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图

历史事件图
历史事件图

元谋人 ·北京人 ·蓝田人 ·金牛山人 ·马坝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大汶口

先秦时期

编辑

?

远古与三皇时期

?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造人(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伏羲建八卦·燧人钻燧取火 ·有巢氏构木为巢·共工怒触不周山 ·神农尝百草

?

五帝时期

?

禅让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蚩尤 ·仓颉造字 ·黄帝 ·少昊 ·颛顼 ·帝喾 ·帝挚 ·帝尧 ·帝舜·鲧禹治水

夏朝

编辑

鲧禹治水 ·涂山之会 ·九州 ·三苗 ·皋陶作刑 ·钧台之享 ·灭有扈氏 ·太康失国 ·后羿代夏 ·寒浞夺位·少康中兴 ·五十而贡 ·孔甲乱政 ·鸣条之战[1]

商朝

编辑

商汤灭夏·景亳之命·伊尹放太甲·伊尹辅政·九世之乱·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神道设教·宗法制·贡纳制·分封制·井田制·酒池肉林·羑里之囚·牧野之战·甲骨文·青铜器[2]

周朝

编辑

西周

武王克殷 ·封邦建国 ·周公辅政 ·三监之乱 ·周公东征 ·成康之治 ·昭王南征 ·穆王西征·昭穆嬉游·夷王伐戎·厉王专利(厉王奔彘)·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周召共和)·宣王中兴 ·烽火戏诸侯 ·犬戎之祸[3]

春秋

前期

?

平王东迁 ·携王余臣 ·庄公小霸 ·楚国称王·晋国分裂 ·共叔段之乱 ·王子带叛乱·周郑交恶 ·东门之战 ·繻葛之战·北戎侵齐 ·曲沃代翼 ·齐灭纪之战

?

中期

?

管仲相齐 ·长勺之战 ·北杏之会 ·齐桓公称霸 ·九合诸侯 ·尊王攘夷 ·存邢救卫 ·召陵之盟 ·假道伐虢 ·葵丘之会 ·泓水之战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践土之盟 ·肴之战 ·秦霸西戎 ·赵盾主盟 ·赵氏孤儿 ·问鼎中原 ·若敖氏之乱 ·邲之战 ·初税亩 ·鞍之战 ·虫牢之盟 ·华元弭兵 ·鄢陵之战 ·晋悼公新政 ·湛阪之战 ·三桓分公室·栾盈之乱·弭兵之盟

?

后期

?

崔庆之乱·晏婴相齐·子产相郑 ·兵役制·世兵制·伍子胥奔吴 ·王子朝之乱 ·鸡父之战 ·役人暴动·刺杀王僚 ·钟离之战 ·柏举之战 ·堕三都 ·槜李之

战 ·卧薪尝胆 ·黄池之会 ·田恒弑君·越灭吴之战 ·徐州会盟 ·晋阳之战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4]

战国

?

前期

?

三家分晋 ·士族崛起·李悝变法 ·魏灭中山之战 ·三晋伐齐之战 ·吴起变法 ·武卒制·阴晋之战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与泗上十二诸侯 ·棘蒲之战 ·韩灭郑 ·浊泽之战 ·周分东西(东周公国、西周公国)·商鞅变法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徐州相王 ·河西之战 ·楚灭越

?

中期

?

合纵连横 ·五国相王 ·函谷关之战 ·秦灭巴蜀 ·齐破燕 ·争夺九鼎 ·齐秦互帝 ·稷下学宫 ·百家争鸣 ·胡服骑射 ·宜阳之战 ·赵灭中山之战 ·垂沙之战 ·五国攻秦之战 ·伊阙之战 ·齐灭宋之战 ·济西之战 ·田单复国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齐魏灭薛 ·楚辞 ·负荆请罪 ·鄢郢之战 ·庄蹻入滇 ·远交近攻 ·华阳之战 ·阏与之战 ·陉城之战 ·都江堰

?

后期

?

