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溶地区桥梁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岩溶地区桥梁基础设计
李 漪,
陆路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41)
擒要:文章通过具体工程实例,结合岩溶地质发育形态,总结岩溶发育地区桥梁基础地质勘探、桥梁基础形式选用、溶洞顶板厚 度计算及桩基设计施工等注意的问题,确保桥梁建设及运营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岩溶;地质勘探l桥梁基础;溶洞顶板厚度计算 中图分类号;TU4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8)03—0369—03
算,M=q12/12+0.7P1/4。3种方法中,P为桩尖对
溶洞顶板的集中作用力;q溶洞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 层均布荷载(kN/m);Z为岩溶洞跨跨径(m)。
应该注j蝴是桩底设置在第二层溶洞以下时,不
考虑覆盖土层均布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对于固端 梁,集中力弯矩可按0.7倍的简支梁计算。 (2)按剪切应力控制估算。溶洞顶板岩层完整、 岩体强度高但洞跨较小时(小于3倍桩径),抗剪切 力是溶洞顶板破坏的主要控制条件,最小设计持力层 板厚为
地下溶洞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目的[1]。针对本工程具 体情况结合设计周期考虑,决定边勘探边设计。结合 文献[2]的相关规定,先采用物探探明地下岩溶发育 情况,再在桥梁基础范围内逐桩钻探。事实证明:采 用此种钻探方法效果良好,既缩短了设计周期,又确 保了地质资料的准确。但由于桩基直径远大于钻孔
收稿日期:2008—02—01
H=(诅+P)/(rt)
(2)
m的钻孔桩。如分布的溶洞较小,且有填充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中,q为溶洞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层均布荷载 (kN/m2);P为桩尖对溶洞顶板的集中力(kN);f为 (下转第373页)
时,可在钻孔至空洞时,先行压浆加固填充,待其凝固 到一定强度后再依次往下钻孔压浆,直至按摩擦桩计
370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22卷第3期
万方数据
(3)与柱距L有关,当L越大,K值减小,即防 水板分担的压应力减少。当L增大到一定的趋势 时,防水板下的应力减少将趋于平缓。独立基础防水 板的荷载分配涉及的因素很多,但(3)式包含了主要 的因素,作为近似计算是可行的。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防水板及独立基础持力层 为坚硬黏土,在工程设计中,地下室底板一般按下列 组合作为底板反力进行地下室底板的抗弯、抗剪及裂 缝验算:①浮力加10%地面以上荷载。②30%所有 结构荷载(地面以上及地下室重量),取两者较大值。 对于柱下独基为确保结构安全,取所有结构荷载(不 包括地下室底板)进行设计和验算。利用(3)式做分 析如下:柱距L=9.0 ITI,防水板和独立基础的持力层 均为坚硬黏土,压力扩散角a=30。,口一1,独立基础的 高度为1.5 m,独立基础的尺寸为5
ITI×5
和设计相符,防水板下应设置起缓冲作用的软垫层。 本工程在防水板下设置了50 mm厚的聚苯板,由于 其施工方便快捷且价格低廉,因此获得比较满意的技 术经济效果[73。 独立基础做成倒锥型的,坡度为45。(如图1所 示),这样就减小了防水板根部的剪力,使得受力更加 合理。
5结束语
(1)在满足防水板承载力及抗冲切的条件下,如 果充分利用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的共同作用,适当减小 独立基础的尺寸和防水板的厚度,将会获得较好的经 济效益。 (2)防水板在分担上部荷载时,为了充分发挥防 水板的承载能力,适当增大柱距是合适的。 (3)由于地基土的离散性特别大,影响地基反力 分配比的因素很多,所以采用本文推导的理论公式计 算地基反力分配比时,应按本地区经验对该公式进行 适当修正;不能修正时,采用该公式只是用作近似 计算。
O
引
言
直径,个别桩位并不能完全揭示岩溶发育及分布规 律。因此,对于部分直径1.5 m以上的桩基,采用了 一桩多孔查明岩溶情况。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基岩面 露出后,在其四周布孔,准确查明基础范围内一定深 度的岩溶发育情况。同时,根据地质资料的反馈,变 更桩基设计E3]。
