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 1论述主要体现在他与法兰克福学派另一 位成员洛文塔尔的通信以及《现代艺术与人众文化》等文章中。霍克 海默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人众性不在于艺术生产的具 体内容和真理有任何关系,艺术取决于娱乐工业的意志。人众性南无 限的适应性州整组成,把人们塑造成娱乐工业本身所喜欢的那类人。 在专制主义社会中,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则被直接或间接从事宣传工作 的管理者所控制,这些宣传本质上与真理无关。
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包括流行歌曲、畅销书、电影等,是控资本 主义文明的衍生物。从本质上讲,大众文化同整个社会的异化统 治相一致,构成异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在这里不再标志 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生命的对象化,而仅仅体现为对个性的 消灭。流行音乐以及整个大众文化都是以机械性的节奏、标准化 的模式榨干人们的生命生量,使人在完全被动的接受中痴呆化。
Page ▪ 17
文化研究
一般认为,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或研究流派起源于 20 世纪 60、 70 年代的英国伯明翰人学当代文化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及其研究 成果,即所谓的“伯明翰学派”。
其代表人物有理查·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利斯图亚特 ·霍尔。 伯明翰学派的影响后来扩展至其他国家,尤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 影响巨人。在这些国家的代表人物有约翰·费斯克、托尼·本内特、约 翰·哈特利等。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伯明翰学派所开创的学本传统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无一场文化研究的学本热潮。 文化研究吸收了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开始发展为一场跨学科 的综台性研究路径,为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研究提供无新的概念、方 法和思路,成为当代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Page ▪ 14
阿多诺
概括而言,文化工业这个概念的批判性含义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文化工业以艺术为名义,兜售的其实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 化商品,使人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 其二,文化工业具有浓厚面隐献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 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献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 。它是一种使控制变得更密不透风,使统治秩序变得更坚固的“社会 水泥”。 这个概念暗示了现代人众文化的本质属性,表明它不过是商品生 产与消费体系的产物。
y150245 y150246 y150247
陈雪 张正亚 柏玲
CONTENTS
01
理解大众文化
02
批判学派
03
各学派大众文化理论
理解大众文化
异化: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离生产者、同生 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法 兰克福学派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多地看到了生产过程的异 化,而没有注意到在当今时代已同样被异化的消费过程。
Page ▪ 18
文化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特点:
首先,是具有强烈的跨学科特点,打破学科限制,形成了一个多 学科研究的领域。其次是强调广义的面非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研究 主张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全部方式”,抵制英国学界主流的文化精英 主义,将传统的文化理论不屑一顺的电视、 广播、流行音乐、报刊等 人众文化纳入文化研究的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学的批判研究立足于欧洲的批判传统,把 矛头对准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过度商业化和垄断化的传播体制,对其中 所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西方信息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进 行分析与揭露。
Page ▪ 9
批判学派
根据批判理论,大众文化不仅使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状况永恒化、 合理化,而且本身也是压抑人、欺骗人、操纵人的社会镣铐,它越是 让人“自由”地拥有,人也就越是丧失自由
其次,传播研究的批判学派是建立在欧洲独特的传播实践基础之上 的。欧洲的历史传统十分强调公共利益,在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传播体制 中公共传媒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传统导致学本研究对商业传播体制 怀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商业性的私营传播体制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
Page ▪ 8
批判学派
再次,批判学派的兴起还与西方文明整体发展出现的危机有关。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 20 世纪中后期,在实现了工业化并逐步还向信 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出现了现代性晚期所特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诸 如环境危机、精神危机、和平危机、能源危机、人权危机等一系列社 会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 20 世纪中后期,在实现了 工业化并逐步还向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出现了现代性晚期所特有的 各种矛盾和危机,诸如环境危机、精神危机、和平危机、能源危机、 人权危机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反思。
