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如何提高造林绿化质量,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是林业生产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造林质量是造林绿化工程的生命线,事关绿化工程的成败。

同时。

提高造林绿化质量要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科技支撑。

坚持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改善树种结构,构建稳定的森林群落。

坚持因地制宜,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充分发挥自然力对森林植被的修复作用,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效。

坚持良种壮苗,从源头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坚持精细作业,科学整地、合理施肥,努力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一、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环节,造林前首先要全面了解造林的植被、土壤、降水地形等自然特点,选择栽种的目的树种,这一项选择的余地较大,但是要做到可靠高效不是容易的事。

因此,根据各种树木的地理分布范围和各种自然条件下的天然植物和人工种植
成功的植物,确保各种树木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带的最适用区,稍适用区和非适用区。

所以要找准适应造林的适地树种,违反造林地的适地树种、树木就会生长不良,病虫鼠害严重,导致造林的失败。

要做到“适地适树”,必须全面掌握了解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栽种目的树种的生活习性及适宜区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造林质量的原则。

二、栽植与管护造林整地和栽植是造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的好坏有直接影响。

整地
是造林工程中用工量最大的一项工作,花费劳力也多。

整地一定要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地,踩、提用不好会使苗木伤根、窝根、透风、影响缓苗,在苗木的运输、假植、栽植过程中,对苗木保护不好,过长时间的暴晒、风吹,会使苗木失水过多而死亡,影响造林的成活率。

造林期间对造林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现场检查指导,保证造林质量和标准的统一。

要积极推广带土栽植,泥浆蘸根、生根粉、保水剂、容器苗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坚持乔灌草结合扩大针阔叶混交林。

成活率和保存率是衡量造林绿化成败的核心,在充分考虑立地、气候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造林任务,选择造林地块,再进行实际栽植。

三、技术措施1、提前整地春季时间短,造林任务重,提前在秋、冬季化冻前进行整地,可有效截留,贮蓄降水,提高土壤墒情,改善立地做到“地等苗”就可以不误时机迅速造林。

选择整地方法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整,讲求实效,采用鱼鳞坑,块状等方法,严格按技术标准,保证整地穴的深度、宽度质量(穴宽70x70x50cm)。

不论何时造林,如未来得及提前数月进行整地,也要在栽前整地后造林,绝不能因未来得及整地就将苗木进行栽植。

这样不仅成活率低,而且还会造成苗木大面积的死亡。

还要求尽量保留原生植被,据调查,在冬、春严重干旱的情况下,造林栽植前未整地的0—50cm 土壤含水量为5.94%-11.56%,而栽前整地的0-50cm的土壤含水量为13.30%-15.40%。

因此,在干旱区必须先整地后造林。

2、造林时间一般造林分春、雨和秋季三季进行造林。

确定造林的季节,就要
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至关重要,否则将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

春季造林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

春季干旱少雨,造林的关键是宜早不宜迟,应在土壤化冻后立即开始造林,在苗木萌芽后立即停止造林。

造林应按先低后高,先阳坡、后阴坡的原则进行。

秋季造林多在8月至9月中旬进行,土壤未冻拔前和苗木生长停止后进行造林。

雨季造林,应对蒸腾量小的针叶树种,亦可选择小龄苗,在已透墒又连阴雨的季节进行造林。

3、造林苗木的选择与适地适树造林苗木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抗旱、抗逆性强的优良乡土树种进行造林,造林要选好苗木,即用根系好、干粗壮、无病虫害的一、二级苗木进行造林。

除此外,还要选用营养袋的苗木和带土块的苗木,这样也会提高成活率。

4、提高造林绿化质量要加强管护,推进森林经营。

加强林木保护管理,认真搞好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和防乱砍滥伐工作,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及时开展中幼林抚育和残次林改造。

四、管理措施造林是系统的生物工程建设,工作对象是活的生物体,在各种环节的生产工作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失误,使其失去“生命”,其他环节就无法进行,造成的损失会成倍增加,这是生物工程的一大特点,所以造林就要按规划设计,还要讲经验、讲科学、讲技术、讲管理。

“管理也是科学”,说明管理的重要性,由于管理的失误,便造林各环节的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而造林失败的教训也是不少的。

因此提高造林质量,增强造林质量意识,就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

(作者单位:164035黑龙江省北安市建设农场林业科)杨树主要虫
害的防治钟道光杨树虫害苗期危害较重的有地老虎、柳蓝叶甲、盲蝽、蜗牛、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叶部害虫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