战国四公子 ·长平之战·窃符救赵 ·义不帝秦 ·债台高筑 ·秦灭周 ·荆轲刺秦王 ·秦灭六国之战

秦朝

编辑

秦灭六国之战 ·皇帝·统一度量衡 ·书同文 ·郡县制 ·驰道·车同轨 ·焚书坑儒 ·阿房宫 ·秦始皇巡游 ·骊山陵 ·北击匈奴 ·南戍五岭 ·秦攻百越之战·徐福东渡 ·万里长城 ·灵渠 ·沙丘之变 ·赵高专政·大泽乡起义 ·秦末农民战争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望夷宫之变 ·入秦为王·约法三章 ·鸿门宴 ·戏亭分封·暗渡陈仓 ·楚汉战争(彭城之战 ·成皋之战 ·睢水之战 ·四面楚歌·垓下之战)[5]

汉朝

编辑

西汉

郡国制 ·布衣将相·汉承秦制·白登之围 ·和亲匈奴 ·消灭异姓王 ·吕后称制 ·诸吕之乱 ·萧规曹随 ·七国之乱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武帝建元(年号)·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夜郎自大 ·汉匈战争 ·马邑之谋 ·汉武帝币制改革 ·刺史制度 ·酎金夺爵(推恩令、附益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漠北之战·汉灭朝鲜之战 ·李广利降匈奴·苏武牧羊 ·汉宛之战 ·东瓯内迁·巫蛊之祸 ·霍光辅政 ·盐铁论 ·昭宣中兴 ·西域都护府 ·外戚干政 ·昭君出塞 ·王莽篡汉

新朝

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之战 ·刘玄称帝(绿林军)·刘盆子称帝(赤眉军)

东汉

东汉统一战争 ·云台二十八将 ·王景治黄河 ·取消都试·光武中兴 ·交阯反叛 ·造纸术改进·匈奴内讧·汉传佛教 ·白马寺 ·明章之治 ·白虎观会议 ·地动仪 ·班超再通西域 ·甘英使大秦·戚宦之争 ·邓氏称制·邓骘、梁冀专权·党锢之祸 ·西域长史府 ·汉羌战争 ·汉鲜战争·鲜卑兴起·黄巾之乱 ·凉州之乱 ·诛灭十常侍·董卓讨伐战 ·群雄割据·文和乱武·官渡之战 ·潼关之战·赤壁之战 ·汉中之战 ·南匈奴解体·挟天子令诸侯 ·樊城之战·曹丕篡汉[6]

三国

编辑

汉末

黄巾起义 ·董卓之乱 ·董卓讨伐战 ·群雄割据 ·凉州军劫天子 ·孙策平江东之战 ·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屯田制 ·袁术称帝 ·徐州易主·易京之战 ·官渡之战 ·曹操征乌桓 ·仓亭之战 ·赤壁之战 ·合淝大战 ·潼关之战 ·南匈奴解体·建安文学 ·益州之战 ·汉中之战 ·樊城之战 ·曹丕篡汉

曹魏

曹丕篡汉 ·九品中正制 ·石亭之战 ·合淝新城之战 ·蜀攻魏之战魏灭燕之战 ·高句丽讨伐·提倡玄学 ·曹爽专权·嘉平之变高平陵之变 ·司马氏专权 ·东兴之战 ·寿春三叛 ·司马昭弑君·竹林七贤 ·魏灭蜀之战 ·司马炎篡魏

蜀汉

刘备称帝·夷陵之战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北伐 ·姜维北伐 ·黄皓专权·魏灭蜀之战

东吴

夷陵之战 ·交州领化·石亭之战 ·孙权建国·岭南开拓·夷洲探寻·合淝新城之战 ·吕壹专权·二宫之争 ·诸葛恪专权·东兴之战 ·寿春驰援·孙峻、孙綝专权·孙皓暴政·西陵之战 ·晋灭吴之战[7]

晋朝

编辑

西晋

司马炎篡魏·西陵之战 ·秃发树机能扰凉州(鲜卑)·晋灭吴之战 ·太康之治 ·八王之乱 ·郝散起兵(匈奴)·齐万年起兵(氐)·流民起义 ·《徙戎论》·贾后弑君·张昌起兵·刘渊举兵(匈奴)·李雄称帝·杜弢之乱·苦县之战·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十六国纷立·三定江南 ·西晋灭亡