岩溶地区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溶洞发 育,如何确定桥梁基础型式、桩基础持力层标高、如何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如何确定安 全、合理、经济的基础设计及溶洞处理方案,是桥梁设 计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 1
(上接第370页) 灰岩取1/12容许抗压强度(MPa);z为溶洞平面周 长(m);A为溶洞平面投影面积(m2)。 5
整顶板,作为桩基终孔最小控制溶洞顶板厚度。后期 设计人员结合施工现场开挖情况及时对桩基长度进 行了跟踪调整,经过多方努力,上水桥互通内桥梁桩 基现已顺利地完成了施工。 [参考文献]
[1]常士骠,张苏民,项勃.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7. [2]JTJ061—99,公路勘察规范[S]. [3]杨文渊,徐霹.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1997. [4]丘斌.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设计[J].铁道建筑,2004(5):13—14.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z2卷第3期
岩溶发育地区桥梁地质勘探
岩溶地区的地质勘探,应以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及
(3)溶洞分布较广泛但又不联系在一起,彼此间 存在一定的间隙,则下部宜采用群桩基础,尽量减少 桩基穿过溶洞的长度,避免溶洞内过长的桩基增加施 工难度,如本互通C匝道桥22#"-298桥墩。 (4)岩溶特别发育且互相关联形成巨大溶洞,桥 梁下部或采用超长桩基穿过溶洞,或增大桥梁跨径跨 越溶洞,或采用高填路基方案。通过综合分析比较, 最后选择施工难度小,可操作性强,工程造价相对较 低的方案。
(1)
其中,[盯]为石灰岩1/10容许抗压强度(MPa);M为 单位宽度顶板上的弯矩荷载。 根据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分别按筒支梁、悬臂梁 和固端梁3种情况计算:①当溶洞顶板四周完整,桩 基基底(即溶洞顶板跨中)有裂缝时,按悬臂梁计算, M=q12/2+P1。②当溶洞顶板四周有裂缝,桩基基 底(即溶洞顶板跨中)完整时,按简支梁计算,M= g产/8+PZ/4。③当溶洞顶板均完整时,按固端梁计
3岩溶发育地区桥梁基础方案选择
根据地质钻探结果,本项目桥梁基础方案选择遵 循以下原则: (1)溶洞位于地表6 m以下且溶洞以上地质承 载力较好(地基承载力≥300 kPa),尽量采用明挖基 础以避开溶洞对桥梁下部的影响,如部分匝道桥桥 台处。 (2)溶洞距地面较深,溶洞以上地质情况不理 想,下部应采用桩基础。若桩基进入溶洞深度较小, 宜采用扩大桩基直径或是增加桩基根数的方法减少 桩长,尽量避免桩基伸入溶洞,如本互通内D匝道桥
373
结束语
通过应用上述勘探设计原则,上水桥互通内桥梁
桩端持力层厚度根据溶洞顶板溶蚀、裂隙情况和整体 性,分别采用摩擦桩和嵌岩桩两种情况分析计算。对 于溶蚀、裂隙严重的溶洞顶板,按摩擦桩计算,对于无 溶蚀、裂隙现象的持力层,溶洞顶板按嵌岩桩计算,考 虑安全系数后,决定采用厚度为4~5 m的微风化完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李漪(1980一),男,安徽芜湖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2z卷第3期
369
万方数据
4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础设计施工
4.1桩基设计施工要点 整个互通区域内共有桩基础900多根,根据桩位 处的地质情况,桩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位于溶槽或溶沟处的桩基础,当桩穿过溶 槽、溶沟内的填充土支立于溶槽底面或溶沟底面的岩 层上时,按支立于一般岩层上的柱桩进行桩的内力分 析。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根据溶槽或溶沟底面岩层 的稳定性(包括强度和缝隙等情况)确定。当溶洞顶 板很薄,而溶洞内的底面很深,且洞内填充土密实稳 定,具有足够强度时,桩底可穿过溶洞的顶板置于溶 洞内的填充土层内而不置于溶洞的底板上,桩基按摩 擦桩设计。此时,顶面岩溶层与桩之间应采取隔离措 施,不考虑桩身与该顶面岩溶层之间的摩阻作用。 (2)基桩穿进多层岩溶层支立于坚固的岩层上 时,不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起摩阻作用,仅将这种 摩阻作用视作安全储备[4]。因为岩溶层与桩侧之间‘ 的摩阻作用,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土与桩侧之间的摩 阻作用。