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程序的动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诉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是人们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它由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组成。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对象,既有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自然物,如森林、矿藏、鱼类、土地、水力等;也有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物品。劳动资料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等,也是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界的自然物,即自然资源,因此,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资源。I
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例如:在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没有水源灌溉就没有农业。但是一个地区存在某种资源,并不一定能发展某种生产活动,因为某种生产活动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仅是受到资源条件制约。所以,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必要条件。③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发展的基础作用大为降低。但是,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增多,或者找到了某种自然资源的可替代物,暂时摆脱了自然资源在数量上或性能上的限制,但并未摆脱自然资源的依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是脱离不了自然资源的。
(2)自然资源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少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多,利用该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如:黑龙江之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因为其具有广袤的耕地资源;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因为它具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煤炭资源。相反,某些自然资源越少,对区域发展的限制也就越大,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缺乏对区域发展构成了限制。II
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同一种资源,它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方式不同,经济效益也就存在差异。如:平原地区每公顷耕地投入产出效率比山区耕地高出二三倍;棉花生产队温度和光照有一定要求,我国新疆地区棉质最好,成都平原和辽河平原最差。可见,自然资源不但直接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产品质量间接的影响经济效益。
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
有自然资源就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部门。因此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III
各省区自然增长率与资源条件的关系
IV
由此,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推动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I刘胤汉. 自然资源学概论
II胡春力. 我国资源开发型经济的形成与对策
III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8卷第2期
IV数据来源:《两岸突破:中国工业区域分析》1996年
2、区域规划程序为什么应具动态性?
区域的情况时刻在发生变化,尤其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科技上的创新和发展往往对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发生变革。因此,一张静态的规划图,一本早先完成的规划报告书,经常会出现不适合区域当前或以后发展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区域规划应该采取动态规划的方法,把规划当成是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
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出台二十多个国家层面区域规划,凸显向均衡发展战略转变。短时间内推出多且全方位的区域规划。
(1)规划过程要求区域规划程序具有动态性。
①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规划工作的各个步骤、各个环节是互相广联的,在规划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反馈,不能等到总体方案审定实施后方反馈修正。如:土地利用规划、工业布局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都是相互广联的,在规划中如发现彼此出现矛盾或由不协调处,应该及时加以反馈,进行修正。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调查区域发展现状的和收集有关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各种条件、各种要素的基础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认识区域的本质特征、区域的发展演变过程,明确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找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潜力,为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制订区域发展目标及设计规划方案提供依据。I
②保持规划的弹性。区域的未来发展,不确定的因素多,为了能够对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作出必要的调整,要求规划方案尽可能保持比较大的弹性。如:人口规模、用地安排、特别是林地、专用绿地、水面的安排利用,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工程设施的布局,应该保持一定的弹性。如果一旦出现对项目的投资需求,随时可以划出一定的土地,对基础设施也能满足需要,而不至于完全陷于被动。今年发改委将抓紧编制和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渝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促进中部崛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等地的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促进经济特区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II
③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状况,随时对规划做必要的调整或修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遇到有新的重大变化或发现有新的问题,经过一定的规定程序,对规划方
案作出某些补充或修正都是必要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划。纵观世界近百年和中国五十年区域规划动态嬗变的历史进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作为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域之间关系的政府干预手段,一直被当作是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工具,自始至终被世界各国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和新功用。III
(2)区域规划的目标决定区域规划程序应具有动态性。
在全面分析评价区域资源与建设条件基础上,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明确经济发展方向和地域开发方向;
改善工业布局,包括对老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对新建骨干企业的选址定点,新老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协调组合,正确处理工业布点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的用地结构和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布局,妥善解决工农业和各项建设间的用地矛盾;
对区域内城镇人口的增长趋势进行预测,并在区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组织城乡居民点体系中各类城镇间和城乡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
(3)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今天,迫切需要通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贯穿到区域发展的全过程中去,重塑区域优势,重组区域联盟,统筹区域问题,促进区域繁荣。IV
I财经界编制区域规划思路
II现代焊接 2009年第1期
III李瑞《评区域经济发展发展规划个案研究》
IV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