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召唤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墟的召唤》导学案
制作人:刘南南时间:2016年9月26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
能力目标:理清思路,提高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
学习重点:
理清思路,提高概括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自主学习:
(一)知识行囊
1、走进作者
宗璞:原名冯宗璞,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生于北京。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先后在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第一部《南渡记》、第二部《东藏记》,《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79年12月,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用这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散文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
3.解题(内容提示)
本文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含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远瀛观()甲胄()充塞()碣石()
嗫嚅()迤逦()窸窣()雕镂()
停滞()怅然()热忱()绮辉()
(三)展示朗读:
每小组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可一段也可以一篇。其他小组检查评比。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3、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3段)
第二部分:(4~10段)
第三部分:(11~19段)
第四部分:(20~21段)
四、课堂检测: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轮廓(kuò) 海藻(zhǎo) 废墟(xū) B.雕镂(lòu) 干皱(zòu)) 绮辉(qǐ)
C.窸窣(sū) 嗫嚅(rú) 停泊(bó) D.召唤(zhāo) 迤逦(lǐ) 远瀛观(guàn)
2、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
A.凄冷广阔呼啸冷清 C.凄冷广阔呼啸清冷
B.清冷广阔呼啸凄清 D.清冷开阔呼啸凄清
3、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 )
A.呈现干皱寂寞奇耻大辱 C.楚词艳丽苍烟瞬息万变
B.遗迹凝固石碑鲜嫩润择 D.藤萝花瓣桔梗满怀热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能力目标: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预习检测:
1、宗璞,代女作家。原名___,作品有小说____、_____等。
2、《废墟的召唤》题目运用了修辞手法。
三、合作探究:
提示:融情于景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
作者凭吊是在冬日午后,文章多次提及冬日的夕阳。请找出相关的段落及句子。
明确:
第段:
景物:
作用:
第段:
景物:
作用:
第段:
景物:
作用:
第段:
景物:
作用:
四、课堂小结:
融情于景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
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而蕴含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前一部分的景物描写,作者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将内心渴望改革的激情蕴含在其中,这种感情甚至贯穿全篇。
后半部分的景物描写,情调和色彩有了明显变化。如作者描绘西山落日的景象:远景近景互相配合,色彩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色调凝重,意旨深远的油画。画面中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如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绝不仅仅是逼真形象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迫切心情,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可谓是有景有情,有物有我。这种寓意深远的景物描写把自然属性的美引向了一种更深更高的境界。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2、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3、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领悟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品味赏析重点语句。
1、“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几处比喻?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