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读《陶行之文集》有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 等脍炙人口的语句,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对陶行之的名字更不陌生。
陶行知先生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学者,是一个普通却崇高的教育家。他不仅受到了和他同一时代的伟人、学者如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郭沫若等人的衷心称赞,更得到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崇高敬仰。
无论社会多么动荡,个人身处的环境多么险恶,陶行知始终不改初衷,用他的生命实践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以满腔的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孩子,爱事业。以“爱满天下”的情怀诠释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当我心潮澎湃的读完这本书,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生命的洗礼。
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陶先生有一颗伟大的爱心,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全体学生身上。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如何以“爱
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呢
充分理解学生是爱的基础
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要懂得儿童的心理及思想感情,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索,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但我们今天的一些往往把学生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认为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受教育者,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不学不行,学不好也不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喜欢学什么,就很少考虑了。这种对学生缺乏理解,漠视学生主体性,无视学生创造力的做法。这样的氛围怎么能产生“爱”呢
充分尊重学生是爱的核心
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人格是对等的。孩子身上有许多真善美的东西,许多灵性的东西。虚心向孩子学习、请教,不仅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承认与尊重,更是教师成长的良好方法。
充分相信学生是爱的升华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目前,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残疾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要求自己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儿童的潜力是那么大,怀疑、失望、生气,只会使我们失去相信的力量,失去教育的力量。
充分包容学生是爱的胸怀
习惯上,我们看待孩子,往往不是优点就是缺点,不是表扬、奖
励就是批评、惩罚。其实,孩子们的表现大多数是中间状况,需要我们关注的优点、缺点大概不会超过10%。我们应该要接纳、再接纳,要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里空间,使孩子的求知、成长成为自发的内在的需要,而不是靠表扬或者批评带来的外在强化。大多数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视而不见”,不一定激励,更不轻易批评,更多是包容,不要用表扬、惩罚、批评干预他,让孩子处在一个自由的、自在的状态中。要学会反思,学会成长。
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
我班有个小女孩,特别的胆小,性格很内向,为了能让她勇敢、自信地表达想法,我设法想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在活动中,我尽量多让她参与活动,多回答问题;在自由活动时,我主动与她聊天,耐心倾听她说话,我还鼓励她与同伴一起玩,体验在家里体验不到的同伴交往的乐趣;当她要上厕所时,我微笑的点头同意。总之,尽量让她体会老师的关爱,让她知道老师很关心他、尊重他,其他的也愿意接纳他。渐渐地,她也开始接近我了,慢慢地把我当成她的朋友,而且课堂上还会主动地举手发言,看着她慢慢勇敢、自信的份上,我很自豪,我看到她的笑容,我觉得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爱,就会成为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更能成为一种可以触及心灵的教育。
因为有爱,我们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我们在那白纸般的心灵上小心刻划;因为有爱,我们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我们渴望心与心的
交流、信赖、理解的目光,我们不缺乏威严,但我们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称赞和表扬;因为有爱,我们让课堂充满欢歌笑语,我们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送他们到智慧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相信爱的力量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他们引路,为他们导航,明天一定会升起一轮火红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