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的课堂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的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课离不开好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新颖别致的导课,必然会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便会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很容易进入最佳境界。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循。高超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迅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铺垫,它利用新旧知识间联系来启迪思维,促使新知识的掌握,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时,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并回忆这组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默写这六个公式。当学生默写完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当两角相等时有什么结果?这样很自然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 创设情境导入法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时,数学才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利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来解决的,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我创设如下情境:利用多媒体显示生活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实例:“天安门旗杆与地面”,“美国旧金山金门桥桥柱与地面”,“教室一角侧棱与地面”。这样再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确认”的认识过程展开,以适时适量的质疑反思引导主动的思维活动,这样引出新课。
3 问题导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知识、能力发展的生长点一思维的动力。问题导入就是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构造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它是将问题作为“诱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认知环境。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设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时,课前提问:既然达到宇宙天体的运动,小到质点的运动以及现实世界中具有周期性变
化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究竟怎样用三角函数解决这些具有周期性变化的问题?它到底能发挥哪些作用呢?由此展开新课。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探求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有利于新知识有效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4 直接导入
教师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开门见山地介绍教学内容、说明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的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这一节时,上课一开始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的:1.能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2.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然后再介绍什么叫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如何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对于新学习的内容,尤其是重点内容的学习与前面我们学习的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的时候,往往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法。
5 练习导入
练习导入法即先根据新课的内容和课程目标设置练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迫切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积极探求新知识,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的心态下愉快的获取本节课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时,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练习:一家银行的信贷部计划年初投入2500万元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希望这笔资金至少可带来3万元的收益,其中从企业贷款中获利12%,从个人贷款中获益10%,那么,信贷部应该如何分配资金呢?
这道练习同学们很容易设出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但是如何解决本题提出的问题,这还要用到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于是,老师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获得新知识和新的解题方法。
6 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即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演示或讲解一个事例,利用这个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它是学生在观察实例或自己动手演示的过程中产生对新知识兴趣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师生同时演示:三角板的一边与桌面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与桌面平行吗?三角板的两边所在的直线与桌面平行,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讨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问题。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利用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课堂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数学的生活性本源,在教学中我们只要发现某知识点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都可以利用事例导入法。这种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7 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即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是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它的设计思路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与已知的数学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良好作用。
例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可以作如下引人:测量人的身高常用米、厘米为单位进行度量,这两种单位是如何换算的?家庭购买水果常用千克、斤为单位进行度量,这两种单位是怎样换算的?度量角的大小除了以度为度量单位外,还可以采用哪种度量单位制?它们是怎样换算的?
8 悬念导入
也称为设疑导入法,美国心理学教布鲁纳指出:“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中学生在认知结构上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构思、巧布悬念,往往可以在巧妙提出学习任务的同时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进而促使学生进入深思、穷究的状态。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出悬念,从“悬”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常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记忆深刻、思维活跃、能力提高,所以,这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