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精华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亦称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一是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阻碍作用, 延续历史发展的进程。
•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的反映。虽
• 社会意识的特点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其次,社会意 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再次,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某些形 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其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社会存在是指构成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个体、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等。与自 然界一样,社会存在也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财产;运动形 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活动;思维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
社会存在各要素的作用
1、人口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人口的 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对 社会发展不能起直接的决定作用。 •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 要合理调节人口,使其与生产资料相平衡,与物质生产相协调。 2、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等。 •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并不起最主要的决定作用。 •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生产关系
1、定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人们在物质资 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 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贯穿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过程。 2、特点:(1)生产关系是人们物质利益关系(2)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3)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4)生产关系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 系,是决定其他关系的关系 3、本质: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决定的方面,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 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所以,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 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 碍作用。第二,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 浅、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不同。一般来说,群众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越多、越 普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 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 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生 产关系。(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 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则更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种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形式。但是,生产关系也 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也会发生部分的、某些方面 的重要变化。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发展时,就迟 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使旧的生产关系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 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落后的社会意识,,,,先进文化,,,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建设
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 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从横向来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纵向来看,生产力分为短 期生产力、长期生产力;从层次来看,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 生产力就是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是具体劳动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工具的变 化即技术进步的快慢。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 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 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 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是第一生产力。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 的延伸。
• 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 主义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 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 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意志论英雄 史观、天命神论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 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 之相适应。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 变化。社会存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与此相联系,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会相应 地发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Biblioteka Baidu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
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 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 量。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历史观
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意 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 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意识的 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如我国目前的封建迷信思想。二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 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 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 •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总是与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 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 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内容、性质 及其需要。
史观并不否认少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但认为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是广大人民群众。唯心史观这两 个缺陷是相互联系的: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就必然认为少数英雄豪杰 是历史的创造者;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也就必然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决定作用。
社会存在
•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社会意识
1、概念: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2、分类:(1)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包括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是主体为个体 的社会意识包括:自我意识、环境意识、个体与环境关系意识等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环境意识、个体与 环境关系意识等内容是群体共同实践的产物群体意识包括:家庭意识、部族部落意识、集体意识、团体 意识、行业意识、阶层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社会整体意识等。 (2)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由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社会心理是低水 平、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 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倾向和信念、愿望、审美情趣等等。其主要构成是:阶级心理、民族心 理、行业心理、时代心理等。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人们自觉地从社会生活 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具有明确分工、相对稳定形式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主要表现为:哲学、 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和自然科学等。 (3)从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 是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具体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 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是指反映自然 现象和不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某些社会现象(主要是生产力)的社会意识形式,是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它不具有阶级性。 有的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如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哲学等许多社会科学;有的社会意识则 没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某些社会科学等
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通俗地说就是: • ①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
量。唯物史观并不否认思想动机的作用,但认为思想动机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根源,而且是物质根源。 • ②唯心史观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唯物
空白演示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历史观
• 定义:人民对社会历史根本观点、总的看法,(社会历史现象、社会问题)。 • 历史观研究的主要问题:(1)历史发展有无规律。 (2)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3)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4)历史是有谁创造的 (5)我们怎么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的伟大变革。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 •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
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 • 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至多是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
•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 人们在为生存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中,必然要发生两种关系,一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即社会 生产力;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生产 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重要的条件,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以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的反映。虽
• 社会意识的特点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其次,社会意 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再次,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某些形 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其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社会存在是指构成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个体、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等。与自 然界一样,社会存在也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财产;运动形 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活动;思维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
社会存在各要素的作用
1、人口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人口的 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对 社会发展不能起直接的决定作用。 •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 要合理调节人口,使其与生产资料相平衡,与物质生产相协调。 2、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等。 •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并不起最主要的决定作用。 •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生产关系
1、定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人们在物质资 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 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贯穿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过程。 2、特点:(1)生产关系是人们物质利益关系(2)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3)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4)生产关系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 系,是决定其他关系的关系 3、本质: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决定的方面,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 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所以,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 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 碍作用。第二,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 浅、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不同。一般来说,群众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越多、越 普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 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 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生 产关系。(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 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则更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种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形式。但是,生产关系也 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也会发生部分的、某些方面 的重要变化。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发展时,就迟 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使旧的生产关系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 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落后的社会意识,,,,先进文化,,,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建设
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 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从横向来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纵向来看,生产力分为短 期生产力、长期生产力;从层次来看,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 生产力就是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是具体劳动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工具的变 化即技术进步的快慢。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 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 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 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是第一生产力。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 的延伸。
• 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 主义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 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 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意志论英雄 史观、天命神论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 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 之相适应。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 变化。社会存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与此相联系,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会相应 地发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Biblioteka Baidu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
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 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 量。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历史观
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意 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 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意识的 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如我国目前的封建迷信思想。二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 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 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 •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总是与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 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 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内容、性质 及其需要。
史观并不否认少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但认为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是广大人民群众。唯心史观这两 个缺陷是相互联系的: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就必然认为少数英雄豪杰 是历史的创造者;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也就必然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决定作用。
社会存在
•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社会意识
1、概念: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2、分类:(1)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包括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是主体为个体 的社会意识包括:自我意识、环境意识、个体与环境关系意识等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环境意识、个体与 环境关系意识等内容是群体共同实践的产物群体意识包括:家庭意识、部族部落意识、集体意识、团体 意识、行业意识、阶层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社会整体意识等。 (2)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由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社会心理是低水 平、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 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倾向和信念、愿望、审美情趣等等。其主要构成是:阶级心理、民族心 理、行业心理、时代心理等。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人们自觉地从社会生活 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具有明确分工、相对稳定形式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主要表现为:哲学、 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和自然科学等。 (3)从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 是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具体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 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是指反映自然 现象和不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某些社会现象(主要是生产力)的社会意识形式,是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它不具有阶级性。 有的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如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哲学等许多社会科学;有的社会意识则 没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某些社会科学等
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通俗地说就是: • ①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
量。唯物史观并不否认思想动机的作用,但认为思想动机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根源,而且是物质根源。 • ②唯心史观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唯物
空白演示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历史观
• 定义:人民对社会历史根本观点、总的看法,(社会历史现象、社会问题)。 • 历史观研究的主要问题:(1)历史发展有无规律。 (2)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3)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4)历史是有谁创造的 (5)我们怎么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的伟大变革。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 •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
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 • 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至多是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
•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 人们在为生存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中,必然要发生两种关系,一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即社会 生产力;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生产 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重要的条件,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以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