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现代大学生与因特网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正如一张庞大的网笼罩在大学生的生活之上。

网瘾逐渐成为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原因,认为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同过度依赖网络来满足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不无关系,要解决好网瘾问题,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在为大学生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的满足创造健康、良好环境的同时,还应运用外在被动力和内在促动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理念和上网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成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而且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先看一则案例:
陈司奇,上海某高校大二学生,自幼头脑有点小聪明,喜欢自己动手拆装一些收音机等,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下。

从大一开始,陈司奇就迷上了玩游戏,平时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总想着玩游戏的一幕幕情景,经常一放学就往网吧里挤,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后来发展到逃学。

某一次,陈司奇竟然因沉迷游戏,整整5天5夜泡在了网吧里,暂时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个别大学生长时间沉溺网吧里,导致生活规律紊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直线下降,尤其突出的是上网成瘾,就如案例所讲的那样。

另外,一些调查也显示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确实令人忧虑。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 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

2004年合肥工业大学组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该校退学学生中有90%是因为沉溺于网络导致学分修不满而被勒令退学。

同时,还有百余名在读学生因为网瘾出现成绩下降、学分不达标的情况,其中一些学生被降级、试读,濒临退学边缘。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网络打破了广播、电视、报刊作为信息传播的三大传统媒体——“你说我听”、
“你播我看”、“你写我读”的传播与大众的关系,具有表达的自由性、信息共享的平等性、信息存在的虚拟性、信息交流的无中心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倡导平等、张扬个性等深层特征。

一方面,网络可以让人足不出户, 轻点鼠标, 就能满足学习和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网络能够引发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更新,促进开放式思维、创新性思维、虚拟性思维、共享性思维的发展;能够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有利于形成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自我价值实现意识等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一些大学生产生网络依赖或染上网瘾,无法控制上网行为,在没有特定理由的情况下,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

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可分为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色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等,虽然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网络成瘾都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性情异常改变,视力受损、手腕关节不适、腰酸背痛,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失眠及抑郁等,使身心健康受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幅减少以致成绩下降;社会实际交往减少,不愿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导致人际关系疏远;兴趣减少、情感错乱、价值观扭曲等诸多问题。

一些研究表明,许多大学生存在轻度的网瘾,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的比重有增加的趋势,因此,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二、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大学生网瘾的成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除了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方便性和逃避现实性,以及大学生成长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同网络能够满足人的某些需要有关,一旦人们过分依赖网络来满足需要而不能自拔,就会形成网瘾。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人的行为都可以从人的需要追根溯源。

相对来说,人在网络世界更侧重于精神意义的需要,特别是在现实世界比较难以实现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在网络上能够得到更丰富更广泛的满足。

人的精神需要可分为合理需要和不合理需要。

在合理需要当中又可进一步分为促进现实目标实现的需要和不能促进现实目标实现的需要。

其中能够促进现实目标实现的网络需要与现实中的生活和工作能够直接挂勾,容易架起现实和网络互相联系的桥梁,而不能促进现实目标实现的需要,却可能占用大量时间去做很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网络成瘾的表现之一就是它能够满足人们在现实当中可能无法满足的需要。

但网络成瘾不仅仅会浪费时间,而且还会由于在网络和现实之间无法架构互相联系的桥梁,极可能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和行为上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影响人的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7层,第一层为生理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玩、性等,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爱与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是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第六层是审美的需要;第七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相信人类的需要是呈层级分布的。

他认为一至四级的需要属于缺失需要,五至七级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网络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无非就是在这些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之中,不可能超越其外。

所以,可以认为人在网络上所达到满足的需要都是看似合乎人的正常需要的。

然而,网络成瘾主要从需要满足的手段及其造成的后续影响上造成了对个体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

1.我国大学生年龄基本在17-24岁,处于青春中后期,生理发育已成熟,对性充满好奇,渴望与异性交往。

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忽略了对异性的交往,大学阶段相对自由,加上思想活跃,受西方文化和多种媒体如电影、电视、书刊等的较多影响,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

网络的开放性与匿名性可以为在网上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获取异性的好感、直接对异性表达爱意提供极大的便利。

因此,谈情说爱往往成为许多大学生上网聊天的主要内容,而一旦发展成网恋,往往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此外,网络上有很多色情内容 ,网络群体的匿名、开放与便利也为一些大学生满足性的好奇并从中获得某些生理上的满足,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机会。

有些学生由于认知力和自制力较差,无法正确对待这一看似便利实则危险的生理满足方式,而将其经常化甚至沉溺其中。

2.网络可以相对安全地以比较低的交际成本来满足人们的社会交际的需要。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现实交际的同学而言,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形象,一个隐藏自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能够吸引他人的形象,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社会交际的焦虑。