Page ▪ 5
理解大众文化
在法兰克福学派语汇中,所谓“大众文化”是借助大众传播 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包括通俗小说、流行音 乐、艺术广告等。它融合了艺术、音乐、政治、宗教和哲学等 各方面,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 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
用法兰克福学派洛文塔尔的话说就是:“在现代文明的机械 化生产过程中,个体的衰微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出现,这种文化 取代了民间艺术和雅艺术。通俗文化产品全无任何真正的艺术 特征,不过,在其诸种媒介方式中这种文化已被证明有其自身 的真正特征:标准化、俗套、保守、虚伪,是一种媚悦消费者 的商品。”
批判学派的观点: ①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兴盛,大众文化才得以兴盛; ②大众媒介一方面出于商业动机而对大众文化推波助澜,另一方面 它,本身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③它不仅在政治,上成为操纵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且在文化上也, 担当着异化潮流的吹鼓手。
Page ▪ 10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概述
一般认为,传播研研究的批判学派起源于欧洲重要的西方马克思 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1923 年成立的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标志着法兰克福学派的诞生,其后该学派的人部分成员于 1934 年左 右移居美国,直到 1950年在德国重建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 姆、本雅明、洛文塔尔以及哈贝马斯。
Page ▪ 11
法兰克福学派
这些天才的理论家都不是单纯的某一领域的研究者,而是更多进 行带有综合性的哲学和社会理论研究。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 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宏现的、广泛的批判性研究,其研究的主题涉及对 法西斯崛起与革命运动衰落的解释,以及对西方社会所呈现出来的日 趋明显的权威化与科层化趋势的焦虐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涉及哲学、 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美学、政治学等各个人文和社会理论领域 ,其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具理性主宰和文化工业现象的研究,对 批判的传播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Page ▪ 7
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兴起的背景
批判学派的兴起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的和学 本的背景。
首先,批判学派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深受欧洲 传统的人文批判思潮的影响。欧洲的批判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绵延数千年 ,铸就了欧洲大陆学本思想浓郁的批判品格,这与美国学本界鲜明的实 用主义氛围完全不同。
在这两篇文章中,阿多诺指出,在现代商业社会中,音乐作为商品,其 拜物教特征表现为明星崇拜、流行州式的公式化和同一化,现代流行音乐的 突出特征表现为标准化和虚假个性,由此导致听众失去了选择的白南和感知 音乐的能力。从音乐研究出发,阿多诺在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 一书中主张用 “文化工业”代替“人众文化”并表示现代人众传媒及其传播 的流行文化。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面是商品,它从一 开始就是作为市场上销售的可替代的项目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交换和 实现商业价值,面不是为了满足人的真正的精神需要。
再次, 文化研究批判了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所持有的精英主义倾 向,拒绝文化的高雅和低俗的机械的二分法,企图建立一个包含所有 文化的共同领域,肯定了人众文化的价值。复次,文化研究既是经验 的又是实践的,不仅研究文化产品本身,同样研究文化产品的生产、 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研究人们是如何创造、读解和体验文化的。
Page ▪ 6
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本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在欧洲兴起的传播 学流派,旨在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作出反省及批判。批判学 派主要由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结构主义批判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文化帝国主义等重要流派组成。
批判学派的关注点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各种信息的生产、分 销及消费过程,研究重点是大众传播体系如何配合资本主义物 质生产、交往体系的延续、再生及扩大。批判学者关注的不仅 是传媒的运作,更重要的是它们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阶 级及霸权文化等的影响。总体上,这些学派的学者认为当代社 会的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不能离开阶级分析。
Page ▪ 15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出版于 1962 年)一书是哈贝马斯的第一 部重要著作,自 20 世纪 80 年代被重新发现后,产生了持久的学本影 响力。这本著作以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探识了自由主义模式下资 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产生、发展、瓦解的历史及其社会结构、政治功能 、现念与意识形态。哈贝马斯认为,最早的“公共领域”起源于古希 腊城邦的广场集会。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则诞生于 18 世纪的资产 阶级内部,它们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之间一种理性、批评性的公共辩论 ,主要场所是各种沙龙、咖啡馆、剧场等。哈贝马斯认为,这种公共 领域具有脱离国家控制和市场操纵的相对独立性,是介于私人与国家 之间的政治活动空间。在此领域,公民可以自由表达和沟通意见,也 可以对公共事务进行批评。
