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穴位功效重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卦穴
顺运八卦,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逆运八卦
可降胃气,消宿食,增食欲。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功效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捣法
运法
揉 法 捏法
按 法 摩 法 掐法
1、推法
推
直推法
用拇指桡侧或螺纹面或食中 两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单方 向的直线推动
法
分推法
以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 中二指面自穴位中点向两旁分 向推动(←·→), 或作 “ ↙· ↘”形推动
1.拇指直推
2.食、中指直推
【操作要领】 1、直推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伸直拇指或食中两指。各关节自 然伸直。 2、直推可根据需要用双手或一手,可向上或向下推动。路径要直,不要 弯曲。 3、直推用力要比揉法轻,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 4、直推是单方向的,操作时压力要轻而均匀,频率要快而不乱。直推的 速度每分钟约160—200次。
小儿推拿手法概要
不要让孩子为父母的无知买单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滕州艾草堂小儿推拿中心 姬艳文
• 这节课对于学习推拿很重要哟!
• 希望做好记录!
手法的基本要求
均 匀
持久 有力 轻快
柔和
【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扎实、作用深透。取穴准确、 操作认真、手法熟练才能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功效
脾穴(脾经) 肝穴(肝经) 心穴(心经) 肺穴(肺经) 肾穴(肾经) 胃穴(胃经) 大肠穴(大肠) 小肠穴(小肠)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平肝泻火,息风镇惊。 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安神志。 用清法能宣肺清热,止咳化痰。 补肾益脑,益气养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 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调整大肠功能,固肠涩便,止泻痢,退肝胆之火。 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分清泌浊;补小肠可固涩止遗。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二马穴(二人上马/上马) 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
一窝风穴 列缺穴(非针灸之列缺)
阳池穴(膊阳池) 天河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腑穴 三关穴 五指节穴 七节骨 涌泉穴
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 手腕两侧的凹陷内
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 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 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手背手指各关节处 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
手法的操作顺序和要求
1、 头面部穴位→上肢部穴位→胸腹腰背部穴位→下肢穴位; 也可先重点,后一般; 或先主穴,后配穴。 2、头面及上肢操作时,又有其一定的顺序。比如“一推天 门,二推坎宫,三运太阳“等。
3、有些穴位刺激性较强,易引起小儿哭闹,此时应先推 刺激性较轻不易引起小儿哭闹的穴位,并且尽量先推 主穴,后推配穴。
• 猿猴摘果 • 医者以两手食、中二指夹持患儿两耳尖向 上提拉20~30次,再挟持两耳垂向下牵拉20 ~30次,如猿猴摘果状。 • 功效:健脾行气,化痰,镇惊。
• 揉耳摇头 • 医者以双手拇、食二指指腹分别相对用力揉捻 患儿两耳垂30~40次,两手捧儿之头部,左右 摇动10~20次。 • 功效: 镇惊,调和气血。
3、按法
以中指或拇指面或 掌根在一定的穴位 上逐渐用力向下按 压称按法,分称指 按法、掌按法。
中指按法、拇指按法
掌 按 法
【操作要领】 1、指按时手握空拳状,四肢自然屈曲或放松,拇指或中指伸直,指端着 力在穴位逐渐向下按压。 2、按压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由轻而重,不可用力猛 然按压。 3、按压的方向垂直为主,按压的力量需轻柔,患儿有一定的压迫感即可。 可持续点按,也可以一压一按间断用力,反复进行。 4、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要缓缓减轻按压的力量。 5、按压时取穴要准,按摩者着力部分选择大小要与小儿的穴位或部位的大 小相适应。
2、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端、掌根、大鱼际吸定于一定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的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为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
中指揉法
拇指揉法
掌根揉法
鱼际揉法
【操作要领】
1、操作时,压力要均匀着实,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律性。
2、“肉动皮不动”。
3、不同于摩法和运法,着力面用劲要大些。
4、操作频率每分钟200-250次。
小儿推拿常用取穴方法
2.手指比量法
中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
3. 简便取穴法 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 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 通常以上取穴方法相配合,根据具 体情况、部位适当选择。
• 以下内容熟记,并灵活运用!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脾穴(脾经) 肝穴(肝经) 心穴(心经) 肺穴(肺经) 肾穴(肾经) 胃穴(胃经) 大肠穴(大肠) 小肠穴(小肠) 利小便穴 八卦穴 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食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中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小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 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 手掌面,掌心的周边。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 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为 乾、坎、艮、震、巽xùn、离、坤、兑八卦,对小天心者为 坎,对中指者为离。
4、拿法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 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在 一定穴位上反复相对用 力作一松一紧的提拿动 作。 本法刺激较强,宜于 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 【操作要领】 1、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 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2、操作时,压力要均匀着实,动作宜轻柔 而有节律性。 3、拿取的部位和穴位要准确,时间不宜长, 次数不宜多,频率每分钟60次。
• 双凤展翅 • 【操作】医者先用两手食指、中指夹患儿两耳,并向上提数 次后,再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端按、掐眉心、太阳、听会张口凹陷、 人中、承浆、颊车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诸穴,每穴按、掐各 3~5次,提3~5次,
