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提问的原则及提问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堂提问的原则及提问策略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有效提问应具有导向性。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高级组织者,它为紧随其后的回应提供一个框架。比如,要学生解释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时可将其拆成如下问题:

(1)硫酸铝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2)碳酸氢钠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3)两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会受到影响?

(4)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怎样?

这一串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导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正如海森堡所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

2.关联性原则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效提问应具有关联性。将问题与已有知识关联起来,使问题从现象的直接描述转化为具有某种抽象性的问题,转化为有所知有所不知的问题,提高知识的关联度。比如,“熵”的引入。首先观察现象:

一盒火柴散落;一滴墨水在水中扩散;浓溴水滴在试管底部,红棕色蒸汽慢慢升起。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如下问题。

(1)这些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固体NaOH、NH

4NO

3

、NaCl等都能溶于水,它们溶解后微粒排布有何变

化?

(3)自发反应倾向于朝着熵增还是熵减的方向进行?

这一串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已有知识进行总结,引发对新概念得出结论,很好地利用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主体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成为真正充分发展的人。比如,学习“电解池”时,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各大感官望闻问切功能,感知电解氯化铜溶液的现象,分析产物,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电解CuCl

2

溶液的过程中,导线和溶液中分别有哪些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其运动方向如何?

由K

a 和K

h

的大小可知,CH

3

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

3

COO-的水解程度,因此该混合

溶液呈酸性。学生通过思考能判断出HCN和NaCN混合液呈碱性。此时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3)0.1mol/L HX(HX为弱酸)溶液与0.1mol/LNaX溶液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这里引入大学教材中的水解平衡常数,有助于学生理解HX电离和X-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目的更加明确,学生的思维被高度激活,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趣味性原则

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好奇心理是学习的最好动机。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时以“神舟九号”为背景设计如下问题:

(1)发射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燃料,化学式为(CH

3)

2

NNH

2

)+四氧化二

氮(氧化剂)的推进剂组合,这两种物质混合后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反应后的产物可能有哪些?化学方程式如何?

(2)若5g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完全燃烧可释放212.5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神九起飞时可看到火箭尾部冒出红棕色气体,逸出的红棕色气体是什么?写出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长期使用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有何问题?从长远来看航天燃料可选用何种燃料?何种氧化剂?

“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和接收,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这样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中,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问题的乐趣。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1.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的灵魂不仅体现在启发方式上,更应建立在通过对主、客观的具体分析而提出有效问题上。上课前,要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做到有的放矢,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案例1:在一次同课异构公开课中我对“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如下:

(1)酸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碱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为什么?

(2)一些正盐,如NaCl、CH

3COONa、NH

4

Cl等溶于水后既不能电离出H+,也

不能电离出OH-,它们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四人一组实验测浓度均为

0.1mol/L的NH

4Cl、Al

2

(SO

4

)

3

、NaCl、CH

3

COONa、Na

2

CO

3

、KNO

3

溶液的pH。

(3)实验表明,正盐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先考虑CH

3

COONa溶液为什么显碱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4)在CH

3

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离子之间能否反应?存在几组电离平衡?

(5)在CH

3COONa溶液中,CH

3

COO-、H+和CH

3

COOH之间的电离平衡对水的电

离平衡有何影响?

(6)在CH

3

COONa溶液中,新的平衡建立后,溶液中c(OH-)和c(H+)之间有何关系?溶液显什么性?

(7)CH

3COONa溶液显碱性是由于CH

3

COONa溶于水,与水发生了相互作用,

把这种作用叫做盐的水解反应。请分析盐与水相互作用的实质和结果,试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学生思维的障碍点,故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设计递进式梯度问题,循序渐进,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2.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精心预设的问题也不是滴水不漏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如果能及时捕捉这种生成性问题,并巧妙引导,往往会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