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学复习资料川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保护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第一章)

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症状和病症的总称。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具非侵染性病症:在林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具侵染性

变色:林木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破坏而使叶片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常见的变色有花叶和黄化坏死: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常见的有斑点、腐烂、溃疡生物性病原:又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物菌原体、线虫、螨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真菌: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其营养体为单细胞或丝状体;以各种类型的无性、有性孢子或菌丝体繁殖;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异奍生物。

菌丝体:真菌的生长和发育先是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阶段,然后进入繁殖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体称为营养体,典型的营养体为纤细和多枝丝状体,常交织成团,称菌丝体。根状菌索:一些高等真菌的菌丝体相互缠绕形成的绳索状物,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系相似,称为根状菌索。

菌丝体的变态:真菌的菌丝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特殊的结构,如菌核、子座和菌索等。侵染循环: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寄主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真菌的无性繁殖:指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这种孢子称为无性孢子,是寄主植物长期间的主要侵染来源,常见的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而进行的,要经历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由此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能力转主寄生:有些锈菌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对寄生植物的科、属和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生理小种:病原物种内或专化型内对寄植物的品种具有不同致病类的类型。

病害的侵染过程:从病原物接触侵入寄主开始,到寄主表现肉眼可见的症状的过程。又叫病程。包括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从越冬场所或病部转移到新的侵染部位的过程除自身近距离扩散传播外,远距离传播方式有风力或气流、雨水、昆虫和其它动物、人为传播。

再次侵染:林木遭受初次侵染后,病部产生新的病原物,再次侵染寄主,如此反复发生的多次侵染称为再次侵染。

病害流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造成灾害性影响,给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现象。

卵胎生:实为孤雌生殖的一种,未受精卵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为幼体后才从母体产出,如蚜虫。

专题调查:又称为详查,是对某一树种的病害或某一种病原引起的病害进行深入调查,

以准确统计林木的受害程度及其造成的损失。病情指数:是较客观地反映病害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即病情指数=(求和(各级病株数* 该级

代表值)/ 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100 昆虫体壁:是昆虫的骨骼,它包裹在身体的外面,故称为外骨骼。几丁质是昆虫体壁的重要化学成分,体壁表面有护蜡层和蜡层,水溶性物质不能通

过此层,体壁具有保持体形、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流失及外界毒物侵入等功能。

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都通过雌雄酱,精子和卵子结合,产下受精卵发育成为独立的个体,其生殖过程需要两性参与,这种生殖方式属于两性生殖,或称为两性卵生。

孤雌生殖:卵不经受精卵即可发育成为新个体,属于单性生殖。有的昆虫孤雌生殖在幼虫期发生,也称为幼体生殖。

多胚生殖:即 1 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可分裂成 2 个以上胚胎,最多可达3000 多个新个体。变态: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其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均发生剧烈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过卵、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形态与成虫十分相似,又称若虫。有渐变态,即若虫与成虫在形态、习性上十分相似,只是若虫无翅或短翅,如蝗虫;有半变态如蜻蜓。

昆虫的世代:昆虫从卵发育开始到形成性成熟的成虫产下后代的历期称为一个世代。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的经过为年生活史。

耐火树种:树木遭火烧后仍有再生能力,主要指萌芽能力。一般针叶树种没有萌芽能力,阔叶树种都有萌芽能力。

休眠:是昆虫对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暂时适应,这种不良条件一旦消失,它就立即恢复生长发育昆虫活动的时辰节律:也称生物钟,昆虫活动在昼夜24 小时内表现出明显周期性。

趋性:昆虫对外界刺激表现出趋或避的行为,表现为趋近的为正趋性,逃避的为负趋性。

环境:是指一定时间内影响生物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的全部因素的总和。环境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包括气候因子(温度、湿度、光照及周期性、风等)、土壤因子和地理因子;生物因子包括食物、天敌、其它动植物、徽生物

害虫综合管理:简称IPM,是运用综合技术防治可能危害作用的各种潜在害虫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最大限度地依靠大自然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辅以对防治有利和各种技术(如耕作防治害虫、不育技术、诱虫技术等)的综合。

林木检疫:为了防止人为地传播危险性植物病害,保护本国林业生产和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安全,由政府颁发法令、法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在国内、国际间流通的植物及其产品,采取一系列预防危险性病害传播和定植的措施。病害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国内检疫两种。竞争作用(指益菌和病原物在养分及空间上的竞争

交互保护:在自然界中,许多病原物有强毒菌株和弱毒菌株存在。在先接种弱毒菌株后,寄主可抵抗强毒菌株的侵染,从而减轻危害,这种现象称为交叉保护。

阻火树种:多为常绿阔叶树种,枝叶含水率高,含油脂量少,不含挥发油,SiO2 和粗灰分

物质较多。

抗火树种:具有耐火性和阻火性的树种称为抗火树种。

简答(第一章) 1、林木病害的类型和特点:按病源分类分为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

素病原引起。包括不适于林木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或营养物质等因素。特点:非侵染性病害通常成片发生,比较均匀一致,不能传染蔓延,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2、侵

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包真菌、细菌、病毒、植物菌原体、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锈藻等。特点: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能够传染蔓延,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病害三角)

1、寄主: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

2、病原(病原物或病原菌):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病原。其中,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3、诱因: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3、病状类型:变色、坏死(常见的有斑点、腐烂、溃疡)、萎蔫或枯萎、畸形(常见的有癌肿、丛枝、变形、疮痂)、流脂或流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