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2Vol.31No.12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05

收稿日期:2012-11-23

作者简介:张燕(1981-),女,浙江台州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

(台州学院,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新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成为一种趋势,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下学生主体

地位提升使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主、客观方面的障碍,须从自觉性、延续性、统一性、科学性、配套性等方面着手,最终使制定出来的制度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2-0014-02

21世纪网络技术发达,信息传播快。高校学生独立性凸显,维权意识增强,传统高校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需求,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体现大学自治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指高校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为全体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种规定、办法、制度等

[1]

。高校制定的学生管理制

度在性质上属于内部自治规章,它的内容不能超越和偏离学校的任务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也不具有严格的拘束力,只有在授权范围内,为维持必要的教学、生活秩序,才能强制学生遵守或实施。同时,国家有关权利机关在法定情形下,有权撤销或者终止其效力。

(二)创新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旧的常规戒律(引自百度百科)。“创新”绝非简单的只是一个与“旧”相对应的“新”,而是在对“旧”的管理制度的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而开创出的“新”。“新”本身是针对“旧”而言,历史上的“新”就是今天的“旧”,而今天的“新”,则完全可能包含有昨天的“旧”,同时还会成为明天的“旧”。因此,“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就不应是一种此地没有外地有的管理制度,也不是一种中国没有,从外国“拿来”的

管理制度,而应是一种既不隔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符合当今中国时代需要,反映着某种时代精神的管理制度

[2]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意义

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自主招生与学生自由择校现象不断普及,

大学自治逐步成为高校的发展趋向。同时,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依赖于其职能的发挥,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正成为评价一所高校的主要参数。学生管理制度以“学生”为对象,直接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它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激励、引导学生的作用。制度是一种导向,在制定制度时其实是在设计一条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培养目标是终点,各项规章制度是指示牌,全体教职员工是指示牌的维护者与解答者。“指示牌”制作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能否将学生引到目标终点。一个切合实际的学生管理制度设计,

能培育出本校学生的特色,是激励学生成才,引导学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桥梁。

(二)实现大学自治的需要。大学自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自由地治理学校,自主地处理学校的内部事务。学生管理制度制定过程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校内民主的重要实践内容,如何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遵循民主法治的原则,在强调自身管理职能的同时,将民主法治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是高校实现大学自治的需求。

(三)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一项激励、引导学生的管理制度,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一生难忘,并将对母校产生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感染下,学校无形当中有无数的支撑力

41—

量,这是一所学校隐形的资产。同时,受到良好教育,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学生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的表现会影响社会对学校的正面评价,在不断的舆论累积中提升了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三、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类型

一项制度自制定到废除(止),具有一定的生命期,何时修订,何时废止,一方面是由制定者本人去维护并主动创新,另一方面,是由制度所针对的对象倒逼回来,迫使管理者重新审视管理制度,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类型可分为前瞻、及时、事后型,根据主观能动性又可分为被动与主动型。前瞻型是指在问题暴露前,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管理者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后果,提前修改管理制度;及时型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问题已经显现,但是能及时给予修订,并解决了问题;事后型是指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但制度已在学生当中适用,由于制度制定的程序性及权威性,只能等修订生效,下次执行时才能避免不当。被动型指问题暴露后才去修订或制定规章制度。主动型是指根据形势变化,主动思考,寻求突破,去制(修)订制度。我们要提倡的是前瞻与主动型的制度创新,尽量避免事后和被动型的制度创新。

四、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困难及保障

(一)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困难

首先是认识偏颇造成的障碍。一方面,从管理功能上看,任何管理活动都要以对管理的认识为前提。由于受长期的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影响,高校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知识,系统组织观念不强,不能很好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稳定与法治、局部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等关系。另一方面,受传统管理理念束缚,习惯上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不愿或者不敢跟学生对话,以免破坏传统权威性。在制订制度时容易忽略被管理者———学生的参与权,在酝酿或者颁布制度前,不会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没有监督,未经民主程序的规章制度,大大阻碍了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效力,也不利于制度的推行与操作。

第二,利益冲突造成的影响。每一项制度制定都带有一定的博弈性,它将会涉及到某些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益,受到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如学校管理层不愿放弃权利,或者害怕放弃权利会导致管理混乱,拒绝或者限制学生和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而学生想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却没有权力和渠道。同时,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也会造成部门利益冲突。制度上的变迁有可能使某些部门职权扩大,而使另一些部门的职权削弱,使一部分人工作量增加,另一部分人工作量减少,甚至会撤销某个岗位,所以在推行制度时将遭利害相关部门的阻挠。

第三,技术难题造成的阻挠。有好的点子与想法容易,但一切精神上的东西都是建立在物质技术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支撑,再好的观点只能存在于理念层面。同时,制度内容还得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否则将会流于形式。

(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保障

创新是一种不断开拓、进取、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做法。因此,要实现创新,第一要义是具有较强的自觉性。自觉地以“人”为本,从人类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感去思考问题,不从个人私心出发,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为学生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考虑,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具备人文与前瞻性。

第二是制度的延续性。有些制度制定了,随着时间推移,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但由于管理人员岗位流动,制度后续跟进无法落实。而新的管理人员由于对工作不熟悉,一时无法预料制度存在的漏洞,故无法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从而在执行制度过程中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在制定制度时需考虑到人员流动的可能性,形成一种修订制度的习惯性,不因人员岗位调动而影响到制度的稳定性。

第三是统一性。学生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籍、学位、贫困生、寝室管理、评奖评优、奖励惩处制度等等,这些制度涉及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各个职能部门,同时学生制度还可分为全校性、部门及院系制度,涉及到校、院两级。这就需要全校机构部门理顺关系,自上而下,围绕共同目标,制定相关制度。政令统一,主旨明确,思想一致,才会提高制度的权威性,不会因政令多出,扰乱思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是科学性。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前需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并要求程序规范,建立反馈机制,做好随时修正的准备。制度制定不能一时兴起,后又突然更改,它的制定需要科学的程序、过程的设计。最好引入听证制度,多方听取意见与建议,将被管理者的合理诉求体现在制度中。决策科学,过程规范,民主监督,专人负责,反馈及时,不断修订,这是保障一个创新的管理制度的必须程序。

第五是配套性。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及在思想上的重视对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创新氛围,在思想上达成统一认识,才会齐心协力制定出符合学校与学生利益的规章制度。同时,学生管理制度创新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需要给学生工作管理者更多的个人空间与激励性。如果平时杂事多,很难集中精力去创新一项制度。同时由于缺乏配套性激励措施,更多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往往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这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很不利。学生管理是由许许多多奋斗在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来执行的,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如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工作中来,是学校高层领导应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宇亮.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性质及法律效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

[2]重庆交通学院课题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几个问题对“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中几个重要问题的理性思考[J].探索,2004,(5).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