东晋

五马渡江 ·司马睿建国·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北伐 ·庾亮辅政王敦举兵·侨置州郡县·士族门阀鼎盛·苏峻举兵·褚裒北伐·殷浩北伐 ·桓温北伐 ·谢万北伐·庚戌土断 ·北府兵建立·淝水之战 ·王恭叛乱 ·卢循、孙恩起义·桓玄称帝·刘裕北伐 ·法显求经·莫高窟 ·义熙土断 ·东晋平蜀 ·刘裕篡晋[7]

十六国

编辑

五胡乱华 ·永嘉之乱 ·拓跋部内迁·胡汉分治 ·石勒称王·北魏建国·石虎乱政·慕容俊称帝·冉闵称帝·杀胡令·苻健称王·张祚称王·莫高窟开凿·枋头之战 ·前秦灭前燕 ·前秦灭代 ·吕光西征·淝水之战 ·姚苌举兵·慕容垂称王·拓跋圭复国·后燕灭西燕 ·后凉三分·慕容德称王·赫连勃勃称王·刘裕北伐 ·参合陂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7]

南北朝

编辑

南朝

刘裕篡晋 ·元嘉之治 ·宋室内哄·河南之战 ·盱眙之围·竟陵王之乱·萧道成篡宋·唐寓之起义 ·永明之治 ·萧衍篡齐·大明历 ·浮山堰崩塌·钟离之战 ·元颢入洛·神灭论论战·侯景叛梁 ·江陵之战 ·陈霸先篡梁·隋灭陈之战

北朝

北魏统一北方 ·盖吴起义 ·北魏毁佛 ·国史之狱 ·云冈石窟开凿·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三长制 ·龙门石窟开凿·法庆起义 ·天竺取经·六镇之乱 ·关陇起义 ·杜洛周起义 ·鲜于修礼起义、葛荣起义·河阴之变 ·孝武西迁·北魏分裂 ·沙苑之役 ·河桥之战·邙山之战 ·玉璧之战 ·府兵制改革·水经注 ·北周武帝灭佛 ·北周统一北方 ·尉迟迥之乱 ·杨坚称帝[8]

隋朝

编辑

尉迟迥之乱 ·杨坚称帝·三省六部 ·营建大兴·隋与突厥之战 ·统一南北·夷平建康·开皇之治 ·杨广夺位·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制 ·吐谷浑扰境·三征高句丽 ·瓦岗军起义·隋末民变[9]

唐朝

编辑

初唐

晋阳起兵 ·武德之治 ·唐朝统一战争 ·武德律 ·玄武门之变 ·渭水之盟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唐灭薛延陀之战 ·贞观之治 ·昭陵六骏 ·玄奘西行·守捉制·租庸调制 ·行道制度·都护府制·羁縻政策 ·兵募制·房谋杜断 ·经营西域·文成公主入藏 ·冯盎归唐·市舶司 ·翰林院 ·近体诗 ·永徽之治 ·律疏·唐灭百济之战(白江口之战)·唐灭高句丽之战 ·二圣并称(天皇天后)·唐长安城 ·三彩 ·中亚方孔钱币(宝文钱制)·印刷术

盛唐

神都洛阳·武则天夺权·徐敬业讨周·武周之治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渤海国兴起·神龙革命 ·武举制·东突厥复国·五王政变 ·三受降城 ·七河地区 ·韦后之乱 ·重俊之变·唐隆之变 ·太平公主之死·开元之治 ·节度使 ·募兵制 ·唐玄宗封禅·李杨专权·专任蕃将 ·怛罗斯战役 ·南诏国兴起·安史之乱

中唐

藩镇割据 ·五京制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裴度平淮西之乱 ·陇右十八州·两税法 ·海上丝绸之路·唐蕃清水之盟 ·六次出幸 ·泾原兵变 ·平凉劫盟 ·贞元之盟 ·河朔三镇 ·宦官当权

晚唐

永贞革新 ·元和中兴 ·甘露之变 ·牛李党争 ·会昌灭佛 ·大中之治 ·归义军 ·唐诏之战·唐末民变 ·庞勋之变 ·黄巢之乱 ·白马之祸 ·火药 ·飞钱 ·南青北白[10]

