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泛论子学时代)【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1.子学时代

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具规模。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孔子心目中,周之典章制度,实可以“上继往圣,下开来学”。孔子一生,以能继文王周公之业为职志。

2.子学时代的哲学的产生

哲学为哲学家之有系统的思想,须于私人著述中表现之。孔子本人虽未“以文字为一人之著述”,然一生竞有未作官不作他事而专讲学之时;此在今虽为常见,而在古实为创例。就其门人所记录者观之,孔子实有有系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中,孔子实占开山之地位。以此之故,此哲学史自孔子讲起,盖在孔子以前,无有系统的思想,可以称为哲学也。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1.子学时代哲学的发达

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2.发达的原因

(1)胡适认为“政治那样黑暗,社会那样纷乱,贫富那样不均,民生那样困苦。有了

这种形势,自然会生出种种思想的反动。”

(2)由于当时思想言论之自由;而其思想言论之所以能自由,则因当时为一大解放时代,一大过渡时代也。

(3)《艺文志》所谓“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一点,亦为战国时代思想发达之一因。春秋战国时代时君世主,及当时社会,所提倡之学术,以春秋战国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的背景说明之。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1.子学时代在秦的衰落

秦皇李斯之意,盖欲统一思想,非欲尽灭当时之学说也。故秦始皇所立博士中有各家学者。虽在整齐画一制度之下,思想言论,失其自由,学术发展诚受相当阻碍,然秦亡极速,不致有大影响。故在汉初,诸家之学仍盛。儒家哲学,亦在汉初始完备。

2.子学时代在汉的终结

董仲舒之主张行,而子学时代终;董仲舒之学说立,而经学时代始。盖阴阳五行家言之与儒家合,至董仲舒而得一有系统的表现。自此以后,孔子变而为神,儒家变而为儒教。至所谓古文学出,孔子始渐回复为人,儒教始渐回复为儒家。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1.秦皇汉武统一思想的成败

汉武董仲舒统一思想之政策,即秦皇李斯之政策也。秦皇何以行之而失败,汉武何以行之而成功?此中原因,固甚复杂,然有可得言者,自春秋时代所开始之政治社会经济的大变

动,至汉之中叶渐停止;此等特殊之情形既去,故其时代学术上之特点,自亦失其存在之根据。

2.社会大变革的终结

春秋战国时代所起各方面之诸大变动,皆由于旧文化旧制度之崩坏。旧文化旧制度愈崩坏,思想言论愈自由。自此而后,至现代以前,中国之政治经济制度及社会组织,除王莽以政治的力量,强改一时外,皆未有根本的变动,故子学时代思想之特殊状况,亦未再现也。

五、古代著述体裁

盖古人之历史观念及“著作者”之观念不明,故现在所有题为战国以前某某子之书,原非必谓系某某子所亲手写成。其中“援述于前,与附衍于后者”,在古固视为不必分,在今则多似为不能分也。故现在所有多数题为战国以前某某子之书,当视为某某子一派之书,不当视为某某子一人之书。如现在题曰《墨子》《庄子》之书,当视为墨学丛书及庄学丛书,不当视为一人之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