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的诊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史调查
二、物理检查
三、临床表现
• 骨折段移位 • 咬合紊乱 • 张口受限
四、影像学诊断 X光片、曲面断层片、CT等
颌骨骨折治疗原则
1、治疗时机:原则上应及早治疗。骨折手术复位一般 选择伤后24~48小时之内,或伤后5~7天 2、正确的骨折复位和稳定可靠的固定 恢复骨折前的咬合关系是颌骨骨折正确复位的“金标 准” 3、合并软组织伤的处理 4、骨折线上牙的处理 5、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
下颌骨骨折特点
• 面积大、位置突出、骨折发生率高 • 下颌骨发生骨折的部位常与解剖结构有
关,多位于解剖薄弱部位 • 下颌骨上有升、降颌肌群附着,骨折端
易移瘢痕隐蔽的原则 口内前庭沟切口 颌下下颌角切口 耳屏前切口 二.内固定 对抗移位,维持稳定
颌面部创伤最常见的伴发伤是颅脑损伤。 脑震荡
额骨骨折
颅内血肿
口腔颌面部创伤往往造成患者暂时性或永久性功能 障碍和面部畸形。这些障碍与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存 质量。
由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患者的心 理健康水平随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减低。有调 查显示口腔颌面部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 其中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4种症状表现的最为 显著。
治疗:
巾钳牵拉复位法 颧弓部单齿钩复位法
前庭沟切口法 切开复位法 颞部切开复位法 下颌升支前缘切口法 上颌窦填塞法 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法
复位标准:
– 颧骨与周围骨连接的解剖关系复杂,缺乏上下颌骨 牙合关系作为复位的标准,骨折的复位必须多点同 时进行。
– 颧骨骨折至少三点复位:颧蝶缝、眶下缘和颧牙槽 嵴。
体骨折) 5、常伴颅脑损伤
上颌骨骨折的治疗
• 切口的选择: ➢口内前庭切口 ➢眶下切口 ➢冠状切口
• 内固定
颧骨颧弓骨折特点
❖ 解剖连接多,颧骨复合体骨折 ❖ 面形:高度、宽度和突度,美观和功能
并重
• 主要症状: – 颧面部扁平塌陷(约占70-86%) – 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约占50-90%) – 张口受限(约占45%) – 复视
– 复位过程中要注意颧骨突度与面宽的关系,颧弓准 确复位对颧骨突度的恢复非常重要。
表现:
移位和畸形 鼻出血 鼻呼吸障碍 眼睑部瘀斑 脑脊液鼻漏
治疗:
及早进行移位骨折片的整复 1、鼻外复位法 2、鼻内复位法
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颌面骨骨折同 时发生, 如颧骨骨折,额骨骨折或上颌骨Lefort Ⅱ、 Ⅲ型骨折。
治疗 保守治疗:颌间牵引固定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
• 固定时间:成人2~3周,儿童10~14天 • 功能锻炼:儿童可在夜间牵引,白天锻炼 • 颌间固定:如果无明显的咬合紊乱,又无
明显疼痛,可不作颌间固定
• 儿童均应采用保守治疗 • 新鲜的关节囊内髁突骨折 • 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中、低位骨折,髁
口腔颌面部血运 丰富,开放伤出 血较多,闭合伤 易引起血肿,伤 后组织肿胀迅速 而严重。
血运丰富有利于 组织修复,由于 再生能力与抗感 染能力强,伤口 容易愈合。
常伴有牙损伤。 牙错位和咬合紊 乱常被作为颌骨 骨折的诊断依据, 恢复牙的正常咬 合关系是颌骨骨 折复位的“金标 准”。
颅底骨折
脑挫伤
突骨折段倾斜角度小于30度
上颌骨骨折特点
邻近颅脑,易并发颅脑创伤和颅骨骨折 结构和功能复杂,诊治困难 上颌骨及其周围骨构成拱形支柱结构 腔窦、裂隙和骨缝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横断性骨折,
污染机会多 血供丰富,愈合快,出血多
临床表现
1、咬合关系错位 2、骨折块移位容貌畸 3、常伴鼻眶筛骨折 4、常伴颧骨颧弓骨折(颧上颌骨复合
治疗目的:重建骨解剖结构和连续性,并保证骨折愈合。
儿童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主要包括三大内容: 骨折复位 骨折固定 功能锻炼
复位 复位是骨折局部治疗的首要步骤, 应尽早施行。
– 手法复位 – 牵引复位固定 1、颌间牵引 2、口外牵引 – 切开复位 已成为颌面部骨折治疗的常规手段
作用:保证骨折块复位后在正常位置愈合,防止再次 移位。
下颌骨骨折固定理想线
髁状突骨折
• 以髁突颈骨折多见 • 多因间接暴力所致 • 多引起咬合关系紊乱 • 儿童骨折常引起下颌骨发育障碍 • 易并发TMJDS和强直 • 多选用保守治疗
成人髁突骨折,无继发面部发育不足
儿童则发生较多 • 3岁以前,多有明显的下颌升支的发育不足 • 6岁以后,骨折畸形较轻 • 12岁以后基本无影响
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眶突即上颌窦上壁构 成,外侧为颧骨眶突。
表现:
眶周瘀血、肿胀 眼球陷没——是其重要体征 复视 眶下区麻木
治疗: 应及时手术治疗,以伤后1周为宜。目的 是使嵌顿的眼球肌组织和脂肪复位;恢复眶腔体 积和眼球活动,改善眼球陷没和复视。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颌骨骨折的 主要手段,在颌面部手术要兼顾显露和美观的要求。 常用的手术入路有: 1.冠状切口入路;2.眼睑下切口;3.耳屏前切口;4.下 颌下切口;5.局部小切口;6.口内前庭沟切口
适应征 难易度 价格 功能障碍 可靠性 长期疗效 患者的意愿 其他
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口腔科 邹斌
目录
1 颌面部创伤概论 2 颌面部骨折的诊治原则 3 上下颌骨骨折的治疗 4 其他颌骨骨折的治疗
口腔颌面创伤的流行病学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在人类前五种寿命损失原因中创伤高居榜首。 口腔颌面部创伤(Oral and Maxilofacial trauma)约占全身创伤 的10%~20%。其中以颌面单纯软组织伤居多,骨损伤约占24%~47%。 致伤原因:20世纪60~80年代以工业事故为主,至90年代交通事故 已升至首位。北大统计1990-2002年颌骨骨折病人中,交通事故伤占 49.2%。 性别比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084例骨折病人中,男女比例为 3.37:1,平均29.5岁,好发年龄段20~40岁。
1.单颌固定 2.颌间固定
利用牙弓夹板将上下颌单颌固定在一起的方法。 是颌面外科最常用的固定方法。单纯用此方法治疗骨 折,下颌骨一般固定4~6周,上颌骨3~4周。
3.坚强内固定:
概念:坚强内固定是指通过使用专门的内固定方法, 使骨折患者早期、甚至是即刻地恢复行使正常的功 能。坚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目的是为了达到绝对稳 定性效果;组织学目的是为了实现直接骨愈合;临 床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在骨折早期进行无痛性功能运 动,三者是相互统一的。它的突出特点是固定稳定 性可靠,允许病人早期功能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