五代十国

编辑

五代

唐末民变 ·白马之祸 ·割让燕云十六州 ·洛阳兵变 ·契丹灭

·郭威灭汉 ·高平之战 ·邺都之乱 ·后周世宗灭佛 ·后周攻南唐之战 ·陈桥兵变 ·北宋统一战争

十国

刘?称帝·王建建蜀 ·孟知祥称帝·吴越建国·李昪称帝·白藤江之战 ·北汉建国·后周攻南唐之战[11]

宋朝

编辑

北宋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李重进之乱·交趾独立·北宋统一战争 ·禁军 ·更戍法与养兵弥乱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 ·宋辽战争 ·白藤江之战 ·雍熙北伐 ·禁榷 ·咸平之治 ·澶渊之盟 ·割夏灵六州·东封西祀 ·刘太后临朝·庆历增币·庆历和议 ·侬智高起事·宋夏战争 ·六谷部抗夏·五鬼用事 ·仁宗盛治 ·庆历新政 ·濮议 ·宋词·交子 ·熙宁变法 ·宋越熙宁战争 ·元丰改制 ·王安石变法 ·新旧党争 ·元祐更化 ·绍圣绍述 ·收取青唐 ·汴梁 ·六贼当政 ·海上之盟 ·宋江起义 ·方腊起义 ·平州之变 ·宣和北方大暴动 ·海上之盟 ·宣和和议·区希范起义 ·徽宗内禅·东京保卫战 ·靖康之难(被俘女性)·活字印刷术

南宋

建炎南渡 ·黄汪坏政·维扬之变·苗刘兵变 ·宋金战争(郾城之战 ·宋金川陕争夺战)·顺昌大捷 ·绍兴和议 ·采石之战 ·隆兴北伐 ·隆兴和议 ·乾淳之治 ·绍熙内禅 ·庆元党禁 ·开禧北伐 ·程朱理学 ·永嘉学派 ·嘉定和议 ·韩侂胄专权·史弥远专权·四木三凶 ·端平更化 ·端平入洛 ·贾似道误国·泉州市舶司 ·宋元战争(襄樊之战 ·回回炮)·文天祥勤王·崖山海战

辽金夏

编辑

辽国

阿保机建国 ·颁制文字·取燕云十六州 ·灭后晋·横渡之约 ·宋辽战争 ·君子馆之战 ·澶渊之盟 ·重熙增币 ·景宗中兴 ·辽夏战争 ·重元叛乱·十香词冤案 ·阿骨打称帝·北辽 ·金灭辽之战 ·西辽(东辽 ·后辽)

金国

阿骨打称帝·猛安谋克 ·海上之盟 ·宋金灭辽·宋金战争 ·靖康之变 ·伪楚伪齐 ·绍兴和议 ·颁制金文·海陵王篡位·东京兵变·采石之战 ·开禧北伐 ·嘉定和议 ·章宗文治·蒲鲜万奴据东京·宗浩北伐·红袄军民变 ·九公封建 ·三峰山之战 ·蒙金战争

西夏

李元昊建国·颁制西夏文·宋夏战争(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庆历和议 ·辽夏战争 ·母党专权(惠宗、崇宗)·灵州之战 ·北宋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 ·金夏同盟 ·任得敬分国 ·李安全篡位·蒙夏战争[12]

元朝

编辑

大蒙古国

蒙古统一·攻西辽·征服花剌子模 ·蒙夏战争 ·蒙金战争 ·窝阔台攻宋之战 ·西征欧洲·乃马真后称制·海迷失后称制·高丽蒙古战争 ·征西亚·蒙哥攻宋之战 ·四大汗国

元朝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李璮叛乱·宋元战争 ·塔拉斯河库里尔台大会·蒙越战争 ·元日战争 ·元缅战争·元爪战争·海都之乱 ·延祐复科 ·南坡之变 ·至正新政 ·元代民变 ·亦思巴奚兵乱

北元

洪武北伐 ·金山之战·捕鱼儿海之战·元益宗遇害[13]

