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

作者:陈俣秀谢羽罗茂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0期

摘要:课程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环节之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课程建设的三项主体内容。结合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课程特点,从加强教学内容深度激发钻研与创新精神、多样化教学方式推进实践和综合能力培养、丰富考核形式突出能力综合测评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的关注点。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5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应用型人才,既要有宽广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要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1]。然而,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2]。因此,课程建设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和核心环节。以中国民航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为例,文章首先从加强学术深度角度探讨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然后从教学方式多样化和考核方式注重能力综合测量的角度介绍了课程建设的相应措施。

一、教学内容加深度,激发钻研与创新精神

学以致“用”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注重学术深度的挖掘。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3]。

1.从发展的历史挖掘课程内容深度。《民航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课程组从预算管理发展的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加深学生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内涵、特征、功能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预算管理的方法、手段会随着市场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

2.从与基本理论关系挖掘课程内容深度。《民航预算管理》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对预算管理与管理基本职能的辨析,并从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控制理论、激励理论等出发对预算管理进行解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还强化了学生对前期课程所学基本理论和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推进实践与综合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研究的是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案例教学法、研讨教学法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9]。

1.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对企业实务的了解。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经常使用研讨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研讨会上与专业人员进行直接的交流和学习,加深对其具体形象的理解认识[4]。为增强学生对航空公司和机场预算管理实际工作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民航预算管理》课程组聘请了在航空公司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资深员工为学生进行航空公司预算管理实际运作过程的讲座,探讨航空公司预算管理工作的特点、注意事项以及从事预算管理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以“应用”为导向,培养具备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在生产和管理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5]。《民航预算管理》课程组设计了5个随堂教学案例和“航空运输企业预算管理体系设计”的综合教学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资料查找、文献阅读、数据处理和自主学习,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加深了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多形式,突出能力的综合测评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过程决定了其评价指标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重视过程管理和评价,建立开放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5]。

1.严格论文考核,促进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论文研究的方法是欧美国家高等教育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中通常会采用的方法,可以实现书本知识学习与经验知识学习的结合[10],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11]。《机场投融资管理》课程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其考核方式是撰写结课论文。课程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如下工作:介绍研究性论文的主体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应包含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撰写论文的方法;介绍文献数据库使用方法、高水平期刊范围、数据资料搜索途径,提高学生资料搜索的能力;设计结课论文撰写格式要求,提高学生撰写研究性论文的规范性;增加选题报告环节,让学生提前思考选题意义并有目的地选择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框架、说明研究目的;设计了结课论文答辩环节。完整的论文撰写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有较强专业性问题的能力,得到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的提升和总结[12]。

2.强调过程与多元评定,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促进学生能积极参加小组案例分析讨论活动,除采取随机抽取小组成员汇报小组案例分析成果的形式外,在随堂案例分析中,教师会作为旁观者参加小组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做出参与度评价;同时根据内容完整、分析全面和有深度、回答问题准确三个维度对学生随堂案例分析进行评价;在综合案例分析中,为了促进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从“小组活动参与度”和

“工作完成质量”两个维度对所属小组各成员的贡献度发表意见;同时从“个人表现”和“体系”两个维度对小组案例分析成果汇报人的现场表现和小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

文章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建设的相应问题。事实上,课程建设还应包含教学资料的编写、教学条件和资源的配备等工作。而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还应对专业的方向定位、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甚至还包含学生管理和教师激励制度的改革。比如,有学生指出课程组部分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较浅、部分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的现象、部分课程不清楚对专业学习或工作有什么作用。总而言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其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组还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4-7.

[3]范钦珊,陈建平,蔡新,唐静静,武清玺.结合内容与体系改革推进课程的研究型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38-40.

[4]陈啸,刘杨.国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4):92-95.

[5]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0-23.

[6]曾玲晖,张翀,卢应梅,马楠.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9-23.

[7]李正,林凤.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31-35,112.

[8]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9]陈啸,刘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法体系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4):47-51.

[10]别敦荣.研究性教学及其实施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2,(8):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