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李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再次远游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 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 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 只有 一年半时间。
天宝三载, 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 11岁 的诗人杜甫 ,他们情同手足。 和杜甫分别后,李 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 1O年。他的漫游,一是求仙 访道,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 会。 这个时期,他目睹了朝政日加黑暗,李白内 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 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 安能 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他的 高尚人格。
二、 仗Baidu Nhomakorabea远游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正是开元盛 世,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李白坚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信心。那 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 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 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 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 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 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终南捷径。
并且,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 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 天宝十五载,玄宗 西逃成都,太子李亨即位。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 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 府。李白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 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 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 流放夜郎 (今贵州桐梓县 一带)。(公元 759年)二月,在经历 15个月的流放, 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 随即雇船东归,名作 《早发白帝城》 写道:“朝辞白帝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 欢快情绪。
一、好任侠 , 喜纵横
“五岁诵六经,十岁观百家。”15岁,学剑术。 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那里学习 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 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 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 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 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 即“功成,名遂,身退”。
五、病逝途中
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 ,穷愁潦倒 ,生活十分凄 凉。61岁时,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 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 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 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 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其诗 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 自然,余味无穷 。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 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
三、翰林供奉
公元742年,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李白结 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 《蜀道难》十分赞赏,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 来,因而称李白为“ 谪仙人”。 由于玉真公主和 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 自接见,并以 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这 身份是为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 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 申述过自己对 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 。但当时的皇帝已把“朝事 付之宰相”.深居官中,沉溺声色。当玄宗觉得李 白好言政事 ,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 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 疏远他, 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 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 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 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 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 殿召见李白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 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 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 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 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白。 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再 加上权臣贵戚的谗毁,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 看法。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 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和想象,走入 诗境,生动再现以下画面
1、破吴归来 2、义士还家 3、宫女满殿 4、惟鹧鸪飞
作者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 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 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 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 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 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 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 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 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 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 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 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 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 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
李 白 的 当 涂 之 墓
《越中览古》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有感于其地在古代 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这首 诗。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 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 差打败;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 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件 事。)
越中览古 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