•
•
【作用】祛风寒,温肺经,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多痰等上呼吸道疾患。
小儿推拿手法的补泻
推拿补泻是指医者通过不同的推拿手法,对脏腑功能发挥抑制或兴奋的调节作用。
补:提高其兴奋性,增强脏腑功能作用的手法。
泻:降低其兴奋性或祛除邪气作用的手法。 1、轻重补泻法:手法轻者为补,重者为泻。 2、缓急补泻法:缓为补,急为泻。 3、特殊补泻法:指尖直推至指根为补、指根直推至指尖为泻;向上为补、向下为泻;向 心为补、离心为泻;由外向内为补、由内向外为泻;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三字经派手法补法(由指尖向指根推)、泻法(清法)(由指根向指尖推)及平补平泻 (来回推,又称清补法)。
增进食欲,强壮体质。
8、掐法
以拇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 操作时切忌掐破皮肤,宜其 他各法操作完毕后施用。 本法为强刺激手法,多用于 急救。
【操作要领】 1、手握空拳,伸直拇指,指腹紧贴于食指 桡侧。 2、用拇指指甲逐渐用力,垂直掐压穴位, 掐时缓缓用力,切忌爆发用力。
9、捣法
以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第二指间关节在一定的穴位上作有节律的叩击, 称捣法。
• 取天河水 • 暴露患儿左前臂,医者以拇指蘸冷水,由 洪池穴下推至内劳宫穴,操作100~300次, 亦可用食中二指指腹推。 • 功效:清热退烧。用于治疗小儿热病,发热, 汗出不解等症。
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
【操作】A、揉脐及天枢 2分钟。 B、揉龟尾 100次。 C、推(上、下)七节骨 100次。 【功效】健脾理气止泄。 【主治】治疗一切泄泻、便秘,痢疾的基本方。
5、摩法
以全手掌面或食指、中 指、无名指、小指面附 着于一定的穴位上,以 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 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 形移动摩擦,称摩法。
四 指 摩 法 、 掌 摩 法
【操作要领】 1、肩臂放松,肘关节微曲,指掌着力部分随腕关节主动屈伸、旋转,动作要协调。 2、指掌在体表作环旋抚摩时,不要带动皮下组织,“皮动肉不动”。 3、根据病情和体质,注意掌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以达到预期的补泻疗效。 4、用力柔和自然,速度均匀协调,压力要大小适当。 5、操作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疾
水底捞月
【操作】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凉水从
水底开始运至内劳宫,带跳
动的手法,行走路线似月牙
形,操作时配合用嘴吹气。
【次数】30-50次。 【功效】清热。 【主治】发热、高热实证。
打马过天河 : 主治:小儿感冒发热。 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握住小儿左手或右手,掌心向上,露出 小儿手臂,医者用右手食指、中指,自小儿前臂内侧腕部向 肘部如弹琴似的轻轻拍打5-6次为一回,如此拍打100-300 回,可以在左右手臂交替,如小儿手臂经拍打出现潮红色为 上佳。在拍打中也可向沾水拍打处并吹气,甚妙。 如果结合用热水浸泡双脚,促进出汗,其效果更佳。
小儿推拿常用取穴方法
1.体表标志法 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 爪甲、乳头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 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 言。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 间取膻中等。 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 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 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听会、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等。
三字经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解释
运水入土穴 运土入水穴 板门穴 小天心 四横纹(小横纹) 小横纹穴(掌小横纹) 阴阳穴 手掌面,自小指尖偏尺侧至大指根,沿手掌边呈一 弧形曲线 手掌面,自拇指桡侧端至小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 形曲线 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 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为板门的部位 掌根,小大鱼际肌交接处凹陷中 掌面,第2至5指根部横纹处 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掌根,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 侧的为阴池 外劳宫穴 在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
6、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不带动皮下组织 ,称运法。
【操作要领】 1、运法操作指面一定要贴紧施术部位,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是用指端在体表穴位上作旋转摩擦移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2、操作频率每分钟80-120次。
7、捏法
【操作方法】 方法一:用屈曲的食指中节桡侧在后顶住皮肤, 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 向前捻动。 方法二:用拇指桡侧在后顶住皮肤,食、中二 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住皮肤,双手交替 向前捏动。
【操作要领】 1、拇食二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拿皮肤,次数 以及用力大小要适当,且不可带有拧转。提拿 皮肤过多则手法不易捻动向前,提拿过少则易 滑脱停滞不前。 2、操作时两手交替进行,不可间断,捻动须直 线进行,不可歪斜。 3、捏脊方向须根据病情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
本法具有调和阴阳,
健脾和胃,疏通经 络,行气活血,镇 惊安神的作用。 此法常用作小儿保健,
总收法
【操作】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 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 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 【次数】20-30次。
【功效】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
【主治】感冒、上肢痹痛。
【按弦走搓摩】
【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 理气化痰 【主治】 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
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
【次数】50-100次。 【功效】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 发热无汗。
运土入水
【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脾 土根沿掌跟运至肾水根下。 【次数】100次。 【功效】滋肾利尿。 【主治】小便黄短频数、腹泻、癃闭等。
运水入土
【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肾 水根沿掌跟运至脾土根下。 【次数】100次。 【功效】健脾润燥通滞。【主治】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痢
【手法要求】 手法节律要均匀,频率为90~100 次/分。快而重的捣有兴奋作 用;慢而轻的捣有抑制作用。 【操作要领】 1、捣击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动。 2、捣击时位置要准确,用力要有弹性。
复式操作法
特点:
① 特定的名称。 ② 特定的主治作用。 ③ 特定的操作程序。
黄蜂入洞
【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