Page ▪ 19
文化研究
最后,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带有很强的政治气息,尤其注重文 化在社会阶级关系再生产中的作用,强州文化和权力斗争的关系。 自 伯明翰学派开创了文化研究的传统之后,20 世纪 70 年代,文化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女性主义的文化研究和对移民的“后殖民文化” 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发展,文化研究对性别和种族的关注逐渐 超过了对阶级的关注。 80 年代以后,文化研究传播到美国、澳大利 亚、加拿人、法国等其他国家。
Page ▪ 13
阿多诺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论
阿多诺于1938年来到美国,拉扎斯菲尔德的邀请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广 播音乐节目的研究。难于批判学派与美国经验学派之间在理论基础、方法论 上的严重差异,这次合作以失败面告终。但在这次研究中,阿多诺依然从批 判的视角出发撰写了《论音乐中的拜物教性质和听力的退化》、 《论流行音 乐》等文章,对现代流行音乐以及艺术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
Page ▪ 16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是传媒运作的空间之一,人众传媒是发挥公共领域作用 的重要一环。然面,现代人众传媒的普及所导致的公共领域在近代的 最后一次转型,却带来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再封建化” 的后果。随 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媒的渗透使得公共领域承担起广告和政治灌输 的职能,国家和社会不断侵入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逐渐趋 向融合。其后果之一,就是传媒的民主功能的下降。现代人众媒体日 益为意识形态所操纵,为资产阶级利益所控制,政治利益理性取代了 人众话语。同时,传媒的不断商业化使得公共领域被广告所“劫持” 。这一切都使得公共领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的处境。对此,哈贝马 斯本人对公共领域在当代的重建问题持有某种程度上的悲现立场。
Page ▪ 3
理解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主要是从西方移植的概念,对应于英文mass culture。约翰·斯道雷在《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中对“ 大众文化”概念做了梳理,列出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Page ▪ 4
理解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是广受欢迎,或者众人喜好的文化; 二、大众文化是与高雅文化相对的“所剩余的文化”,泛指达不到高雅文化标准 的文化作品与文化实践; 三、把流行文化等同于大众文化,即为了满足大量消费而大批量生产的文化,其 观众是没有鉴别力的消费者; 四、把大众文化看作“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文化; 五、葛兰西式的,把大众文化看作是社会中从属群体与统治群体的整合力之间 相互斗争的场所; 六、后现代主义式的,认为大众文化消融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艺术 与商业之间界限的文化类型。
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包括流行歌曲、畅销书、电影等,是控资本 主义文明的衍生物。从本质上讲,大众文化同整个社会的异化统 治相一致,构成异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在这里不再标志 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生命的对象化,而仅仅体现为对个性的 消灭。流行音乐以及整个大众文化都是以机械性的节奏、标准化 的模式榨干人们的生命生量,使人在完全被动的接受中痴呆化。
Page ▪ 17
文化研究
一般认为,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或研究流派起源于 20 世纪 60、 70 年代的英国伯明翰人学当代文化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及其研究 成果,即所谓的“伯明翰学派”。
其代表人物有理查·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利斯图亚特 ·霍尔。 伯明翰学派的影响后来扩展至其他国家,尤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 影响巨人。在这些国家的代表人物有约翰·费斯克、托尼·本内特、约 翰·哈特利等。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伯明翰学派所开创的学本传统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无一场文化研究的学本热潮。 文化研究吸收了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开始发展为一场跨学科 的综台性研究路径,为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研究提供无新的概念、方 法和思路,成为当代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Page ▪ 14
阿多诺
概括而言,文化工业这个概念的批判性含义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文化工业以艺术为名义,兜售的其实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 化商品,使人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 其二,文化工业具有浓厚面隐献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 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献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 。它是一种使控制变得更密不透风,使统治秩序变得更坚固的“社会 水泥”。 这个概念暗示了现代人众文化的本质属性,表明它不过是商品生 产与消费体系的产物。
y150245 y150246 y150247
陈雪 张正亚 柏玲
CONTENTS
01
理解大众文化
02
批判学派
03
各学派大众文化理论
理解大众文化