明朝

编辑

前期

元代民变 ·鄱阳湖之战 ·明朝治藏历史 ·卫所制 ·明朝统一战争(西吴·徐达北伐·洪武北伐)·洪武之治 ·海运弛禁·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 ·郭桓案 ·蓝玉案)·南北榜案 ·明初礼俗改革·建都之议·朱元璋反腐·建文改制 ·靖难之变 ·永乐盛世 ·郑和下西洋 ·南征安南 ·贵州建制 ·唐赛儿民变·明成祖北伐 ·迁都北京·明成祖经营东北·明成祖经营南海(旧港宣慰司(旧港宣慰使)·底马撒宣慰司)·万国来朝·厂卫制度·朱高炽监国 ·朱高煦叛乱 ·仁宣之治 ·明宣宗废后

中期

王振擅政 ·麓川之役 ·浙闽民变·土木之变 ·午门血案 ·京师保卫战 ·夺门之变 ·曹石之变 ·汪直擅政 ·郧阳民变 ·藤峡盗乱 ·哈密之争 ·固原盗乱 ·弘治中兴 ·九边建制 ·满仓儿案 ·海运严禁 ·刘瑾擅政·寘鐇之乱 ·刘六刘七民变 ·川蜀盗乱 ·武宗南巡 ·宸濠之乱 ·南赣盗乱 ·江彬擅政·阳明学 ·大礼议 ·佛朗机人(葡萄牙)东来(屯门海战 ·西草湾之战 ·双屿港 ·租借澳门)·大同兵变 ·更定祀典 ·世宗崇道 ·岑猛之乱 ·壬寅宫变 ·严嵩擅政·南倭北虏·李福达之狱 ·河套之役·庚戌之变

晚期

隆庆新政(隆庆开关 ·俺答封贡)·江陵柄政 ·万历中兴 ·万历怠政 ·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 ·朝鲜之役 ·播州之役)·矿税之弊 ·东林党争 ·国本之争 ·荷兰人东来(沈有容谕退红毛番·澎湖之战 ·崇祯明荷海战)·天主教再次传入(西学东渐 ·利玛窦 ·圣教三柱石 ·南京教案 ·崇祯历书)·明末三大案(梃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建州女真叛明·萨尔浒之战 ·奢安之乱 ·徐鸿儒民变 ·魏忠贤擅政 ·王恭厂大爆炸 ·崇祯治乱 ·清兵入塞 ·己巳之变 ·沙普之乱 ·吴桥兵变 ·明末民变(王二起义·张献忠起义 ·李自成起义)·甲申之变

南明与明郑

南明纷立(弘光·鲁王·隆武·绍武·永历等)·入关战争 ·联虏平寇·太子案 ·左良玉清君侧 ·满清大屠杀·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姜瓖大同反正 ·广州大屠杀 ·沙定洲之乱 ·联寇抗清 ·李定国两蹶名王 ·十八先生之狱 ·孙可望投清 ·夔东十三家 ·磨盘山血战 ·郑成功北伐 ·郑成功征台·咒水之难 ·明郑王朝

清朝

编辑

前期

叛明立国·萨尔浒之战 ·八旗制度 ·入侵朝鲜(丁卯胡乱、丙子胡乱)·进兵蒙古·清兵入塞 ·松锦之战 ·入关战争 ·绿营 ·剃发易服 ·清初六大弊政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江阴惨杀·庚寅之劫 ·反清复明 ·三藩之乱 ·澎湖海战 ·南北党争

中期

康乾盛世 ·康熙历狱 ·中国礼仪之争 ·清中期禁教·密折制度 ·盟旗制度 ·清朝治藏历史 ·文字狱 ·摊丁入地 ·火耗归公 ·军机处 ·雅克萨战役 ·多伦会盟 ·改土归流 ·十全武功 ·乾隆帝南巡 ·中国风·平定准噶尔 ·大小和卓之乱 ·撤驿之变 ·锁国政策 ·大小金川之役(大金川之战、第二次金川之战)·清缅战争 ·林爽文事件 ·清越战争 ·平定廓尔喀·英使礼节争议

