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8-11章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一、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任务、总方针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中“文化教育政策”规定。
2. 新中国教育性质: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3.新中国教育主要任务:提高人民文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
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总方针: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应着重为工农服务。
二、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和发展重点
1. 1951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
2. 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学前教育发展方针)
1)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城乡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整顿中提高,在巩固基础上适当发展。
2)积极培养幼儿师资;
3)在三、五年内要着重短期培训和在职学习,
3. 发展重点:
1)应该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
2)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子教养问题;
3)鼓励私人办幼儿园并加强领导,作到公私兼顾。
三、幼儿园双重任务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展。
(2)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长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并规定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
四、幼儿园的4项主要目标
(1)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主义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2)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观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以发展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4)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幼儿园的6个教育活动项目
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活动等)
语言(包括谈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
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
音乐(包括歌唱、表情歌唱、听音乐、乐器表演)
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量)
六、名词解释:《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
1. 1951年,教育部制定,吸取老区学前教育经验,借鉴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
2. 幼儿园双重任务: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其身心健全发育;减轻母亲负担。
3. 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基本卫生习惯、语言和智力、爱国思想等4项
4. 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计算、图画手工、音乐、语言和认识环境。
5. 对象:3-7岁幼儿。幼儿园教师称为“教养员”。
6. 意义或看法:明确了幼儿园双重任务、教养并重方针,幼儿园教育目的性、计划性及各学科教学的
思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全面改革旧教育,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七、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
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八、学前教育干部和师资培训的初步经验
1)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新教师和在职保教人员的双重任务。
2)将高校有关专业合并,调整为学前教育专业或幼儿教育系,形成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培养基地。
3)借鉴苏联专家经验;通过苏联专家教学科研,为新中国培养了首批学前教育骨干力量。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发展的方针、重点及管理体制
1.发展方针:“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步推广”。
2.发展重点:首先在工厂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和郊区农村。
3.管理体制: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规定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第9章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曲折与整顿
一、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方针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学前教育事业大起大落的社会背景
幼儿园发展迅猛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共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地总路线。继而又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标准、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地“左”倾错误泛滥。在学前教育方面,大跃进主要表现在事业的大发展和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园方针,过早地实现学前教育地社会化和全托化。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损失,致使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也纷纷解散,这种大起大落的教训是深刻的。
第二节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批判
一、学前教育学术批判的教训与反思
1,此期学前教育领域学术批判有两次:
一次是对《幼儿园工作指南(初稿)》的批判,一次是对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等人的批判。
2,这两次批判都是在左倾错误路线下发生的,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
3,这两次错误的学术批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两次批判混淆了政治和学术的界限,挫伤和打击了一批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文科教学和教材建设
4,使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极度混乱,也导致幼儿教育中政治化、成人化的现象长期流行。
第10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十年动乱对学前教育破坏的教训
(1)科学、合理的种种体育设施和措施都被当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予以批判;
(2)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都被作为'智育第一'受到批判;
(3)德育的全部内容被代之以空头政治,日常的行为规范被代之以'极左'的政治口号。
(4)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音乐、美术、文学都只能作为政治教育的工具,而不能作为美育的手段。
第11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
一、管理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学前教育逐步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
二、《幼儿园教育纲要》
1,1981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2,包括三部分: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任务、幼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教育手段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