杨树造林后的主要病害有溃疡病、叶锈病等。

针对其杨树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虫品种,加强管理,提高苗木和树木抵抗力,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下面就几种主要虫害防治方法简介如下:杨树主要虫害(1)地老虎苗木刚发芽即可发生,地老虎幼虫于夜晚将幼芽咬断,拖入土中取食。

地老虎有暴发习性,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

若发现幼茎的基部被咬断,伤口很齐整,即应立即施药,于傍晚用灭扫利,或速灭杀丁喷洒于苗床和厢沟中,防治效果明显。

此外,清除杂草可减少危害。

(2)柳蓝叶甲成虫全体深蓝色,有强的金属光泽,在苗圃地严重发生,留床苗圃尤其严重。

以成虫、幼虫危害叶片,取食幼苗嫩芽和顶芽。

以成虫在土缝和落叶层下越冬,翌年当杨树苗木发芽时即开始为害,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幼苗发芽困难、幼茎萎缩,严重影响苗木生长。

幼虫黑色,有群集性,取食叶背面的叶肉,使叶片呈网状,用农药新宜佳、宝甲喷雾效果较好,关键是要发现虫情后及时防治。

若苗木生长旺盛期发虫,亦可用马拉硫磷、敌敌畏喷雾防治。

(3)盲蝽如果发现苗木顶部嫩叶皱缩,叶片缩小,节间变短,可能是盲蝽危害所致。

盲蝽吸食嫩叶和顶芽汁液,严重影响苗木生长。

多在7、8月高温时发生,夜晚取食,白天见不到踪迹,可用阿维菌素、杀蛮净于傍晚喷雾苗木顶部。

(4)蜗牛苗圃周围如种植瓜类,春季多雨时易发生,夜晚取食幼苗叶片,可于傍晚撤除
蜗灵于苗床上,或清早捡拾后杀灭。

(5)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幼虫取食叶片,大量发生时,将苗木吃成光杆,影响苗木生长。

利用幼虫初期点状发生的习性,及早施药,防止其扩散。

可用胃毒剂农药如氯氰菊酯、敌敌畏、马拉硫磷喷雾,亦可用bt生物制剂喷雾,以保护天敌。

2.叶部虫害杨树叶部害虫主要是杨扇舟蛾、杨小舟蛾。

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常常大量发生,将叶子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主要防治措施有:①人工防治。

杨扇舟蛾3龄前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幼虫群集苞中,被害叶,苞枯黄,容易发现,及时除虫苞可以杀死大量幼虫。

②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初龄幼虫有群集习性,及早施药,要治早、治小,防止其扩散。

③药物防治最好采用bt
生物制剂,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

④杨树树体高大,使用机械防治。

由于林间交通又不方便,给食叶害虫的防治带来很大难度。

大面积杨树可以采用飞机施药,交通条件许可亦可采用高射程喷雾防治。

⑤树干注射防治。

目前,江苏等地将这一防治技术应用于杨树人工林食叶害虫的防治,成功地解决了因树体高大,常规喷洒技术难以奏效的难题。

采用树干注射技术将具有内吸作用的化学杀虫剂,如吡虫啉、久效磷等注入树干输导组织,在树木蒸腾流拉力的作用下,化学杀虫剂被传输到树木的各个部位,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应用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蛾等林木害虫,具有用药省、防治范围广、持效期长、效果好、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影响小等显著优点,特别是不必将药液喷洒到高大树冠上。

树干注射技术将化学杀虫剂施入树干内,对环境的影响较
小,实际上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毒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施药技术。

第一代杨小舟蛾林间虫态发育整齐,可供有效防治时间长达20多天。

因此,第一代低龄幼虫期是进行树干注射防治的最佳时期(5月上、中旬)。

林间防治采用gb305d型背负式打孔机(山东临沂农业药械厂生产)和6hz-2020a型树干注射机,在干基处打孔,孔数一般大树3-4个,小树2-3个,用树干注射机注射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可溶性水剂和5%虫啉乳油的2-4
倍稀释液。

剂量因树的径阶大小而调整,按林木胸径1ml/cm的量注射。

室内生物测定和林间注射防治试验证实,久效磷、甲胳磷、吡虫啉等内吸杀虫剂对杨小舟蛾具有良好的注射防治效果,杀虫持效期长达25-30d,防治后林间虫口减退率高达99.50%。

(作者单位:164133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北沾河林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