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率波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概率波教案
教学目标:
⑴了解经典粒子和波的模型;
⑵了解概率波;
⑶通过分析实验,体会微观粒了波粒二象性的建立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概率波》是安排在第三节《粒子的波动性》后,核心是光子、电子干涉条纹对玻恩的概率波理论的验证。本节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特征概述,指出经典粒子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是确定的;经典的皮的频率、波长是确定的。在经典物理学中,物质的粒子性和波动性是互不相容的,第二部分为概率波理论及其特征,提出光子、电子的波动是与经典波完全不同的概率波。
对于本节的学习,学生是感到非常困难的。第一、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作为基础。有的只有宏观粒子的认识,也只对宏观的粒子运动作了研究,在学生的理论体系中只有匀速直线、匀变速直线、平抛、圆周运动等运动模型,而对概率波一点没有;第二、现在的教材体系对波动的知识要求较少。因此,对本节的学生相应的知识储备较少,或者基本没有;第三、从本节的教学目标上看,也基本上是属于了解的层次,教师在教学中不会重视,学生也不会重视,最多就是简单的记住也就不错了。但是,从教材本身及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概率波,了解粒子的波动性,从而让学生的知识更加全面。尽管高考也许不考,但它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它。
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⑴阅读法。由学生自习总计教材,找出其中的知识内容及知识点。⑵对比法。经典粒子与光子、电子的对比,光波与水波的对比。⑶类比分析法。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来类比分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接上一节《粒子的波动性》,以提问方式引入新课。
问:你们相信你自己有波动性吗?你看到见吗?[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接下来,引入《水知道答案》中的相关图片,展示与波相关的结果。
进一步的引入:你相信两情相悦吗?提出与波相关的事件,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入新课。
[课标导向]:展示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1、经典粒子和经典波
[自主学习]: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40的第一部分。
[小组讨论]:经典粒子的基本特征?经典的波的基本特征?
[展示评价]:随机抽小组学习的同学上台展示。并对表现好的同学加以鼓励。
[引导分析]。生活中经典粒子和经典的波。
分析:教师丰都的轨迹;还有:水波在水面的传播及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
以老师的轨迹来展示经典粒子的位置、速度及时空轨道的确定性,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典粒子的确定性。用水波来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波在空间的弥散开业。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
[组内互助]:
1、你们觉到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粒子和经典的波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经典的粒子可能是波吗?
3、有波集两者于一身的呢?[引入下一个问题]
[材料提供]:电子的衍射图片及波的双缝图片
两张图片的提供让学生明白:1、电子和光子是粒子;2、告诉学生干涉、衍射是波的基本特性。能够发生干涉、衍射,说明具有波动性(弥补学生波的知识不足)。3、告诉学生电子、光子产生了波动现象,说明电子、光子具有波动性,
提问:那这个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经典的波吗?[引入下一问题]
2、概率波
[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教材P40第二部分。
思考:两种理论两种解释?
一个疑问?
一个假设?
[组间展示]:对以上三个问题抽三个小组回答。其它小组进行评价。
[实验展示]:电子的干涉图片
分析:这三个图片告诉我们:1、单个电子或少数电子的轨迹是不确的;2、较亮的地方是电子到的数目较多的地方;3、大量的电子表示出波动性:在亮纹地方出现电子的数目较多,单个电子或少数电子出现在这些地方的概率要大些,暗的地方出现的电子数目较少,即电子出现的概率较小。
[概念理解]:概率波。
1、概率波与经典的波的对比?由学生进行。
2、你所知道的哪些波是概率波?
[类比学习]:生活中的概率波。以农民工出的地域来说明。让学生体会概率波的内含。展示中国版图、农民工图。
[组内讨论]:1、这些人要到哪儿去?
2、这些人可能要到哪儿去?
3、这些人最后去了哪儿?
(用概率波的特征去理解中国最伟大的农民工的去向)
[组间抢答]: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概率波来解释并加以说明。
三、效果预测
在本堂课中,采用小组讨论、展示评价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交流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能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由于本堂课内容十分抽象,课中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对比的学习方法,目的就是想用学生熟悉事、物来类比、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不求学生学到本节的物理知识内容,但求学生有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去分析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物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