如果多层岩溶层与桩侧之间粘结成一体,桩 身轴向荷载如何分配给单一岩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题,很可能在某一岩溶层与桩身粘结处,因受力集 中首先出现摩阻破坏而导致整个桩基础破坏。因此, 不仅不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的摩阻作用,而且在钻 孔灌筑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如采用麻布或油毛 毡作隔层),将多层岩溶层与桩壁之间分隔开,使基 桩承受的轴向荷载全部作用于桩底的坚固岩层上,并 按柱桩设计。 (3)设计应注意桩基负摩擦力的影响。一般地基 土石在扰动之后都会在自重的作用下固结下沉,特别 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基软弱层相对桩基固 结下沉而产生一个向下的摩擦力LIJ(即负摩擦力),从 而增加了桩基所承受的轴向荷载,甚至可能导致桩基 破坏。因此,施工时应考虑在中性点(负摩擦力和正摩 擦力分界点)以上用油毛毡或钢套管(管内抹油)作隔 离层,消除负摩擦力的影响。克服负摩擦力方法与解 决岩溶层桩基破坏方法相似,但原理不同。 (4)当地面以下有呈上下成串分布的溶洞时,充 分探明溶洞最下层分布的情况,采用直径不小于
4构造措施
对于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构造设计,为了避免防 水板承担过大的地基反力,以保证防水板的受力状况
杜,2002. [6]林图.地基基础设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7]李纯,朱浮声.构造板独立基础地基反力测试[J].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t220—222.
12#~21 8桥墩。
工程概况
安徽省铜陵(朱村)至池州(毛竹园)高速公路与
铜汤高速公路在铜陵县大通镇的上水桥交叉,设置上 水桥互通立交。该互通立交位于水桥湖中,主线及8 条匝道均为桥梁。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发 育有土洞,充填软塑粘性土,并夹少量碎石。下伏地 层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n)、和龙山组(T。h)的 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岩溶发育,溶洞层次较多;地 下水丰富。整个互通区有80%的桥梁墩位处于岩溶 发育地带。不良地质条件给勘探、设计、施工均造成 了巨大的障碍。 2
m,
会给设计及施工工作带来困难,也会造成建设资金的 浪费,因此可考虑将溶洞顶板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抗弯、抗剪验算结果,评价洞室顶板稳定性[1],正 确估算持力层厚度是岩溶地区多层溶洞桩基设计的
关键问题。
(1)按溶洞顶板弯矩控制估算。溶洞顶板岩层 比较完整、层理较厚、强度较高、洞跨较大时(大于3 倍桩径),弯矩是主要控制条件,可按梁板受力情况 计算,最小设计持力层板厚为 H=[6M/(■])]0‘5
m,带入
(3)式可得K一0.38,该推导按刚性板变形协调考 虑,实际柱下独立基础的刚度比500 mm厚的整板大 得多,应力集中更明显,又因为防水板下铺设了起褥 垫作用的聚苯板,分配系数K应进行折减乘以0.7 的系数,K=o.26L1。6J。 目前,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常规设计中并未考 虑防水板的承载作用,其厚度和配筋通常过大。若合 理考虑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的共同作用,即可充分挖掘 防水板的潜力,适当减小防水板和独立基础厚度与配 筋,使得设计更为合理,上述的分析给出了防水板的 参考分担系数。
1.5
算所需的桩长。若空洞比较大,或溶洞大小探明困 难,填充物较松散或没有,也必须采用先钻孔、抛石、 压浆填充空洞,再依次往下钻孔、压浆。此时应按柱 桩进行计算,除非能确保空洞填充、压浆密实,否则不 能计算桩周摩阻力。 4.2桩底持力层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 桥梁桩基采用柱桩时,原则上应尽量穿过上部岩 溶发育带及溶洞层,选择溶洞下部弱风化基岩作为桩 底持力层。本项目中部分桩位处于下覆过深的多层 溶洞区,桩基若全部穿过溶洞层,则长达60~70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Is]. [3]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S]. [4]腺延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4. [5]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第2版)F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李 漪,