异化: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离生产者、同生 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法 兰克福学派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多地看到了生产过程的异 化,而没有注意到在当今时代已同样被异化的消费过程。
Page ▪ 18
文化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特点:
首先,是具有强烈的跨学科特点,打破学科限制,形成了一个多 学科研究的领域。其次是强调广义的面非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研究 主张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全部方式”,抵制英国学界主流的文化精英 主义,将传统的文化理论不屑一顺的电视、 广播、流行音乐、报刊等 人众文化纳入文化研究的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学的批判研究立足于欧洲的批判传统,把 矛头对准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过度商业化和垄断化的传播体制,对其中 所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西方信息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进 行分析与揭露。
Page ▪ 9
批判学派
根据批判理论,大众文化不仅使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状况永恒化、 合理化,而且本身也是压抑人、欺骗人、操纵人的社会镣铐,它越是 让人“自由”地拥有,人也就越是丧失自由
其次,传播研究的批判学派是建立在欧洲独特的传播实践基础之上 的。欧洲的历史传统十分强调公共利益,在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传播体制 中公共传媒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传统导致学本研究对商业传播体制 怀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商业性的私营传播体制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
Page ▪ 8
批判学派
再次,批判学派的兴起还与西方文明整体发展出现的危机有关。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 20 世纪中后期,在实现了工业化并逐步还向信 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出现了现代性晚期所特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诸 如环境危机、精神危机、和平危机、能源危机、人权危机等一系列社 会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 20 世纪中后期,在实现了 工业化并逐步还向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出现了现代性晚期所特有的 各种矛盾和危机,诸如环境危机、精神危机、和平危机、能源危机、 人权危机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反思。
Page ▪ 5
理解大众文化
在法兰克福学派语汇中,所谓“大众文化”是借助大众传播 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包括通俗小说、流行音 乐、艺术广告等。它融合了艺术、音乐、政治、宗教和哲学等 各方面,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 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
用法兰克福学派洛文塔尔的话说就是:“在现代文明的机械 化生产过程中,个体的衰微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出现,这种文化 取代了民间艺术和雅艺术。通俗文化产品全无任何真正的艺术 特征,不过,在其诸种媒介方式中这种文化已被证明有其自身 的真正特征:标准化、俗套、保守、虚伪,是一种媚悦消费者 的商品。”
批判学派的观点: ①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兴盛,大众文化才得以兴盛; ②大众媒介一方面出于商业动机而对大众文化推波助澜,另一方面 它,本身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③它不仅在政治,上成为操纵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且在文化上也, 担当着异化潮流的吹鼓手。
Page ▪ 10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概述
一般认为,传播研研究的批判学派起源于欧洲重要的西方马克思 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1923 年成立的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标志着法兰克福学派的诞生,其后该学派的人部分成员于 1934 年左 右移居美国,直到 1950年在德国重建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 姆、本雅明、洛文塔尔以及哈贝马斯。
Page ▪ 11
法兰克福学派
这些天才的理论家都不是单纯的某一领域的研究者,而是更多进 行带有综合性的哲学和社会理论研究。他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 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宏现的、广泛的批判性研究,其研究的主题涉及对 法西斯崛起与革命运动衰落的解释,以及对西方社会所呈现出来的日 趋明显的权威化与科层化趋势的焦虐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涉及哲学、 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美学、政治学等各个人文和社会理论领域 ,其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具理性主宰和文化工业现象的研究,对 批判的传播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Page ▪ 7
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兴起的背景
批判学派的兴起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的和学 本的背景。
首先,批判学派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深受欧洲 传统的人文批判思潮的影响。欧洲的批判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绵延数千年 ,铸就了欧洲大陆学本思想浓郁的批判品格,这与美国学本界鲜明的实 用主义氛围完全不同。
