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社会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当然首先要了解何为宗教,何为社会。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宗教的学科是宗教学。

而社会一词并没有太正式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由于社会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般具有相同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

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

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

那么宗教与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宗教由来已久,从14世纪开始至今,宗教在历史的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拿欧洲的宗教改革来说吧!这是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产阶级对罗马教皇的神权统治日益不满,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当然,这也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产。


此可见,在中世纪宗教是可以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的,成为政治活动的。

但是在现代,在一些国家宗教仍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或者是能够左右政权的存在,比如印度。

而在中国,宗教又是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呢?
首先,在这个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事业的逐步发展的时代,人类对客观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熟悉,宗教应当逐步减少和消亡,但事实上都并非如此。

在科学如日中天的今天,宗教仍然十分盛行,甚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尤其是许多研究自然科学的大科学家中,仍有虔诚的宗教信徒。

据统计,到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约为60。

55亿,其中各类宗教信徒约为51。

37亿,占总人口数的84。

8%。

由此,在当代哲学和宗教学界引发了宗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与科学为什么能够和平共处这样的重大问题的探讨。

“宗教作为一种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已经不仅是信仰者和研究者的事,它涉及几乎所有文化思想界的普遍性课题,而且很多时候是一种核心性或基础性的课题。

”(《科学与宗教引论》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应当承认,对此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正确熟悉,在宗教研究的某些领域,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研究并没有涉足。

我国宗教经历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不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用的工具,而成为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其次,我们必须知道宗教在中国社会是合法的。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阐发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产生与存在的根源以及宗教的消亡等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也都高度重视对宗教消极方面的批判,但同时也不主张人为地消灭宗教,认为宗教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将是长期存在的。

江泽民对中国宗教存在的根源的分析和论述是这样的:“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还不高,加上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宗教存在的根源仍将长期存在。

”因此宗教由
于中国的社会特性,而具有长期存在性。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中国的一个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发展水平不同,在一些民族中宗教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民族政策中,宗教是我们国家必须考虑到的,以此来推进民族团结。

在国际社会上,有反华势力想要利用宗教来分裂中国,搞独立。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曾再三强调过中国宗教事务属于我国内政,不容干涉。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打击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因此,在此认识上,我们必须对宗教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一是宗教信仰自由;二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三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四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在此基础上,弘扬科学精神,创造美好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