晚期

平定苗疆 ·川楚教乱 ·癸酉之变 ·张格尔之乱·嘉道中衰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七和卓之乱 ·太平天国(捻乱、广东洪兵起义、小刀会起义)·廓藏战争·云南回变 ·陕甘回乱·新疆回乱·贵州苗乱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辛酉政变 ·同治中兴 ·洋务运动 ·天津教案 ·左宗棠戡定新疆·伊犁危机·阜康钱庄挤兑倒闭 ·中法战争 ·丁戊奇荒 ·北洋水师 ·甲午战争 ·乙未广州起义·三国干涉还辽 ·新军 ·中俄密约 ·瓜分中国狂潮 ·戊戌变法 ·己亥建储 ·唐胥铁路 ·通商银行 ·京师大学堂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南互保、海兰泡事件)·清末新政 ·英国侵藏战争·日俄战争 ·立宪运动 ·国会请愿运动 ·保路运动 ·戕官事件·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外蒙古独立 ·麦克马洪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历史学习要记住两个字:理解。历史书的每一课其实都是由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结构图欣赏1、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1978)进行→1985年的城市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 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前提: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作用(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 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⑤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根本) 5、对外开放过程 (1)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省)(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2)开放沿海14个城市;;1984年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并在内地省份设立一些开放城市 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现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体现 5、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概述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 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 条约》。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林则 徐 虎门 销 烟 鸦 片 战争 中英 《 南 京条约 》 火 烧圆 明 园 俄国侵占我 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一单元 侵略 与 反抗 第 一课 鸦 片 战争 第 二课 第二 次 鸦片战 争期间列 强侵华罪行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 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 条约》。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林则 徐 虎门 销 烟 鸦片 战 争 中 英 《南京 条约 》 火烧圆 明 园 俄国侵占我 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一单元 侵略 与 反抗 第 1课 鸦 片 战争 第 2 课 第二 次 鸦片战 争期间列 强侵华罪行

知识结构图

九年级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单元分析与提示 1.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史传篇幅较长,囊括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多种要求,五首词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还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并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3.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人生观和远大抱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5.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进一步熟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 3.积累古今异义词,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5.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三、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有关知识。 2.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 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学生对特定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 2.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应重点训练。 3.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与现代文的有所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 4.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受到思想教育。 五、单元教学设想 1.熟读成诵法:古代诗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学生能流畅诵读,对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掌握,而且诵读本身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疏通文意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浅显的文言词语,归纳积累重要词语,掌握疏通文言文内容的技巧和方法。

知识结构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471346.html, 知识结构图 作者:唐四红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09年第03期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诺瓦克和高温首次提出后,在心理学等领域一直被广泛使用。但这样一种智能化的工具与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却通常被忽视,因此,笔者认为知识结构图作为教学改革的“利器”,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知识结构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地位重要的原因 1由现今高考综合测试的命题原则和方向决定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蒋超多次强调:“了解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分析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是高考改革中综合测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笔者认真查阅并分析过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与以往高考卷相比,它们都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充分强调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淡化了对知识覆盖面的强调。然而,当我们真实地回到现实中,却发现历史教学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与高考命题原则和方向不符,也与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不符。 2由现今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决定 (1)部分教师不注重抓主干知识。他们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教学,学生成天泡在题海之中死 记硬背,学得苦不堪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2)部分学生容易将历史知识“张冠李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跟教材本身的容量大和编排体例有关外,更重要的是跟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关,比如习惯用感性认识模式学习,不抓重点和主干知识。 因此,为了适应高考综合测试的命题原则、解决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历史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那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此目标呢? 二、知识结构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历17帝姒姓奴隶制社会 (地图下载文档后可自行编辑放大) 实际可能势力范围: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建都亳(商丘)、殷(安阳盘庚时代迁都)历30帝子姓 封建分封制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建都镐京(陕西西安)历12帝姬姓 封建君主制(人口1300万)

东周公元前771-256年建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历25帝姬姓封建分封制、君主制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地图(人口2000万): 战国时期(公寓安全475-221年)地图(人口3000万):

秦公元前221-207年建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历3帝嬴姓 封建君主制(中央集权制)(人口2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1K/年) 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8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14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300-末63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东汉公元25 –公元220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许昌(曹操迁都