在这两篇文章中,阿多诺指出,在现代商业社会中,音乐作为商品,其 拜物教特征表现为明星崇拜、流行州式的公式化和同一化,现代流行音乐的 突出特征表现为标准化和虚假个性,由此导致听众失去了选择的白南和感知 音乐的能力。从音乐研究出发,阿多诺在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 一书中主张用 “文化工业”代替“人众文化”并表示现代人众传媒及其传播 的流行文化。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面是商品,它从一 开始就是作为市场上销售的可替代的项目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交换和 实现商业价值,面不是为了满足人的真正的精神需要。
再次, 文化研究批判了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所持有的精英主义倾 向,拒绝文化的高雅和低俗的机械的二分法,企图建立一个包含所有 文化的共同领域,肯定了人众文化的价值。复次,文化研究既是经验 的又是实践的,不仅研究文化产品本身,同样研究文化产品的生产、 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研究人们是如何创造、读解和体验文化的。
Page ▪ 6
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本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在欧洲兴起的传播 学流派,旨在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作出反省及批判。批判学 派主要由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结构主义批判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文化帝国主义等重要流派组成。
批判学派的关注点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各种信息的生产、分 销及消费过程,研究重点是大众传播体系如何配合资本主义物 质生产、交往体系的延续、再生及扩大。批判学者关注的不仅 是传媒的运作,更重要的是它们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阶 级及霸权文化等的影响。总体上,这些学派的学者认为当代社 会的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不能离开阶级分析。
Page ▪ 15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出版于 1962 年)一书是哈贝马斯的第一 部重要著作,自 20 世纪 80 年代被重新发现后,产生了持久的学本影 响力。这本著作以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探识了自由主义模式下资 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产生、发展、瓦解的历史及其社会结构、政治功能 、现念与意识形态。哈贝马斯认为,最早的“公共领域”起源于古希 腊城邦的广场集会。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则诞生于 18 世纪的资产 阶级内部,它们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之间一种理性、批评性的公共辩论 ,主要场所是各种沙龙、咖啡馆、剧场等。哈贝马斯认为,这种公共 领域具有脱离国家控制和市场操纵的相对独立性,是介于私人与国家 之间的政治活动空间。在此领域,公民可以自由表达和沟通意见,也 可以对公共事务进行批评。
Page ▪ 19
文化研究
最后,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带有很强的政治气息,尤其注重文 化在社会阶级关系再生产中的作用,强州文化和权力斗争的关系。 自 伯明翰学派开创了文化研究的传统之后,20 世纪 70 年代,文化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女性主义的文化研究和对移民的“后殖民文化” 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发展,文化研究对性别和种族的关注逐渐 超过了对阶级的关注。 80 年代以后,文化研究传播到美国、澳大利 亚、加拿人、法国等其他国家。
Page ▪ 13
阿多诺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论
阿多诺于1938年来到美国,拉扎斯菲尔德的邀请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广 播音乐节目的研究。难于批判学派与美国经验学派之间在理论基础、方法论 上的严重差异,这次合作以失败面告终。但在这次研究中,阿多诺依然从批 判的视角出发撰写了《论音乐中的拜物教性质和听力的退化》、 《论流行音 乐》等文章,对现代流行音乐以及艺术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
Page ▪ 16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是传媒运作的空间之一,人众传媒是发挥公共领域作用 的重要一环。然面,现代人众传媒的普及所导致的公共领域在近代的 最后一次转型,却带来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再封建化” 的后果。随 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媒的渗透使得公共领域承担起广告和政治灌输 的职能,国家和社会不断侵入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逐渐趋 向融合。其后果之一,就是传媒的民主功能的下降。现代人众媒体日 益为意识形态所操纵,为资产阶级利益所控制,政治利益理性取代了 人众话语。同时,传媒的不断商业化使得公共领域被广告所“劫持” 。这一切都使得公共领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的处境。对此,哈贝马 斯本人对公共领域在当代的重建问题持有某种程度上的悲现立场。
Page ▪ 3
理解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主要是从西方移植的概念,对应于英文mass culture。约翰·斯道雷在《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中对“ 大众文化”概念做了梳理,列出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Page ▪ 4
理解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是广受欢迎,或者众人喜好的文化; 二、大众文化是与高雅文化相对的“所剩余的文化”,泛指达不到高雅文化标准 的文化作品与文化实践; 三、把流行文化等同于大众文化,即为了满足大量消费而大批量生产的文化,其 观众是没有鉴别力的消费者; 四、把大众文化看作“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文化; 五、葛兰西式的,把大众文化看作是社会中从属群体与统治群体的整合力之间 相互斗争的场所; 六、后现代主义式的,认为大众文化消融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艺术 与商业之间界限的文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