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摘要】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实现语文课堂的精彩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
本研究基于“生成”的方法,来尝试让语文课堂精彩化,并论述了实现的具体方式,包括协助学生完成发散性思维完善生成;提出的问题要提高思维含量把握生成;巧设精妙问题引导生成;化解意外促进生成和课堂留白多元生成。
【关键词】语文课;生成;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萨特说:“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
学生课堂生成问题,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惘。
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
如何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尝试。
一、协助学生完成发散性思维完善生成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去思考、去探究。
笔者在执教《范进中举》一课时,为了突出文章主题: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范进看了报帖之后,只道:‘噫!好了,我中了!’然后喜极而疯……你相信喜极而疯这个情节吗?”笔者预设学生可能答:“相信”,谁知一
个同学却说:“我不信,不就是考个官职吗!也不至于就疯了吧!太不可思议了!”面对课堂上这种思维的发散,笔者急中生智,何不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然后笔者用反推法做结。
接着笔者让学生开始讨论:范进疯了可不可信?可信,为什么?不可信,又为什么?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终于有一位学生说出关键答案:“可信,范进疯了,在现在的社会不可信,但在当时的社会,由于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屡试不中,他永远生活社会的最底层;考中了,他就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对于范进来说,考中举人真可谓一步登天,他怎么不喜极而疯!”笔者为这个同学的精辟见解而拍手叫绝。
少一些固定预设,多一些课堂生成,语文教学将会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二、提出的问题要提高思维含量把握生成
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变化,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在执教《孔乙己》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妙笔还是败笔?妙,妙在哪里?败,又败在哪里?”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一部分同学就认为这就是败笔,“大约”“的确”确实是一对矛盾的词啊?经过同学激烈讨论,答案逐渐清晰起
来。
学生看到了孔乙己的病态人格:穷困落魄却自命清高,受人欺凌却死要面子,身材高大却不事劳作,没有生存能力。
这样的人在断腿之后,无论是自身还是社会,给他的选择也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说,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样批判的矛头自然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
然后抓住“大约”两个字,在文中寻找孔乙己“大约”死了的证据。
通过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只是人们眼中的笑料,没有人会去关心、验证他的死活。
问题虽小,却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立足点,带动了对课文的全面阅读,很好地完成了“预设的生成”。
三、巧设精妙问题引导生成
首先,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其次,教学视角也是课堂提问时机选择的重要依据。
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
一般是:当教学开始导入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
四、化解意外促进生成
每堂课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都会紧紧围绕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时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
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
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的问题,针对意外有效提问,这样能有效地化解意外,促进生成。
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及时的调整,机智的应变,帮助学生“拨开云雾”,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五、课堂留白多元生成
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重要的一点是在预设时要给课堂留白。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堂上有疑问才有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有疑问才有不断的进步。
教师在预设时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笔者在执教《项链》时,第二课时笔者把最后的20分钟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路瓦栽夫人”新形象新意义,最后5分钟发表见解。
六、结语
总而言之,老师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同学们去拯救一个被毒害的灵魂,更重要的是放飞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真正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并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敏锐地洞察他们各种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把生成资源中有价值的问题巧妙嫁接到预
设主干上,才可能从一节课的精致走向每节课的精彩,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变得灵动飞扬、精彩无限!
(责任编辑: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