一些调查研究表明,社交焦虑越高的大学生其网络成瘾的倾向性越高。

通过网络聊天、网上交友、组织社团、做论坛版主、博客圈主等人际交往的行为,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释放心理压力的要求,而且在精神交流中获得人际交往的快乐;由于网上身份的隐秘性强,人们在从事网上活动的时候安全需要也同样获得高度满足,甚至于较现实世界的复杂来说更容
易找到自己的群体,获得集体的归属感;网上人与人更容易打开心灵之窗,直抒胸臆,达到现实世界无法企及的情感需要的瞬间满足。

相比较而言,现实生活中在一个人需要倾诉的时候却有很多顾忌,交际成本明显增加。

因此很多大学生更愿意在网上表现自我真实的内心世界,寻找感情寄托。

3.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正是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特别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肯定。

在现实世界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还面临着诸多限制,可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如网游、社区、论坛,人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仅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价值追求,得到一种虚拟的价值认可和成就感,甚至于还很容易获得某种短暂的高峰体验,即一种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或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以网络游戏为例,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规定,通过按钮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性别,也可以亲自设置生存环境,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和资产准备就可以挑战一切,在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具体的奖励。

这一切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现实社会并不容易获得,但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游戏资源及其提供的机会可以使大学生的虚拟自我实现更加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

总之,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意识流环境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引发出人们各种潜在的欲望和需要,上网时间越长,自我克制的能力反而越容易丧失。

强调个性需要忽略社会责任,强调现时满足忽略道德底线的基本要求,最终导致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

当网络成瘾时,网络世界对个体精神的满足从最初的逃离现实转向在虚拟世界建立了一套与社会现实需要背道而驰的价值观、伦理观。

在网上的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需要得到了虚拟的满足,甚至于能够获得短暂的高峰体验,但个体内心却深深意识到自身与现实越来越格格不入,周围的环境也以否定的态度看待网络世界的价值实现,形成内心焦虑,进而出现沟通交流的障碍,最终表现出非常典型的社会疏离等特征。

三、针对大学生网瘾的对策
运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大学生迷恋网络进而成瘾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网上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缺失性需要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便利安全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满
足,他们的自我价值的成长性需要可以通过所谓的、来自于且只存在于网络世界的价值承认和自我实现来得到满足。

然而,这种对虚拟世界的需要的无限追求和满足会导致一些大学生逐渐远离现实社会,情愿与现实世界产生越来越无法跨越的隔阂,从而最终形成网瘾问题。

为了较好地解决大学生的网瘾问题,既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理性上网,也要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其内在促动力的形成,把他们在网络世界获得的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的满足转移到现实社会。

1.积极引导和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运用内在主动力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

具体做法是:
(1)通过思想教育,使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端正上网动机,正确区分和对待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不同作用。

(2)通过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校园文化宣传、社会舆论、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能力和价值,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促使其把对网络的好奇和沉迷转向现实世界,主动从内心需要出发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现实生活为重心,热爱周围环境,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2.运用外在被动力促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瘾问题的严重性,促使他们正确把握和调控自身上网的度。

外在被动力是“以社会需要为核心的外在驱动力,是因外在压力作用于接受主体而产生的一种动力。

它是有形无形地强加给接受主体的一种力量,迫使接受主体不得不接受一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首先: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的方式,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正确对待上网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巩固和加强科学、健康的网络理念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其次:通过不断开展紧密联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他们正确认识所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深入认识和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上网的关系,促使他们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而非过度迷恋于网络。

最后: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
社会的联系,协调、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建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帮助网络。

一方面,通过建立长效信息沟通机制,及时跟踪和把握大学生校园内外上网行为,共同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明确上网的任务、目标和时间安排,避免无节制上网;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分工、共同努力,共同帮助成瘾大学生查找成瘾原因,说服、督促和鼓励他们戒除网瘾,共同帮助他们培养和转移兴趣,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业余爱好,鼓励和督促他们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从而减少或降低乃至最终脱离对网络的依赖。

3.加强心理咨询和教育,运用专业手段和科学方法耐心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烦恼。

在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许多压力和烦恼,尤其是升学、求职或情感的压力和烦恼。

面对压力和烦恼,有的人会选择主动适应,积极面对;有的人可能选择逃避,在压力或烦恼面前向网络逃避,寻求暂时解脱。

一旦这种逃避行为过度并成为习惯和带来精神依赖,不仅会造成网瘾,还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解压就成为摆脱网络依赖的重要环节。

除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外,学校更应当加强心理咨询和教育,运用专业手段和科学方法耐心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压力和烦恼,而不是过度地依赖和信任网络带来的暂时、虚拟的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的满足。

总之,解决网络成瘾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有网络问题的学生要分析和了解上网的出发点,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广华.当代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报,2007(03)
[2]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1-283.
[3]周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J]. 2003,2(3):85-87.
[4]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5-96.
[5]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9-280.
[6]玺譽.象牙塔里的困惑[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