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VI《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按照是否潮汐能
再生或恢复: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A.表现:水资源短缺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用水量加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B.形成原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重
2.土地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用地减小、耕地资源缺乏、土地浪费
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B.形成原因土壤次生盐碱化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
城市、公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3.矿产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生产能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
B.形成原因总量不足
浪费严重
开采时间过长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缺乏阻碍经济增长
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
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
2.石油危机的应对措施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增加可采储量
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地下采矿与环境:
A.对环境的破坏:因地下采空而引起地表岩层断裂、塌陷和下沉
B.表现:对土地的破坏、损坏建筑、污染水资源
回填采空区
C.防治方法土地复耕
污水处理排放
2.露天采矿与环境
A,对环境的破坏:因大规模地挖掘地表覆被层而破坏生态环境
B.表现:毁坏农田,占用大量土地;加剧沙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水污染
做好土地复耕和再种植
C.防治方法防治水污染
处理好剩余的矿石和尾沙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污染:煤炭燃烧释放的CO2、SO2等导致温室效
1.煤炭资源利用应、酸雨
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燃煤释放的余热
2.改进煤炭资源的利用方式,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A.优化用没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转化为二次能源(电能、煤
气)的生产量
B.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C,加快废弃矿石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措施:植树造林
水源涵养带
2、防护林带类型水土保持林带
防风固沙林带
防风林
梯田
3、较少流轮作
失的耕作方法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
保护性耕地
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科学开发土地
A.土地开发的要求: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力
B.做到:防治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
荒漠化
C.不合理利用土地的后果:石漠化土地生产力退化,甚至消失
土地产量下降
2.科学整理土地
A.土地整理的目的: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
农村无用的沟坝、不整的道路沟渠、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B.土地整理的对象:工矿建设占用地和废弃地
城市不合理用地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各种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人即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2.非生物成分:指生物的生存环境(空气、水、养分和气候因素)
二、生态平衡
1.概念: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
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
持续的动态平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特征
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调节作用
3.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受损生态系统
1.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