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业布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余家头工业区以纺织为主 口 武 青山工业区 唐家墩工业区 武东工业区(船用机械) 中北路工业区(重型机床) 七里庙工业区 汉 区 昌 关山工业区以电机为主 鹦鹉洲工业区 阳 区 洪石牌岭工业区(锅炉) 区 葛店工业区(基本化工) 山 区
易家墩工业区
4
二、高度集聚城区
(一)城区仅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2% 却分别集聚着全市 乡以上工业企业的64.1%, 大中型企业的96.2%, 工业产值的91.3%, 职工人数的85.1%, 其集中程度超过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 为全国大城市中所罕见。
武汉市的工业布局
基本特征 主要问题 基本思路 基本内容
2
一、工业区呈环带布局
从“ 一五”期间开始, 展开了大规模的工业布局, 至1965 年基本形成了13 个工业区, 它们 围绕着旧城区布局, 略呈工业环带, 并构成新城区的框架。13个工业区特色各异, 规模悬殊。
3
唐家墩工业区以轻工机械 为主, 易家墩工业区以化工、医 药为主, 七里庙工业区以机械为主, 鹦鹉洲工业区以港口机械 为主。
(二)
土地面积 旧城区 新城区 郊县区 工业企业 工业产值 职工人数
0.3% 21.7% 88%
23.5% 36.1% 35.9%
19.3% 70% 8.7%
19.5% 63% 14.9%
5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土地面积 工业企业 工业产值 职工人数
8
二、工业区布局不合理
• •
Hale Waihona Puke 1.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城市工业郊区化却止步不前, 深受工业 环带的禁锢, 没有适时地将工业扩散到郊县。 2.工业区的组织方式上也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名不副实、性质 相驳、区内不配套、工业区规模膨胀性质巨变。
白沙洲建材工业区的建材工业仅占该区工业产值的3.2%, 而交通运输设备却占34.6% , 为其主导行业。 堤角食品工业区, 地处城区上风下水方向, 布置以肉联为 主体的污水工业, 无可非议, 后来武汉冶炼厂、长江化工 厂、油毡厂等企业挤入, 食品工业退居第二位, 造成环境 恶化。
16
1堤角工业区污染严重(控制污染)
改造其他工业 区 2余家头纺织工业区, 要增补印染与其形成配 套, 提高产品档次
3积玉桥、新河街,及汉阳区的晴川街这三个 纺织工业街坊,应该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发挥 纺织、印染与织后加工配套能力较强、基础 较好等速改造, 提高加工深度, 增强市场竞争 能力, 扩大出口争取创汇。������
10
二、根据市域优势条件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市域优势条件, 形成合理的工业地域空间结构
区位适中 得水独优 基础雄厚 智力密集
11
三、重视城区和郊县合理分工, 协调发展
改变城区工业过密郊县工业过散的现状, 缩小城乡工业的悬殊差距。使 城区工业和郊县工业各展其长, 各具特色, 相互联结, 有机结合。
极点开发、轴线延伸和扇面扩散,逐步形成武汉市工业地域 结构的基本框架。
发展东西湖高 新开发区
14
扩建青山工业 区、葛店工业 区形成钢铁化 工工业带
15
疏导城区工业 (主要是旧城 区)
保留那些无污染、不扰民、能耗少、物耗 少、运量少、占地少、竞争力强、效益好 的企业, 或者通过改造能达到上述要求的 企业 搬迁企业有两个去向, 凡与有发展余地的 工业区紧密关联的企业, 要迁入相应的工 业区。其他企业要积极外迁到有关郊县开 发区和城镇。
以郊县为1, 新城区、旧城区和郊县三个地区的企业密度比为167:33:1, 产值密度比为������ 575:263:1 ,职工密度比为314:129:1。 城区工业过密, 工业用地过大, 这不仅加剧了城区社会、经济和环境诸方面 的矛盾, 也制约了工业自身的发展。同时, 郊县国土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利 用, 郊县工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减缓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利于全市工 业发展。
6
旧城区 新城区 郊县区
一、城区工业过密,郊区工业过散
郊县地域广阔, 土地面积占全市89.2%,但工业布局相当分散, 平均每 个镇(乡)仅14 个工业企业,郊县工业薄弱。 ������ ������ ������
7
旧城区工业布局最密, 企业密度达36.8/km2个, 其中新安、水塔、民族三街都超出 100/ km2个。产值密度超亿元/km2, 晴川街高达4.5亿元/km2。职工密度 8000/km2人, 新安街近20000/km2人。 郊县工业过于分散, 其中以蔡甸镇工业密度最高, 企业密度、产值密度和职工密度都 分别为16个/km2、347万元/km2和2643人/km2,与新、旧城区相差甚远。
余家头纺织工业区内拥有大型棉纺企业和中型毛 纺企业, 缺乏相应的印染骨干企业。
9
一、根据工业部门结构调整布局 武汉市工业结构调整方向是由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知识、技术 密集型转化。 优先发展“ 瓶颈”工业— 电力工业, 加强优势显著的资金密集型工业—钢铁工业, 开发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 以轿车制造为主, 包括汽车附配件、特种 车、改装车、轻型汽车制造的汽车工业。 拓展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 以微电子、光纤通讯、生物工程为重点 的高新技术工业,从根本上改变钢铁工业“ 一枝花独秀”的结构, 形成 钢铁、轿车以及高新技术工业等“ 三龙腾飞” 的新格局
城区应开发高新技术工业, 加强钢铁、化工等基础工业, 加工工业向高 附加值, 深加工方向发展。并且作为向郊县扩散工业技术、信息、产品 和企业的大本营。
郊县要开拓轿车、电力等工业, 加强农副产品和地产资源加工以及农用 工业, 作为城区工业协作配套的主要基地
12
四、布局应采取适度倾斜, 点轴开发的战略
17
1.建设阳逻经济开发区, 强化武汉长江下 段工业带 阳逻
开发郊县工业 地域
2.开发汉水轻纺工业带 3.开发以沌口为骨干的汽车工业带 沌口
18
谢谢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