陆路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41)
擒要:文章通过具体工程实例,结合岩溶地质发育形态,总结岩溶发育地区桥梁基础地质勘探、桥梁基础形式选用、溶洞顶板厚 度计算及桩基设计施工等注意的问题,确保桥梁建设及运营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岩溶;地质勘探l桥梁基础;溶洞顶板厚度计算 中图分类号;TU4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8)03—0369—03
算,M=q12/12+0.7P1/4。3种方法中,P为桩尖对
溶洞顶板的集中作用力;q溶洞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 层均布荷载(kN/m);Z为岩溶洞跨跨径(m)。
应该注j蝴是桩底设置在第二层溶洞以下时,不
考虑覆盖土层均布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对于固端 梁,集中力弯矩可按0.7倍的简支梁计算。 (2)按剪切应力控制估算。溶洞顶板岩层完整、 岩体强度高但洞跨较小时(小于3倍桩径),抗剪切 力是溶洞顶板破坏的主要控制条件,最小设计持力层 板厚为
地下溶洞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目的[1]。针对本工程具 体情况结合设计周期考虑,决定边勘探边设计。结合 文献[2]的相关规定,先采用物探探明地下岩溶发育 情况,再在桥梁基础范围内逐桩钻探。事实证明:采 用此种钻探方法效果良好,既缩短了设计周期,又确 保了地质资料的准确。但由于桩基直径远大于钻孔
收稿日期:2008—02—01
H=(诅+P)/(rt)
(2)
m的钻孔桩。如分布的溶洞较小,且有填充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中,q为溶洞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层均布荷载 (kN/m2);P为桩尖对溶洞顶板的集中力(kN);f为 (下转第373页)
时,可在钻孔至空洞时,先行压浆加固填充,待其凝固 到一定强度后再依次往下钻孔压浆,直至按摩擦桩计
370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22卷第3期
万方数据
(3)与柱距L有关,当L越大,K值减小,即防 水板分担的压应力减少。当L增大到一定的趋势 时,防水板下的应力减少将趋于平缓。独立基础防水 板的荷载分配涉及的因素很多,但(3)式包含了主要 的因素,作为近似计算是可行的。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防水板及独立基础持力层 为坚硬黏土,在工程设计中,地下室底板一般按下列 组合作为底板反力进行地下室底板的抗弯、抗剪及裂 缝验算:①浮力加10%地面以上荷载。②30%所有 结构荷载(地面以上及地下室重量),取两者较大值。 对于柱下独基为确保结构安全,取所有结构荷载(不 包括地下室底板)进行设计和验算。利用(3)式做分 析如下:柱距L=9.0 ITI,防水板和独立基础的持力层 均为坚硬黏土,压力扩散角a=30。,口一1,独立基础的 高度为1.5 m,独立基础的尺寸为5
ITI×5
和设计相符,防水板下应设置起缓冲作用的软垫层。 本工程在防水板下设置了50 mm厚的聚苯板,由于 其施工方便快捷且价格低廉,因此获得比较满意的技 术经济效果[73。 独立基础做成倒锥型的,坡度为45。(如图1所 示),这样就减小了防水板根部的剪力,使得受力更加 合理。
5结束语
(1)在满足防水板承载力及抗冲切的条件下,如 果充分利用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的共同作用,适当减小 独立基础的尺寸和防水板的厚度,将会获得较好的经 济效益。 (2)防水板在分担上部荷载时,为了充分发挥防 水板的承载能力,适当增大柱距是合适的。 (3)由于地基土的离散性特别大,影响地基反力 分配比的因素很多,所以采用本文推导的理论公式计 算地基反力分配比时,应按本地区经验对该公式进行 适当修正;不能修正时,采用该公式只是用作近似 计算。
O
引
言
直径,个别桩位并不能完全揭示岩溶发育及分布规 律。因此,对于部分直径1.5 m以上的桩基,采用了 一桩多孔查明岩溶情况。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基岩面 露出后,在其四周布孔,准确查明基础范围内一定深 度的岩溶发育情况。同时,根据地质资料的反馈,变 更桩基设计E3]。