今河南许昌)历19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800-末1500万王莽篡汉后至刘协退位峰值约6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事归台阁)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三国魏220-265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历5帝曹姓 蜀汉221-263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历2帝刘姓 吴222-280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历4帝吴姓 封建君主制(门阀制)(人口初2600-末30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300K/年)

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图_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

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图_八年级历史知识 框架 在课堂上我们应将远去的历史复原,使久远的历史重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历史知识框架鉴赏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一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

科学合理的运用历史图示

科学合理的运用历史图示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天津市第112中学 左彤光

科学合理的运用历史图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例对初中历史教学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图示教学法进行了探讨,文章的重点是怎样应用图示教学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历史图示教学法,高效教学 一、历史图示教学的概念、特点和使用原则 历史图示教学法,是一种以图形、图像或者表格为主要方式,揭示历史现象或者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促进高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运用形象化的图形、图像、图表讲授历史基本概念,揭示复杂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突破疑难点。图示法的实质就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纷繁复杂的过程清晰化,抽象晦涩的概念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生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值。 历史图示教学法具有如下的优点:1、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是教师破解疑难点的“利器”。2、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利于在学生头脑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3、使复杂的概念,形象化,清晰化。4、起到语言表述达不到的鲜明、易懂的效果。历史图示教学法的局限性表现在:1、容易片面的追求知识的单向度教学。2、容易造成知识的缺失,甚至可能造成历史知识的教条化。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4、不利于培养综合的人文素养。5、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历史图示使用的原则图示设计必须遵守三个个基本原则:一、简明抽象原则。 二、符合思维规律。三、科学性原则。 二、如何科学的使用历史图示,构建高效课堂 一、历史图示教学应当在重难点处使用。我们要因地制宜的使用历史图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以下三种情况采用图示法比较好:1、在教材中的那些头绪复杂、跨越章节的教学内容;2、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3、复习课,阐述宏观历史脉络的内容。 例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历史教学的难点,各种历史事件之间有错综复杂的联系,这课头绪繁多。单纯依靠讲解和阅读教材不能很好的

八年级历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1840——1949)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逐步沦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侵略与反抗1林则徐虎门销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反抗3邓世昌命捐黄海 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1840——1919)学技术(军事器物、经济):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近代化的探索学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开始: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1、国民革命时期1、黄埔军校(第一次合作) (1924-1927) 2、北伐战争 1、南昌起义 2、土地革命时期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1937)3、井冈山会师 (第一次分裂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 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 (1919——1949)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1945)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 (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 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防御转为进攻) 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 (1945-1949)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第二次分裂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 三年内战) 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

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主要农作物:水稻 ?农业工具:骨耜 ?畜牧业:猪、狗、水牛等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历史课中巧用示意图

历史课中巧用示意图 马立美 山东省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邮编256606) 初中历史课程一改再改,但内容的总量相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总是负担较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事半功倍的指导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示意图法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现就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举例说明。 历史课一向不受学生欢迎,追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历史课的内容枯燥,无论课程怎么改都改变不了历史学科性的结论说教。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再不能灵活地运用趣味性手段,学生只能如同嚼蜡烦之又烦。示意图正好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中对半坡遗址如此描述:“遗址的北部是公共墓地,南部是居住区,东北部是烧制陶器的窑厂。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长方形的小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居住区周围有用于防护的壕沟。”单纯用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遗址的概貌,我设计示意图用图画符号代表遗址场所:“金字塔”形状的三角形表示公共墓地;碗盆类形状代表烧制陶器的窑厂,设计上花纹涂以彩色表示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是彩陶;公共活动场所和房屋设计在地图方位的南部(下方);四周画上壕沟。如图一:半坡氏族聚落 图一 有了这幅示意图学生可以边读书边观察图,遗址的概貌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不容易忘却。最

