4e057982f78e4d00639029af4a&p=c063c81985cc45f00cbd9b7a 0e05&user=baidu&fm=sc&query=%CA%B7%CC%FA%C9%FA%D5%D5%C6%AC&qid=9aff97 9a11207889&p1=8 2、齐读作者介绍: 史铁生,16岁初中毕业,18岁便到农村插队放牛。三年后,当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双腿忽地残废了,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转回北京,在工厂做工。 几年后,母亲患肝癌而离世,年仅49岁。30岁时,他又患严重的肾病,每周要做三次透析。现在他主要从事文学创作,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df5589836.html,/c?m=9d78d513d9d430dc4f9d91690c66c0176843f4102b d6a0020edf843ce0735a315010e4ac51250775d7d20f1615e80902e5aa7034751421c 486d5cd0f98ac925f6ed57d73671cf1074dce52e89511388477cc11aeb245b0ffb12f d2f4899b85030f9f4e057982f78e4d00639029af4a&p=c063c81985cc45f00cbd9b7a 0e05&user=baidu&fm=sc&query=%CA%B7%CC%FA%C9%FA%D5%D5%C6%AC&qid=9aff97 9a11207889&p1=8

我的说课稿《合欢树》说课稿模板

《合欢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曲靖农业学校的选手,今天我说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必读课文《合欢树》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合欢树》是一篇回忆母亲的优秀散文,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通过本文的学习,主要是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在感受史铁生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的同时,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元总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能力目标: 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目标: 品味文中平淡朴实的语言,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歌。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我确定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体会母亲伟大的形象,感悟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四)课时安排

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计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认识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基本思路。 第二课时:把握母子亲情,感悟合欢树。 (五)学情分析 学习主体是一年级学生,优点是:活泼、好动,喜欢合作,善于思考,学习认真踏实,缺点是:大多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应让他们多读、多思、多动,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考虑到本文在单元的位置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前提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集体讨论法 3.读书指导法 4.任务驱动法 (二)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学法及能力培养是: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过程: 本着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部流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从易到难,从浅入深,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感受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的同时,展示图片。同学,你想对自己的母亲

《合欢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母亲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3.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1.作者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会作者母亲对他的爱、母子情深。 听朗读录音《秋天的回忆》 请学生朗读《我与地坛》节选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学生默读《合欢树》 (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思考题:见第二课时的三个环节) 共性 (1)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 (共性的爱的表现可略去,请一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即可,即第三段) 特殊性 (请学生找出相关段落,然后全体朗读,体会母亲语言的深层含义)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母亲鼓励儿子写小说则是这个母亲更深层次的爱心。《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早年看过一部日本故事片《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成年之后,母狐狸撕着咬着将小狐狸赶出家门,在《早安,大地》的背景音乐中小狐狸孤独的走向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