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原理第十章 对流换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第五节 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
一、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
自然流动或自然对流: 静止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存在温度 差,引起密度差,在浮力作用下产生流体上下的相对运动。 自然对流换热中,Gr准数起决定性作用.
表示浮力与粘性力之比,并且包括温度
差ΔT。靠近固体表面流体的流动层就是 自然对流边界层,贴近固体表面处流速 为零,而边界层以外静止流体的流速也为 零,因而在边界层内存在一流速极大值,如图所示:
26
格拉肖夫准则Gr的物理意义在于:
Gr值越大,引起对流的浮力相对于阻力越大,自然对流也越强 烈。
二、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
自然对流换热的准数方程式一般如下,即: 上述准数方程只适用于表面温度Tm为常数的情况。对于其它形 体的自然对流换热可作如下处理后再应用上述公式。
27
表1自然对流中的C及n值
28
29
表2 自然对流简化对流表面传热系数公式
例 长10m,外径为0.3m的包扎蒸汽管,外表面温度为55℃, 求在25℃的空气中水平与垂直两种方式安装时单位管长的散 热量。
30
作业
• 1、3、7、12
31
13
定性温度和特性尺度
– 确定准则中物性的温度称为定性温度。不同的 定性温度将影响准则关系式的具体形式。流体 的平均温度tf,流体主流与壁面的平均温度 tm=(tf+tw)/2 – 准则中包含的几何尺度l称为特性尺度。一般选 用在对流换热中起决定作用的几何尺度作为特 性尺度。
外掠平板的长度,管内径,管外径
中的流速按来流流速计算。
表1 c和n值
• 冲击角:流体流动方向与圆柱轴线的夹角。以上冲击角为 90℃的正面冲击。斜向冲击时,引用一个小于1的经验冲击 角修正系数来考虑这种影响。
18
……………….(2)
圆柱面的冲击角修正系数
• 例 空气正面横掠外径d=20mm的圆管。空气流速 为1m/s。已知空气温度tt=20℃,管壁温度tw= 80℃,试求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绕流球体
流体与球体表面间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按下列准数方程计算: ………………(3) ………………..(4) ★ (3)适用范围:17<Rem<70000。定性温度为Tm,定型尺
寸为球体直径d。
★(4)适用范围:1<Rem<70000;0.6<Prm<400。定性温度 为Tm,定型尺寸为球体直径d。 (4)式表明,Rem→0时, Num趋近于2。这一结果相当于在无限滞止介质中,温度均 匀的球体稳态导热时求得的Num值。
7
第三节 对流换热的准数方程式
一、对流换热的相似准数
对流体换热的相似问题:几何相似、运动相似、热相似和边界 条件相似等 流体的热量传输微分方程式(或称能量微分方程)为: ……………(1-a) 设有两个对流换热的相似现象,分别用“′”或“″”,表示,则 可对上述方程进行相似转换如下: …………..(1-b) ……….(1-c)
傅里叶定律: ……….(A)
换热微分方程
牛顿冷却公式与上式联立 ………………….(B)
2
二、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
(1)流动起因; (2)流动状态; (3)流体有无相变; (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5)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对流换热分类:强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 区别被流体冲刷的换热面的几何形状和布置:
(2)Fo为傅里叶数,来自导热微分方程.与时间因素有关。因 α=λ/(ρCρ),将Fo作如下变换得:
(3)Pr是流体物性的无因次组合,又称物性准数。可变换为:
12
(4)Pe来自导热微分方程式,表明温度场在空间分布的准数。 可变换为:
在对流换热中,被决定准数是Nu数,与对流换热有关的其它 准数是Re、Gr、Pr。准数方程: 湍流强制对流换热时,表示自然对流浮升力影响的Gr数可以忽 赂,准数方程简化为: 自然对流时又可忽略Re数,而有: 在具体应用时,多表示为幂函数形式:
10
对上述的边界方程作相似转换:
…………….(3-a)
与上述推导过程一样,可得出:
即 固有: …………….(4)
二、对流换热的准数方程式
描述对流换热现象的一般性准数方程式为: ……………….(5)
11
相似准数的物理意义:
(1)Nu由边界换热微分方程而来,它反映了对流换热在边界上 的特征,Nu数也可变换为:
入口段局部换热系数的变化 a)层流 b)湍流 • 通常工业设备中常见尖角入口,推荐入口段修正系数,即: …………………(9) • (3)弯管修正系数
流体流过弯曲管道或螺旋管时,会引起二次环流而强化换热。
23
右图定性表示截面上的二次环
流。可以用一个大于1的 弯管修正系数来反映这种强 化作用,即
对于气体
21