主要的是学生学习制作示意图,增加了课堂活动量,学习过程不再单调,保证了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示意图用来记忆疆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唐朝和秦朝的疆域可以用如下示意图来帮助记忆: 唐朝疆域 秦朝疆域 图三 示意图的制作应以简洁明了特征,不宜过分复杂。最好学生一看便明白,而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示意图也不一定非要用“图”来示意,简洁明了的文字示意图同样可以提高历史素材的表述能力,比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性事件,其斗争过程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重心、主力、方式的不同可以用“示意图四”表述。文字示意既可用于板书,帮助教师形象表述历史事件,又可以布置学生作业,制作形式多样,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起来的 _ _ 北到长城一带 蒙古高原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一、依托资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活动课。 二、教学设想: (一)内容和目标: 以历史知识为依据,画出知识结构示意图。通过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学会在复习中化繁为简,形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请每位同学从“尝试设计”中任选几项,进行设计。 2、多媒体投影展示评选标准,学生代表当场评分。 3、通过“演试”,学会运用,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多媒体投影,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2、以小组为单位当场打分,强化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评价与借鉴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在进行历史复习时,常常会感到内容繁杂,不知如何下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呢?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好办法。 2、示出课件一,多媒体投影:示意图是以线条、符号、文字和简笔画表示历史内容。示意图的特点,是以简洁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历史事物之间的结构,关系或演变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历史复

习时常用的由线条,文成组成的示意图,多媒体播放,《中国朝代顺 序歌》。 中国朝代顺序歌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战不休。 秦汉一统天下定,三国鼎立随其后。 西晋东晋本一家,南北朝,是对头。 隋唐文明震亚欧,五代十国乱悠悠。 辽夏北宋民族合,南宋海上开丝路。 元朝疆域跨九洲,明八股,清锁国; 思想落后致挨揍。民国打碎皇帝梦, 共和民主成潮流。新中国,建立后; 民族复兴奠鸿基,改革开放活神州。 3、参考实例举例,讲授基本方法,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辅之以实例课件播放,播放中活动:学生讨论每一例的特点及其对自己复习的启示。 (一)按时间顺序,播放实例1。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北朝、南朝(宋、齐、梁、陈)]→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绘制要点:遵循时间先后顺序,符合地理方位位置。 (二)按空间顺序,播放实例2、3。 实例2 绘制要求:符合地理方位,显示鼎立关系

初二历史知识结构图_初二历史结构图

初二历史知识结构图_初二历史结构图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新课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了我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初二历史知识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历史知识结构图欣赏1、背景(原因):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实施:1950年冬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地主也获得应得的一份,自食其力。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牌;;土地改革 5、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6、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②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初二历史知识点二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 ①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一五成就: (1)工业: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 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隋唐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①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②隋朝制度方面的创新: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③隋朝修建的工程: A 、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①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概况:3+4+5=1(一条运河):(三点)(四段)(五大水系)三点:以 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四段:永济 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③作用(概述):发挥着贯通南北大动脉的作用。 ④评价: 积极方面:意义 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 来沉重的负担。 B 、赵州桥:隋朝_李春__设计主持建造的,是_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 单孔大石桥。 设计方案:单孔石拱 ④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① 唐太宗——“贞观之治”: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魏征 完善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 《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政治方面 ② 武则天——“贞观遗风”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将唐初的《贞观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 开创殿试制度 ③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安史之乱──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科举制: 隋朝创立,唐朝加以完善 定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社会风貌 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作用:选拔人才 衣食住行时尚: 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有情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 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 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 代表:中央以奕忻,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求富”(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 布局;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第6课洋务运动文化:兴办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 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管目的是 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 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 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事务:曾国藩——安庆那军械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 时间:1895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当时的皇帝——光绪帝 事件: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第7课戊戌变法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统治集团形成了。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戊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谭嗣同牺牲) 103天——“百日维新” 结果: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是实现救亡图存的愿 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人物:孙中山 时间:1894年——檀香山(美国夏威夷)——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 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第8课辛亥革命意义: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刊物:《民报》:“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成三民主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 时间: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 式成立。 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 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洋务运动的评价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武昌起义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高考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2019年高考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十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十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十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十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十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十八、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十九、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十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十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十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十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十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十八、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十九、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见课本第4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 (3)主凶英、法 (4)帮凶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人教版的八年级下历史知识框架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知识框架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