岩溶地区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溶洞发 育,如何确定桥梁基础型式、桩基础持力层标高、如何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如何确定安 全、合理、经济的基础设计及溶洞处理方案,是桥梁设 计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 1
(上接第370页) 灰岩取1/12容许抗压强度(MPa);z为溶洞平面周 长(m);A为溶洞平面投影面积(m2)。 5
整顶板,作为桩基终孔最小控制溶洞顶板厚度。后期 设计人员结合施工现场开挖情况及时对桩基长度进 行了跟踪调整,经过多方努力,上水桥互通内桥梁桩 基现已顺利地完成了施工。 [参考文献]
[1]常士骠,张苏民,项勃.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7. [2]JTJ061—99,公路勘察规范[S]. [3]杨文渊,徐霹.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1997. [4]丘斌.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设计[J].铁道建筑,2004(5):13—14.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z2卷第3期
岩溶发育地区桥梁地质勘探
岩溶地区的地质勘探,应以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及
(3)溶洞分布较广泛但又不联系在一起,彼此间 存在一定的间隙,则下部宜采用群桩基础,尽量减少 桩基穿过溶洞的长度,避免溶洞内过长的桩基增加施 工难度,如本互通C匝道桥22#"-298桥墩。 (4)岩溶特别发育且互相关联形成巨大溶洞,桥 梁下部或采用超长桩基穿过溶洞,或增大桥梁跨径跨 越溶洞,或采用高填路基方案。通过综合分析比较, 最后选择施工难度小,可操作性强,工程造价相对较 低的方案。
(1)
其中,[盯]为石灰岩1/10容许抗压强度(MPa);M为 单位宽度顶板上的弯矩荷载。 根据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分别按筒支梁、悬臂梁 和固端梁3种情况计算:①当溶洞顶板四周完整,桩 基基底(即溶洞顶板跨中)有裂缝时,按悬臂梁计算, M=q12/2+P1。②当溶洞顶板四周有裂缝,桩基基 底(即溶洞顶板跨中)完整时,按简支梁计算,M= g产/8+PZ/4。③当溶洞顶板均完整时,按固端梁计
3岩溶发育地区桥梁基础方案选择
根据地质钻探结果,本项目桥梁基础方案选择遵 循以下原则: (1)溶洞位于地表6 m以下且溶洞以上地质承 载力较好(地基承载力≥300 kPa),尽量采用明挖基 础以避开溶洞对桥梁下部的影响,如部分匝道桥桥 台处。 (2)溶洞距地面较深,溶洞以上地质情况不理 想,下部应采用桩基础。若桩基进入溶洞深度较小, 宜采用扩大桩基直径或是增加桩基根数的方法减少 桩长,尽量避免桩基伸入溶洞,如本互通内D匝道桥
373
结束语
通过应用上述勘探设计原则,上水桥互通内桥梁
桩端持力层厚度根据溶洞顶板溶蚀、裂隙情况和整体 性,分别采用摩擦桩和嵌岩桩两种情况分析计算。对 于溶蚀、裂隙严重的溶洞顶板,按摩擦桩计算,对于无 溶蚀、裂隙现象的持力层,溶洞顶板按嵌岩桩计算,考 虑安全系数后,决定采用厚度为4~5 m的微风化完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李漪(1980一),男,安徽芜湖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2z卷第3期
369
万方数据
4岩溶发育地区的桩基础设计施工
4.1桩基设计施工要点 整个互通区域内共有桩基础900多根,根据桩位 处的地质情况,桩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位于溶槽或溶沟处的桩基础,当桩穿过溶 槽、溶沟内的填充土支立于溶槽底面或溶沟底面的岩 层上时,按支立于一般岩层上的柱桩进行桩的内力分 析。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根据溶槽或溶沟底面岩层 的稳定性(包括强度和缝隙等情况)确定。当溶洞顶 板很薄,而溶洞内的底面很深,且洞内填充土密实稳 定,具有足够强度时,桩底可穿过溶洞的顶板置于溶 洞内的填充土层内而不置于溶洞的底板上,桩基按摩 擦桩设计。此时,顶面岩溶层与桩之间应采取隔离措 施,不考虑桩身与该顶面岩溶层之间的摩阻作用。 (2)基桩穿进多层岩溶层支立于坚固的岩层上 时,不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起摩阻作用,仅将这种 摩阻作用视作安全储备[4]。因为岩溶层与桩侧之间‘ 的摩阻作用,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土与桩侧之间的摩 阻作用。