超出以上限制时,必须考虑不均匀物性的影响,推荐在下列实 验准则式中任选一个进行计算: ………………(6)
………………..(7) • 三点讨论: (1)非圆形截面槽道,当量直径按下式计算: …………………….(8) (2)入口段修正 流体进入管口总要经历一个流动尚未定型的阶 段,如下图所示。
22
8
两现象的速度、空间、温度、时间、热扩散率等的相似常数关 系式为:
…………………..(1-d) 将上式代入(1-c)得:
………………….(1-e) 比较式(1-e)和式(1-b)可得出如下结果:
9
将式(1—d)再代入上两式,得: …………..(2) ……………..(3) 考虑对流换热的边界条件,对流换热微分方程为
对于液体
………………………(10)
………………………..(11)
• 对于自然对流受到抑制时,推荐下列准则关系式: ……………..(12) 完全发展的层流,在恒定壁面热流通量的条件下圆管内热交换 的Nu数为: 在恒定壁面温度的条件下, 24 圆管内热交换的Nu数也是常量;Nu=3.66。
• 例 在一个换热器中用水来冷却管壁。管内径d= 17mm,长度l=1.5m。已知冷却水流速ν=2m/s, 冷却水的平均温度(进出口截面上平均温度的算术平 均值)tf=30℃,壁温tw=35℃,试计算表面传热系 数α。
3
第二节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 一、能量微分方程
非稳定导热问题,引伸到有流动的场合,热平衡式为:
(导热进入微元体热量Q1)+(对流进入微元体热量Q2)=(微
元体中流体焓增ΔH) ……………….(1-a) 由导热进入微元体的热量为:
……………….(1-b)
• 由对流进入微元体的热量分析参看下图。流体在x、y、z方 向的速度分量分别为νx,vy、νz。先分析x方向上对流的热量 流入及流出的情况。
第四节 强制对流换热的计算
一、外掠平板
1.流体顺着平板掠过时,层流至湍流的转变临界雷诺数的确定 在一般有换热的问题中取 Re下临<5×105 2.平板在常壁温边界条件下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准则关系式如下: 层流区:Re<5×105 3.最终达到湍流区(5×105≤Re<107)时全长合计的平均表面传 热系数α可按以下准则式先计算出Nu,再算出α:
15
• 例 24℃的空气以60m/s的速度外掠一块平板,平板保持 216℃的板面温度,板长0.4m,试求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不 计辐射换热)。
16
• 二、横掠圆柱(圆管)
流体横向掠过圆柱管时的流动特点
a)Re=23
b) Re=120
17
通用准则式进行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气体)的计算: …………(1) 在不同Re区段内c和n具有不同的数值。定性温度采用边界层 平均温度Tm=(Tw+T∞)/2,特征尺度取圆往外径d,Re数
20
• 四、管内流动
管内流动换热分有层流和湍流的不同规律。临界雷诺数Re= 2320为界,Re<2320为层流;Re>1×104为旺盛湍流;介于 这两个雷诺数之间为层流向湍流转变的过渡区段。 • 在Re>10000的旺盛湍流区,使用最广的实验准则式为: …………………(5)
适用范围?
右图示出了换热时速度分布畸变的景象。 图中曲线1为等温流动的速度分布; 图中曲线2为液体被冷却时的速度分布 图中曲线3为液体被加热时的速度分布
• 将(1-b、h、i)三式代入(1-a)即可得能量微分方程:
6
二、动量微分方程
推导动量微分方程(N—S方程)的依据是牛顿第二定律,即作用 于微元体上所有外力之和等于惯性力(即质量乘以加速度)。
三、连续性微分方程
推导连续性微分方程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单位时间内, 净流入微元体的质量等于微元体内的质量增量。
4
• dt时间内,由x处的截面进入微元体的热量为: ……………….(1-c) • 同时间内由x+dx截面流出微元体的热量为 : ……………..(1-d)
• dt时间内x方向进入微元体的热量:
…………..(1-e)
5
• 同理,在y和z方向上得出相应的关系式: ………………..(1-f) ………………..(1-g) • dt时间内,由对流进入微元体的总热量Q2为: 流体在稳态、常物性条件下,中括号中第二项为零?有: …………….(1-h) • 在dt时间内,微元体中流体的焓增为: ……………………(1-i)
第十章 对流换热
定义: 流体流过固体物体表面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式是牛顿冷却公式,即热流密度为:
………………(1) 对于面积为A的接触面,对流换热的热流量为: ……………(2)
确定换热系数的途径:
理论解法:分析解法、积分近似解法、数 值解法和比拟解法 实验研究:相似原理
1
第一节 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一、对流换热的机理
1.非对称平板
取特征尺寸
L=A/S
2.块状物体水平面,侧面同时发生自然对流换热时
3.对长方体 取特征尺寸为
4.在101.3kPa(标准大气压)F,中等温度水平,即tm
=50℃的空气与表面的自然对流可由下表2中的简
化公式求表面传热系数。当压力发生变化时应乘以
压力修正系数如下(其中p为实际压力,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