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教育的挑战与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

一、引言

网络可以让我们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社会的逐步网络化和信息化,一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在很大力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网络逐渐形成人的第二个生存空间,构筑成具有全球化、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的网络文化。大学生这一群体成为了网民的主力军,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的巨大影响。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更好地结合,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网络成瘾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网络在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空间。因此上网几乎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甚至被信奉为一种时尚。在大学阶段,他们的是非观念尚不成熟,而且大部分大学生离开父母摆脱了他们的监督,而自身又缺乏自制力,再加上他们的猎奇心和模仿心理极强,很容易受到误导而步入歧途。很多大学生上网成瘾,因为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的例子屡见不鲜。网瘾致使他们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整天沉迷于虚幻世界中的游戏、娱乐、甚至网络色情和暴力,从网络中获取虚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网络成瘾给当前高校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也成为当前大学德育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2、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

网络道德并不是游离于社会道德体之外的一种社会道德概念。它是网络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与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阶段性或将长期存在的一种道德形式。它与传统的道德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网络道德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间接性和隐秘性,那么就要依靠网民的“慎独”的自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正是这种隐秘性才要求网民在没有任何外在监督和控制下,也能恪守道德准则。而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社会和人生阅历,因此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正确的道德观念,更没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层次上,再加上网络上泛滥的不健康内容会颠覆他们的传统道德观念,致使他们的网络行为丧失了道德规范。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错位,从而导致学生素质下降,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加。

3、网络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扭曲他们的道德观念

网络信息中的内容复杂而且丰富多彩,既有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也有低俗、色情、暴力、反动等有害信息。不同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在网上冲突或交融,给网民们更大的活动空间和自我发挥的余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自我约束力不强而且缺少防范意识,对那些有害信息缺乏免疫力。有的学生网民又把网络当成倾诉、发泄或逃避反叛现实的工具,很容易受网络中不良信息诱导,致使在网络中甚至现实中迷失方向。那些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天天耳濡目染那些有害心理健康的或者反动信息,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导致道德意识逐步弱化,随波逐流,缺乏责任感,形成畸形人格,甚至心理扭曲走上犯罪道路。

4、网络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当虚拟的网络世界走进了大学校园,许多大学生热情地沉迷于这个虚拟世界。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非直接面对面。因此那些沉迷于网络中的人总是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性格孤僻,自我封闭而且缺乏亲和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会衍生出很多心理问题,给高校的教育和管理造成压力。

三、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对策

面临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我们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更好地结合,引导大学生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趋利避害,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1、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开展网络德育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网络道德意识。

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在网上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很有可能在网上迷失方向而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

一方面,在校园网中要采取防范措施,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积极、健康的有益信息。同时,要借助社会和法制的力量,抵制在网络中传播有害信息,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和网络法规教育。我们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规范,同时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使学生树立网络道德意识,最终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并按照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及他人的言行。

2、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预防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

大学阶段跟初高中的学习阶段有所不同,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自由时间,并非每天都关在教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据调查分析,高校里觉得空虚无聊的大学生大约占到了25%,有的高校甚至更多达到30%以上。在大学里选择上网打发时光的人已经占到了大约40%。他们看不到压力,无所事事从而荒废学业,浪费了大好的青春。为了降低网络对学生们的吸引力,预防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能够自觉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经常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假期和课余生活,例如各种体育活动,各种竞赛,讨论会等等,谈论关于他们的职业规划以及当前社会及就业形势,谈论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学会自我调节,最终形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3、开展心理咨询,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网上交流的隐秘性使得很多学生愿意借助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倾诉难以启齿的心理障碍。长期这样对网络过分痴迷从而造成他们精神颓废,性格孤僻甚至心理畸形。针对这些现象,高校应该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和心里辅导,切实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和安全感,使学生能够说出心里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力量,积极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并帮助他们一起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仅能使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惑,形成健康的人格,还有利于学生的安定团结。

4、加强管理,使大学生有节制并合理地使用网络。

大学阶段是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关键的时候,而这一阶段又是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中,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要做什么,因此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宁愿不吃饭,不睡觉,不上课也要上网。据统计,高校中有20%左右的大学生无节制地痴迷于网络游戏和娱乐。针对这些状况,各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对大学生上网进行管理和适当的干涉。强制杜绝那些网络成瘾无节制上网的现象,并加强监督和引导,让他们懂得要合理使用网络,珍惜青春,学习真本领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刀”,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其掌握丰富的知识,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使得他们沉迷于网络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给高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最终使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树立网络道德观并自觉遵守。

参考文献

[1]毛玲.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

[2]李赋清,袁晖.网络教育——

—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刘韵清,何小英,付孝泉.大学生“网迷”心理原因透析及调适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4(1)

[4]吴娟,张文,王凯等.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矫正措施[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与教学),2004

[5]扬霞.论加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

[6]朱雪梅,张琳.关于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7]叶士舟.青少年网络游戏瘾症成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教育的挑战与策略

陕西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刘杰

[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已经遍布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也正急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

向以及行为模式。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成瘾入手深刻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一定的策略,趋利避害

以促进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地顺利推进。

[关键词]网络道德观念德育教育挑战策略

计算机与网络

56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