如果多层岩溶层与桩侧之间粘结成一体,桩 身轴向荷载如何分配给单一岩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题,很可能在某一岩溶层与桩身粘结处,因受力集 中首先出现摩阻破坏而导致整个桩基础破坏。因此, 不仅不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的摩阻作用,而且在钻 孔灌筑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如采用麻布或油毛 毡作隔层),将多层岩溶层与桩壁之间分隔开,使基 桩承受的轴向荷载全部作用于桩底的坚固岩层上,并 按柱桩设计。 (3)设计应注意桩基负摩擦力的影响。一般地基 土石在扰动之后都会在自重的作用下固结下沉,特别 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基软弱层相对桩基固 结下沉而产生一个向下的摩擦力LIJ(即负摩擦力),从 而增加了桩基所承受的轴向荷载,甚至可能导致桩基 破坏。因此,施工时应考虑在中性点(负摩擦力和正摩 擦力分界点)以上用油毛毡或钢套管(管内抹油)作隔 离层,消除负摩擦力的影响。克服负摩擦力方法与解 决岩溶层桩基破坏方法相似,但原理不同。 (4)当地面以下有呈上下成串分布的溶洞时,充 分探明溶洞最下层分布的情况,采用直径不小于
4构造措施
对于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构造设计,为了避免防 水板承担过大的地基反力,以保证防水板的受力状况
杜,2002. [6]林图.地基基础设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7]李纯,朱浮声.构造板独立基础地基反力测试[J].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t220—222.
12#~21 8桥墩。
工程概况
安徽省铜陵(朱村)至池州(毛竹园)高速公路与
铜汤高速公路在铜陵县大通镇的上水桥交叉,设置上 水桥互通立交。该互通立交位于水桥湖中,主线及8 条匝道均为桥梁。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发 育有土洞,充填软塑粘性土,并夹少量碎石。下伏地 层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n)、和龙山组(T。h)的 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岩溶发育,溶洞层次较多;地 下水丰富。整个互通区有80%的桥梁墩位处于岩溶 发育地带。不良地质条件给勘探、设计、施工均造成 了巨大的障碍。 2
m,
会给设计及施工工作带来困难,也会造成建设资金的 浪费,因此可考虑将溶洞顶板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抗弯、抗剪验算结果,评价洞室顶板稳定性[1],正 确估算持力层厚度是岩溶地区多层溶洞桩基设计的
关键问题。
(1)按溶洞顶板弯矩控制估算。溶洞顶板岩层 比较完整、层理较厚、强度较高、洞跨较大时(大于3 倍桩径),弯矩是主要控制条件,可按梁板受力情况 计算,最小设计持力层板厚为 H=[6M/(■])]0‘5
m,带入
(3)式可得K一0.38,该推导按刚性板变形协调考 虑,实际柱下独立基础的刚度比500 mm厚的整板大 得多,应力集中更明显,又因为防水板下铺设了起褥 垫作用的聚苯板,分配系数K应进行折减乘以0.7 的系数,K=o.26L1。6J。 目前,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常规设计中并未考 虑防水板的承载作用,其厚度和配筋通常过大。若合 理考虑独立基础与防水板的共同作用,即可充分挖掘 防水板的潜力,适当减小防水板和独立基础厚度与配 筋,使得设计更为合理,上述的分析给出了防水板的 参考分担系数。
1.5
算所需的桩长。若空洞比较大,或溶洞大小探明困 难,填充物较松散或没有,也必须采用先钻孔、抛石、 压浆填充空洞,再依次往下钻孔、压浆。此时应按柱 桩进行计算,除非能确保空洞填充、压浆密实,否则不 能计算桩周摩阻力。 4.2桩底持力层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 桥梁桩基采用柱桩时,原则上应尽量穿过上部岩 溶发育带及溶洞层,选择溶洞下部弱风化基岩作为桩 底持力层。本项目中部分桩位处于下覆过深的多层 溶洞区,桩基若全部穿过溶洞层,则长达60~70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Is]. [3]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S]. [4]腺延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4. [5]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第2版)F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